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页岩气藏压裂液返排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6
1
作者
任岚
邸云婷
+1 位作者
赵金洲
荣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52,共9页
页岩气藏的压裂实践表明,压后返排设计对页岩气藏压裂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压裂液返排理论与技术研究已成为页岩压裂领域的热点问题。基于国内外学者在页岩压裂液返排机理、模型、影响因素及工程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和...
页岩气藏的压裂实践表明,压后返排设计对页岩气藏压裂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压裂液返排理论与技术研究已成为页岩压裂领域的热点问题。基于国内外学者在页岩压裂液返排机理、模型、影响因素及工程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和分析了页岩压裂液返排控制机制与设计方法。页岩压后压裂液在返排过程中的力学影响因素主要有毛管力、重力、化学渗透力、黏性力、气体解吸附效应等;针对压裂液是否渗吸进入基质以及压裂液的返排流动区域的研究存在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压裂液并不渗吸进入基质中,返排流动区域主要是压后形成的水力裂缝;根据页岩气田现场生产数据分析得出早期返排过程主要为气水两相流动,目前针对页岩压后返排两相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模型,考虑影响因素单一,应建立综合考虑影响返排过程中各类因素的模型;工程应用现状表明目前现场对返排制度的尝试还不能实现合理的返排控制,返排制度制定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研究成果对开展页岩压裂返排理论与工程设计研究具有一定导向作用,对提升页岩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压裂液
返排
压裂
气水两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某压气站管道减振措施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恩斌
廉殿鹏
+2 位作者
王兴杰
苏中亚
谢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184,共10页
针对天然气站场管道异常振动问题,以某压气站出站管道为研究对象,开展站场管道振动分析研究,建立站场管道数值模型并通过现场振动测试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中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管道振动进行分析,提出两种减振方案并进...
针对天然气站场管道异常振动问题,以某压气站出站管道为研究对象,开展站场管道振动分析研究,建立站场管道数值模型并通过现场振动测试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中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管道振动进行分析,提出两种减振方案并进行模拟验证。通过分析得出:1)管道内的流体压力波动是站场管道产生异常振动现象的根本原因;2)通过分析管道内流体压力波动频谱,发现管道内压力波动主要集中在低频范围内,管道内压力波动频率与管道系统的前两阶固有频率接近,因此,管道系统发生共振现象,使振动变得更加剧烈;3)在提出的两种减振方案中,将联通管线直径由φ711 mm增大到φ1016 mm,并增加合适约束的方案具有最佳的减振效果,其管道振动水平评估均为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振动
CFD技术
流固耦合
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井下多点压力测量和数据驱动的实时井眼清洁监测新方法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菲菲
李白雪
+3 位作者
于琛
陈俊
彭涛
王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在长水平井和大位移井施工中,井眼清洁不充分会导致一系列的钻井问题。传统井眼清洁分析单纯依赖理论模型或地面振动筛数据,无法准确评估井下岩屑分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此,引入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考虑了将传统钻井水力模型与人工...
在长水平井和大位移井施工中,井眼清洁不充分会导致一系列的钻井问题。传统井眼清洁分析单纯依赖理论模型或地面振动筛数据,无法准确评估井下岩屑分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此,引入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考虑了将传统钻井水力模型与人工智能方法相结合,提出基于实测数据的井下真实岩屑分布技术,并拓展井眼清洁领域通过压力反演流动特征的研究,最后提出了一种利用沿管柱测量(ASM)数据定量评估井下岩屑动态分布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井段和工况条件下井眼清洁情况与环空压耗之间的关系密切,成正比关系;(2)在给定的流动条件下,通过反推岩屑对井眼压降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压力驱动的井眼清洁模型;(3)将传统钻井水力模型与人工智能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可以自动修正的智能钻井水力学模型,然后将训练后的水力学模型与实测环空压力相对比得出岩屑对压力损失的影响,然后代入压力驱动的井眼清洁模型,得到实时的井下岩屑分布情况。结论认为,利用井下多点测量数据可以实现钻井过程中井眼内动态实际岩屑分布的间接测量和井眼清洁状况的准确评价,为避免和解决长水平井和大位移井的井眼清洁不充分问题提供详细的井下信息。该方法可以克服传统井眼清洁分析单纯依赖理论模型的缺陷,同时为利用智能钻杆等全井眼测量技术解决其他常见钻井问题提供支撑,有助于提高该技术的实用价值,推动该技术在油气行业的规模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驱动
井眼清洁算法
智能钻井
水力学模型
智能钻杆
沿管柱测量(A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气藏压裂液返排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6
1
作者
任岚
邸云婷
赵金洲
荣莽
机构
西南
石油
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
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5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页岩地层动态随机裂缝控制机理与无水压裂理论"(5149065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涪陵页岩气开发示范工程"(2016ZX05060)
文摘
页岩气藏的压裂实践表明,压后返排设计对页岩气藏压裂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压裂液返排理论与技术研究已成为页岩压裂领域的热点问题。基于国内外学者在页岩压裂液返排机理、模型、影响因素及工程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和分析了页岩压裂液返排控制机制与设计方法。页岩压后压裂液在返排过程中的力学影响因素主要有毛管力、重力、化学渗透力、黏性力、气体解吸附效应等;针对压裂液是否渗吸进入基质以及压裂液的返排流动区域的研究存在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压裂液并不渗吸进入基质中,返排流动区域主要是压后形成的水力裂缝;根据页岩气田现场生产数据分析得出早期返排过程主要为气水两相流动,目前针对页岩压后返排两相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模型,考虑影响因素单一,应建立综合考虑影响返排过程中各类因素的模型;工程应用现状表明目前现场对返排制度的尝试还不能实现合理的返排控制,返排制度制定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研究成果对开展页岩压裂返排理论与工程设计研究具有一定导向作用,对提升页岩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页岩
压裂液
返排
压裂
气水两相
数值模拟
Keywords
shale
fracturing fluids
flowback
fracturing
gas-water two phase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E357.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某压气站管道减振措施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恩斌
廉殿鹏
王兴杰
苏中亚
谢萍
机构
西南
石油
大学
石油
与天然气
工程
学院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晋西分公司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化
中原
石油
工程
设计有限公司
国家管网西部管道公司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184,共10页
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NSFSC0422)
中国石油“十四五”前瞻性基础性技术攻关项目(2021DJ2804)。
文摘
针对天然气站场管道异常振动问题,以某压气站出站管道为研究对象,开展站场管道振动分析研究,建立站场管道数值模型并通过现场振动测试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中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管道振动进行分析,提出两种减振方案并进行模拟验证。通过分析得出:1)管道内的流体压力波动是站场管道产生异常振动现象的根本原因;2)通过分析管道内流体压力波动频谱,发现管道内压力波动主要集中在低频范围内,管道内压力波动频率与管道系统的前两阶固有频率接近,因此,管道系统发生共振现象,使振动变得更加剧烈;3)在提出的两种减振方案中,将联通管线直径由φ711 mm增大到φ1016 mm,并增加合适约束的方案具有最佳的减振效果,其管道振动水平评估均为优秀。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振动
CFD技术
流固耦合
减振
Keywords
natural gas pipeline
vibration
CFD technology
fluid-structure coupling
vibration reduction
分类号
TE83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X937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井下多点压力测量和数据驱动的实时井眼清洁监测新方法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菲菲
李白雪
于琛
陈俊
彭涛
王茜
机构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
工程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
石油
渤海钻探
工程技术
研究院
中国
石油
渤海钻探
工程
有限公司第一钻井
工程
公司
中国石化
江汉
油田
公司
石油
工程技术
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位移井钻进过程中动态岩屑运移与钻柱受力耦合机理研究”(编号:51874045)
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页岩气大位移井动态井眼清洁机理及智能监测算法研究”(编号:2019CFA093)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智能钻井理论研究与系统开发”(编号:T2021004)。
文摘
在长水平井和大位移井施工中,井眼清洁不充分会导致一系列的钻井问题。传统井眼清洁分析单纯依赖理论模型或地面振动筛数据,无法准确评估井下岩屑分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此,引入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考虑了将传统钻井水力模型与人工智能方法相结合,提出基于实测数据的井下真实岩屑分布技术,并拓展井眼清洁领域通过压力反演流动特征的研究,最后提出了一种利用沿管柱测量(ASM)数据定量评估井下岩屑动态分布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井段和工况条件下井眼清洁情况与环空压耗之间的关系密切,成正比关系;(2)在给定的流动条件下,通过反推岩屑对井眼压降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压力驱动的井眼清洁模型;(3)将传统钻井水力模型与人工智能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可以自动修正的智能钻井水力学模型,然后将训练后的水力学模型与实测环空压力相对比得出岩屑对压力损失的影响,然后代入压力驱动的井眼清洁模型,得到实时的井下岩屑分布情况。结论认为,利用井下多点测量数据可以实现钻井过程中井眼内动态实际岩屑分布的间接测量和井眼清洁状况的准确评价,为避免和解决长水平井和大位移井的井眼清洁不充分问题提供详细的井下信息。该方法可以克服传统井眼清洁分析单纯依赖理论模型的缺陷,同时为利用智能钻杆等全井眼测量技术解决其他常见钻井问题提供支撑,有助于提高该技术的实用价值,推动该技术在油气行业的规模性应用。
关键词
压力驱动
井眼清洁算法
智能钻井
水力学模型
智能钻杆
沿管柱测量(ASM)
Keywords
Pressure-driven
Hole cleaning algorithm
Intelligent drilling
Hydraulic model
Intelligent drill pipe
Along-string measurement(ASM)
分类号
TE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页岩气藏压裂液返排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任岚
邸云婷
赵金洲
荣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某压气站管道减振措施研究
刘恩斌
廉殿鹏
王兴杰
苏中亚
谢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井下多点压力测量和数据驱动的实时井眼清洁监测新方法
张菲菲
李白雪
于琛
陈俊
彭涛
王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