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页岩热演化史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包汉勇 张莉 +2 位作者 舒逸 杨锐 余慧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9,共12页
页岩热演化史与油气生成过程、微观孔隙的形成演化以及油气的富集成藏密切相关,是准确评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揭示成藏富集规律的关键参数。为了准确评价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页岩热演化史、含油气特征及其与海相页岩气... 页岩热演化史与油气生成过程、微观孔隙的形成演化以及油气的富集成藏密切相关,是准确评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揭示成藏富集规律的关键参数。为了准确评价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页岩热演化史、含油气特征及其与海相页岩气的差异,结合研究区典型井地质、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利用BasinMod软件模拟了东岳庙段页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探讨了页岩热演化与油气生成、孔隙演化、成藏富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东岳庙段页岩在侏罗纪中期进入生烃门限,侏罗纪中晚期达到主生油高峰,并存在两个生烃高峰,分别为侏罗纪末期和白垩纪中期;(2)第一个生烃高峰期以生油为主,持续时间长且生烃速率较快,第二个生烃高峰期以生成凝析油和湿气为主,持续时间较短且生烃强度较低;(3)东岳庙段页岩的平均累计生油强度为9.5×10^(8)t/km^(2),平均累计生气强度为2.5×10^(8)m^(3)/km^(2);(4)东岳庙段页岩孔隙演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早期压实减孔阶段、液态烃滞留堵孔阶段、热裂解有机孔形成阶段和热裂解生湿气阶段;(5)压实作用和液态烃滞留堵孔是导致页岩原生孔隙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有机质(主要为固体沥青)与黏土混杂堆积形成的有机黏土复合体是东岳庙段页岩重要的储集空间。结论认为:(1)不同构造部位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影响了页岩油气的生成、排放与滞留,决定了现今页岩油气的含量差异,抬升剥蚀厚度较小且保存条件较好的地区,具有较高的油气滞留量,值得高度关注;(2)成果认识坚定了川东地区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信心,为其他类似地质情况的探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兴地区 东岳庙段 生烃能力 热演化史 页岩油气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红星地区吴家坪组与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差异性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孟志勇 包汉勇 +3 位作者 李凯 易雨昊 舒志恒 孟福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2-1014,共13页
四川盆地东部红星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发育一套黑色富硅富碳页岩储层,目前已成为该地区页岩气领域重要的增储上产阵地。该套页岩储层与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含气页岩段下部①—③小层在沉积环境、页岩品质及含气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四川盆地东部红星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发育一套黑色富硅富碳页岩储层,目前已成为该地区页岩气领域重要的增储上产阵地。该套页岩储层与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含气页岩段下部①—③小层在沉积环境、页岩品质及含气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二者均具备富碳、富硅、高含气的特点,但在后期开发过程中,吴家坪组页岩气层开发效果明显差于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层。为此,分析了2套页岩储层品质、含气性等方面差异性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吴家坪组页岩储层矿物组成具有硅质矿物含量低、碳酸盐矿物含量高的特征,有机碳含量高但成烃母质和有机质类型较差;孔隙结构表现为有机质孔隙和层理缝发育程度较低以及孔隙尺度偏小的特征,储层物性及含气性较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略差。对比分析认为,沉积背景和沉积作用的差异导致2套页岩储层在岩矿、层理、成烃母质类型等原生品质上存在差异,这是2套储层在物性和含气性方面存在差异的物质基础;后续的构造保存条件等宏观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2套储层在孔隙类型、孔隙尺度、孔隙度及含气性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此外,探讨了2套储层差异性特征对其开发效果的影响,并针对2套页岩储层的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工程工艺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差异性 吴家坪组 龙马溪组 红星地区 焦石坝地区 四川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