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成功生物基乙偶姻制备技术
1
作者 周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1-1111,共1页
乙偶姻,又名3-羟基丁酮,具有令人愉悦的奶油香味,是国家标准GB 2760—2014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也可用作合成青霉素等药物的中间体,被美国能源部列为30种优先开发利用的平台化合物之一,具有广泛用途和重要价值。乙偶姻主流生产工艺为乙... 乙偶姻,又名3-羟基丁酮,具有令人愉悦的奶油香味,是国家标准GB 2760—2014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也可用作合成青霉素等药物的中间体,被美国能源部列为30种优先开发利用的平台化合物之一,具有广泛用途和重要价值。乙偶姻主流生产工艺为乙醛偶姻缩合法,该路线为间歇操作,所用催化剂为噻唑盐,价格昂贵,在实际反应温度下为液体,较难与产品完全分离,使产品不可避免的含硫、氮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能源部 食品香料 间歇操作 平台化合物 乙偶姻 优先开发 生物基 氮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出灵活联产异丙醇的丙酮制丙烯(ATI/P)技术
2
作者 周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04-1204,共1页
异丙苯法是中国生产苯酚与丙酮的主流路线,该路线的特点是生产1 t苯酚联产0.62 t丙酮。由于苯酚与丙酮下游产品需求不同,目前,中国苯酚需求旺盛,丙酮下游需求乏力,导致丙酮出现结构性过剩趋势。2021年3月,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成... 异丙苯法是中国生产苯酚与丙酮的主流路线,该路线的特点是生产1 t苯酚联产0.62 t丙酮。由于苯酚与丙酮下游产品需求不同,目前,中国苯酚需求旺盛,丙酮下游需求乏力,导致丙酮出现结构性过剩趋势。2021年3月,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成功开发出的“灵活联产异丙醇的丙酮制丙烯(ATI/P)技术”,可解绑苯酚与丙酮,解决丙酮过剩难题。该技术由丙酮加氢生产异丙醇和异丙醇脱水生产丙烯2个反应工段组成。丙酮加氢段所用催化剂为铜基催化剂,体积空速为0.5~0.7 h-1,反应温度为100~150℃,丙酮转化率>99%,异丙醇选择性>99%,生产的异丙醇满足GB/T 7814—2017《工业用异丙醇》优等品指标;异丙醇脱水段所用催化剂为固体酸催化剂,异丙醇转化率≥98.0%,丙烯选择性≥99.5%,产品丙烯可作为酚酮装置原料,降低丙烯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催化剂 异丙醇脱水 丙烯选择性 下游产品 丙酮加氢 异丙苯法 丙烯消耗 固体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沥青烟气组成及抑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瑛 申峻 +3 位作者 王玉高 牛艳霞 徐青柏 李瑞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6-260,265,共6页
详细介绍了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和臭味组分,并对建立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和臭味组分标准与规范提出一些建议。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主要为2~6环多环芳烃PAHs,包括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e]芘类,研究表明芘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详细介绍了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和臭味组分,并对建立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和臭味组分标准与规范提出一些建议。石油沥青烟气中有毒组分主要为2~6环多环芳烃PAHs,包括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e]芘类,研究表明芘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并且对神经系统具有毒害作用。石油沥青烟气中臭味组分为含硫和含氮化合物,包括噻吩类和亚砜,同时还含有少量吲哚类含氮恶臭污染物。详细介绍了石油沥青烟气抑制技术中吸附型抑烟剂、氧化型抑烟剂和聚合物抑烟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做出评价,此外对石油沥青抑烟剂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沥青 烟气 沥青烟组成 抑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石油焦脱硫及活化制备活性炭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蔡海乐 张舒冬 +2 位作者 马锐 张庆军 王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46-1252,共7页
采用微波辅助加热对高硫石油焦脱硫及活化制备活性炭,通过FTIR,XPS,XRD以及拉曼光谱对脱硫前后石油焦中硫的赋存形态及硫化物存在形式进行表征,考察了工艺条件、碱焦质量比及原料种类等对活化脱硫效果和石油焦基活性炭品质的影响。实验... 采用微波辅助加热对高硫石油焦脱硫及活化制备活性炭,通过FTIR,XPS,XRD以及拉曼光谱对脱硫前后石油焦中硫的赋存形态及硫化物存在形式进行表征,考察了工艺条件、碱焦质量比及原料种类等对活化脱硫效果和石油焦基活性炭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硫石油焦中硫主要以噻吩类硫、硫醇硫醚类硫、亚砜类硫和无机盐类硫存在;在900℃、碱焦质量比3条件下,石油焦脱硫率达96.2%,可以制备出硫含量仅为0.33%(w)、比表面积高达2858 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石油焦原料石墨晶粒越小,越容易活化,制得的活性炭产品比表面积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石油焦 脱硫 活性炭 氢氧化钾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沥青和石油沥青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谭利鹏 申峻 +2 位作者 王玉高 刘刚 徐青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49-3759,共11页
煤焦油沥青(简称煤沥青)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可以替代部分石油沥青,降低对外来沥青的依赖,提高煤沥青的资源化利用,但是煤沥青中存在大量毒性多环芳烃(PAHs),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煤沥青和石油沥青二者共混的改性方法,并对其... 煤焦油沥青(简称煤沥青)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可以替代部分石油沥青,降低对外来沥青的依赖,提高煤沥青的资源化利用,但是煤沥青中存在大量毒性多环芳烃(PAHs),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煤沥青和石油沥青二者共混的改性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对比现有改性沥青的研究,发现当前的改性手段主要以化学方法为主,改性效果最佳,得出改性过程的主要局限在于如何抑制煤沥青中PAHs的毒性,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同时分析并阐释了共混改性沥青可能的物理和化学改性过程及作用机理,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从物理增容剂的开发和化学催化剂的筛选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希望为国内外的沥青改性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 多环芳烃 石油沥青 改性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烃类蒸气入侵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鹏途 单广波 +1 位作者 王山榕 徐佰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63-273,共11页
蒸气入侵(VI)是最有可能导致人体健康风险的暴露途径,石油烃类蒸气入侵(PVI)是污染物为挥发性石油烃(PHC)时的一种特定VI类型,与其他类型VI的最重要区别在于PHC在包气带传输过程中会因好氧生物降解而迅速衰减,从而显著降低PVI风险发生... 蒸气入侵(VI)是最有可能导致人体健康风险的暴露途径,石油烃类蒸气入侵(PVI)是污染物为挥发性石油烃(PHC)时的一种特定VI类型,与其他类型VI的最重要区别在于PHC在包气带传输过程中会因好氧生物降解而迅速衰减,从而显著降低PVI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文章梳理和总结了PVI的概念、机理、筛选与调查、模型、风险评估与管控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PVI研究以及PVI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管控等实践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蒸气入侵 生物降解 多证据方法 土壤气 模型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Sn@S-1&β-Mo_(2)C串联催化剂CO_(2)氧化丙烷脱氢制丙烯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夏瑶靓 边凯 +3 位作者 刘思蕊 王志群 张光辉 郭新闻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103,共8页
PtSn双金属催化剂因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被广泛应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反应中。然而在高温下,催化剂易产生积炭从而导致稳定性降低。二氧化碳氧化丙烷脱氢(CO_(2)-PDH)因其有望在转化丙烷的同时兼具消除积炭和推动脱氢反应正向移动的特点... PtSn双金属催化剂因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被广泛应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反应中。然而在高温下,催化剂易产生积炭从而导致稳定性降低。二氧化碳氧化丙烷脱氢(CO_(2)-PDH)因其有望在转化丙烷的同时兼具消除积炭和推动脱氢反应正向移动的特点,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将逆水煤气催化剂β-Mo_(2)C与丙烷脱氢催化剂PtSn@S-1串联用于CO_(2)-PDH反应中,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并结合XRD、CO_(2)-TPD、C3H6-TPD及热重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CO_(2)-PDH反应中,PtSn@S-1串联加入β-Mo_(2)C后,粉末混合的串联催化剂PtSn@S-1&β-Mo_(2)C的稳定性明显提升,并在连续运转1440min内未出现失活现象,催化剂的高稳定性归因于反应过程中CO_(2)消除了部分积炭。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在n(CO_(2)):n(C3H8)为1.0、m(PtSn@S-1):m(β-Mo_(2)C)为1.0:0.4时,粉末混合的串联催化剂PtSn@S-1&β-Mo_(2)C在CO_(2)-PDH反应中表现出最佳性能,丙烷转化率在反应500min后稳定在43.0%以上,丙烯选择性超过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n@S-1 β-Mo_(2)C 串联催化剂 二氧化碳氧化丙烷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装置原料优化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阳峰 张英 +1 位作者 陈春凤 苏建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2,60,共6页
根据某炼油厂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装置生产运行数据,归纳拟合得到装置制氢成本模型及装置综合能耗模型,进一步采用Aspen Plus进行工艺过程数学建模,从反应机理角度实现装置关键物料消耗的量化计算。以研究开发的模型为后台,利用Matlab GU... 根据某炼油厂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装置生产运行数据,归纳拟合得到装置制氢成本模型及装置综合能耗模型,进一步采用Aspen Plus进行工艺过程数学建模,从反应机理角度实现装置关键物料消耗的量化计算。以研究开发的模型为后台,利用Matlab GUI开发了制氢装置原料优化分析系统,为企业优选制氢原料提供理论计算依据。对炼油厂制氢装置工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与装置实际运行数据的偏差<±10%,满足工程计算要求,并进行关键参数灵敏度分析;考察不同原料对装置制氢成本的影响,原料价格、氢碳比、理论产氢率是影响制氢成本的主要因素;研究不同原料对装置综合能耗的影响,以天然气、PSA解吸气作制氢原料时,装置综合能耗相对较低,焦化干气及催化干气作制氢原料时,综合能耗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成本 综合能耗 系统 模拟 天然气 蒸汽重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渣型船用燃料油连续调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遵照 徐可忠 +5 位作者 薛倩 刘名瑞 王明星 李雪 肖文涛 张会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96,共5页
针对船用残渣型燃料油在线调合工艺要求,开发了船用燃料油连续调合管理系统,设计了新型高效静态混合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残渣型燃料油连续调合工艺。建立了处理能力为240L/h的残渣船用燃料油在线调合小试装置。运行实验表明,该设备运... 针对船用残渣型燃料油在线调合工艺要求,开发了船用燃料油连续调合管理系统,设计了新型高效静态混合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残渣型燃料油连续调合工艺。建立了处理能力为240L/h的残渣船用燃料油在线调合小试装置。运行实验表明,该设备运行平稳,能够实现调合方案生成、连续生产自动控制、产品性能实时反馈的全过程,可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船用残渣型燃料油,产品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渣型燃料油 黏度模型 连续调合工艺 小试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煤气化废水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刚 高会杰 郭宏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7-151,共5页
针对煤气化废水现有处理工艺存在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差、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文章提出了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的处理工艺。将部分原水和经硝化阶段处理的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入短程反硝化阶段,充分利用原水中的COD作为短程反硝化碳... 针对煤气化废水现有处理工艺存在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差、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文章提出了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的处理工艺。将部分原水和经硝化阶段处理的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入短程反硝化阶段,充分利用原水中的COD作为短程反硝化碳源获得富含氨氮和亚硝氮的出水,保证了后续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过程能够正常进行。通过控制反应器温度在15~25℃、pH在8.0~8.5和少量有机碳源投加的措施实现了对短程反硝化过程的稳定控制,亚硝氮积累率高达85.7%。该实验最终出水总氮去除率可达87.0%,出水COD低于28.0 mg/L,氨氮低于4.8 mg/L,证明了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同时,该工艺曝气能耗低、有机碳源和碱度消耗少,为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煤气化废水 总氮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表面碱性与钼金属负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峰 凌凤香 +3 位作者 王少军 谷明镝 杨春雁 金鑫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3-1048,共6页
制备了氧化铝负载的钼金属催化剂,采用FTIR,CO2-TPD,NH3-TPD,TEM,H2-TPR等分析方法对钼金属催化剂试样进行表征,考察了钼金属在氧化铝上的负载机理及氧化铝负载钼金属后碱性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铝的表面以弱碱性为主,钼金属优... 制备了氧化铝负载的钼金属催化剂,采用FTIR,CO2-TPD,NH3-TPD,TEM,H2-TPR等分析方法对钼金属催化剂试样进行表征,考察了钼金属在氧化铝上的负载机理及氧化铝负载钼金属后碱性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铝的表面以弱碱性为主,钼金属优先负载到氧化铝的弱碱性位,钼金属是以氧化钼纳米簇形式负载到氧化铝上的,纳米簇中体相氧化钼优先还原,纳米簇底部氧化铝较难还原;随着钼负载量的增加,氧化钼纳米簇的面积和厚度增加,氧化铝不同羟基FTIR的峰强度改变,弱碱性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碱性 钼金属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橡胶复合绝缘子老化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孙进 谢诗琪 +3 位作者 董翠翠 赵国利 时振堂 牛慧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208,共7页
高温硫化硅橡胶具有良好的憎水性与憎水迁移性,可用作复合绝缘子的伞裙护套,广泛应用于电力架空线路的外部绝缘。随运行年限的延长,复合绝缘子伞裙护套在紫外线辐射、电晕放电、污秽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将出现老化现象,威胁输电... 高温硫化硅橡胶具有良好的憎水性与憎水迁移性,可用作复合绝缘子的伞裙护套,广泛应用于电力架空线路的外部绝缘。随运行年限的延长,复合绝缘子伞裙护套在紫外线辐射、电晕放电、污秽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将出现老化现象,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因此对复合绝缘子进行老化评估尤为重要。基于硅橡胶的分子结构和绝缘子的运行环境,分析了老化过程。综述了目前硅橡胶绝缘子老化评估的主要方法和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对复合绝缘子老化评估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绝缘子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焦化油气稳定吸收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向晨 张龙 +1 位作者 张英 王阳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65-3472,共8页
针对当前延迟焦化装置干气中C3^+组分含量偏高、液化气收率低的问题,本文回顾了吸收稳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通过分析对比焦化粗汽油和稳定汽油吸收性能,提出了吸收塔分段进料新工艺技术。阐述了新工艺技术路线,研究了新工艺分段进... 针对当前延迟焦化装置干气中C3^+组分含量偏高、液化气收率低的问题,本文回顾了吸收稳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通过分析对比焦化粗汽油和稳定汽油吸收性能,提出了吸收塔分段进料新工艺技术。阐述了新工艺技术路线,研究了新工艺分段进料位置、规整填料应用效果。在对比热力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说明新工艺技术较传统技术大幅降低干气中C3^+组分含量。并且就某企业焦化吸收稳定工业装置,介绍了分段进料工艺技术设计和吸收塔填料布置改造方案,进行了工业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新工艺技术可降低干气中C3^+组分含量1~2个百分点,液化气收率明显上升,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稳定 规整填料 稳定汽油 干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隙式离心萃取器内部两相流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晓勇 代健 +4 位作者 王炳捷 严圣林 杨航 白志山 彭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3-494,共12页
环隙式离心萃取器是集成液-液混合与液-液分离于一体的高性能萃取设备,其广泛应用于核工业、化工环保、有色冶金、生物医药等领域。离心萃取器具有优异的水力学特性和传质特性,这主要得益于其环隙中的泰勒涡流以及转鼓内的离心分离流等... 环隙式离心萃取器是集成液-液混合与液-液分离于一体的高性能萃取设备,其广泛应用于核工业、化工环保、有色冶金、生物医药等领域。离心萃取器具有优异的水力学特性和传质特性,这主要得益于其环隙中的泰勒涡流以及转鼓内的离心分离流等特殊流动。本文主要依据离心萃取器结构和两相流动特点,综述了环隙内气-液界面变化规律、气泡流动特性、液-液两相流型、液滴流动特性,以及转鼓内的气-液界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还总结了环隙螺旋隔板、转鼓径向叶片等结构的优化对于两相流动、混合或分离效果的影响。在后续研究中,可以从离心萃取过程中的液滴分散和聚并机理、三相流动测试及模拟、结构的模型化设计方法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隙式离心萃取器 泰勒涡 离心分离 气-液两相流 液-液两相流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介孔ZSM-5分子筛的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丽 郭蓉 +1 位作者 唐天地 姚运海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4-58,共5页
以添加不同量的介孔ZSM-5分子筛的Al_2O_3为载体,MoO_3-CoO为金属活性组分,考察了介孔ZSM-5分子筛含量对催化剂的柴油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采用直馏柴油评价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结果表明,随着介孔分子筛ZSM-5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加... 以添加不同量的介孔ZSM-5分子筛的Al_2O_3为载体,MoO_3-CoO为金属活性组分,考察了介孔ZSM-5分子筛含量对催化剂的柴油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采用直馏柴油评价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结果表明,随着介孔分子筛ZSM-5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先增加后降低,介孔分子筛ZSM-5加入量(w)为12%的催化剂C12-ZSM5的活性最高,说明向载体中添加介孔ZSM-5分子筛能够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加氢脱硫 介孔ZSM-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水修正的炼油厂低温热潜力快速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厉勇 邢兵 张英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93,共7页
针对传统炼油厂低温热潜力快速评价方法的缺点与不足,在考虑炼油厂循环水一般耗量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循环水修正和能量因数,建立了基于循环水修正的炼油厂低温热快速评价方法,并通过12家炼化企业数据对低温热潜力快速评价方法进行了计算... 针对传统炼油厂低温热潜力快速评价方法的缺点与不足,在考虑炼油厂循环水一般耗量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循环水修正和能量因数,建立了基于循环水修正的炼油厂低温热快速评价方法,并通过12家炼化企业数据对低温热潜力快速评价方法进行了计算,进一步通过引入偏离度的概念和计算,确定了基于循环水修正的炼油厂低温热潜力快速评价方法的优越性,通过某典型炼油厂进行详细的低温热数据统计,并通过基于循环水修正的炼油厂低温热潜力快速评价方法对低温热潜力系数进行计算并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 快速评价 循环水修正 能量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捕硅催化剂和捕硅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丽 杨成敏 +2 位作者 代萌 郑步梅 陈晓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9-1113,共5页
介绍了原料油中含硅化合物的类型及含硅化合物对加氢催化剂的影响,综述了捕硅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捕硅催化剂上的硅沉积类型,并探讨了捕硅机理,为开发高性能捕硅催化剂提供理论依据。捕硅催化剂上硅沉积类型主要有T型、Q型和D型Si(C... 介绍了原料油中含硅化合物的类型及含硅化合物对加氢催化剂的影响,综述了捕硅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捕硅催化剂上的硅沉积类型,并探讨了捕硅机理,为开发高性能捕硅催化剂提供理论依据。捕硅催化剂上硅沉积类型主要有T型、Q型和D型Si(CH_(3))_(2),其中Q型的含量最高。为了开发高容硅能力的捕硅催化剂,需要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表面Al—OH含量,同时捕硅催化剂要含有适当的活性金属以保证捕硅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和脱烯烃活性,防止捕硅催化剂积碳中毒造成容硅能力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化合物 捕硅催化剂 捕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氢气资源协同优化供应方法研究
18
作者 张胜中 秦丽姣 +2 位作者 黄志壮 范得权 张英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6-230,共5页
根据地区多企业多套制氢装置的历史生产数据,拟合得到装置成本计算公式,进一步采用递归算法建立了多装置最低制氢成本的计算方法。应用Java语言开发了氢气资源生产方案优化软件V1.0,可以根据市场物料价格,求得多套制氢装置的最低成本生... 根据地区多企业多套制氢装置的历史生产数据,拟合得到装置成本计算公式,进一步采用递归算法建立了多装置最低制氢成本的计算方法。应用Java语言开发了氢气资源生产方案优化软件V1.0,可以根据市场物料价格,求得多套制氢装置的最低成本生产方案。在考虑碳排放与碳税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了煤制氢与天然气制氢装置的经济性,可以为多企业间制氢生产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资源 协同优化 碳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压稳定性的油田电机-抽油机启动特性及失压脱扣保护研究
19
作者 时振堂 陈瑶 +2 位作者 崔朝丽 陈科成 康忠健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18,共6页
针对油田电网瞬时故障短时电压跌落引起的电机失压脱扣甩负荷现象,对考虑电压稳定性的油田电机-抽油机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符合油田电机-抽油机负荷实际运行特性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对电机-抽油机启动暂态特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针对油田电网瞬时故障短时电压跌落引起的电机失压脱扣甩负荷现象,对考虑电压稳定性的油田电机-抽油机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符合油田电机-抽油机负荷实际运行特性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对电机-抽油机启动暂态特性进行了仿真验证。搭建了某油田下二门电网仿真模型,根据单井电机-抽油机不失稳极限启动残压以及配网机端电压不失稳极限持续时间对该油田电网制定了合理的考虑电压稳定性的油田电机-抽油机失压脱扣保护措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防止电压瞬时跌落时非失稳电机失压脱扣甩负荷,并能够可靠切除失稳堵转电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稳定性 电机-抽油机 启动特性 失压脱扣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失活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穆福军 隋宝宽 +3 位作者 刘文洁 于秋莹 耿新国 袁胜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44-1051,共8页
分析了固定床渣油加氢工艺和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下催化剂上金属和积碳的赋存状态,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催化剂上金属沉积分布、元素组成、物相结构、孔结构、热解行为、金属配位状态等失活原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工艺条件下催化... 分析了固定床渣油加氢工艺和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下催化剂上金属和积碳的赋存状态,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催化剂上金属沉积分布、元素组成、物相结构、孔结构、热解行为、金属配位状态等失活原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工艺条件下催化剂的沉积金属均以Ni和V为主,固定床渣油加氢工艺下运转的催化剂的失活以金属沉积失活为主;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下运转的催化剂的失活以积碳失活为主。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下运转的催化剂失重情况比较明显,在1000℃时,质量保留率为72%左右,固定床渣油加氢工艺下运转的催化剂并未发现明显的失重低点。此外,原料性质与工艺条件是催化剂失活形式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渣油加氢工艺 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 催化剂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