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分离技术在石油及化工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于颖 杨秀娜 +1 位作者 杨振宇 金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6,共7页
磁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具有处理量大、效率高、选择性好以及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势。基于磁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调研分析该技术在石油及化工行业废水处理、催化裂化催化剂分离和费-托合成催化剂分离领域的应... 磁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具有处理量大、效率高、选择性好以及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势。基于磁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调研分析该技术在石油及化工行业废水处理、催化裂化催化剂分离和费-托合成催化剂分离领域的应用现状。磁分离技术对于石油及化工行业废水中重金属、油类及微细悬浮物有良好的分离效果;采用该技术分离、回收催化裂化催化剂流程简单,经济效益高;经磁分离技术分离后,费-托合成液态产物中的催化剂含量显著降低。磁分离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建议在磁种回收、聚磁介质的选择以及新型磁分离设备的研发等方面要重点关注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分离技术 废水处理 催化裂化催化剂 费-托合成催化剂 分离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46多产化工原料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研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昶 黄娆 +4 位作者 郝文月 曹均丰 杜艳泽 王凤来 关明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2,共5页
选取适宜方法改性的分子筛和氧化铝作为载体组分,W-Ni作为加氢组分,采用UDRM技术制备出一种新型多产化工原料型FC-46催化剂。采用SEM、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四氢萘和正十二烷为探针分子考察了FC-46催化剂的性能。与参比剂相... 选取适宜方法改性的分子筛和氧化铝作为载体组分,W-Ni作为加氢组分,采用UDRM技术制备出一种新型多产化工原料型FC-46催化剂。采用SEM、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四氢萘和正十二烷为探针分子考察了FC-46催化剂的性能。与参比剂相比,FC-46催化剂作用下的四氢萘转化率提高0.7百分点,而正十二烷转化率降低2.1百分点。工业应用结果表明,FC-46催化剂活性略高于国外催化剂,产物的重石脑油选择性较国外催化剂作用下高0.7~1.0百分点,重石脑油芳烃潜含量比国外催化剂作用下高2.3~3.3百分点,喷气燃料烟点比国外催化剂作用下高2.5~3.7mm,尾油BMCI值比国外催化剂作用下低1.9~2.8个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催化剂 化工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船用燃料油黏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名瑞 王晓霖 +2 位作者 王海波 于阳 王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5,共7页
研究了现有黏度预测模型应用于重质船用燃料油黏度预测的可行性,筛选几种常见的黏度物理模型,进行试验数据对比和最优模型选取,基于重质船用燃料油数据库对Cragoe模型进行修正,并结合掺稀降黏试验数据分析混合机制对预测模型相对误差的... 研究了现有黏度预测模型应用于重质船用燃料油黏度预测的可行性,筛选几种常见的黏度物理模型,进行试验数据对比和最优模型选取,基于重质船用燃料油数据库对Cragoe模型进行修正,并结合掺稀降黏试验数据分析混合机制对预测模型相对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重质船用燃料油调合组分,采用Cragoe黏度模型进行预测误差较小。这是由于Cragoe黏度模型的预测不受组分油黏度比的限制,在重质船用燃料油中的适用性最好。采用所提出的修正模型,可进一步降低对重质船用燃料油黏度预测的误差。分析多组分调合的结果显示,若组分中的黏度呈梯度分布时可降低预测误差。另外,渣油与稀组分油(简称稀油)调合时,沥青质的络合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燃料油 黏度 预测模型 逻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原料脱水除盐过程研究及动力学模型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金平 杨秀娜 +1 位作者 阮宗琳 杨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99,共5页
以陕西某厂中低温煤焦油为原料,考察了煤焦油脱水除盐过程中的注水洗涤温度、洗涤过程注水量、洗涤级数、洗涤停留时间、洗涤器结构、分水方式对脱水除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洗涤温度为80℃、洗涤工艺过程注水量为8%~15%、洗涤级数为... 以陕西某厂中低温煤焦油为原料,考察了煤焦油脱水除盐过程中的注水洗涤温度、洗涤过程注水量、洗涤级数、洗涤停留时间、洗涤器结构、分水方式对脱水除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洗涤温度为80℃、洗涤工艺过程注水量为8%~15%、洗涤级数为2~4级、洗涤停留时间为0.8~1.6min、采用高效注水洗涤构件、分水方式采用聚结分离方式时,能够取得最佳的脱水除盐效果。建立了煤焦油脱水除盐动力学模型,用Matlab软件拟合出煤焦油脱水除盐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并采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高效聚结分离器分水的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度较好,说明该方法更适合中低温煤焦油原料的脱水除盐,可为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深度脱水除盐 动力学模型 聚结分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风和塔河减压渣油调合生产优质道路沥青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新军 张建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68,共6页
通过对北疆春风环烷基稠油和南疆塔河重质原油减压渣油性质研究,发现两种减压渣油具有显著不同的组成和性质,二者调合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四组分匹配更趋合理。调合沥青针入度随塔河减压渣油加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选择适宜... 通过对北疆春风环烷基稠油和南疆塔河重质原油减压渣油性质研究,发现两种减压渣油具有显著不同的组成和性质,二者调合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四组分匹配更趋合理。调合沥青针入度随塔河减压渣油加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选择适宜针入度的原料及调合比例,可以制备出不同牌号且高低温性能优异的A级道路沥青。工业试验产品性质不仅符合A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而且产品软化点、动力黏度(60℃)、延伸度(10℃)、薄膜烘箱试验后残留针入度比均明显高于指标要求。通过试验路验证调合沥青路用性能优良,与同类沥青相比表现出更好的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风稠油 塔河稠油 道路沥青 路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品装车排气深度净化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廖昌建 刘忠生 +3 位作者 王海波 王新 刘志禹 赵磊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58,共6页
通过对装车排气达标治理技术对比分析,确定了采用低温柴油吸收-总烃均化-催化氧化工艺治理山东某石化企业汽油、喷气燃料装车排气。在吸收油流量15~20 m^3&#x002F;h、吸收温度8~15℃、吸收压力0.2 MPa、催化氧化反应温度250~350... 通过对装车排气达标治理技术对比分析,确定了采用低温柴油吸收-总烃均化-催化氧化工艺治理山东某石化企业汽油、喷气燃料装车排气。在吸收油流量15~20 m^3&#x002F;h、吸收温度8~15℃、吸收压力0.2 MPa、催化氧化反应温度250~350℃及体积空速5 000~20 000 h^(-1)的操作条件下,研究了低温柴油吸收、总烃均化、催化氧化过程对汽油及喷气燃料装车排气治理的效果,净化气中非甲烷总烃排放质量浓度小于20 mg&#x002F;m^3,苯、甲苯、二甲苯排放浓度低于仪器最低检出限,满足国家及地方标准排放要求。该装置的投资回收期约为5年,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环保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车排气 油气回收 催化氧化 深度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中氮化物转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田丹 杨涛 +4 位作者 孟兆会 葛海龙 陈博 仝玉军 刘玲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3,共5页
以管输减压渣油作为原料油,在中型沸腾床渣油加氢试验装置上开展加氢转化试验,采用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分析方法,考察原料油及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加氢生成油中氮化物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管输减压渣油中的氮化物包括碱性氮化物和中性氮... 以管输减压渣油作为原料油,在中型沸腾床渣油加氢试验装置上开展加氢转化试验,采用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分析方法,考察原料油及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加氢生成油中氮化物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管输减压渣油中的氮化物包括碱性氮化物和中性氮化物,以N1,N1O1,N2,N2O1形式存在,以N1类化合物为主;原料油在加氢转化试验过程中,碱性氮化物的碳数分布向高碳数、等效双键数(DBE)分布向低DBE方向移动,反应温度越高,趋势越明显;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中性氮化物的DBE降低,而由于热裂化反应加剧,碳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床 减压渣油 静电场轨道阱质谱 氮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孔分布氧化铝载体及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结构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季洪海 隋宝宽 +2 位作者 凌凤香 张会成 王少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1,共5页
对含有微米级孔道γ-Al 2O 3载体进行碳酸氢铵水热改性处理,制备双重孔分布氧化铝载体,并以该氧化铝为载体制备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应用SEM、N 2吸附-脱附、TPR、Raman、原位CO吸附等技术表征氧化铝载体及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 对含有微米级孔道γ-Al 2O 3载体进行碳酸氢铵水热改性处理,制备双重孔分布氧化铝载体,并以该氧化铝为载体制备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应用SEM、N 2吸附-脱附、TPR、Raman、原位CO吸附等技术表征氧化铝载体及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后,γ-Al 2O 3载体表面及微米级孔道中交织生长微米级棒状结构γ-Al 2O 3粒子,使氧化铝载体具有集中的10~15 nm孔道分布和适宜的1~2μm孔道含量。与未改性氧化铝载体相比,以改性处理后的氧化铝为载体制备的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程序还原峰温降低,催化剂中八面体钼的相对含量和Ni-Mo-S活性位数量增加,加氢脱金属活性和加氢脱氮活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孔 氧化铝 载体 加氢脱金属催化剂 结构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抗堵塔盘开发及工业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薄德臣 周政 +2 位作者 陈建兵 高明 张英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8-191,共4页
针对目前酸性水汽提装置普遍存在因塔盘堵塞导致装置运行周期短、能耗高的技术问题,以及现有塔盘技术无法解决上述问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具有抗堵功能的新型塔盘结构(SDMP),利用CFD模拟技术对塔盘的帽罩布局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合理... 针对目前酸性水汽提装置普遍存在因塔盘堵塞导致装置运行周期短、能耗高的技术问题,以及现有塔盘技术无法解决上述问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具有抗堵功能的新型塔盘结构(SDMP),利用CFD模拟技术对塔盘的帽罩布局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合理的帽罩布局方式。工业应用结果表明,SDMP塔盘技术具有良好的抗堵塞性能,可大幅延长酸性水汽提塔运行周期,且板效率不随运行时间的增长而下降,平均板效率显著高于F1浮阀塔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水汽提 塔盘堵塞 SD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状碳酸铝铵团簇的合成及相变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季洪海 凌凤香 +1 位作者 张会成 王少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70,共9页
以γ-Al2O3粉末及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水热处理技术,成功制备了柱状碳酸铝铵团簇,并以此柱状碳酸铝铵团簇为前躯体制备氧化铝。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 以γ-Al2O3粉末及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水热处理技术,成功制备了柱状碳酸铝铵团簇,并以此柱状碳酸铝铵团簇为前躯体制备氧化铝。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等因素对柱状碳酸铝铵形貌的影响,并研究其高温相变过程及相应γ-Al2O3的结构特性。研究发现,合成柱状碳酸铝铵团簇的最佳反应条件为:γ-Al2O3粉末与碳酸氢铵质量比为1∶1.75,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6 h。合成的柱状碳酸铝铵团簇直径为5~15μm,该碳酸铝铵团簇由直径为50~100 nm、长为0.5~3μm的柱状碳酸铝铵交叉堆积而成。焙烧温度为600,800,1000,1300℃时,碳酸铝铵团簇依次转变为γ,η,α相氧化铝。以柱状碳酸铝铵团簇为前躯体制备的γ-Al2O3的比表面积为300 m^2/g、孔体积为0.67 mL/g,直径15 nm以上孔的体积占总孔体积的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铝铵 团簇 合成 水热处理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食用油催化裂解产物组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丹 关明华 初人庆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6-101,共6页
以废食用油为原料,在自制DY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裂解反应,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和碳谱(13 C-NMR)、气相色谱仪、色-质联用仪分析原料油和生成油的结构、组成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废食用油催化裂解生成24.88%的气体、41.03%的汽油馏分... 以废食用油为原料,在自制DY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裂解反应,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和碳谱(13 C-NMR)、气相色谱仪、色-质联用仪分析原料油和生成油的结构、组成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废食用油催化裂解生成24.88%的气体、41.03%的汽油馏分、21.73%的柴油馏分、2.53%的重油馏分、1.03%的焦炭和8.80%的水。与原料油的核磁共振图谱不同,催化裂解生成油的1 H-NMR中烯氢谱峰较弱、芳氢谱峰很强,13 C-NMR中没有明显的羰基碳和甘油基碳谱峰。烃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汽油馏分中饱和烃质量分数约为53.4%,芳烃质量分数约为34.8%;柴油馏分芳烃质量分数为87.4%,其中烷基苯质量分数为43.4%;重油馏分芳烃质量分数高达98.5%,以四环芳烃居多,其质量分数为4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食用油 催化裂解 核磁共振 烃组成 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煤油馏分加氢生产液体石蜡原料技术研究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大海 丁贺 +1 位作者 牛世坤 李扬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8-41,共4页
介绍了中国石化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焦化煤油馏分加氢生产液体石蜡原料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及工业应用情况。中型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典型的焦化煤油馏分,在反应压力为5.5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20℃、体积空速为1.5h-1、氢油体积比为40... 介绍了中国石化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焦化煤油馏分加氢生产液体石蜡原料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及工业应用情况。中型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典型的焦化煤油馏分,在反应压力为5.5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20℃、体积空速为1.5h-1、氢油体积比为400或反应压力为4.5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20℃、体积空速为1.0h-1、氢油体积比为400的条件下,可以将其硫和碱性氮质量分数降低至1.0μgg以下,满足液体石蜡原料的质量要求。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焦化煤油馏分加氢生产液体石蜡原料是完全可行的。该研究结果为缓解液体石蜡原料紧张,提高焦化馏分油的附加值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煤油 加氢 液体石蜡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转化馏分利用方案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士可 黄新露 彭冲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4,共5页
中国石化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了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新工艺技术(FD2G技术)。针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的产品,通过分析其组分的烃类组成,分别加工利用,对于改善产品结构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有益。... 中国石化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了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新工艺技术(FD2G技术)。针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的产品,通过分析其组分的烃类组成,分别加工利用,对于改善产品结构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有益。研究结果表明:加工高芳烃催化裂化柴油时,汽油产品芳烃含量高,辛烷值高,其中C 6~C 8芳烃富集的窄馏分可以作为芳烃抽提装置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加工低芳烃含量的催化裂化柴油时,汽油产品中芳烃含量低,辛烷值偏低,可将富集大量环烷烃的窄馏分作为重整装置原料,富含芳烃的窄馏分作为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辛烷值 汽油 烃类组成 窄馏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侧抽真空金属烧结多孔毛细芯浓缩乙二醇水溶液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郝良伟 徐宏 +1 位作者 李明一 曹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2-196,共5页
为了降低乙二醇脱水浓缩工艺中的能耗,利用工业低温余热,基于金属表面与二元混合溶液不同液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设计了一种多孔金属毛细芯强化乙二醇水溶液浓缩的蒸汽侧抽真空平板式毛细芯蒸发系统。基于此方法,对质量分数为10... 为了降低乙二醇脱水浓缩工艺中的能耗,利用工业低温余热,基于金属表面与二元混合溶液不同液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设计了一种多孔金属毛细芯强化乙二醇水溶液浓缩的蒸汽侧抽真空平板式毛细芯蒸发系统。基于此方法,对质量分数为10%的乙二醇水溶液进行了蒸发浓缩实验。结果表明,抽真空毛细蒸发存在3种蒸发状态;溶液进口温度高于70℃时蒸发效果明显,且真空度与浓缩效果呈正相关。系统在0.088 MPa以上时有较为明显的浓缩效果;入口浓度升高对浓缩效果具有促进与抑制两方面作用,最佳浓缩效果的入口质量分数范围为35%~42.5%。该方法在传统闪蒸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了多孔结构毛细芯金属表面能对二元溶液分子作用力的差异,从而造成2种溶液组分相对挥发度增大,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二元溶液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烧结毛细芯 毛细蒸发 乙二醇 抽真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烷基油加氢生产橡胶填充油降凝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全辉 姚春雷 +1 位作者 张志银 孙国权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3-76,共4页
以两种环烷基减压馏分油为原料,对环烷基油生产橡胶填充油的两种主要的降凝工艺——临氢降凝和异构脱蜡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异构脱蜡工艺在目的产品收率及产品质量上均明显优于临氢降凝工艺,是加工环烷基减压馏分油的首选技术。
关键词 环烷基油 橡胶填充油 异构脱蜡 临氢降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化企业碱渣处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忠生 赵磊 +2 位作者 刘志禹 王海波 王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炼化企业碱渣碱度大,化学耗氧量(COD)、硫化物和盐浓度高,含大量难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宜先预处理再进污水处理场。中和酸化作为简单传统的预处理方法,投资小、操作费用低,可脱除硫化物和难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但COD仍然很高,且产生大量... 炼化企业碱渣碱度大,化学耗氧量(COD)、硫化物和盐浓度高,含大量难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宜先预处理再进污水处理场。中和酸化作为简单传统的预处理方法,投资小、操作费用低,可脱除硫化物和难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但COD仍然很高,且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在中和酸化基础上增加萃取或生物曝气预处理,可提高COD去除率,但仍未解决好恶臭污染问题。缓和湿式氧化-SBR预处理出水可全部进污水处理场达标处理,解决了碱渣中和过程的恶臭污染问题,但其氧化尾气有少量异味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且投资和操作费用较高。中和酸化硫回收及气水净化技术可依托厂内现有污水处理场、硫回收系统、VOCs废气处理装置,通过新建碱渣中和酸化氮气吹脱反应沉降器、吹脱气H 2S吸收塔,以较低的投资和操作费用,实现碱渣废水的达标处理、中和酸化释放气中的H 2S和VOCs的回收、以及尾气的高标准净化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企业 碱渣 中和 酸化 恶臭 硫回收 生化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糊化面粉相变微胶囊及其在建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亮 王岩 +3 位作者 王刚 方向晨 段晓光 王少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66-2573,共8页
采用吸附沉积法制备了以石蜡为芯材、糊化面粉为壁材的相变微胶囊,并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微胶囊的化学组成、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变微胶囊呈椭球形结构,粒径为400~600nm,其... 采用吸附沉积法制备了以石蜡为芯材、糊化面粉为壁材的相变微胶囊,并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微胶囊的化学组成、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变微胶囊呈椭球形结构,粒径为400~600nm,其峰值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值和包覆率分别为22.2℃、110.5J/g和66.7%,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将相变微胶囊掺入石膏基体制备相变石膏建材,结果表明:相变石膏试块的力学强度随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微胶囊以湿料方式添加有利于减少相变石膏试块力学强度的损失。在连续5个月的吸热-放热实验中,相变石膏建材未出现漏液和明显的热性能衰减;夏季午后,相变建筑模型内温较外界温度下降4.1℃,说明相变石膏建材具有一定的调控温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糊化面粉 相变 微胶囊 石膏 复合材料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γ-Al2O3/FeCrAl丝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阳峰 丁强 +4 位作者 陈锋 王红涛 张英 徐宏 张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36,共7页
采用浆液法制备用于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MSR)的Ni/γ-Al2O3/FeCrAl网状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热震法和超声振荡法研究该催化剂的表面形貌、晶型结构、孔特性、热稳定性和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性能。采用... 采用浆液法制备用于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MSR)的Ni/γ-Al2O3/FeCrAl网状催化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热震法和超声振荡法研究该催化剂的表面形貌、晶型结构、孔特性、热稳定性和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性能。采用自行搭建的MSR试验系统,以甲烷转化率为指标对自制网状催化剂和商用颗粒型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和空速下的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商用颗粒型催化剂相比,自制网状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在高空速下的甲烷转化率明显更优;但自制网状催化剂应用于MSR反应还存在产物中CO含量较高、催化剂易积炭等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蒸气重整 制氢 网状催化剂 FeCrAl基体 浆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烷脱氢装置含硫废碱液处理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彤 邓德刚 秦丽姣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83,共5页
介绍了丙烷脱氢装置含硫废碱液处理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应用情况。开发了以湿式氧化技术为核心的“加碱中和-湿式氧化-酸化中和”处理技术,工业化装置运行稳定,出水S2-质量浓度小于1mgL、COD小于200mgL,达到设计要求。截至目前,已建成多套... 介绍了丙烷脱氢装置含硫废碱液处理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应用情况。开发了以湿式氧化技术为核心的“加碱中和-湿式氧化-酸化中和”处理技术,工业化装置运行稳定,出水S2-质量浓度小于1mgL、COD小于200mgL,达到设计要求。截至目前,已建成多套此类废碱液湿式氧化处理装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脱氢装置 废碱液 湿式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对C_(5)抽余油加氢反应的影响及热力学分析
20
作者 郭守权 李澜鹏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7-41,共5页
对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1.20 Mt/a焦化汽油加氢装置进行改造,加工二烯烃含量高的C_(5)抽余油。针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C_(5)抽余油预加氢反应器无温升及反应产物中二烯烃含量上升等不正常情况进行分析,初步判断是原料中N,N-二甲基甲酰胺... 对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1.20 Mt/a焦化汽油加氢装置进行改造,加工二烯烃含量高的C_(5)抽余油。针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C_(5)抽余油预加氢反应器无温升及反应产物中二烯烃含量上升等不正常情况进行分析,初步判断是原料中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乙醇胺(DEA)等杂质导致催化剂发生可逆性失活。对DMF水解反应及热力学、DEA与H 2S反应进行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的DMF、DEA等杂质会造成催化剂的可逆失活。根据试验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装置恢复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5)抽余油 加氢 热力学 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