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北走滑断裂-断溶体物理模拟及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司文朋 薛诗桂 +4 位作者 马灵伟 赵群 焦艳艳 王辉明 刘东方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1-919,共9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高角度走滑断裂对岩溶缝洞储集体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明确断裂的地震响应特征,针对走滑断裂的宽度、非均质程度、横向可分辨能力、断裂样式及溶洞发育形式分别进行了物理模型的构建及实验地震数据的采集分...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高角度走滑断裂对岩溶缝洞储集体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明确断裂的地震响应特征,针对走滑断裂的宽度、非均质程度、横向可分辨能力、断裂样式及溶洞发育形式分别进行了物理模型的构建及实验地震数据的采集分析。结果表明,走滑断裂在地震剖面上的杂乱反射能量异常特征是断裂带宽度及破碎程度的综合效应;断裂横向分辨能力与上覆地层无密切关系,主要受子波等因素影响,但如果上覆地层吸收衰减严重,则会导致频带变窄,地震波长变长,从而降低横向分辨能力;断裂带内部发育的溶洞无明显“串珠”特征,大规模溶洞及反射界面处发育的溶洞能产生“串珠”特征,但仍难与断裂产生的杂乱反射进行明显区分。通过模型响应结果与实际地震资料的对比,形成了关于顺北地区3种典型断裂地震响应特征的认识,即断裂弱反射、断裂强反射、断裂杂乱反射+“串珠”,为该地区实际断裂的识别提供了有效参考,对类似地区走滑断裂及相关断溶体的检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断裂宽度 断裂样式 断溶体 物理模拟 地震响应特征 杂乱反射 识别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布谷鸟—BP神经网络的页岩脆性指数预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开兴 刘卫华 +6 位作者 吴朝容 胡华锋 周枫 李勇 陈朝譞 汪子祺 孙正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页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物理性质,因此在页岩气开采中往往需要对其储层进行压裂处理,而页岩储层的可压裂性可用脆性指数来评价。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岩石脆性指数计算方法是基于矿物组分法。基于矿物组分法计算获得岩心页岩脆性... 页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物理性质,因此在页岩气开采中往往需要对其储层进行压裂处理,而页岩储层的可压裂性可用脆性指数来评价。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岩石脆性指数计算方法是基于矿物组分法。基于矿物组分法计算获得岩心页岩脆性指数(BI),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我学习能力,探寻测井参数与页岩脆性指数(BI)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再结合布谷鸟(CS)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和稳定性来提升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从而建立基于CS—BP神经网络的页岩脆性指数预测模型。使用CS—BP预测模型对研究区Y1井和Y2井两口井进行了页岩BI值预测,其预测结果显示:CS—BP预测值与岩心BI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S—BP预测值总体预测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布谷鸟(CS)—BP神经网络,利用测井资料快速计算页岩脆性指数的方法在研究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裂性 页岩储层 BP神经网络 CS—BP算法 页岩脆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地震地质综合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3
作者 白鹏 刘定进 +5 位作者 索重辉 韩德超 杨丽 宋林 袁媛 张春丽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7-1258,共12页
针对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复杂断控缝洞型储集体,目前常规建模方法通常将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简单化、抽象化,没有考虑深大走滑断裂对缝洞体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及近地表和上覆地层对储层的影响。常规方法建立的地震地质正演模型难以满足复杂地... 针对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复杂断控缝洞型储集体,目前常规建模方法通常将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简单化、抽象化,没有考虑深大走滑断裂对缝洞体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及近地表和上覆地层对储层的影响。常规方法建立的地震地质正演模型难以满足复杂地震波场特征规律认识需求,对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复杂的波场响应特征分析难以起到更精确的指导作用。为此,针对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储集体的复杂地震地质条件,提出了多源信息融合复杂近地表建模、复杂火成岩建模、地质趋势约束随机缝洞体建模以及地质约束建模一体化融合等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建立了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地震地质综合模型。所建的综合模型更逼近真实地震地质条件,利用综合模型可以获得更接近实际情况的缝洞储集体复杂地震波场响应特征,从而提高对缝洞储集体复杂波场传播规律的认识,为缝洞储集体相关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提供更准确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碳酸盐岩 断控缝洞储集体 综合建模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焦石坝区块页岩动静态弹性模量转换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熊力坤 王升 +2 位作者 徐烽淋 朱洪林 陈乔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4,共5页
油气开采过程中,常通过测井资料和室内试验2种方式获得岩石的力学参数,通过测井资料获得的动态力学参数与通过室内试验获得的静态力学参数相比,在资料的数量、实时性以及获取成本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而现有力学本构关系是基于静态力... 油气开采过程中,常通过测井资料和室内试验2种方式获得岩石的力学参数,通过测井资料获得的动态力学参数与通过室内试验获得的静态力学参数相比,在资料的数量、实时性以及获取成本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而现有力学本构关系是基于静态力学参数建立的,因此有必要建立动静态力学参数的转换关系。鉴于此,选取层理发育完好的涪陵地区焦石坝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逐一分析不同层理角度、孔隙度和声波频率对页岩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理角度对页岩弹性模量影响规律最强。根据试验结果,利用相关性分析法建立了层理角度与动静态弹性模量的转换关系模型,并对相同区块的页岩进行了模型验证,发现该模型预测值的平均误差小于6%,具有误差小且计算简单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可为获得层理性页岩的动静态弹性模量转换关系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页岩 泊松比 弹性模量 转换关系 焦石坝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储层分布预测 被引量:10
5
作者 杜浩坤 蔡其新 +3 位作者 肖斌 郑玲 晋达 薛雅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9-1279,共11页
普光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储层薄,与围岩物性的差异小,地震响应微弱,难以识别,对储层预测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针对这一难点,利用反褶积拓频和90°相位转换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并利用处理后的资料进行储层标定,明确储层的地震响应特... 普光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储层薄,与围岩物性的差异小,地震响应微弱,难以识别,对储层预测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针对这一难点,利用反褶积拓频和90°相位转换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并利用处理后的资料进行储层标定,明确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属性分析、波形聚类、相干分析、波阻抗反演等方法进行了储层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储层分布主要受古地貌和断裂的控制,工区西南部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在普光地区应用表明:通过反褶积拓频和90°相位转换对地震资料的处理,突出了雷口坡组顶部薄储层(5~20m)的地震响应特征;并形成了一套以精细标定为基础、适合雷口坡组顶部储层的预测思路,预测结果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地区 雷口坡组 储层预测 90°相位转换 反褶积拓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网格间断有限元法弹性波模拟精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德超 刘卫华 司文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8-770,I0010,共14页
精度分析是地震波数值模拟的基础。针对基于三角形网格的间断Galerkin有限元方法(DGFEM)的稳定性、数值频散及耗散问题,构建了周期性三角形单元网格,可以更灵活地分析不同形态的三角形单元对模拟精度的影响。理论和数值实验的分析结果表... 精度分析是地震波数值模拟的基础。针对基于三角形网格的间断Galerkin有限元方法(DGFEM)的稳定性、数值频散及耗散问题,构建了周期性三角形单元网格,可以更灵活地分析不同形态的三角形单元对模拟精度的影响。理论和数值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形网格中基于Runge-Kutta时间格式的DGFEM的稳定性条件与三角形的形态有关。模拟的最大时间步长与单元内切圆半径呈线性关系,且正三角形单元的稳定性条件最宽松。同时,基于局部Lax-Friedrichs数值流的DGFEM模拟波场呈弱频散、强耗散的特征,且频散与耗散在周期性网格中均具有方向性。此外,模拟误差与网格尺寸在双对数坐标系呈线性关系。数值实验结果对比了网格形态对波场的影响,直观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方向性差异,可为DGFEM中三角形网格的划分、参数的设置和数值流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Galerkin有限元方法 Runge-Kutta时间格式 三角形网格 稳定性分析 数值频散 数值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A框架下K-SVD构建字典对地震信号去噪与重建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思琪 薛雅娟 +2 位作者 杨清蜜 方立鑫 郑书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7-14,共8页
针对由于地震信号采集环境的复杂性带来的采样信号不完整,存在大量噪声等情况,对采集的叠前地震信号进行去噪和重建。在传统的K-奇异值分解(K-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K-SVD)建造冗余字典的压缩感知重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形态... 针对由于地震信号采集环境的复杂性带来的采样信号不完整,存在大量噪声等情况,对采集的叠前地震信号进行去噪和重建。在传统的K-奇异值分解(K-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K-SVD)建造冗余字典的压缩感知重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形态分量分析(morphometric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MCA)的K-SVD地震信号的去噪与重建。即使用MCA对地震信号的结构和平滑部分进行分类,并针对上述两种类别分别构建由K-SVD算法计算的冗余字典,将两种类别分别置于不同字典中进行去噪与重建。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减少了地震信号采集的成本和难度的基础上,精确辨别地震信号细节,并取得良好的去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号 压缩感知 K-奇异值分解 形态分量分析 冗余字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页岩TOC三维定量预测方法
8
作者 汪子祺 吴朝容 +3 位作者 黄开兴 孙正星 郝悦翔 李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5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总有机碳含量(TOC)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测井资料可高效评估TOC,但无法预测井间区域;而从地震资料提取的TOC敏感因子,可实现三维空间预测,但由于页岩储层的厚度薄且非均质性较强,仅依靠地震数据难以达到其精度要求。因... 总有机碳含量(TOC)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测井资料可高效评估TOC,但无法预测井间区域;而从地震资料提取的TOC敏感因子,可实现三维空间预测,但由于页岩储层的厚度薄且非均质性较强,仅依靠地震数据难以达到其精度要求。因此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数据以提升TOC评估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高精度页岩TOC定量预测方法。首先,针对页岩特性,对钻井实测岩心TOC数据与多种测井特征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优选出最具代表性和敏感性的特征;其次,基于识别出的敏感参数,构建相应的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实测TOC样本与敏感测井参数构建的训练样本按7∶3划分数据集,用于模型的训练和验证;最后,利用波形指示模拟技术获得的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结果作为三维TOC含量预测的特征输入,将各敏感参数排列重组后输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实现TOC含量的三维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CNN在拟合TOC含量与敏感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方面较多元回归法和BP神经网络等更具有优势,该方法预测的TOC数据与钻井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6%,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该方法在页岩薄储层三维TOC含量预测方面具有较高准确性和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C含量 敏感参数 卷积神经网络 波形指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