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工程技术难题与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路保平 苏勤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7,共6页
中国石化在全球20个国家拥有79个油气勘探开发区块,分布于10余个盆地。由于作业区块分散、地表环境和地质条件千差万别、不确定性因素多,致使石油工程面临许多工程技术难题。分析总结了油气勘探开发对石油工程的技术需求和亟待解决的关... 中国石化在全球20个国家拥有79个油气勘探开发区块,分布于10余个盆地。由于作业区块分散、地表环境和地质条件千差万别、不确定性因素多,致使石油工程面临许多工程技术难题。分析总结了油气勘探开发对石油工程的技术需求和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对策。旨在通过研究攻关、集成配套、技术储备等途径,形成配套的石油工程技术系列,有效发挥石油工程对油气勘探开发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海外油气 石油工程 技术需求 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海外油气勘探形势及其对石油工程技术的需求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洪斌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共5页
中国石化于2001年开始从事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截至2009年底在20个国家拥有33个勘探开发项目,权益油产量超过千万吨。由于中国石化进入海外勘探开发市场相对较晚等原因,目前海外所辖勘探区块大多位于海域、沙漠、沼... 中国石化于2001年开始从事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截至2009年底在20个国家拥有33个勘探开发项目,权益油产量超过千万吨。由于中国石化进入海外勘探开发市场相对较晚等原因,目前海外所辖勘探区块大多位于海域、沙漠、沼泽和山地等地表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很多区块处在含巨厚盐层的盆地,或中深层超高压区域。因此对石油工程技术提出了5项需求:1)不同地面环境对钻机的需求;2)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的钻井完井技术;3)定向钻井技术是海外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4)提高固井质量;5)科学合理地确定探井的井身结构。最后分析了中国石化海外勘探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只有开展技术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工程技术,才能实现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和突破,迅速增加油气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油气勘探 石油工程 技术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连特盆地隐蔽油藏高效滚动勘探开发方法技术及应用——以厄瓜多尔14和17区块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光付 李发有 +8 位作者 孙建芳 徐海 张亚雄 冯玉良 丁峰 叶双江 陈诗望 吴洁 孙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5,共13页
厄瓜多尔14和17区块位于奥连特盆地前渊带,主要含油层系为Napo组的M1,U和T段。现已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基于趋势面驱动的叠后地震数据连片一致性处理、时-频衰减高精度合成记录标定和解释及各向异性变速成图... 厄瓜多尔14和17区块位于奥连特盆地前渊带,主要含油层系为Napo组的M1,U和T段。现已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基于趋势面驱动的叠后地震数据连片一致性处理、时-频衰减高精度合成记录标定和解释及各向异性变速成图,精细刻画了低幅度构造,发现了一批低幅度构造油藏。采用分频迭代去噪拾取薄层弱反射系数,以其重构的叠后宽频有效信号为约束,采用相控波形非线性反演,定量预测了埋深3 000 m的2~5 m厚潮汐水道砂岩,发现了多个M1超薄层岩性油藏。依据区域水动力条件、低幅度构造油藏油-水界面趋势及油藏能量特征,发现了LU水动力油藏并滚动扩边。通过观察大量岩心薄片,发现海绿石在石英砂岩储层中呈胶结物和颗粒两种赋存状态,建立了海绿石双组构测井解释体积模型,评价并识别了UT低电阻率油藏。基于热带雨林地表和隐蔽油藏特点,按照“整体部署、分批实施、跟踪评价、及时调整”的策略,实现滚动勘探、评价和快速建产,探井和评价井成功率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成藏 低幅度构造 低电阻率油层 勘探开发策略 隐蔽油藏 奥连特盆地 厄瓜多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D区块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红 曹永斌 王新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5-272,301,共9页
缅甸D区块位于伊洛瓦底盆地中西部,主要勘探层系始新统发育东、西两大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以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亚相以及浅海相为主,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始新世的统一沉降期、渐新世—中新世的差异沉降期和上新世以后的逆冲推覆期3个... 缅甸D区块位于伊洛瓦底盆地中西部,主要勘探层系始新统发育东、西两大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以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亚相以及浅海相为主,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始新世的统一沉降期、渐新世—中新世的差异沉降期和上新世以后的逆冲推覆期3个阶段,形成了南北走向、东西分带的"四隆二凹一斜坡"的构造格局。烃源岩以塔本组的灰色泥岩和煤系泥岩以及朗欣组的暗色泥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具有非常好的生烃能力。蓬当组、塔本组和提林组3套储-盖组合保证了区域油气的有效聚集和保存。圈闭类型有断层控制的背斜圈闭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两种。烃源岩热演化研究表明,区域生烃时间、运移方向、储盖组合、圈闭形成等成藏条件配置关系合理,D区块油气有利富集区主要集中在3个构造带上,分别是Patolon背斜带、Mahudaung背斜带和Thingadon复向斜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特征 成藏组合 有利区带 勘探潜力 D区块 缅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对比分析及提升策略——基于Malmquist模型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晓钟 钟书丽 +1 位作者 杨洋 高庆欣 《石油科技论坛》 2017年第4期37-43,共7页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石油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在当下国内外市场环境冲击下,依靠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文章依据部分投入产出指标,探讨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石油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在当下国内外市场环境冲击下,依靠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文章依据部分投入产出指标,探讨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应用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指标,与不同行业的10家大中型国企2007—2016年的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比较,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家石油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在这些国企中处于中位,仍有一定发展空间,建议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准确把握关键技术、动态跟踪前沿技术,鼓励组织学习、重视人才培育与激励等方面充分利用科技资源,提升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石油企业 技术创新 Malmquist模型 科研投入 产出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石油资源管理系统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对比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建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06-209,共4页
在油气资源管理上,各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标准,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SPE或者SEC标准。国内油田依据《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标准号:GB/T 19492-2004)对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和储量进行管理。随着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开展海... 在油气资源管理上,各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标准,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SPE或者SEC标准。国内油田依据《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标准号:GB/T 19492-2004)对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和储量进行管理。随着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开展海外油气开发工作,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和计算标准也逐渐与国际接轨,SPE和SEC等石油资源管理系统得到国内油气公司的认可和接受。不乏一些石油公司在石油资源管理中采用SPE和SEC标准,但对SPE标准中资源量\储量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叫法,以及分级分类的界限等方面都不够准确。本文着重从资源量/储量的定义、分级和分类方面分析SPE石油资源管理系统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石油资源管理系统 中国石油资源分类 资源量/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奥—马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7
作者 吕睿 田纳新 +1 位作者 李珑 田一鸣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5期1-4,共4页
普-奥-马盆地是南美洲西北部安第斯山前的前陆盆地,经历了克拉通边缘-裂谷和前陆盆地三期构造演化,具有南北分区、东西分带的特征。盆地发育白垩系主要烃源岩和三叠-侏罗系次要烃源岩,四套主要储层和二套次要储层,以及五套区域性盖层,... 普-奥-马盆地是南美洲西北部安第斯山前的前陆盆地,经历了克拉通边缘-裂谷和前陆盆地三期构造演化,具有南北分区、东西分带的特征。盆地发育白垩系主要烃源岩和三叠-侏罗系次要烃源岩,四套主要储层和二套次要储层,以及五套区域性盖层,已发现油气藏圈闭以白垩纪末期形成的构造圈闭为主。圈闭形成与储盖组合和生排烃配置关系良好,构成近距离垂向成藏和长距离侧向成藏两种成藏模式。断层、良好的砂体输导层及有效的圈闭是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并以纵向上四套主要储盖组合为单元,进行了盆地有利区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奥-马盆地 烃源岩 含油气系统 成藏模式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施荣盛 李春来 刘广涛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6期196-196,共1页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石油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则对石油的需求量会相应的较多。当前我国的石油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故而亟需资源的帮助。然而由于实际能够满足市场发展的石油量有限,且我国正在积极探索石油地质勘探...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石油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则对石油的需求量会相应的较多。当前我国的石油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故而亟需资源的帮助。然而由于实际能够满足市场发展的石油量有限,且我国正在积极探索石油地质勘探,全面地开拓石油储层的方式方法。因此,本文主要就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的石油资源勘探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地质勘探 储层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1
9
作者 李阳 吴胜和 +1 位作者 侯加根 刘建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9-579,共11页
阐述了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的主要科学问题、学科内涵、研究进展与发展展望。油气藏开发地质学以油气藏连通性、可流动性及时变性为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油气藏开发地质控制因素的成因机理与分布模式、地质因素对油气开采的控制作用机理... 阐述了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的主要科学问题、学科内涵、研究进展与发展展望。油气藏开发地质学以油气藏连通性、可流动性及时变性为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油气藏开发地质控制因素的成因机理与分布模式、地质因素对油气开采的控制作用机理及油气藏动态演变规律、油气藏表征与建模技术,在高含水油藏,低渗、致密、页岩油气,缝洞型油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随着油气田开发在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领域的扩展及高含水油藏开发难度的增大,需进一步发展油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和技术,以更好地支撑油气田的经济高效开发及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质学 科学问题 研究进展 开发地质因素 油气藏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欣颖 胡平 +2 位作者 程林松 黄世军 刘新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99,共4页
采用三维可视化物理模拟试验设备,在满足模型内流体的流动符合达西渗流规律、物理试验与实际油藏具有可比性的条件下,模拟了水平井开发均质底水油藏时底水水脊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分析了底水油藏中不同水平井长度和不同生产压差下水平井... 采用三维可视化物理模拟试验设备,在满足模型内流体的流动符合达西渗流规律、物理试验与实际油藏具有可比性的条件下,模拟了水平井开发均质底水油藏时底水水脊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分析了底水油藏中不同水平井长度和不同生产压差下水平井的见水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开发均质底水油藏时,水平井的水淹模式符合"中部见水—沿井扩展—全井水淹—翼部抬升"的规律;在相同的生产压差条件下,随着水平井长度的增加,受水平井井筒摩擦损失的影响,水平井产能是非线性增加的;当水平井长度相同时,水平井的产能与生产压差成正比;生产压差过大会导致水脊脊进速度加快,无水采油期变短,且见水后含水率迅速上升;在低含水期阶段,采用长水平段和低生产压差可以有效开发底水油藏,而在高含水期阶段,对水平井采取关井压水锥措施,"控水稳油"效果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气藏 水平井 底水锥进 物理模拟 开发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顶油环协同开发下油气界面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佳 程林松 +2 位作者 范子菲 黄世军 张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05,共7页
针对气顶油环协同开发时,油气界面运移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展开了不同采气速度下油气界面运移规律的研究,研究中通过三维可视化气顶油环油藏物理模拟装置和与室内实验等尺寸的数值实验模型,模拟不同采气速度下气顶油环油藏的开发过程,... 针对气顶油环协同开发时,油气界面运移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展开了不同采气速度下油气界面运移规律的研究,研究中通过三维可视化气顶油环油藏物理模拟装置和与室内实验等尺寸的数值实验模型,模拟不同采气速度下气顶油环油藏的开发过程,通过模型可视窗口和数值模型饱和度场,实时观察记录油气界面运移规律以及油井生产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采气速度增加,气顶膨胀能得到有效抑制,油气界面运移速度减慢,且内、外油气界面运移速度逐渐趋于平衡,油气界面运移形态逐渐稳定,有效减缓油井气窜的发生,增加气顶膨胀驱油的动用范围。通过物质平衡原理,建立气顶油环协同开采的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油气界面运移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采油速度越小,采气速度越大时,油气界面向油环侵入的速度越小,合适的采油速度和采气速度可以保持油气界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油藏 油气界面运移规律 室内实验 数值实验 油藏工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Hadjira区块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霞 何雨丹 于慧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24,共3页
三叠盆地Hadjira区块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阿尔及利亚实施的海外油气合作勘探区块之一。在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二维地震勘探资料和野外地质踏勘成果等对该区构造带及圈闭进行了确定,并通过对钻井岩心的分析化验,对该区的烃源... 三叠盆地Hadjira区块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阿尔及利亚实施的海外油气合作勘探区块之一。在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二维地震勘探资料和野外地质踏勘成果等对该区构造带及圈闭进行了确定,并通过对钻井岩心的分析化验,对该区的烃源岩、储集岩及盖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区主要烃源岩为志留系海相泥岩,次要烃源岩为奥陶系暗色泥岩;主要储层为三叠系SI砂岩,次要储层为奥陶系石英砂岩;圈闭为低幅度背斜。在对该区油气成藏基本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成藏分布;北东—南西向构造带是油气主要的聚集带;海西期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砂岩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该盆地南部的韦德迈阿次盆地志留系烃源岩及有利储集岩发育区为油气勘探的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及利亚 三叠盆地 烃源岩 储集层 圈闭 油气运移 勘探评价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系页岩油运移路径探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鹏 张磊 +3 位作者 王胜奎 康燕 王学军 张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98,共10页
基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河街组的泥页岩岩心、分析测试及产能资料,开展页岩油到常规油运移再认识的探讨,并指出油气运移再认识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层理缝在地层条件下具有开启的可能,且较大的地层倾角更利于层理缝的开启,受控... 基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河街组的泥页岩岩心、分析测试及产能资料,开展页岩油到常规油运移再认识的探讨,并指出油气运移再认识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层理缝在地层条件下具有开启的可能,且较大的地层倾角更利于层理缝的开启,受控于泥页岩层状、纹层状岩相的稳定展布,层理缝在横向上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是页岩油横向运移的潜在通道;岩性接触面刚性一侧易发育裂缝,但规模有限,为页岩油短距离运移的通道;泥页岩中生烃增压及构造成因裂缝普遍发育,形成的网状输导体系成为页岩油纵向中、长距离运移的主要通道,页岩油在泥页岩裂缝面上沿不规则网状通道呈多期次性运移,先期运移的通道往往成为后期运移的优势通道,纵向运移距离大于400 m;页岩油勘探应重视纹层状岩相、合适的地层倾角并考虑一定的宏观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运移方式 层理缝 泥岩裂缝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N_2开发有水气藏的敏感性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登伟 张烈辉 +2 位作者 易建国 焦健 姜自然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3期343-345,385,共4页
注N2开发有水气藏具有保持压力、非混相驱替、解堵助排以及建立附加地层压差等4种优势,是一种新的探索。同时,分形理论已成为勘探者和油藏工程师们的有利工具。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孔隙型气藏中注N2开发有水气藏的气水两相三组分... 注N2开发有水气藏具有保持压力、非混相驱替、解堵助排以及建立附加地层压差等4种优势,是一种新的探索。同时,分形理论已成为勘探者和油藏工程师们的有利工具。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孔隙型气藏中注N2开发有水气藏的气水两相三组分分形渗流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将其离散,采用全隐式方法进行求解。根据实际气藏参数,对N2、天然气、水三相驱替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稳产期末注入N2可以有效地减缓边水的锥进;注N2可以补充地层能量,保持较高压力开采,延长气藏无水采收期;一直注气和气藏稳产期末注气的采收率相差较大,建议开展早期注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注N2开发 有水气藏 敏感性因素 渗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页岩油气开发技术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6
15
作者 庞长英 连军利 +1 位作者 吴一凡 杨蕾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5期62-66,160,共5页
全球能源消费持续增长、国际油价保持高位振荡以及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全球页岩油气、致密砂岩油气等非常规资源的蓬勃发展。美国和加拿大已率先将非常规油气资源带入商业开发阶段,中国作为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资... 全球能源消费持续增长、国际油价保持高位振荡以及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全球页岩油气、致密砂岩油气等非常规资源的蓬勃发展。美国和加拿大已率先将非常规油气资源带入商业开发阶段,中国作为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资源最为富集的国家之一,应借鉴美国页岩油气的成功开发经验,加快我国页岩油气资源的开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开发 水平井 分段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伦比亚Girasol油田水平井开发先导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惠民 鲁献春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100,共6页
针对哥伦比亚Girasol油田的油藏特征及含油层系平面上、纵向上的分布状况,选择在主力层系采用水平井开发并在试验区实施。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地质导向技术,能够根据随钻测试电阻率和伽马值的变化,选择最优储层段钻进,并采用Me... 针对哥伦比亚Girasol油田的油藏特征及含油层系平面上、纵向上的分布状况,选择在主力层系采用水平井开发并在试验区实施。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地质导向技术,能够根据随钻测试电阻率和伽马值的变化,选择最优储层段钻进,并采用Mesh Rite专利防砂筛管完井。同时,该试验井组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EZ-GAUGESYSTEM(井底温度和压力实时监测系统),为油藏动态监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参数。水平井开发在试验区的成功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水平井技术在Girasol油田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多底井 钻井 完井 Girasol油田 哥伦比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油田MQ火山岩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人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6-591,共6页
火山岩油藏是一种与沉积岩油藏完全不同的特殊类型油藏 ,储渗机理较沉积岩油藏更为复杂 ,因而在开发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生产特征 ,所采用的开发技术政策也与砂岩油藏有所不同。对江苏油田MQ火山岩油藏的开发技术政策研究表明 ,油井有效位... 火山岩油藏是一种与沉积岩油藏完全不同的特殊类型油藏 ,储渗机理较沉积岩油藏更为复杂 ,因而在开发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生产特征 ,所采用的开发技术政策也与砂岩油藏有所不同。对江苏油田MQ火山岩油藏的开发技术政策研究表明 ,油井有效位置是影响开发指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开采初期应采用井距为 90 0m稀井网控制构造高点和孔洞缝发育带 ,中后期可适当将井距调整为 5 0 0m。合理注水方式为低部位或边缘注水 ,最佳注水压力水平为 0 4 5~ 0 6 5。油井射孔井段尽量在油水界面之上 30m ,注水井应避射沉积夹层 ,注水井注入压力应低于沉积夹层进水的临界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油藏 特征 开发技术政策 经济合理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试井技术在孔隙型碳酸岩油藏初期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文斌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4年第6期21-24,33,共5页
常规解析试井方法在均质油气藏、单相渗流等范畴内已较为成熟,但是对于解释多相流、多井系统、复杂边界和储层非均质性等非线性问题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数值模拟技术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数值试井已经在解决非线性油藏方面逐步成熟。阐... 常规解析试井方法在均质油气藏、单相渗流等范畴内已较为成熟,但是对于解释多相流、多井系统、复杂边界和储层非均质性等非线性问题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数值模拟技术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数值试井已经在解决非线性油藏方面逐步成熟。阐述了数值试井在孔隙型碳酸岩油藏动态模型中的应用流程,同时根据动态更新的数值模拟模型实现油藏的动态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试井 碳酸岩油藏 不稳定试井 数值模拟 油藏动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聚合物驱见效特征及开发效果——以下二门油田H_2Ⅲ油组为例
19
作者 艾敬旭 孙尚如 +2 位作者 李洪生 张燕 张霞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45-48,共4页
下二门油田H2Ⅲ油组是一个断层较复杂、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一次聚驱后采出程度、含水相对较低,为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获得聚合物驱增油的二次高峰,在H2Ⅲ油组开展高浓度、大段塞的二次聚合物驱矿场试验。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增油降... 下二门油田H2Ⅲ油组是一个断层较复杂、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一次聚驱后采出程度、含水相对较低,为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获得聚合物驱增油的二次高峰,在H2Ⅲ油组开展高浓度、大段塞的二次聚合物驱矿场试验。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增油降水及提高采收率效果。其主要见效特征为:井网调整后新增受效方向油井增油降水幅度效果好,多向受效井二次聚驱效果好于一、二向受效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二门油田 二次聚合物驱 波及体积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蓬WZ油田开发地面工程方案
20
作者 王海涛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36,共2页
针对WZ油田油藏、钻井和采油工程方案中的地面工程方案进行研究,本着"快速、简易、高效、滚动"的原则,在满足生产安全可靠以及环保要求前提下,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本着"地上地下相结合,方案研究与现场实际相结合,近期远... 针对WZ油田油藏、钻井和采油工程方案中的地面工程方案进行研究,本着"快速、简易、高效、滚动"的原则,在满足生产安全可靠以及环保要求前提下,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本着"地上地下相结合,方案研究与现场实际相结合,近期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配套上适应油田近期开发和远期产能建设需求。本次WZ油田开发地面工程研究,对当地资源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结合自身油田特点,经过大量的对比论证后,对油气水等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蓬 WZ油田 集中处理站 橇装模块化设计 优化设计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