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11区块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文涛 赵铭江 +1 位作者 张波 程本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是南美安第斯山前盆地中最大的产油盆地之一。通过对Oriente盆地11区块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优质的储层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前白垩纪和白垩纪末—渐新世时期形成的断鼻、背斜...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是南美安第斯山前盆地中最大的产油盆地之一。通过对Oriente盆地11区块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优质的储层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前白垩纪和白垩纪末—渐新世时期形成的断鼻、背斜等构造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1区块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瓜多尔 Oriente盆地 油气勘探 油气聚集带 圈闭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川北地区千佛崖组页岩气勘探潜力与方向 被引量:6
2
作者 马旭杰 周文 +4 位作者 陈洪德 龚灏 邓虎成 林良彪 宋荣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2-568,共7页
川西—川北地区侏罗系千佛崖组广泛发育富有机质页岩,且埋藏相对浅,可作为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的有利勘探层位。作者结合取心资料与测井资料进行岩电关系分析,并确定了单井划分富有机质页岩的电性标准;依据单井富有机质页岩段的划分和统... 川西—川北地区侏罗系千佛崖组广泛发育富有机质页岩,且埋藏相对浅,可作为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的有利勘探层位。作者结合取心资料与测井资料进行岩电关系分析,并确定了单井划分富有机质页岩的电性标准;依据单井富有机质页岩段的划分和统计结果及沉积背景所编制的厚度分布图表明,该套页岩分布相对稳定,一般达到70m左右,且埋深主要为2km左右,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储层形成和赋存条件。千佛崖组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Ⅲ型为主,局部存在Ⅰ型;有机质丰度普遍偏低,但在研究区中部的阆中、南充、成都之间的区域及西南部大竹至梁平区域有机质丰度高,其质量分数普遍超过了1.5%。有机质演化(Ro)在北部相对适中,一般为1.0%~1.2%;南部偏低,一般为0.6%~0.8%。勘探有利区及方向主要为绵阳—阆中—巴中—南充之间呈"L"形展布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 千佛崖组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利亚边际油田合成基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9
3
作者 肖超 冯江鹏 +2 位作者 宋明全 赵素丽 刘贵传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6期80-81,87,共3页
尼日利亚边际油田地层复杂,软泥岩水敏性极强、硬脆性泥岩坍塌掉块严重,且所钻井均为斜井。S5井使用的5%KCl聚合物钻井液无法抑制造浆性极强的软泥岩地层水化膨胀,硬脆性泥岩裂隙、层理发育,钻井过程中多次出现缩径阻卡、井眼坍塌、卡... 尼日利亚边际油田地层复杂,软泥岩水敏性极强、硬脆性泥岩坍塌掉块严重,且所钻井均为斜井。S5井使用的5%KCl聚合物钻井液无法抑制造浆性极强的软泥岩地层水化膨胀,硬脆性泥岩裂隙、层理发育,钻井过程中多次出现缩径阻卡、井眼坍塌、卡钻等复杂情况。根据地层特点,SIPEC使用合成基钻井液,通过添加油、主乳化剂、辅乳化剂、润湿剂、生石灰、增黏剂等处理剂、保持钻井液电稳定性大于400 V、油水比大于70∶30、黏度大于70s、钻井液API滤失量为0、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3 mL、钻井液密度为1.3 g/cm3和使用强化固控等技术措施。保证钻井液性能稳定和井下安全,并采取随钻堵漏、优化性能、钻井液回收等措施降低了钻井液消耗,降低合成基钻井液的使用成本。在随后的S6井钻井施工中,使用合成基钻井液效果良好,保证了复杂井段的井下安全,提高了钻井速度,钻井周期由128 d下降到3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利亚 边际油田 合成基钻井液 水敏性泥岩 硬脆性页岩 井眼坍塌 性能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介质自组织性对地震波走时和振幅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涛 宁俊瑞 +1 位作者 刘春成 李守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74-1181,共8页
本文采用随机介质描述地球内部大尺度背景场上存在的小尺度不均匀性和自组织结构;文中没有采用传统的层状网格结构,提出了块状结构来描述复杂的二维自组织结构的方法,分别以高斯型、指数型和vonKarman型等自相关函数描述各向同性和各向... 本文采用随机介质描述地球内部大尺度背景场上存在的小尺度不均匀性和自组织结构;文中没有采用传统的层状网格结构,提出了块状结构来描述复杂的二维自组织结构的方法,分别以高斯型、指数型和vonKarman型等自相关函数描述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非均匀分布自组织特征;采用射线追踪分析了不同分布特征自组织结构对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地球内部介质的自组织性存在,地震波射线轨迹可能发生明显的畸变;不同偏移距处,地震反射振幅减弱或增强;自组织结构从高斯型到vonKarman型,在小尺度上表现更大的非均匀性,因此走时和振幅表征依次更强的平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结构 块状模型 地震波 射线轨迹 走时 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四段白云岩特征与成因——来自于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21
5
作者 钱一雄 武恒志 +5 位作者 周凌方 黄康俊 邓美洲 李勇 董少峰 王琼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1-1180,共20页
白云岩化是影响储层发育是否的重要沉积-成岩过程。作者通过在对川西地区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雷三至雷四段的岩相学,碳、氧、锶、镁同位素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划分出含膏的泥晶云岩AD0、泥晶云岩D0、泥粉晶云岩D1、粉细晶云岩D... 白云岩化是影响储层发育是否的重要沉积-成岩过程。作者通过在对川西地区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雷三至雷四段的岩相学,碳、氧、锶、镁同位素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划分出含膏的泥晶云岩AD0、泥晶云岩D0、泥粉晶云岩D1、粉细晶云岩D2、微生物云岩MD、含灰质藻云岩CD(交代结构)以及去云化的泥粉晶云岩(CD0CD1)等七类白云岩。白云石有序度及铁、锰含量较低。阴极发光以暗紫、暗紫红、蓝紫为主;次为玫瑰红、橙红及橙黄红色。δ^(13)CPDB=1. 95‰~2. 46‰,δ^(18)OPDB=-4. 05‰~2. 70‰;^(87)Sr/^(86)Sr=0. 70778~0. 70807,δ^(26)Mg=-1. 872‰~-2. 124‰,其中δ^(13)C_(PDB)、^(87)Sr/^(86)Sr的平均值与中三叠世全球海水相似;δ^(18)O_(PDB)为弱负漂及正偏移。从D2、D1至D0、AD0,Sr、Na和大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及比值和δ^(18)O_(PDB)逐渐增加; AD0、少量D0或MD相对富含硅、铝,并与高(低镁)方解石、黏土、有机质等共生。离子组成反映出白云石的前驱物以方解石型为主,少量为文石、原白云石结构。存在广盐、稍咸和超盐度的碱性等沉积环境。白云岩形成主要受向上变浅米级旋回序列,干燥、炎热为主、偶夹潮湿古气候以及古地貌-古水文条件等因素影响。存在浅潟湖的萨勃哈(AD0或D0)、环潮缘至局限台地(D0-D1、微生物诱导MD)、潮间-潮下的微生物礁(席)构成的障壁的台缘带(MD-CD1-CD)、潮坪-开阔台地(D0-D2-CD1、MD)等环境,以萨勃哈和受蒸发泵-密度差驱动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模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类型 岩相学 地球化学 白云岩化模式 雷口坡组 川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Ш区块原油中25-降藿烷分布特征与成因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秦黎明 张枝焕 +2 位作者 李伟 杨永才 袁东山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8-485,共8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中部Ш区块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或油砂抽提物中25-降藿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井区或同一口井不同深度(层位)的原油25-降藿烷的相对含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表明其所遭受的生...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中部Ш区块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或油砂抽提物中25-降藿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井区或同一口井不同深度(层位)的原油25-降藿烷的相对含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表明其所遭受的生物降解程度有所差异,沿构造带从南到北,同一油层中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增强,比如位于构造北部(构造部位相对较高)的永1井、永3井侏罗系原油25-降藿烷丰度较高,表明生物降解比较明显,而位于南部(构造低部位)的永6井白垩系和侏罗系油层中的原油均无明显的生物降解现象;同一口井随深度增大生物降解作用将弱,如永2井浅部白垩系油层的原油降解较严重,而深部西山窑组的原油降解作用则不明显。根据原油生物降解的特征,结合车-莫古隆起调整对研究区油气成藏的影响,讨论了原油生物降解差异分布的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类型 生物降解作用 25-降藿烷 成因机制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腐蚀条件下内压对管道腐蚀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高德利 赵增新 +2 位作者 秦疆 夏忠跃 贺鹏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8-92,129,共5页
管道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腐蚀,从而导致服役管道的损坏。除化学腐蚀外,管体中由于流体压力而产生的应力也将影响管道的腐蚀,局部腐蚀形成的应力集中将极大的减小管道的耐久性寿命。文章针对生产管道所受内压力和局部应力集中会加速腐蚀速率... 管道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腐蚀,从而导致服役管道的损坏。除化学腐蚀外,管体中由于流体压力而产生的应力也将影响管道的腐蚀,局部腐蚀形成的应力集中将极大的减小管道的耐久性寿命。文章针对生产管道所受内压力和局部应力集中会加速腐蚀速率,严重缩短管柱服役寿命这一现象,结合化学力学效应理论,分二向应力和三向应力两种情况,建立了内压力影响管道腐蚀速率的解析模型。算例计算结果显示,该模型所得结果与目前文献中应力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相符;得出了管道所受应力越大,管道实际寿命衰减得越快等结论,对确定管道的寿命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腐蚀 化学力学效应 内压力 腐蚀速率 服役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