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井多层合采渗流特征及接替生产物理模拟 被引量:11
1
作者 谭玉涵 郭京哲 +1 位作者 郑锋 徐卫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9-1015,共7页
对于低孔、低渗气藏,为了提高单井产能和改善气田开发效益,许多生产井都采用了多层合采方式进行生产。为了更真实地认识低渗气藏多层合采的渗流特征以及确定最佳合采接替时机,通过设计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模拟气藏多层合采开发过程,研究... 对于低孔、低渗气藏,为了提高单井产能和改善气田开发效益,许多生产井都采用了多层合采方式进行生产。为了更真实地认识低渗气藏多层合采的渗流特征以及确定最佳合采接替时机,通过设计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模拟气藏多层合采开发过程,研究了地层压力、渗透率及主控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气藏渗流特征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以及合采接替生产时机,认为多层合采时,高压、高渗层产量贡献率始终高于低压、低渗层;而对于低压、高渗层,实验初始阶段低压、高渗层的产量贡献率高于高压、低渗层,实验后期从主产气层变为次产气层;在不同的接替时机下,随着接替点压力的降低,采出程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低渗层接替生产要比高渗层接替生产效果要好。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多层合采产气渗流特征尚属新的尝试,其研究成果对制定类似气藏的合理开发技术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采接替生产 渗流特征 多层合采 致密低渗透气藏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携液流量与流速沿井筒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宋玉龙 杨雅惠 +3 位作者 曾川 丁磊 赵润东 袁玥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3,97,共5页
随着大牛地气田的不断开发,气井压力逐渐降低,气井积液越来越严重,准确预测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与流速对气井的配产以及积液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寻找适合本气田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外,还要考虑最大携液流量在井筒中出现的位置。为此... 随着大牛地气田的不断开发,气井压力逐渐降低,气井积液越来越严重,准确预测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与流速对气井的配产以及积液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寻找适合本气田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外,还要考虑最大携液流量在井筒中出现的位置。为此,文中通过建立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与井筒压力、温度分布模型,以流压测试数据为基础,对临界携液流量与流速沿井筒的分布规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当压力梯度小于临界压力梯度时,临界携液流量随井深增加而减小,当压力梯度大于临界压力梯度时,临界携液流量随井深增加而增加;温度梯度为分别为1.5,2.0,2.5,3.0℃/100 m,临界压力梯度分别为0.04,0.05,0.06,0.07 MPa/1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临界流量 临界流速 压力梯度 温度梯度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建仪 张婧 +2 位作者 张广东 张文洪 戚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8,114,共4页
在天然气开采及储运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会导致井筒堵塞、气井停产、管道停输等严重事故。为有效防止天然气水合物在设备和管道中生成,常需添加水合物抑制剂。通过筛选合成,研制了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环保的新型动力学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 在天然气开采及储运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会导致井筒堵塞、气井停产、管道停输等严重事故。为有效防止天然气水合物在设备和管道中生成,常需添加水合物抑制剂。通过筛选合成,研制了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环保的新型动力学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实验采用自制设备,探讨了系统压力、过冷度、抑制剂浓度、凝析油、甲醇等对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下新型抑制剂的抑制水合物生成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抑制剂最佳抑制浓度为1.5%,在一定过冷度下,系统压力越高,抑制效果越差;一定压力下,过冷度越大,抑制效果越差;少量凝析油对抑制性能影响不大;甲醇使其过冷度大大提高;气体流动易使水合物的生成加快,降低了水合物生成过冷度。新型抑制剂在现场试验中,采用合理的加注工艺能有效控制水合物堵塞,为气井生产中防治水合物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开发 天然气水合物 抑制剂 动力学 评价 实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低渗透气藏水平井多点对比测试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贵生 聂仁仕 卜彩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1-55,共5页
为搞清水平井不同位置试井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低渗透气藏某一典型水平井开展了连续油管多点对比测试作业的先导性试验。首先介绍了该典型井的基本情况,包括造斜点、靶点和水平井段中点的关井压力恢复测试曲线和... 为搞清水平井不同位置试井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低渗透气藏某一典型水平井开展了连续油管多点对比测试作业的先导性试验。首先介绍了该典型井的基本情况,包括造斜点、靶点和水平井段中点的关井压力恢复测试曲线和测试数据,再利用现代试井分析方法,对这3个点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有效的试井解释,划分了渗流流动阶段。从测试曲线形态、测试资料品质和试井解释结果三方面入手,对比分析了3个测试点的差异性,发现水平井段中点和靶点测试结果差异性小,但却与造斜点测试结果明显不同,因此认为后期该典型井的测试只需将仪器下到入靶点即可。最后,基于该典型井的多点对比测试结果,分析、讨论了大牛地气田低渗透气藏水平井测试曲线异常的原因,并对该气藏水平井后期测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该先导性试验展示的多点对比测试技术、现场实验数据和结果认识,对现代气井测试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低渗透气藏 水平井 多点对比测试 压力恢复 试井 先导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低压、低产、低渗透”气田增压集输模式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争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88,124,共3页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的不断开发,气井压力逐渐下降,目前约有30%的气井压力已接近管网压力(不低于4.5MPa)。为了维持气田的稳定生产,同时保证气田天然气的正常外输,迫切需要采取增压集输工艺。为此,针对大牛地气田的气藏特点,提出...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的不断开发,气井压力逐渐下降,目前约有30%的气井压力已接近管网压力(不低于4.5MPa)。为了维持气田的稳定生产,同时保证气田天然气的正常外输,迫切需要采取增压集输工艺。为此,针对大牛地气田的气藏特点,提出了4种增压集输模式:①单井增压模式;②集气站分散增压模式;③区域集中增压模式(多个集气站集中增压);④首站集中增压模式。并分别从生产工艺、投资及运行费用、经济效益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对上述4种增压集输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依次采用区域集中增压和首站集中增压的分步两级增压模式可充分利用气田现有的集输工艺设备,既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气田资源,又能满足管网外输压力的要求,是大牛地气田增压开采最优的增压集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增压集输 管网压力 废弃压力 集中增压 分散增压 分步两级增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水合物防治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宏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在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会增大井内油管和地面集气管线的阻力,严重时会堵塞油管和地面管线和设备,影响气井正常生产,水合物的防治是气田开发过程中一大技术难题。为此针对大牛地气田水合物的防治方法从预测到应用加以了研究。... 在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会增大井内油管和地面集气管线的阻力,严重时会堵塞油管和地面管线和设备,影响气井正常生产,水合物的防治是气田开发过程中一大技术难题。为此针对大牛地气田水合物的防治方法从预测到应用加以了研究。大牛地气田采用集气站集中向井筒高压注醇的方法预防水合物的形成,使用质量浓度98%的甲醇集中注醇工艺与现场生产管理实时检测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安全、平稳采输,并得出如下结论:①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天然气生产中气井、集气管线仍会产生水合物;②结合气田实际情况建议采用甲醇作为该气田水合物抑制剂;③甲醇注入量要根据生产状态及时调整,以节约生产成本,采用集中注醇的同时还要集中回收再生,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天然气 水合物 防治 工艺 甲醇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防垢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常辉 郑锋 +1 位作者 徐卫峰 罗满岐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5-408,共4页
由于地层水矿化度较高,钙镁离子质量浓度较大,许多气井生产管柱内易出现结垢现象。通过流压测试分析发现,大牛地气田2005—2010年开发气井中50%有结垢现象,严重影响气井的持续生产。2010年开始,在大牛地气田加注阻垢剂,但防垢率只有80%... 由于地层水矿化度较高,钙镁离子质量浓度较大,许多气井生产管柱内易出现结垢现象。通过流压测试分析发现,大牛地气田2005—2010年开发气井中50%有结垢现象,严重影响气井的持续生产。2010年开始,在大牛地气田加注阻垢剂,但防垢率只有80%。为了提高防垢效果,大牛地气田进行了物理防垢试验,并研制了悬挂式物理合金防垢器。对5口气井安装物理合金防垢器前后钙镁离子质量浓度监测的结果表明:安装物理合金防垢器后,钙镁离子质量浓度提高了133%,综合防垢率提高至90%,且钙镁离子质量浓度在20 000~40 000 mg/L的气井防垢效果较好。通过物理防垢试验,形成了大牛地气田物理防垢技术和物理合金防垢器安装工艺技术,为大牛地气田的防、除垢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物理防垢器 钙镁离子 防垢率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包水乳状液电导率与电破乳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黎明 何利民 +2 位作者 吕宇玲 宋岩伟 何兆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8-161,共4页
通过水滴在电场中所受偶极力的表达式,讨论了W/O乳状液的电破乳机理及介电常数、电导率。借助乳化剂Span80,由50号白油、52号基础油、胜利孤岛原油和蒸馏水制备了含水10%、20%、30%的W/O乳状液,测定了乳状液30℃时的介电常数和... 通过水滴在电场中所受偶极力的表达式,讨论了W/O乳状液的电破乳机理及介电常数、电导率。借助乳化剂Span80,由50号白油、52号基础油、胜利孤岛原油和蒸馏水制备了含水10%、20%、30%的W/O乳状液,测定了乳状液30℃时的介电常数和黏度。在板电极长宽(cm)8×15、板间距2cm的电破乳实验装置上,测定了实验W/O乳状液的油水分离效率与板间电N(2-9kV)、电场作用时间(30、60、120s)、沉降时间(5-20s,30℃)的关系,结果如下。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含水10%的白油、基础油、孤岛原油乳状液的黏度、电导率和油水分离效率均依次增大;含水30%的白油乳状液在电场中被击穿;白油、基础油乳状液的分离效率随含水率增大而下降,随板间电压增大而上升;含水率20%的基础油乳状液的分离效率随电场作用时间和沉降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讨论了所得结果。图5表1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破乳 油包水乳状液 原油乳状液 电导率 电脱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轮古井区注水替油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其红 宋玉龙 +2 位作者 杨雅惠 胡登强 陈宇翔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9-184,共6页
塔里木油田轮古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油藏,油藏非均质性极强,很多单井由于钻遇封闭缝洞体产量迅速递减。注水替油技术可以大幅度恢复停喷或低效油井的产能,是开发缝洞型油藏的有效新方法之一。注水替油的注采参数是否合理... 塔里木油田轮古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油藏,油藏非均质性极强,很多单井由于钻遇封闭缝洞体产量迅速递减。注水替油技术可以大幅度恢复停喷或低效油井的产能,是开发缝洞型油藏的有效新方法之一。注水替油的注采参数是否合理对注水替油的开发效果至关重要。以塔里木油田轮古井区注水替油典型井的地质、流体资料为基础,建立单井注水替油的地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注水时机、周期注水量、注水速度、焖井时间、开井工作制度等注采参数,并将注采参数无因次化或拟合公式,以消除注水前油井生产动态差异对优化参数造成的影响,使优化参数更具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 碳酸盐岩油藏 注水替油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积压裂水平井三线性流模型与布缝策略 被引量:21
10
作者 苏玉亮 王文东 +4 位作者 周诗雨 李晓慧 慕立俊 鲁明晶 盛广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5-440,共6页
低渗透致密储层进行大规模压裂改造在地层中形成多条裂缝及复杂裂缝网络是获得经济产能的主要手段,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压裂水平井裂缝分布评价、压裂改造体积及压裂后产能预测对压裂施工效果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充分结合致密油储层... 低渗透致密储层进行大规模压裂改造在地层中形成多条裂缝及复杂裂缝网络是获得经济产能的主要手段,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压裂水平井裂缝分布评价、压裂改造体积及压裂后产能预测对压裂施工效果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充分结合致密油储层特点和压裂改造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针对压裂措施后形成的分级多簇的裂缝排布及裂缝有限导流渗流特征,建立了水平井体积压裂三线性流数学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求得定产条件下封闭边界单条裂缝的拉氏空间解;通过Stehfest数值反演及多裂缝叠加原理,得到了体积压裂水平井井底压力和产量的表达式;同时,结合美国巴肯致密油储层生产特征参数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对产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裂缝排布方式对储层改造体积影响较大,级簇比越大累积产油量越高;增加裂缝条数可以有效提高储层动用效率,在进行水平井体积压裂措施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裂缝级数或簇数增加导致产量下降问题。研究结果对致密油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设计及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缝策略 储层改造体积 体积压裂水平井 三线性流模型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