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牛地气田长水平段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技术 被引量:41
1
作者 陈作 何青 +2 位作者 王宝峰 刘世华 吴春方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85,共4页
针对大牛地气田长水平段水平井压裂段数多、缝间干扰严重、压裂液滞留地层时间长且滤失量大、对地层伤害大、排液周期长等问题,采用油藏数值模拟、裂缝模拟及室内试验等技术手段,优化了裂缝参数、布缝方式、分段压裂工艺与施工参数,研... 针对大牛地气田长水平段水平井压裂段数多、缝间干扰严重、压裂液滞留地层时间长且滤失量大、对地层伤害大、排液周期长等问题,采用油藏数值模拟、裂缝模拟及室内试验等技术手段,优化了裂缝参数、布缝方式、分段压裂工艺与施工参数,研究了压裂液同步破胶方法,形成了长水平段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技术。该技术在大牛地气田进行了广泛的现场应用,盒1层21口水平段长度超过1 000m的气井压裂结果表明:裂缝间距优化合理,后期生产没有出现明显的缝间干扰现象;施工参数与地层匹配性好,工艺成功率100%;压裂液同步破胶取得明显成效,基本达到同步破胶的目的;降低了地层滤失,提高了排液效果,压裂后自喷排液率达到50.0%以上;压裂措施有效率100%,平均产气量4.5×104 m3/d,产量增幅明显。现场应用分析表明,长水平段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技术可大大提高大牛地气田特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水平段水平井 水力压裂 压裂设计 裂缝参数 破胶剂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致密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被引量:19
2
作者 何青 秦玉英 +1 位作者 姚昌宇 陈付虎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6期816-818,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藏资源丰富,但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部分区块微裂缝发育,压裂改造是经济有效开发的主要途径。华北分公司通过不断攻关、试验和研究,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储层类型的水平井分段压裂设计优化技术、不同完井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藏资源丰富,但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部分区块微裂缝发育,压裂改造是经济有效开发的主要途径。华北分公司通过不断攻关、试验和研究,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储层类型的水平井分段压裂设计优化技术、不同完井方式下的分段压裂工艺配套技术和配套的低伤害压裂液体系。文中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致密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现状进行了阐述,并针对致密油藏的储层特点及水平井分段压裂的技术难点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对切实提高致密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水平井 分段压裂 技术现状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气藏转向酸酸压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克智 徐兵威 +1 位作者 秦玉英 何青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1,共5页
在分析大牛地气田低渗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储层改造现状和改造难点提出了转向酸酸压技术。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转向机理,通过流变性能、酸岩反应动力学、转向性能及破胶性能实验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 在分析大牛地气田低渗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储层改造现状和改造难点提出了转向酸酸压技术。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转向机理,通过流变性能、酸岩反应动力学、转向性能及破胶性能实验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综合性能,最后在A井试验应用了转向酸酸压工艺,取得了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勘探开发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致密碳酸盐岩 水平井 转向酸 转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CO_2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模型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永刚 罗懿 +2 位作者 刘岳龙 卢瑜林 魏开鹏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为了解释红河油田注CO2现场试验中出现的气窜问题,准确优化现场试验中CO2注入压力,利用传热学理论,通过分析井筒传热过程,建立起注CO2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的耦合模型,并结合实际注入参数,对红河油田注CO2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 为了解释红河油田注CO2现场试验中出现的气窜问题,准确优化现场试验中CO2注入压力,利用传热学理论,通过分析井筒传热过程,建立起注CO2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的耦合模型,并结合实际注入参数,对红河油田注CO2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此外也解释了现场试验中出现的气窜问题。结果表明,在注入井实际注入参数下,井筒温度随着井筒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始终低于地层原始温度;井筒压力随着井筒深度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加;井口注入压力过大致使井底压力大于地层破裂压力,这是导致发生气窜现象的根本原因。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分析结果相吻合,表明该模型对于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CO2 井筒温度压力分布 气窜 红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水锁技术在超低渗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梁承春 王国壮 +1 位作者 解庆阁 储小三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5期652-655,共4页
针对红河油田开发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压、天然裂缝较发育的特征,以及在钻井、压裂及作业过程中容易受到水锁伤害的难题,文中分析了红河油田水平井水锁伤害机理,并结合实验室分析结果,优选解水锁处理剂,在红河油田选择部分压窜水平... 针对红河油田开发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压、天然裂缝较发育的特征,以及在钻井、压裂及作业过程中容易受到水锁伤害的难题,文中分析了红河油田水平井水锁伤害机理,并结合实验室分析结果,优选解水锁处理剂,在红河油田选择部分压窜水平井进行了解水锁试验。现场试验表明,解水锁措施后产量恢复明显,说明在红河油田部分压窜水平井确实存在水锁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除这种储层伤害。解水锁措施对红河油田压窜水平井的产量恢复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 分段压裂 天然裂缝 压窜 水锁效应 红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转向酸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兵威 李克智 +2 位作者 秦玉英 何青 李国锋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2期232-235,共4页
在分析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储层改造现状和改造难点提出了转向酸酸压技术。从理论和实验方面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转向机理;通过流变性能、酸岩反应动力学、转向性能及破胶性能实验,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综合性能;... 在分析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储层改造现状和改造难点提出了转向酸酸压技术。从理论和实验方面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转向机理;通过流变性能、酸岩反应动力学、转向性能及破胶性能实验,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综合性能;最后在×井试验应用了转向酸酸压工艺,取得了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勘探开发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压 转向酸 碳酸盐岩 转向机理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压裂分析方法在富县探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薛成国 何青 +2 位作者 陈付虎 张永春 李松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4年第1期54-57,共4页
测试压裂在油田开发及压裂设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力压裂是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以Meyer提出的考虑了停泵之后裂缝的延伸、与压力有关的滤失等因素的更为综合的G函数模型为基础,分析与压力相关的滤失的G函... 测试压裂在油田开发及压裂设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力压裂是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以Meyer提出的考虑了停泵之后裂缝的延伸、与压力有关的滤失等因素的更为综合的G函数模型为基础,分析与压力相关的滤失的G函数及其叠加导数的变化特征。以富县探区两口井测试压裂压降曲线分析为例,介绍了利用压降曲线分析求取储层参数及对储层特征进行诊断的方法。通过测试压裂分析为大型压裂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压裂 G函数 压降分析 闭合压力 天然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浅层致密油藏整体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熊佩 胡艾国 +1 位作者 李国锋 姚昌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5期55-61,68,共8页
针对超浅层致密油藏人工裂缝形态复杂、压裂液破胶困难、地层能量低压裂难度大等难点,以渭北长3超浅层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研究及现场测试等方法,研究超浅层致密油藏裂缝形态识别方法。结果表明:埋深小于450m主要形成水平裂缝,大珪5... 针对超浅层致密油藏人工裂缝形态复杂、压裂液破胶困难、地层能量低压裂难度大等难点,以渭北长3超浅层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研究及现场测试等方法,研究超浅层致密油藏裂缝形态识别方法。结果表明:埋深小于450m主要形成水平裂缝,大珪550m时形成垂直缝,根据定向井特点优选了机械分压作为整体压裂主导工艺,结合室内实验,评价出渭北长3超浅层低浓度胍胶压裂液配方体系,并重点研究了超低温复合破胶技术。现场试验69口井,改造有效率100%,实现了区块整体压裂开发的技术突破,也为其它超浅层油藏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层油藏 裂缝形态识别 整体压裂工艺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式水平井组整体压裂工艺技术在致密低渗透气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国锋 秦玉英 +3 位作者 刘恋 何青 陈付虎 张永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9-53,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1段气层的储量动用程度、评价水平井组开发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开展了以多级管外封隔器分段压裂为主导的水平井组工程压裂工艺试验。首先对丛式水平井井组压裂方案进行优化,结合井场地面情况及井身轨... 为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1段气层的储量动用程度、评价水平井组开发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开展了以多级管外封隔器分段压裂为主导的水平井组工程压裂工艺试验。首先对丛式水平井井组压裂方案进行优化,结合井场地面情况及井身轨迹,优选了压裂工艺、压裂顺序;其次,结合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单井录井、气测、随钻伽马等资料以及井网条件,研究了不同的压裂裂缝参数及设计施工参数,并开展了相邻两井同步压裂技术研究;第三,结合施工参数及裂缝监测结果对设计参数进行了实时调整,形成了丛式水平井组分段压裂优化设计工艺技术及其压裂现场优化调整技术;第四,针对现场大规模施工及同步压裂试验易出现的突发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井组压裂成功实施。最后在A井组进行了6井46段现场试验,压后井组天然气无阻流量达77.63×104 m3/d,为该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低渗透气藏 丛式水平井组 整体压裂 井工厂 同步压裂 分段压裂 效果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钻桥塞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在致密低渗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威 何青 +2 位作者 张永春 陈付虎 余高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394-397,共4页
大牛地气田是典型的致密低渗气藏,使用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技术是开发此类气藏的有效手段,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已成为目前大牛地气田高效开发的重要保障。大牛地气田主要采用裸眼预置管柱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但该工艺存在裂缝起裂位置无法... 大牛地气田是典型的致密低渗气藏,使用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技术是开发此类气藏的有效手段,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已成为目前大牛地气田高效开发的重要保障。大牛地气田主要采用裸眼预置管柱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但该工艺存在裂缝起裂位置无法确认、管柱永久留在井里和无法后续改造等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DPH-47井对可钻桥塞射孔联作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进行了现场试验。文中论述了该工艺的技术特点,并针对不同技术难点介绍了井下工具水力泵送、水平井钻塞和井口捕屑等3大关键配套技术。现场试验表明,该工艺时效性高,改造效果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低渗储层 分段压裂 水平井 可钻桥塞射孔联作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河油田长8油藏水平井钻完井技术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永清 张阳 +2 位作者 邓红琳 党冰华 刘永胜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87,共4页
红河油田长8油藏埋深2 000 m左右,为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为水平井配合压裂改造。针对其钻井时易井壁失稳、井漏,压裂、采油作业及后期治理困难等问题,从钻完井角度出发,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实践,形成了二级井身结构水平井及... 红河油田长8油藏埋深2 000 m左右,为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为水平井配合压裂改造。针对其钻井时易井壁失稳、井漏,压裂、采油作业及后期治理困难等问题,从钻完井角度出发,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实践,形成了二级井身结构水平井及其配套的井壁稳定技术、防漏堵漏技术和长裸眼水平段套管固井完井技术。现场应用81口井,钻完井过程中复杂情况大幅减少,与同期三级井身结构水平井相比,平均钻井周期缩短23.62%,平均完井周期缩短27.15%,平均单井钻完井工程费用节约201.9万元,且为压裂、采油后期作业及后期治理提供了便利条件,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井身结构 井壁稳定 井漏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产水气藏携液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瑞立 周舰 +2 位作者 罗懿 李璇 刘玉祥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准确预测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对优化气井工作制度、排除井筒积液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液滴模型未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大小的影响,将临界韦伯数取为定值或认为临界携液气流量与临界韦伯数无关,导致模型的关系式系数为定值,存在一定理论不足... 准确预测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对优化气井工作制度、排除井筒积液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液滴模型未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大小的影响,将临界韦伯数取为定值或认为临界携液气流量与临界韦伯数无关,导致模型的关系式系数为定值,存在一定理论不足。综合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大小特征,由液滴质点力平衡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导出了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计算新模型。新模型的关系式系数随压力增大而变大,为1.92~5.30,弥补了现有液滴模型的关系式系数为定值的缺陷。现场应用表明:新模型预测大牛地气田气井积液状态与实际较吻合,可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携液 液滴变形 临界韦伯数 液滴模型 临界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井眼长水平段水平井摩阻扭矩控制技术 被引量:13
13
作者 何世明 汤明 +2 位作者 熊继有 郑锋辉 邓红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92,共8页
小井眼长水平段水平井+分段压裂的开发方式在大牛地气田的开发中取得了理想效果,然而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水平段后期的摩阻扭矩控制问题。以理论分析和实钻工程特征为基础,建立了摩阻扭矩分段计算模型,并对水平段长度、轨迹剖... 小井眼长水平段水平井+分段压裂的开发方式在大牛地气田的开发中取得了理想效果,然而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水平段后期的摩阻扭矩控制问题。以理论分析和实钻工程特征为基础,建立了摩阻扭矩分段计算模型,并对水平段长度、轨迹剖面、钻具组合和钻井液流变性等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平段长度的增加,钻进和起钻的摩阻扭矩均在增加,当摩阻扭矩不再增加时,此时便是水平段的极限长度;随着单增剖面靶前位移的增加,摩阻扭矩增加;采用组合钻杆(φ1 01.6 mm/φ114.3 mm+φ88.9 mm)既有利于水平段和大斜度井段携岩,同时又能有效地控制摩阻扭矩;钻井液屈服值和塑性黏度越低,摩阻扭矩越小。将摩阻扭矩综合控制技术应用于DPH7井,水平段轨迹平稳,平均全角变化率1.79。/3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井眼 长水平段水平井 摩阻扭矩 软杆模型 钢杆模型 连续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多簇分段压裂工艺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雷 徐兵威 +3 位作者 何青 陈付虎 张永春 李国锋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398-400,共3页
结合多簇分段压裂技术的原理及特点,针对多级管外封隔器分段压裂技术存在的施工管串工具较多、节流摩阻较大、无法开启特低渗储层段等技术瓶颈,文中提出了采用水溶性暂堵剂形成的水平井多簇分段压裂技术,并对暂堵剂的成胶状态、溶解性... 结合多簇分段压裂技术的原理及特点,针对多级管外封隔器分段压裂技术存在的施工管串工具较多、节流摩阻较大、无法开启特低渗储层段等技术瓶颈,文中提出了采用水溶性暂堵剂形成的水平井多簇分段压裂技术,并对暂堵剂的成胶状态、溶解性能和抗压性能进行了研究,最后在×井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井获取无阻流量为11.1×104m3/d的高产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水平井 多簇分段 暂堵剂 抗压强度 封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液氮伴注效果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薛成国 陈付虎 +2 位作者 李国峰 李松 李雷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2期236-238,共3页
大牛地气田具有低渗、致密、低压的特点,在压裂施工中,通常存在压后返排困难、压裂井自然喷通率低的现象。采取较高液氮伴注比例压裂层位的水平井自然喷通率较高,然而一味地提高液氮比例会增加生产成本。文中在最小液氮伴注比例计算的... 大牛地气田具有低渗、致密、低压的特点,在压裂施工中,通常存在压后返排困难、压裂井自然喷通率低的现象。采取较高液氮伴注比例压裂层位的水平井自然喷通率较高,然而一味地提高液氮比例会增加生产成本。文中在最小液氮伴注比例计算的基础上,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对压裂液返排的影响,得出了大牛地气田液氮伴注压裂井压后自然喷通的最小液氮用量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大牛地气田盒1气层压裂井压后自然喷通的最小液氮伴注比例,为大牛地气田液氮伴注压裂施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启动压力 液氮伴注比例 自然喷通率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不落地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25
16
作者 邓红琳 赵文彬 袁立鹤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1期97-99,共3页
为有效保护环境和实现钻井液的重复利用,在大牛地气田开展了钻井液不落地技术试验。通过调研论证进行效果和成本分析,结合大牛地气田的特点,完成了现场实施方案设计论证。DP90S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全井钻进过程中无废弃固相和液相落... 为有效保护环境和实现钻井液的重复利用,在大牛地气田开展了钻井液不落地技术试验。通过调研论证进行效果和成本分析,结合大牛地气田的特点,完成了现场实施方案设计论证。DP90S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全井钻进过程中无废弃固相和液相落地。钻井液不落地技术减少了挖泥浆池的工作量,实现了钻井施工过程中废弃钻井液的零排放,减少了其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完钻后地面完全恢复钻前状态;废弃钻井液的重复利用,还可大幅减少钻井成本投入,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岩屑 钻井液不落地技术 环境保护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一果 孙卫 +3 位作者 任大忠 王越 齐恒玄 屈雪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3期71-76,共6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8储层非均质性强、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及产量低等问题,利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和油水两相渗流实验等对长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及对渗流能力和驱油效率的影响作了详细研究。结...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8储层非均质性强、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及产量低等问题,利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和油水两相渗流实验等对长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及对渗流能力和驱油效率的影响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孔隙结构可分为3类,即粒间孔-溶孔、溶孔-粒间孔和微孔-溶孔类,其中溶孔-粒间孔类为该区最好的储层,应重点开发;填隙物的类型和相对含量、岩心孔隙度和平均孔喉半径是影响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渗流能力 长8储层 英旺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多级注入酸压工艺优化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兵威 何青 +2 位作者 王德安 李国锋 张永春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83-286,共4页
在分析多级注入酸压酸岩反应原理基础上,针对大牛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性,以数值模拟为依据,优化研究了多级注入酸压改造强度和注入级数,并通过实验分析不同注入级数下的酸压改造效果,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大牛地气田,取得无阻流... 在分析多级注入酸压酸岩反应原理基础上,针对大牛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性,以数值模拟为依据,优化研究了多级注入酸压改造强度和注入级数,并通过实验分析不同注入级数下的酸压改造效果,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大牛地气田,取得无阻流量3.82×104 m3/d的酸压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注入 酸压 白云岩 注入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河油田水平井钻井提速难点与技术对策 被引量:38
19
作者 李克智 闫吉曾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为解决红河油田水平井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的技术难题,开展了"四个一趟钻"钻井提速技术研究。为确保一开直井段、二开直井段、二开斜井段和三开水平段都能一趟钻完成,达到钻井提速的目的,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措施:针对红河油... 为解决红河油田水平井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的技术难题,开展了"四个一趟钻"钻井提速技术研究。为确保一开直井段、二开直井段、二开斜井段和三开水平段都能一趟钻完成,达到钻井提速的目的,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措施:针对红河油田地层研磨性强、稳定性差的特点,根据该油田的地层可钻性级值,选出了适合不同井段的PDC钻头,采用能保证井壁稳定且对储层伤害程度低的钾铵基钻井液;根据该油田的实钻经验及现有技术水平,对井身结构、井身剖面进行了优化;针对二开直井段和定向井段机械钻速的情况,二开采用"PDC钻头+螺杆+MWD"的复合钻井技术。9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一开直井段、二开直井段、二开斜井段和三开水平段都能一趟钻完成,起下钻次数明显减少,机械钻速提高59.74%,平均钻井周期缩短42.31%。这表明,"四个一趟钻"钻井提速技术能实现红河油田钻井提速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井身结构 钻井液 PDC钻头机械 钻速 红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封闭边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全力 冯文光 姚昌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24,198-199,共4页
双河油田437块Ⅱ4–6层系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边水油藏,边水活跃,目前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单元采出程度45.82%,综合含水率高达97.8%。根据储层地质资料,采用协同克里金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了双河油田437块Ⅱ4–6层系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 双河油田437块Ⅱ4–6层系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边水油藏,边水活跃,目前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单元采出程度45.82%,综合含水率高达97.8%。根据储层地质资料,采用协同克里金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了双河油田437块Ⅱ4–6层系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成果,结合储层地质特征、地层流体性质以及油藏生产动态资料,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目前双河油田437块Ⅱ4–6层系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剩余油富集区域,为开发方案调整,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封闭边水油藏 高含水期 油藏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双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