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中国石化“十三五”油气勘探进展与新领域 被引量:18
1
作者 何发岐 张宇 +6 位作者 王付斌 张茹 张威 齐荣 安川 黎小伟 邓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共12页
“十三五”初期,鄂尔多斯盆地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矿权区油气勘探面临的难题是盆地天然气储量动用难度大、石油成藏认识不清、资源接替阵地不明朗。5年期间,通过加强盆地整体性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分析成藏要素差异配置,创新盆地北... “十三五”初期,鄂尔多斯盆地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矿权区油气勘探面临的难题是盆地天然气储量动用难度大、石油成藏认识不清、资源接替阵地不明朗。5年期间,通过加强盆地整体性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分析成藏要素差异配置,创新盆地北部过渡带上古生界天然气差异聚集认识,攻关形成盆缘复杂含水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发现东胜气田;在重新处理解释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建立盆地南部过渡带中生界致密砂岩断缝体成藏认识,通过断缝体油藏“六定”描述,评价出中生界致密油新的甜点类型;利用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发现盆地北部海相碳酸盐岩断缝控制岩溶储层,提出下古生界大型不整合碳酸盐岩岩溶成储成藏模式,开展复杂碳酸盐岩岩溶储层识别预测与选区评价,进而加强盆地南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勘探,形成两个千亿立方米接替目标。在总结油气勘探成果基础上,形成盆地大范围发育走滑断裂体系、岩溶储层受断裂控制等地质认识。综合分析认为:“十四五”期间,盆地深部海相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之下多期活动走滑断裂控制的岩溶带、盆地周缘复杂致密碎屑岩成藏区是重要的勘探方向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进展 断控岩溶 断缝体 华北油气分公司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大98井区水平井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任广磊 周涌沂 +2 位作者 陈奎 杨文娟 李雪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93,117,共4页
大牛地气田剩余未动用储量大部分为Ⅱ—Ⅲ类低品位储量,水平井开发将是气田产能建设的主要方式.因此,优化研究多级压裂水平井开发技术政策很重要.基于多级压裂水平井数值模拟概念模型,对单井设计、压裂缝、井网和井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大牛地气田剩余未动用储量大部分为Ⅱ—Ⅲ类低品位储量,水平井开发将是气田产能建设的主要方式.因此,优化研究多级压裂水平井开发技术政策很重要.基于多级压裂水平井数值模拟概念模型,对单井设计、压裂缝、井网和井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井水平段延伸方向应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水平段位于气层中部最好,压裂缝尽量穿过含气砂体并以锯齿型分布最优,平均压裂半缝长为158m,平均压裂缝间距为112m,采用排状交错井网最优.结合数值模拟法、动态分析法及经济评价法,确定大98井区合理井距为1 000 ~1 200 m,根端距为7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压裂 水平井 技术政策 井网形态 合理井距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付斌 马超 安川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40,共8页
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保存较全,天然气成藏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类似。运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理论,分析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圈闭形成期与天然气运聚成藏期的匹配关系,明确该区... 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保存较全,天然气成藏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类似。运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理论,分析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圈闭形成期与天然气运聚成藏期的匹配关系,明确该区天然气勘探前景。研究表明:通许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发育一套良好的区域性烃源岩,煤层发育,平均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62.9%,平均有机质成熟度为3.34%,有机质类型属于Ⅱ2型;储集岩主要为大面积分布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岩,平均孔隙度为2.7%,平均渗透率为2.25 m D,发育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上、下石盒子组泥岩发育,饱和气时突破压力为5.88~9.80 MPa,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致密砂岩岩性圈闭为该区最有利的圈闭类型;圈闭形成于烃源岩主生排烃期以前,源-储匹配关系好,具有良好的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尉北缓坡中南部是致密砂岩岩性圈闭气藏发育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许隆起 岩性圈闭 致密砂岩气 勘探前景 通许地区 南华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7未开发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微相及平面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苏炳睿 田景春 +5 位作者 张翔 刘旭钢 曹桐生 杨辰雨 古娜 李映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6-192,共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7未开发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重点钻井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资料分析,对盒1段沉积微相类型、特征及平面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17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辫状河沉积,并可进一步...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7未开发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重点钻井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资料分析,对盒1段沉积微相类型、特征及平面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17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辫状河沉积,并可进一步识别出高能心滩、低能心滩、泛滥平原微相。在上述基础上,开展了沉积微相横向对比及垂向演化研究;进而,在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图编制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不同时期河道及泛滥平原的展布特征。研究成果为未开发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大17井区 下石盒子组 盒1段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雷涛 莫松宇 +5 位作者 李晓慧 姜楠 朱朝彬 王桥 瞿雪姣 王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发育六级复合辫流带和五级单一辫流带,其中单一辫流带包括河床(分流河道)和河漫共2个四级构型单元,河道内单个心滩沉积包含有三级增生体和落淤层;(2)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五级单一辫流带中的四级泛滥平原沉积较辫状河河漫沉积更加发育,辫状河心滩沉积中落淤层欠发育;(3)山西组上部山2-2亚段辫状河单一辫流带内砂体呈“河道-心滩”连续沉积,泥质不发育,砂体叠置程度高(多呈复合式叠置)、连通性好,优质储层多;(4)山西组中下部山1段和山2-1亚段三角洲平原沉积中,西部河道连片性好,砂体以复合式和侧拼式叠置样式为主,连通性和生产效果均较好,东部砂体多为孤立式和侧接式,砂体钻遇率低,单井产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构型 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 辫流带 山西组 二叠系 大12井区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海陆过渡相页岩特征及勘探层位优选——以通许地区上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倩倩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4期690-697,共8页
牟页1井和郑东页2井太原组泥页岩试气突破,证实了南华北区域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具深挖资源潜力。结合通许3井、通许4井最新资料,综合分析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与山西组泥页岩地球化学、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特征以... 牟页1井和郑东页2井太原组泥页岩试气突破,证实了南华北区域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具深挖资源潜力。结合通许3井、通许4井最新资料,综合分析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与山西组泥页岩地球化学、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特征以及含气性等,结果表明:①太原组与山西组泥页岩有机质来源于高等植物,属Ⅲ型干酪根;TOC(总有机碳)值介于1.0%~4.5%,属于好的烃源岩;Ro(镜质体反射率)值为2.4%~3.4%,处于过成熟阶段;泥页岩储层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②储集空间以裂缝和微裂缝为主,无机孔次之,有机质孔发育较少,且呈孤立状分布;整体孔渗值较低,微裂缝对渗透率有明显改善作用。③综合对比已有试气成果及页岩气评价参数,太原组页岩气资源潜力明显优于山西组,是南华北盆地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上古生界 海陆过渡相 通许地区 南华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致密气储层广义平面阻流带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赖枫鹏 李彬册 +1 位作者 任广磊 张伟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致密气储层具有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高等特点,储层中存在流体渗流受限区域,使得气井产量和控制储量受到影响。一般意义上的阻流带强调的是沉积、成岩作用,以及砂体边界发育等静态地质因素对生产的影响,缺少气水两相渗流... 致密气储层具有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高等特点,储层中存在流体渗流受限区域,使得气井产量和控制储量受到影响。一般意义上的阻流带强调的是沉积、成岩作用,以及砂体边界发育等静态地质因素对生产的影响,缺少气水两相渗流过程中不同因素产生的动态阻流表征。首先明确了致密气储层广义平面阻流带的内涵,提出了从生产特征、储层特征和两相共渗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广义平面阻流带层次结构模型和综合评价指标(GI),以鄂尔多斯盆地某致密气藏井区为例,计算了不同因素的影响权重值,得到GI数值,通过插值绘制了研究区广义平面阻流带发育图。进一步对比研究了高产、中产、低产三类井无量纲产气量和无量纲产量递减率与GI数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无量纲产气量与GI值呈负相关关系,无量纲产量递减率与GI值呈正相关关系。利用广义平面阻流带发育图可以为后续气井工作制度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广义平面阻流带 评价指标 识别方法 模糊层次分析 权重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原油裂解气形成及演化
8
作者 姜海健 蒋宏 +5 位作者 张威 李春堂 王杰 朱建辉 王萍 张毅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3-355,共13页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内幕(盐间及盐下段)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突破,深入研究天然气形成及演化过程对内幕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大牛地马家沟组气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内幕岩心、薄片中沥青的识别,烃类包裹体的产状及拉...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内幕(盐间及盐下段)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突破,深入研究天然气形成及演化过程对内幕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大牛地马家沟组气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内幕岩心、薄片中沥青的识别,烃类包裹体的产状及拉曼光谱测试,以及天然气地球化学指标分析,确定马家沟组天然气成因;综合油裂解气的形成条件以及区域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结果,分析马家沟组内幕油气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缝洞储层中见沥青充填,方解石脉中也捕获了油、气和沥青三相烃类包裹体,均证实了存在油裂解气过程。马家沟组内幕天然气以油裂解气为主,主要来源于马三段沉积期膏盐洼海相烃源岩;早侏罗世烃源岩大量生油,早白垩世油裂解生成气,而且油气发生了TSR反应。受区域埋藏史和热史控制,研究区马家沟组烃源岩具有南部成熟早、北部成熟晚的特征,天然气具有沿区域走滑断裂由南向北运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型气 油裂解气 成藏模式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9
作者 齐荣 朱峰 +3 位作者 何发岐 姜龙燕 尹超 邵隆坎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1-804,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湖盆边缘和湖盆中心页岩油储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目前,湖盆边缘麻黄山西地区页岩油储层研究程度较低,制约了该区页岩油的勘探进展。通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场核磁共振、...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湖盆边缘和湖盆中心页岩油储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目前,湖盆边缘麻黄山西地区页岩油储层研究程度较低,制约了该区页岩油的勘探进展。通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场核磁共振、氮气吸附和微米CT等分析手段,结合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对该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进行精细刻画,同时利用碳氧同位素及常量、微量元素分析了优质储层发育机制。结果表明:麻黄山西地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页岩,长英质和黏土矿物含量较高,长英质矿物普遍达到50%以上;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不同岩性之间孔隙发育具有差异性,其中细砂岩以粒间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孔为主,孔径集中分布于1~2μm;粉砂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发育无机孔隙和有机质孔,主孔径分布在3 nm和500 nm附近;泥页岩以有机质黏土复合体孔隙和微裂缝为主,小于10 nm和数十纳米的孔径均有发育。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分析表明,夹层型细砂岩储层为优质储层类型,成岩压实过程中减孔约26%~33%,其储层砂体中部受成烃流体改造作用显著,现今孔隙度普遍大于5%;而夹层型砂体边缘和纹层型储层因胶结物的大量沉淀,物性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三叠系 麻黄山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区块中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33
10
作者 周文 苏瑗 +2 位作者 王付斌 陈小梅 周小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3,122-123,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区块靠近盆地中心,发育大套黑色页岩,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分析其成藏条件对于明确该区页岩气下一步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根据页岩气成藏类型及成藏要素,对该区页岩分布、页岩埋藏深度、有机质丰度及类型、有...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区块靠近盆地中心,发育大套黑色页岩,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分析其成藏条件对于明确该区页岩气下一步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根据页岩气成藏类型及成藏要素,对该区页岩分布、页岩埋藏深度、有机质丰度及类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微裂缝、等温吸附特征与含气性等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该区中生界延长组"张家滩页岩"具备页岩气富集成藏的条件;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干酪根类型、成熟度、埋深和裂缝发育程度是该区页岩气勘探选区评价的关键地质参数。结合勘探过程中钻井气测异常的分布情况,指出该区块西南部和中部为下一步应关注的2个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富县区块 页岩气 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有机质含量 等温吸附特征 气测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勘探思路转变与天然气领域重大突破 被引量:34
11
作者 何发岐 王付斌 +7 位作者 张威 安川 齐荣 马超 陈英毅 李春堂 范玲玲 归平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构造转换带发现的东胜气田为近中期中国天然气重要的增储上产阵地之一。"十三五"以来,通过持续深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研究,明确其对烃源岩、储层、输导条件的控制作用,加强盆地区域构造及成藏...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构造转换带发现的东胜气田为近中期中国天然气重要的增储上产阵地之一。"十三五"以来,通过持续深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研究,明确其对烃源岩、储层、输导条件的控制作用,加强盆地区域构造及成藏要素差异配置分析,实现了认识创新和勘探思路转变,明确不同区带差异富集规律,有效指导了盆地北缘致密砂岩气藏勘探突破。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有效烃源岩、储层及侧向输导通道的差异匹配是天然气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处于杭锦旗区块中部的独贵加汗区带继承性古隆起斜坡区下石盒子组具有"源储有效配置、上倾尖灭封堵"的有利天然气富集条件,多期断裂活动为多层气藏形成提供了有效输导通道;独贵加汗区带是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及新层系勘探突破的首选区带。近期该区带提交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有效推动开发建产,提升了盆缘天然气资源价值,拓展了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 富集规律 差异配置 勘探思路 重大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鄂尔多斯盆地镇泾油田沉积微相展布与演化规律分析油田开发调整方向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胜利 赵舒 +2 位作者 付菊 秦秉操 柳林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93,共9页
油田沉积微相的展布与演化规律控制着主要有利储层的分布,因而油田开发调整方向可根据这些规律来综合考虑。镇泾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该油田长6油层组属于浅湖背景下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 油田沉积微相的展布与演化规律控制着主要有利储层的分布,因而油田开发调整方向可根据这些规律来综合考虑。镇泾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该油田长6油层组属于浅湖背景下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及前三角洲泥。该区三角洲分布主要受控于两个大致平行分布的南西-北东向主河道,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的共同作用,三角洲演化呈阶段性变化,大致经历了初始发育期、繁盛发育期、间歇发育期、活化发育期等4个演化阶段,其中繁盛发育期与活化发育期的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是主力含油储层。研究区辫状三角洲展布与演化的特点决定了今后油田开发的重点在西南部河道带两侧及东北部三角洲前缘的前端;而垂向上应以优先考虑三角洲繁盛发育期与活化发育期的叠加砂体厚度较大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泾油田 沉积微相 三角洲前缘 三角洲演化 油田开发调整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成藏孔隙度下限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潘高峰 刘震 +1 位作者 赵舒 王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1-27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8段现今含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分别为4%和0.03×10-3μm2,属于特低孔低渗油藏。主成藏期、成岩作用、埋藏史及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致密油藏缘于成藏后储层致密化。传统方法是通过统计现今含油物性...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8段现今含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分别为4%和0.03×10-3μm2,属于特低孔低渗油藏。主成藏期、成岩作用、埋藏史及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致密油藏缘于成藏后储层致密化。传统方法是通过统计现今含油物性下限作为成藏物性下限,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成藏后再致密油藏的研究。以现今储层含油物性下限为切入点,利用砂岩孔隙度演化规律,对现今储层含油物性下限进行成藏后孔隙度损失量补偿,从而求取油气成藏孔隙度下限,利用该方法得出镇泾地区长8段石油成藏孔隙度下限为10.5%。研究表明成藏物性下限是镇泾地区长8段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只有成藏期孔隙度大于成藏孔隙度下限时油气才可能进入圈闭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泾地区 致密砂岩油藏成因 成藏孔隙度下限 成藏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2、3段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罗东明 陈召佑 +2 位作者 吝文 苑保国 向树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4,共4页
通过岩心观察,认为工区盒2、3段,不仅仅发育单一河流相沉积体系,而是发育一套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识别并划分了工区内沉积相、沉积亚相、沉积微相。另外,对工区特有沉积特点的研究,结合沉积过程和岩性特征,对重点沉积微相进一... 通过岩心观察,认为工区盒2、3段,不仅仅发育单一河流相沉积体系,而是发育一套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识别并划分了工区内沉积相、沉积亚相、沉积微相。另外,对工区特有沉积特点的研究,结合沉积过程和岩性特征,对重点沉积微相进一步划分为超微相。早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克拉通沉积阶段,盆地内部坡度非常平缓的地形和北部蚀源区的抬升是形成大牛地气田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的主要地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藏动态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丁景辰 杨胜来 +2 位作者 史云清 严谨 郑荣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9,共6页
针对目前启动压力梯度测试不能准确表征储层真实启动压力梯度的现状,通过引入高精度回压控制系统,建立致密气藏储层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测试方法。与常压下测试结果相比,在渗透率相同的条件下,新方法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更小,且岩心渗... 针对目前启动压力梯度测试不能准确表征储层真实启动压力梯度的现状,通过引入高精度回压控制系统,建立致密气藏储层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测试方法。与常压下测试结果相比,在渗透率相同的条件下,新方法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更小,且岩心渗透率越低,2种方法测定结果相差越大。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在开发过程中并不是定值,而是随着孔隙流体压力的下降而不断变化,呈现动态启动压力梯度。为此,提出并定义启动压力梯度敏感性和启动压力梯度敏感系数的概念,用其描述致密气藏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特征,并通过实验对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随孔隙流体压力的下降而线性增大。岩心渗透率越低、含水饱和度越大,在储层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在开发过程中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幅度也越大,启动压力梯度敏感性越强,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现象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启动压力梯度 影响因素 渗透率 含水饱和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源-汇格局与砂体分布
16
作者 方旭蕾 王琳霖 +4 位作者 齐荣 高辉 杨飞 刘璐 苏娟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5,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作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阵地,其主力勘探层段——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盒1段)受复杂构造—沉积作用影响显著,导致沉积充填的源—汇分布格局与砂体分布规律仍不明确。因此,深入开展多物源体系下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作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阵地,其主力勘探层段——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盒1段)受复杂构造—沉积作用影响显著,导致沉积充填的源—汇分布格局与砂体分布规律仍不明确。因此,深入开展多物源体系下的沉积充填交汇关系、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对该地区天然气的高效勘探与规模增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结合岩石薄片、重矿物以及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开展了富县地区盒1段沉积物源分析,并总结了砂体成因类型、结构特征及其分布与演化规律。富县地区盒1段沉积期主要发育南部陆源碎屑充填区及南北陆源碎屑混源充填区。在盒1段共识别出9种岩相类型和3类岩相组合,其中主要砂体成因类型为辫状河相辫状河道充填和心滩砂坝两类。沿物源方向,岩相组合由指示南物源区下切、加积、侧积沉积充填作用逐渐演化为南北物源混源区侧积充填作用。盒1段经历了从沉积初始阶段洪水期富陆源粗碎屑供给到沉积晚期枯水期泥质沉积为主的沉积演化过程。其中,盒1-1、盒1-3小层沉积期是辫状复合河道砂体发育的有利阶段,尤其是盒1-1小层沉积期,优势砂体主要发育于富县地区中东部南物源沉积充填区及北部的物源混合充填的主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岩相类型 砂体成因 源汇格局 盒1段 二叠系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力学层对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模式的控制作用:来自露头和数值模拟的启示
17
作者 张占杨 巩磊 +5 位作者 王智 陈笛 周家林 丁景辰 鲍天禄 曹东升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8-848,共11页
天然裂缝在致密砂岩储层中对提高储层渗透性和改善油气储集空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岩石力学层对裂缝发育模式的控制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韩城地区板桥镇典型致密砂岩露头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 天然裂缝在致密砂岩储层中对提高储层渗透性和改善油气储集空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岩石力学层对裂缝发育模式的控制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韩城地区板桥镇典型致密砂岩露头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分析了岩石力学层对裂缝形态、规模、密度及空间分布的控制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能干性强的砂岩中,以构造裂缝为主,伴有少量层理缝,裂缝倾角大,以近直立张性裂缝为主,裂缝密度大、充填性较弱、有效性好。在能干性弱的泥质岩中,发育大量层理缝及少量构造裂缝,构造裂缝主要为中角度剪切裂缝,裂缝发育程度低、充填程度高、有效性差。同一层内裂缝间距整体服从正态分布,不同小层之间的裂缝密集程度,以及在穿层裂缝附近的响应程度不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裂缝优先在能干性强的地层中成核,扩展至岩性界面时停止生长;随着应力增加,新裂缝在能干性弱的地层中形成,最终发展为穿层裂缝;能干性地层弹性模量越大,裂缝越发育;泊松比对裂缝发育程度影响不大;地层厚度与裂缝间距呈正比;相邻地层弹性模量差异越大或软弱,层厚度越大,越不易形成穿层裂缝。研究成果为复杂层状储层裂缝预测和非常规油气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层 致密砂岩 裂缝发育模式 穿层裂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低孔低渗砂岩物性与石油临界注入压力关系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震 王伟 +3 位作者 潘高峰 夏鲁 赵舒 赵江青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0-453,共14页
岩性油藏的形成受到石油流体动力及储层物性等因素的控制。岩性油藏理论分析和勘探实践表明,成藏期当砂岩体孔隙度和渗透率过低或石油充注动力不足时,石油往往无法充注其中。本文采用砂岩样品石油充注临界条件实验测量了不同围压条件下... 岩性油藏的形成受到石油流体动力及储层物性等因素的控制。岩性油藏理论分析和勘探实践表明,成藏期当砂岩体孔隙度和渗透率过低或石油充注动力不足时,石油往往无法充注其中。本文采用砂岩样品石油充注临界条件实验测量了不同围压条件下石油进入砂岩样品的最小注入压差,定量研究了已知不同物性砂岩样品的临界石油注入压差与埋深的关系,并建立了镇泾地区延长组低孔低渗砂岩体成藏解释图版。石油充注临界条件实验表明:镇泾地区延长组低孔低渗砂岩体石油充注临界孔隙度约为10.5%,小于该临界值时,石油难以注入砂岩样品;该地区低孔低渗砂岩体临界注入压差受储层埋深和物性的双重控制:相同物性不同埋深的砂岩样品临界注入压差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增大,表明随深度增加石油需要更大的充注动力才能成藏;而相同深度时不同物性的砂岩样品临界注入压差随物性条件变好迅速降低,即同一深度不同物性时较好物性的砂体更容易发生石油充注。应用成藏图版解释研究区长8低孔低渗砂岩体成藏条件,发现成藏期石油充注压差大于临界压差者为高产油井,充注压差等于或者小于临界压差多为低产油井或者水井,解释结果与油田实际试油结果有一定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渗砂岩 砂岩临界物性 临界注入压力 成藏解释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28
19
作者 孟军田 贾会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08-711,720,共5页
塔巴庙地区区域构造上隶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太原组和山西组的煤层和暗色泥岩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河流、三角洲砂体和太原组潮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岩体;纵向上发育的多套生储盖组合为天然气富集成藏提供了有... 塔巴庙地区区域构造上隶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太原组和山西组的煤层和暗色泥岩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河流、三角洲砂体和太原组潮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岩体;纵向上发育的多套生储盖组合为天然气富集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塔巴庙区块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量为6174×108m3,目前的探明率仅为11%,因此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十分广阔。综合研究认为,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微相类型,岩性圈闭是该区上古生界气藏勘探的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天然气 岩性圈闭 勘探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彬长区块断缝体储层的测井识别与孔隙度评价
20
作者 齐真真 沈金松 +4 位作者 党文斌 吴早平 李佰涛 孙帅 金为波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9-992,共14页
断缝体是与褶皱、断层有关的裂缝和岩石孔隙相结合所形成的不规则分布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孔渗性能较好的地质体或地质单元,它是一种由断裂伴生的脆性破碎带以及被其改造过的致密低渗砂岩共同构成的新型储集体,在致密低渗砂岩中,它对... 断缝体是与褶皱、断层有关的裂缝和岩石孔隙相结合所形成的不规则分布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孔渗性能较好的地质体或地质单元,它是一种由断裂伴生的脆性破碎带以及被其改造过的致密低渗砂岩共同构成的新型储集体,在致密低渗砂岩中,它对油气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识别难、储层参数计算精度低、空间分布预测困难等问题,综合岩心和测井资料,总结了断缝体内部结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岩性和物性参数与断缝体储层中裂缝的空间分布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断缝体识别和划分方法,构建了断缝体储层的地质模型与对应的储层参数定量评价方法。基于常规测井响应与电成像全井眼图像的自动拾取实现了断缝体储层的高精度识别、分类和分级评价,利用电成像测井的电导率图像提取了裂缝分布参数,为综合判别有效储层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井位部署、水力压裂设计等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彬长区块 断缝体储层 裂缝孔隙度 电成像测井 测井响应井径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