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油田JL区块特低渗透油藏CO_(2)-化学剂复合吞吐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超 陈祖华 +1 位作者 胡世莱 任培罡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4-141,共8页
通过调研中外CO_(2)吞吐项目的应用效果和实践经验,从地质特征、储层特征、流体性质和开发特征的4类9项参数分析了适合CO_(2)吞吐的油藏特征。室内实验表明,新疆油田JL区块注CO_(2)后地层原油膨胀系数增幅明显,地层弹性能量得到较好补充... 通过调研中外CO_(2)吞吐项目的应用效果和实践经验,从地质特征、储层特征、流体性质和开发特征的4类9项参数分析了适合CO_(2)吞吐的油藏特征。室内实验表明,新疆油田JL区块注CO_(2)后地层原油膨胀系数增幅明显,地层弹性能量得到较好补充,适合开展CO_(2)吞吐;而表面活性剂CRS-1080可有效降低流体间的界面张力,增强CO_(2)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二者相结合,增强了CO_(2)吞吐效果。结合选井条件和室内实验,优选新疆油田JL区块X1井开展CO_(2)-化学剂复合吞吐先导试验,措施后地层能量得到有效补充,邻井产量递减趋势得到遏制,说明该项技术对本区块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复合吞吐 表面活性剂 选井条件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砂砾岩油藏注CO2相态变化与吞吐参数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先荣 李超 李翀 《复杂油气藏》 2020年第4期57-62,共6页
WQN深层砂砾岩油藏存在自然产能低,压裂后稳产期短且产量递减快,注水开发效果差,地层能量亏空大,采出程度低等问题,目前油井多处于低速低效衰竭式开采甚至关停状态。开展了CO2驱室内实验研究和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注入CO2后能起到增... WQN深层砂砾岩油藏存在自然产能低,压裂后稳产期短且产量递减快,注水开发效果差,地层能量亏空大,采出程度低等问题,目前油井多处于低速低效衰竭式开采甚至关停状态。开展了CO2驱室内实验研究和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注入CO2后能起到增溶膨胀,降黏改善流度比,补充返排所需能量等作用。运用CMG数值模拟技术对注入量、注入速度、焖井时间、返排速度、第二轮注气时机、吞吐周期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经矿场初步试验,W31井CO2注入量800 t,目前累计增油629.1 t,换油率已达0.79,初步取得了增油效果,为有效挖掘深层砂砾岩油藏剩余油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砂砾岩油藏 相态变化 CO_2吞吐 增产机理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技术在压裂水平井产剖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冯晓炜 赵毅 +1 位作者 杨鹏 周锦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4期542-549,共8页
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技术(DTS)正逐渐被应用于压裂水平井井下生产状况监测,但基于DTS数据定量解释低渗气藏压裂水平井产出剖面仍是一个巨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首先,对温度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低渗气藏... 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技术(DTS)正逐渐被应用于压裂水平井井下生产状况监测,但基于DTS数据定量解释低渗气藏压裂水平井产出剖面仍是一个巨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首先,对温度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低渗气藏压裂水平井耦合温度正演模型;最后,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反演得到各层流量数据,形成一套基于DTS的低渗气藏压裂水平井的产出剖面处理解释方法。采用建立的方法对5口压裂水平井进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正演的温度拟合曲线和原始温度曲线在变化特征上基本一致,证明了正演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另外,5口井计算日产气量绝对误差介于100~1712 m^(3),日产水绝对误差介于0.7~1.8 m^(3),其结果误差较小,满足生产要求,为低渗气藏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 温度监测技术 压裂 水平井 产剖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MD和KELM的路面病害检测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青宁 施均道 +1 位作者 何旺容 蔡彦亮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9期110-114,共5页
受外界环境以及道路材料本身影响,路面会出现破损。尽管裂缝是路面破损的首要表现形式,但是其他类型病害仍然占重要比重。针对传统路面病害检测算法对常见线性裂缝分类准确度较高但对车辙、松散等复杂病害识别效果一般且适应性较差的问... 受外界环境以及道路材料本身影响,路面会出现破损。尽管裂缝是路面破损的首要表现形式,但是其他类型病害仍然占重要比重。针对传统路面病害检测算法对常见线性裂缝分类准确度较高但对车辙、松散等复杂病害识别效果一般且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EMD)与核极限学习机(KELM)相结合的复杂路面病害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二维经验模态分解对路面病害图像进行筛分,然后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分解后得到的固有模态分量进行降维,最后将上述得到的新特征输入到核极限学习机中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复杂病害有较高的识别率,其中松散病害识别率为95.6%,车辙病害识别率为92.1%,坑洼病害识别率为96.9%,网状裂缝识别率为97.3%,与传统脉冲耦合卷积神经网络相比,该算法提高了约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病害检测 二维经验模态分解 核极限学习机 特征提取 固有模态分量 三角剖分插值 主成分分析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