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封存泄漏立体监测技术的探索与应用——以苏北盆地张家垛油田为例
1
作者 陈兴明 钱洋慧 +1 位作者 陈忠志 陈子凡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14,共7页
CO_(2)驱油技术作为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规模化封存,被国内外广泛应用。然而,该技术在注入、驱油封存、采出等环节中存在多种泄漏风险。目前,国内外相关项目在监测方面多集中于储层... CO_(2)驱油技术作为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规模化封存,被国内外广泛应用。然而,该技术在注入、驱油封存、采出等环节中存在多种泄漏风险。目前,国内外相关项目在监测方面多集中于储层和盖层,缺乏系统性的生态环境监测。张家垛油田自2014年开始注CO_(2)开发,累计注气量19.53×10^(4)t,累计增油量5.16×10^(4)t,提高采收率15.22%,阶段换油率3.78,取得了显著的开采成效。以张家垛油田的CO_(2)驱油封存项目为例,在分析CO_(2)驱油与封存泄漏可能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涵盖地下水体、土壤、大气的全方位和多指标的CO_(2)泄漏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并预警CO_(2)泄漏信息。根据一年多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张家垛地下水中CO_(2)质量浓度稳定保持在5712 mg/m^(3)左右,pH值接近中性,且电导率稳定在1.343~1.347μS/cm;土壤CO_(2)质量浓度、pH值、电导率均相对稳定,3个层位的大气CO_(2)质量浓度呈现周期性变化且与土壤的变化趋势一致,平均介于730~780 mg/m^(3),指标接近低纬度区域常规大气CO_(2)质量浓度。综合多项监测指标结果,表明张家垛油田目前并未发生CO_(2)泄漏情况。该监测体系的成功应用不仅为张家垛油田的持续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类似项目在环境监测方面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进一步推动了CO_(2)驱油技术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封存 张家垛油田 CO_(2)泄漏 立体监测体系 预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荔青 张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83-489,共7页
该文从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中下扬子地区、滇黔桂地区等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成藏系统特征研究出发,总结出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诸要素与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史密切... 该文从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中下扬子地区、滇黔桂地区等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成藏系统特征研究出发,总结出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诸要素与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史密切相关。这些盆地具有以下特征:a)原型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控制主力烃源岩的类型与分布;b)受原型盆地构造演化旋回控制形成3类有效生储盖组合;c)后期构造作用控制残留盆地晚期生烃中心;d)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形成的继承性大型古隆起是主要油气运移指向区;e)古生界生烃区的生烃高峰期与圈闭形成期必须形成有机的配置;f)后期构造改造适中,既要有适当挤压隆升,形成必要的储集空间、圈闭和运移动力,使油气富集,又要不破坏油气藏;g)在经历后期构造改造后,盆地的晚期生烃及晚期油气运移受改造后的构造格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相残留盆地 油气成藏系统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学的理解和认识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沪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1期23-32,共10页
油气勘探是大范围、大兵团、多学科、多工种的联合调查和协同作战的系统工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必须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科学管理和严密组织实施。根据笔者对油气勘探实践的理解,论述了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相关的主要... 油气勘探是大范围、大兵团、多学科、多工种的联合调查和协同作战的系统工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必须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科学管理和严密组织实施。根据笔者对油气勘探实践的理解,论述了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相关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油气勘探的一般规律、勘探的性质和特点、勘探战略、勘探程序、勘探部署、勘探科技、勘探管理。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成为油气勘探家指出了所应具备的素质和需要掌握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油气勘探工作 石油地质 含油气盆地 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井员工高发病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缪庆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3期78-80,共3页
通过对2012年度21支钻井队员工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钻井队员工高发疾病主要为脂防肝、高脂血症、肾结石、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等,这为构建钻井队员工健康教育体系、促进钻井队员工的健康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实证支持。
关键词 高发病 检出率 职业卫生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CAD在石油工程井口装置图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海蓉 汤文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3期58-61,共4页
石油工程井口装置图相比较其它工程图而言,大多使用剖面图、曲线图、示意图等来描绘,对尺寸要求不是过于严格。根据这些特点和需要,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作为绘图软件的AutoCAD具有强大的图形功能,速度快、精度高,... 石油工程井口装置图相比较其它工程图而言,大多使用剖面图、曲线图、示意图等来描绘,对尺寸要求不是过于严格。根据这些特点和需要,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作为绘图软件的AutoCAD具有强大的图形功能,速度快、精度高,特别是在绘制复杂石油机械装置及石油工程设计图时,更能显示其优势。介绍了在绘图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利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可提高绘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CAD 石油工程 井口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撬装化CO_(2)回收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兴明 何志山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传统化工企业都将面临CO_(2)排放指标限制难题。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解决CO_(2)排放难题的关键一招,化工企业首先需要依靠CO_(2)尾气捕集回收装置,实现上游源头减碳,再通过下游资源利用,进而形...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传统化工企业都将面临CO_(2)排放指标限制难题。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解决CO_(2)排放难题的关键一招,化工企业首先需要依靠CO_(2)尾气捕集回收装置,实现上游源头减碳,再通过下游资源利用,进而形成经济可行的CCUS产业链。针对传统CO_(2)尾气回收装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土建费用高,灵活性差,施工周期长等突出问题,研发出模块化撬装化CO_(2)回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前期投资成本和缩短施工周期。该技术根据装置工艺功能单元特点,基于模块化设计实现回收工艺模块划分,达到100%工厂化预制,现场模块化施工标准。同时,利用撬装化设计,合理布局管道阀门,实现模块内设备优化整合成撬,最终形成全流程模块化撬装化的CO_(2)回收装置。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相比传统CO_(2)尾气回收装置,模块化撬装化5×10^(4) t/a煤制氢CO_(2)尾气回收装置完全达到降低投资成本和缩短施工周期目标,其中土建费用降低74.0%,建设面积降低75.2%,工程施工周期缩短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CCUS 模块化 撬装化 CO_(2) 回收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能量法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军 陆森林 +2 位作者 和卫星 王以顺 李天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8-181,共4页
阐述了故障轴承振动与信号的关系,小波包的原理以及BP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实现过程,并以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为例,提取了小波包节点能量作为振动信号特征参数,并训练BP神经网络,对故障模式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如果神经网络设计合理,训练适... 阐述了故障轴承振动与信号的关系,小波包的原理以及BP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实现过程,并以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为例,提取了小波包节点能量作为振动信号特征参数,并训练BP神经网络,对故障模式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如果神经网络设计合理,训练适当,则具有很强的故障识别能力。说明利用小波包能量法和BP神经网络进行滚动轴承振动诊断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振动 故障诊断 小波包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三水导电模型及其在低孔低渗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8
作者 张丽华 潘保芝 +3 位作者 李舟波 莫修文 夏志林 徐卫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1-435,共5页
本文通过在饱和度方程中引入与岩石性质有关的岩性系数a,发展了原三水模型,更加突出了三水模型在解决低孔低渗储层中的优势。新三水模型在比较全面地概括岩石几种不同导电机理的同时,也考虑了岩石性质的影响。将此模型应用于腰英台油田... 本文通过在饱和度方程中引入与岩石性质有关的岩性系数a,发展了原三水模型,更加突出了三水模型在解决低孔低渗储层中的优势。新三水模型在比较全面地概括岩石几种不同导电机理的同时,也考虑了岩石性质的影响。将此模型应用于腰英台油田的低孔低渗储层和砂泥岩地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导电模型 低孔低渗储层 测井 饱和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川南区块煤层气井高产水成因分析及排采对策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清 赵兴龙 +1 位作者 谢先平 许祖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99,共5页
为了解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区块煤层气井高产水的成因及高产水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对延川南区块内煤层气的地质条件、压裂施工情况以及不同产水量煤层气井生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延川南区块高产水特征形成的原因,确定了高产水... 为了解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区块煤层气井高产水的成因及高产水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对延川南区块内煤层气的地质条件、压裂施工情况以及不同产水量煤层气井生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延川南区块高产水特征形成的原因,确定了高产水煤层气井的排采方法。结果表明,压裂缝的缝高过大,沟通了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是导致延川南部分煤层气井产水量过大的主要原因;高产水会造成实际见气储层压力比临界解吸压力低,降低了煤层气井产能。高产水煤层气井的排采难度大,需要选择合理的排采设备,在气井产气之前井底流压要平稳、快速下降,使煤层气井尽早见气,见气之后适当放缓排采速度。该排采方法在高产水煤层气井进行了应用,排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高产水 形成原理 产能影响 排采方法 延川南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页HF-1页岩气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64
10
作者 姜政华 童胜宝 丁锦鹤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31,共4页
水平井是开发页岩气的有效方式,但页岩气水平井施工中存在井眼轨迹难以控制、摩阻扭矩大、机械钻速偏低、井壁稳定性差、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等难题。在彭页HF-1井施工过程中,综合应用了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油基钻井液和双凝双密度水泥浆等... 水平井是开发页岩气的有效方式,但页岩气水平井施工中存在井眼轨迹难以控制、摩阻扭矩大、机械钻速偏低、井壁稳定性差、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等难题。在彭页HF-1井施工过程中,综合应用了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油基钻井液和双凝双密度水泥浆等,并进行了钻具组合和钻头的优选,钻井周期比设计周期缩短13d。对该井的轨迹控制情况、井身质量、摩阻扭矩、固井质量等进行了分析,全井平均机械钻速达到6.28m/h,狗腿度保持在6°/30m以下,摩阻保持在150~250kN,施工效果良好。该井实钻效果表明,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和油基钻井液是页岩气水平井施工成功的关键,对国内其他页岩气水平井施工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机械钻速 摩擦损失 扭矩 彭页HF-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集层沉积的两种极端模式——主动裂谷和被动裂谷 被引量:13
11
作者 欧阳文生 张枝焕 +2 位作者 陆黄生 张明华 程言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7-690,共4页
主动裂谷和被动裂谷是裂谷盆地的两种极端模式,这种极端性在储集层沉积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地幔热流上隆或板块俯冲引起的主动裂谷盆地,其发育顺序是火山活动在先,裂谷活动在后,储集层沉积为双模式单旋回;大陆岩石圈内拉张应力引起... 主动裂谷和被动裂谷是裂谷盆地的两种极端模式,这种极端性在储集层沉积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地幔热流上隆或板块俯冲引起的主动裂谷盆地,其发育顺序是火山活动在先,裂谷活动在后,储集层沉积为双模式单旋回;大陆岩石圈内拉张应力引起岩石圈强度减弱而形成的被动裂谷盆地,其发育顺序是裂谷活动在先,火山活动在后,储集层沉积为双模式多旋回。储集层的岩石学结构和储集物性与裂谷盆地的这两种极端模式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断陷期发育物性差的局部性储集层,拗陷期发育物性好的区域性储集层,被动裂谷盆地储集层物性好于主动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裂谷 被动裂谷 储集层 储集层沉积 苏丹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深1井页岩气藏特大型压裂技术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红磊 熊炜 +1 位作者 高应运 房启龙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52,共7页
页岩气储层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裂缝发育等特点,需要进行压裂改造才能获得理想产能。方深1井是中国石化一口复查页岩气的重点井,根据适合页岩气储层压裂技术的特点及该井的具体情况,确定采用降阻水大型压裂技术对该井储层进行压裂... 页岩气储层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裂缝发育等特点,需要进行压裂改造才能获得理想产能。方深1井是中国石化一口复查页岩气的重点井,根据适合页岩气储层压裂技术的特点及该井的具体情况,确定采用降阻水大型压裂技术对该井储层进行压裂改造。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优选出了降阻活性水配方和支撑剂。通过小型压裂确定了压裂设计的关键参数,并进行了压裂优化设计。方深1井根据压裂设计进行了降阻水大型压裂施工并获得成功,该井施工用液2121.0 m3,累计加砂160.0 m3,压后返排率达8 3.2%,取得了较好的试气效果。方深1井的成功压裂表明,降阻活性水压裂液具有无损害、低摩阻、低界面张力、低返排阻力的特点,既能满足压裂施工需求又适合页岩气藏低孔低渗的特点。该井压裂成功对今后页岩气储层的压裂改造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力压裂 小型压裂 压裂液 压裂支撑剂 方深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深井盐膏层钻井技术 被引量:45
13
作者 张锦荣 陈安明 周玉仓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3年第6期25-27,共3页
盐膏层钻井,特别是深井盐膏层和复合盐层钻井,是一个世界级的钻井技术难题。分析了塔河油田几口井的盐膏层钻井的难点,详细介绍了适合塔河油田深井盐膏层钻井技术措施。
关键词 深井 盐膏层 钻井液 盐水 井身结构设计 钻具组合 塔河油田 钻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盐上承压堵漏工艺技术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亮 王立峰 +1 位作者 蔡利山 刘贵传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66,共4页
介绍了塔河油田制订承压堵漏方案的步骤和现场实际采用的承压堵漏作业程序,举例分析评价了该油田采用承压堵漏技术措施提高盐膏层以上裸眼井段地层承压能力的可靠性,总结了该油田采用承压堵漏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经验和教训,并针对存在... 介绍了塔河油田制订承压堵漏方案的步骤和现场实际采用的承压堵漏作业程序,举例分析评价了该油田采用承压堵漏技术措施提高盐膏层以上裸眼井段地层承压能力的可靠性,总结了该油田采用承压堵漏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经验和教训,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膏层 堵漏 承压能力 塔河油田 S105井 S106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超深定向井KCl-阳离子乳液聚磺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立锋 王杰东 +2 位作者 冯纪成 陈亮 沈青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77,共5页
塔河油田超深定向井钻井主要使用聚磺混油钻井液,该钻井液虽然能满足超深定向井的钻井要求,但无法满足环境保护和油气层保护的要求。因此,以阳离子乳液聚合物钻井液为基础,通过引入磺化材料提高其抗温性,加入KCl提高其抑制性,优选出了K... 塔河油田超深定向井钻井主要使用聚磺混油钻井液,该钻井液虽然能满足超深定向井的钻井要求,但无法满足环境保护和油气层保护的要求。因此,以阳离子乳液聚合物钻井液为基础,通过引入磺化材料提高其抗温性,加入KCl提高其抑制性,优选出了KCl-阳离子乳液聚磺钻井液。室内性能评价表明,KCl-阳离子乳液聚磺钻井液的高温润滑性、抑制性、稳定性与聚磺混油钻井液相当。现场应用表明,KCl-阳离子乳液聚磺钻井液能够满足塔河油田超深定向井的携岩、防塌、润滑和环保要求,可以替代聚磺混油钻井液,同样也适用于与塔河油田地质特征相似的超深定向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定向井 乳化钻井液 聚合物钻井液 钻井液性能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井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安明 张进双 +1 位作者 白彬珍 陈天成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9-122,共4页
东北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天然气资源丰富,火山岩发育,分布范围广,具有巨大的油气藏勘探开发潜力。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井壁稳定问题突出,深部地层研磨性强,可钻性差,机械钻速慢,钻井周期长,储层流体富含二氧化碳。为加快该地区的钻探进程,... 东北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天然气资源丰富,火山岩发育,分布范围广,具有巨大的油气藏勘探开发潜力。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井壁稳定问题突出,深部地层研磨性强,可钻性差,机械钻速慢,钻井周期长,储层流体富含二氧化碳。为加快该地区的钻探进程,解决制约钻井提速的技术难题,分析了前期探井钻完井资料,明确了钻井过程出现的主要井下故障。通过钻井地质环境因素分析,系统分析了该地区的地层压力体系、地层岩石可钻性和地层岩石力学参数,为钻井工程设计、钻头选型和个性化设计、现场施工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通过采取优化井身结构、分层优选高效钻头、应用保护储层钻井液、试验应用钻井新技术等技术措施,该地区深井机械钻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达到了优质、快速、高效成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钻井 火山岩 松辽盆地 井身结构 防止地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液动射流冲击器+PDC钻头提速技术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广国 索忠伟 +2 位作者 王金荣 周玉仓 高长斌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5,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塔河油田深部硬地层的机械钻速,基于旋冲钻井技术理论与实践经验,开展了液动射流冲击器+PDC钻头提速技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液动射流冲击器与PDC钻头配合使用提高深部地层机械钻速的技术可行性。首先根据塔河油田深部硬... 为了进一步提高塔河油田深部硬地层的机械钻速,基于旋冲钻井技术理论与实践经验,开展了液动射流冲击器+PDC钻头提速技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液动射流冲击器与PDC钻头配合使用提高深部地层机械钻速的技术可行性。首先根据塔河油田深部硬地层的特点及与冲击器配合的要求,优选了PDC钻头;接着利用液动冲击器性能测试系统,测试了液动冲击器各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最后根据测试结果及所优选PDC钻头的抗冲击性能,确定了液动射流冲击器的结构及性能参数。液动射流冲击器与PDC钻头配合在S116—3井、TP324井和TP328X井的奥陶系地层进行了应用,机械钻速与同井上下井段及邻井相同井段相比,提高了32%~45%。这表明液动射流冲击器与PDC钻头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塔河油田深部地层的钻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钻井 射流冲击器 PDC钻头 机械钻速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盐钻井液完井液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西江 曹华庆 +1 位作者 郑秀华 于培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83,共5页
钻进高温高压地层时,常规高密度钻井液完井液因其重晶石含量高、高温稳定性不好及流变性难以控制等原因,常常不能满足现场钻井和完井的需求。为此,在分析甲酸盐的抑制性、增黏性和毒性的基础上,筛选出了以甲酸盐溶液为基液的甲酸盐钻井... 钻进高温高压地层时,常规高密度钻井液完井液因其重晶石含量高、高温稳定性不好及流变性难以控制等原因,常常不能满足现场钻井和完井的需求。为此,在分析甲酸盐的抑制性、增黏性和毒性的基础上,筛选出了以甲酸盐溶液为基液的甲酸盐钻井液完井液配方,评价了其抑制性、抗污染能力和油层保护效果。甲酸盐钻井液完井液性能评价试验及在库1井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甲酸盐钻井液完井液具有密度可调、高温稳定性好、抑制性强、抗污染能力强、低毒且易降解、油层保护效果好等特点,能很好地满足高温高压地层钻井、完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盐 钻井液 完井液 抑制性 流变性 库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乳液聚合物钻井液在页岩气井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范落成 杨兴福 +1 位作者 王华 孙明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42,共5页
常规聚合物钻井液在页岩气井钻井过程中易出现各种井下故障。经对页岩气井井下故障和页岩岩心分析研究,决定选择阳离子乳液聚合物钻井液钻进页岩地层。通过室内试验,对阳离子乳液钻井液的常规性能、抑制性、抗岩屑污染能力、润滑性和储... 常规聚合物钻井液在页岩气井钻井过程中易出现各种井下故障。经对页岩气井井下故障和页岩岩心分析研究,决定选择阳离子乳液聚合物钻井液钻进页岩地层。通过室内试验,对阳离子乳液钻井液的常规性能、抑制性、抗岩屑污染能力、润滑性和储层保护性等进行了评价,并在湘页1井和彭页1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表明,2口井施工过程中无阻卡现象,平均井径扩大率小于8%,钻井液抑制性能、润滑性能、储层保护性能等均满足页岩地层钻井施工要求。应用还表明,阳离子乳液聚合物钻井液可解决页岩地层井壁失稳和储层损害问题,缩短钻井周期,节约钻井液成本。该钻井液的成功应用,为页岩气井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其在页岩气井钻井施工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阳离子乳液 聚合物钻井液 湘页1井 彭页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页1井新型PDC钻头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曾义根 韦忠良 +2 位作者 吕苗荣 崔伟 贺庆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为了提高宣页1井二开井段印渚埠组地层的机械钻速、减小井斜角,以加强PDC钻头的稳定性、耐磨性、降斜性为设计目标,设计出了新型311.1mm六刀翼PDC钻头。设计钻头时采用了小锥角、浅内锥冠部及短保径、短接头结构、高密度布齿、硬质合... 为了提高宣页1井二开井段印渚埠组地层的机械钻速、减小井斜角,以加强PDC钻头的稳定性、耐磨性、降斜性为设计目标,设计出了新型311.1mm六刀翼PDC钻头。设计钻头时采用了小锥角、浅内锥冠部及短保径、短接头结构、高密度布齿、硬质合金限位减振齿等方法。设计的PDC钻头配合垂直钻井系统AVDS,在宣页1井805.61~1 017.18m井段进行了现场应用,平均机械钻速达到3.28m/h,与同地层常规PDC钻头相比提高8.61%;最小井斜角达到1.09°,与常规PDC钻头钻进井段相比减小明显,井斜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现场应用表明,设计的新型PDC钻头具有较好的井斜控制能力、稳定性及岩石切削效果,可达到防斜打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钻头设计 抗磨性 机械钻速 井斜控制 宣页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