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礁、滩相隐蔽圈闭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新军 蔡希源 +1 位作者 徐旭辉 朱建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9,23,共4页
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层序形成和展布的有关规律,并结合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建立了塔中地区奥陶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共包括5个三级层序。该地区中、上奥陶统可分为3个三级层序,沉积旋回总体显示出不对称的特点,海平面以上... 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层序形成和展布的有关规律,并结合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建立了塔中地区奥陶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共包括5个三级层序。该地区中、上奥陶统可分为3个三级层序,沉积旋回总体显示出不对称的特点,海平面以上升过程为主。钻井证实,在层序地层格架中,塔中地区奥陶系有着多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古岩溶圈闭、生物礁圈闭等)。其中礁、滩相隐蔽圈闭的发育在纵向上受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制约,形成于各层序单元的下部;在平面上受海平面以及古隆起、坡折带等古地貌格局的双面控制,主要发育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分布于两个相带,一个是碳酸盐岩台地内的地形由平坦向较陡处转折的斜坡带,另一个是碳酸盐岩台地向台地斜坡过渡的台地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部 晚奥陶世 层序地层 基准面 古地貌 生物礁 隐蔽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矿物转化与储层孔隙演化的规律性研究——以苏北盆地台兴油田阜三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36
2
作者 程晓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5,共3页
为探讨粘土矿物转化与储层孔隙演化的规律性,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带及油层可能的分布,以苏北盆地台兴油田阜三段储层为例,基于岩心铸体薄片、普通薄片、X-衍射、压汞的测试数据及扫描电镜微观图像观察,分析了全岩中粘土矿物总含量对储层面... 为探讨粘土矿物转化与储层孔隙演化的规律性,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带及油层可能的分布,以苏北盆地台兴油田阜三段储层为例,基于岩心铸体薄片、普通薄片、X-衍射、压汞的测试数据及扫描电镜微观图像观察,分析了全岩中粘土矿物总含量对储层面孔率的定量影响。研究了粘土矿物类型与储层面孔率及孔隙结构的关系。总结了粘土矿物成分与孔隙演化的对应关系。最后详述了粘土矿物转化与孔隙演化及油层分布的规律。研究表明渐变带与原生孔隙发育带一致;粘土矿物第一迅速转化带与次生孔隙发育带一致;粘土矿物第二迅速转化带对应于次生孔隙减少带。粘土矿物第一迅速转化带为次生孔隙和油层的主要分布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矿物转化 孔隙演化 次生孔隙 储层 台兴油田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原型序列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东秦岭—大别及其两侧盆地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方成名 黄泽光 +2 位作者 徐旭辉 高长林 陆永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7-145,共9页
现今盆地的复杂结构是不同历史阶段原型并列与叠加的组合。恢复盆地的原型演化序列是推测成烃成藏过程和油气藏分布的有效途径。在论述TSM盆地原型序列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厘定了造山带古海洋恢复、陆内构造变形分析、盆地原型系列... 现今盆地的复杂结构是不同历史阶段原型并列与叠加的组合。恢复盆地的原型演化序列是推测成烃成藏过程和油气藏分布的有效途径。在论述TSM盆地原型序列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厘定了造山带古海洋恢复、陆内构造变形分析、盆地原型系列编图、盆地动态模拟4项配套关键技术;并以东秦岭—大别及邻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盆地为例,明确了古中国洋的扩张以及向北的俯冲消亡和碰撞决定华北与扬子早古生代陆缘两侧经历了不同原型演化的过程。华北陆块南侧会聚陆缘的叠加转化造成两侧前泥盆系油气成藏物质的迥异分布,中、新生代以来原型更迭表现为多期构造改造与盆地叠加导致烃源热演化地区分异与多种油气成藏富集类型共存。由此表明,改造型盆地的油气地质评价立足盆地原型序列分析是可行和必要的,可从整体把握原型控制下烃源岩分布和叠加过程的油气成藏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原型 TSM思路与方法 环境、组成、体制 地质作用 油气响应 东秦岭—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法矿区煤层气保存条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彭金宁 2傅雪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5-67,共3页
通过对铁法矿区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封闭性能、后期改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浆侵入等几方面的分析,系统探讨了铁法矿区煤层气的保存条件。分析认为:①研究区煤层厚度、埋深、含气量、水文地质特征总体上受断陷盆地的控制;②喜山期岩浆直... 通过对铁法矿区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封闭性能、后期改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浆侵入等几方面的分析,系统探讨了铁法矿区煤层气的保存条件。分析认为:①研究区煤层厚度、埋深、含气量、水文地质特征总体上受断陷盆地的控制;②喜山期岩浆直接侵入到煤层或煤层底板,使煤的变质程度普遍增加,煤的含气量增大;③煤层围岩的差异性、后期改造及岩浆侵入等是造成本区含气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研究区南部的大兴井田和大隆井田是煤层气保存较好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保存条件 岩浆侵入 铁法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页岩孔隙结构参数表征方法——图像数据增强、超分辨率重构和多矿物相分割
5
作者 刘夫贵 杨永飞 +7 位作者 杨海元 陶柳 陶运玮 张凯 孙海 张磊 钟俊杰 姚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8-1130,共13页
为解决现有成像技术无法同时实现高分辨率和大视域、人工进行页岩多矿物相分割的精细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一个基于生成对抗网络表征页岩孔隙结构参数的综合框架,该方法包括图像数据增强、超分辨率重构以及多矿物相自动分割。基于真实页岩... 为解决现有成像技术无法同时实现高分辨率和大视域、人工进行页岩多矿物相分割的精细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一个基于生成对抗网络表征页岩孔隙结构参数的综合框架,该方法包括图像数据增强、超分辨率重构以及多矿物相自动分割。基于真实页岩二维和三维图像,通过相关函数、熵、孔隙度、孔隙尺寸分布和渗透率等参数对该框架进行了准确性评价。应用结果表明:该框架无需成对的高低分辨率页岩图像,可将三维低分辨率数字岩心的分辨率提高8倍;实现降噪、去模糊以及边缘锐化,重构低分辨率下缺失的细尺度孔隙;训练好的分割模型能有效改善人工多矿物相分割的结果,所获孔隙尺寸分布、渗透率等参数与真实岩心数据高度一致。该框架极大地改进了页岩复杂微观结构的精细表征,同时也适用于碳酸盐岩、煤岩和致密砂岩储层等其他非均质多孔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结构参数 生成对抗网络 超分辨率 多矿物相自动分割 多尺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6
6
作者 饶丹 贾存善 +1 位作者 邱蕴玉 肖清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通过分析苏北盆地海相原型盆地改造史及海相烃源岩、海相油气演化史,系统研究了盆地地腹现今海相层构造格局及地层展布状况,认识到苏北盆地海相古生界有效烃源岩具有席片状分布、分割、重叠、不连续、晚期二次生烃、垂向远距离运移等特... 通过分析苏北盆地海相原型盆地改造史及海相烃源岩、海相油气演化史,系统研究了盆地地腹现今海相层构造格局及地层展布状况,认识到苏北盆地海相古生界有效烃源岩具有席片状分布、分割、重叠、不连续、晚期二次生烃、垂向远距离运移等特色,并据此进一步对苏北盆地海相有效烃源岩进行评价,指出由于苏北盆地具碎而小的特点及海相地层多遭改造的经历,未来的气田发现规模将以中小型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海相 古生代 逆冲席片 二次生烃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显示类型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彭金宁 刘光祥 潘文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系统讨论了中国南方海相地层中油气显示的类型、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油气显示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就油气显示类型、对应层位和分布地区来看,中国南方海相地层具有"浅层多油气、深层多沥青;南侧显示少、中带及北缘多... 系统讨论了中国南方海相地层中油气显示的类型、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油气显示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就油气显示类型、对应层位和分布地区来看,中国南方海相地层具有"浅层多油气、深层多沥青;南侧显示少、中带及北缘多沥青、北带多油气"的特点;就控制因素来说,油气显示分布离不开"源控"因素,此外构造运动和沉积建造也是控制油气显示类型和显示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显示 分布特征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恢复及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坦 贾梦瑶 +4 位作者 孙雅雄 丁文龙 石司宇 范昕禹 姚威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岩溶古地貌是含油气盆地沉积微相类型、分布范围及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恢复岩溶古地貌对指导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基于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速率法和地层厚度对比法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不整合界面的剥蚀厚度... 岩溶古地貌是含油气盆地沉积微相类型、分布范围及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恢复岩溶古地貌对指导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基于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速率法和地层厚度对比法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不整合界面的剥蚀厚度进行了精确计算,并根据剥蚀厚度的地区差异及古地貌指示,对岩溶古地貌单元进行了进一步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主要发育平行不整合,仅在局部地区形成角度不整合。早中二叠世,上扬子地台内部沉积稳定,构造运动较弱,沉积速率法与地层厚度对比法相对更适用于研究区的岩溶古地貌恢复。②研究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剥蚀厚度为0~120m,其中北部剥蚀最强烈,如LG1井区、W4井区代表了岩溶古地貌地势的最高位置,向东南方向剥蚀强度逐渐减弱,地势逐渐降低;剥蚀最薄弱地区位于LS1井东北部,代表了岩溶古地貌地势的最低位置,整体呈现北部高,南部低,东北部最低的地貌格局。③研究区茅口组古地貌特征控制了岩溶作用的发育强度,可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盆地等3个二级岩溶古地貌单元以及溶峰盆地、溶丘洼地、丘丛谷地、丘丛洼地、丘丛沟谷、峰林平原、残丘平原等7个三级古地貌单元,其中岩溶斜坡易形成良好的储集空间,为油气圈闭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法 地层厚度对比法 古地貌恢复 岩溶储集体 茅口组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埋藏溶孔特征及识别标志 被引量:15
9
作者 管宏林 王恕一 蒋小琼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4,共4页
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主要为晶间溶孔、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埋藏溶孔是储层主要或重要的储集空间,识别埋藏溶孔是研究埋藏环境溶蚀作用机制及其对储层贡献大小的关键。基于岩心样品... 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主要为晶间溶孔、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埋藏溶孔是储层主要或重要的储集空间,识别埋藏溶孔是研究埋藏环境溶蚀作用机制及其对储层贡献大小的关键。基于岩心样品的岩矿测试资料,从典型井分析入手,对普光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成岩作用研究,确定埋藏溶蚀作用在成岩序列中的位置,借助其他成岩作用判断埋藏溶蚀作用特征及识别标志。结果表明:这些溶蚀孔隙都形成于埋藏环境,溶孔大致分为两期,早期溶孔中有沥青呈衬边状或球状产出,晚期溶孔中无沥青充填,孔隙中异常干净;两期溶孔中充填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也截然不同,分别为111~155℃和超过176℃。这些埋藏溶孔可以根据成岩序列进行识别,进而总结出6条识别标志,用于研究埋藏溶蚀作用对普光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的影响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埋藏溶孔 岩心分析 孔隙成因 孔隙类型 识别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南缘中2井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钱一雄 蔡习尧 +2 位作者 刘忠宝 尤东华 陈跃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1-637,共7页
卡塔克隆起北坡的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缘带的礁滩相孔洞缝储集体是油气的重点勘探领域。中2井是卡塔克隆起南坡的第一口以查清卡塔克隆起南缘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探索良里塔格组礁滩相孔洞缝储集体为目的区探井。对中2井良里塔... 卡塔克隆起北坡的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缘带的礁滩相孔洞缝储集体是油气的重点勘探领域。中2井是卡塔克隆起南坡的第一口以查清卡塔克隆起南缘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探索良里塔格组礁滩相孔洞缝储集体为目的区探井。对中2井良里塔格组取心段的碳酸盐岩沉积亚相分析表明:良里塔格组发育以苔藓虫、四分珊瑚格架岩及障积岩为特征的礁-滩-丘沉积组合。而对中2井的良里塔格组以及一间房组、鹰山组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分析及其对比研究表明: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为正常的海水沉积环境,陆源碎屑较少(<0.5%),其中,稀土总量平均为8.65×10-6,LREE/HREE平均为6.20,87Sr/86Sr平均值为0.70843(n=12),变化范围是0.70800~0.70882,波动较小;纵向上,沉积水体向上变浅,为亚氧化或弱还原条件沉积环境,δEu平均为0.67、δCe平均为0.80;较好地保留了原始海水中稳定同位素特征,全岩的1δ8OPDB=-7.3‰^-3.2‰(平均为-4.4‰),1δ3CPDB=1.8‰~3.1‰(平均为2.7‰),与全球晚奥陶世海水或碳酸盐岩对应的平均值相近,反映了后期成岩改造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亚相 元素含量 同位素值 良里塔格组 中2井 卡塔克隆起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里地区油源对比及油气成藏史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彭金宁 刘光祥 +1 位作者 罗开平 吕俊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66,193,共6页
基于前人研究资料和野外露头剖面详细观测及油苗样品实测数据,运用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和甾萜烷生物标志等技术,对凯里地区油苗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和油源分析,探讨了凯里地区油气成藏史。研究认为:虎47井原油、洛棉上青山下奥陶统... 基于前人研究资料和野外露头剖面详细观测及油苗样品实测数据,运用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和甾萜烷生物标志等技术,对凯里地区油苗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和油源分析,探讨了凯里地区油气成藏史。研究认为:虎47井原油、洛棉上青山下奥陶统红花园组油苗、凯棠翁二段油砂、沥青砂的源岩为上震旦统和下寒武统;炉山大风洞二叠系油苗主体为自生自储,并渗混有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烃源岩生成烃的信息。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使烃类大量排出,而且形成适时的圈闭捕获油气成藏。尽管后期沉积盖层的叠加,下寒武统烃源岩在三叠世末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至燕山期构造隆升前,红花园储层经历的最高温度仍小于175℃(Ro<1.3%),油相对得以保存。晚燕山期以来的逆冲推覆作用导致深、浅构造不协调,部分二叠系烃源岩再次深埋,与下古生界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里地区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成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超压分布与形成的地温场因素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一锋 郑伦举 +2 位作者 邱楠生 贾京坤 常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80-2390,共11页
温度和压力是沉积盆地两个重要的物理场,温度影响着超压的形成和分布.本文根据钻孔实测温度和压力数据分析了川中古隆起现今压力与温度的关系;在实验室对封闭流体进行了多组温-压关系实验;利用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和包裹体测温数据恢复了... 温度和压力是沉积盆地两个重要的物理场,温度影响着超压的形成和分布.本文根据钻孔实测温度和压力数据分析了川中古隆起现今压力与温度的关系;在实验室对封闭流体进行了多组温-压关系实验;利用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和包裹体测温数据恢复了川中古隆起不同井区在白垩纪抬升之前的最大古地温,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温度降低对研究区超压的影响;最后探讨了生烃增压和欠压实超压形成过程中温度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川中古隆起现今超压层的压力系数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绝对密封的条件下,当压力大于15 MPa时,温度每变化1℃,压力变化1.076 MPa.川中地区不同井区自晚白垩世以来的差异性降温是现今同一超压层系超压强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此外超压层还应发生了流体的横向压力传递和泄漏.下古生界原油裂解形成超压的时间是180~110 Ma;气态烃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暗示了在90 Ma超压发生调整.盆地模拟结果显示温度对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欠压实增压影响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古隆起 温度 超压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碳酸盐岩层系硅质岩储层表征与评价--以塔里木盆地塔深6井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永立 尤东华 +4 位作者 李海英 高利君 蒋宏 张卫峰 鲍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塔深6井揭示了奥陶系蓬莱坝组发育一定厚度的硅质岩储层,其储层发育特征与油气储集性能是当前研究焦点之一。基于岩性、电性响应特征,开展了详细的岩心观察描述、X衍射、显微岩石学分析和储集性能等储层表征与评价。分析结果... 塔里木盆地塔深6井揭示了奥陶系蓬莱坝组发育一定厚度的硅质岩储层,其储层发育特征与油气储集性能是当前研究焦点之一。基于岩性、电性响应特征,开展了详细的岩心观察描述、X衍射、显微岩石学分析和储集性能等储层表征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塔深6井硅质岩储层比同层系白云岩具有更高的孔隙度,超过7400 m埋深下孔隙度平均值高达13.5%;主要由微晶石英组成,石英含量高达83.0%~93.7%,另有少量粘土、方解石和白云石等其他矿物。储集空间主要为石英晶间微孔隙,分布相对均一;孔隙直径多为1~10μm,其次为0.1~1μm,主要喉道直径为10~100μm。原油加压饱和离线核磁共振实验研究表明,0.1~10μm孔隙是硅质岩储层的主要储油空间,且总孔隙度越大可容纳的原油总量越大。塔深6井硅质岩储层与白云岩互层接触关系及与硅质结核的共生关系、显微层理结构特征、初始高孔隙度特征均表明其为沉积与成岩作用的共同产物,形成于台地内局部相对深水区。地震反射特征揭示储集体分布南北长约300 m、东西宽约200 m。硅质岩储层的发现对认识塔里木盆地早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内部结构差异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蓬莱坝组 硅质岩储层 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群深水碳酸盐岩及白云岩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钱一雄 张克银 +4 位作者 陈跃 陈强路 田蜜 尤东华 罗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38,共18页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库鲁克塔格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群中的深水碳酸盐岩及其白云岩化是较为特殊的沉积与成岩作用类型之一。通过对南雅尔当山剖面详细观察与采样分析,阐明了其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深水碳酸盐岩的顶、底均与浊积...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库鲁克塔格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群中的深水碳酸盐岩及其白云岩化是较为特殊的沉积与成岩作用类型之一。通过对南雅尔当山剖面详细观察与采样分析,阐明了其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深水碳酸盐岩的顶、底均与浊积岩伴生,呈重力滑覆—带状分布,主要由黄灰色—灰色、大多呈薄层瘤状的白云岩夹泥页岩构成;可见到海绵骨针、三叶虫等浮游生物化石以及分选差的花岗岩、火山岩及硅质岩等碎屑;基本保留了原始沉积中的溶解、水平层理等较深水沉积的特征。该套白云岩包括泥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或残余陆屑白云岩、巨型藻鲕白云岩和生屑泥粉晶白云岩等9类白云岩;白云石有序度为0.47-0.56和0.70-0.76,中强阴极发光,经历了2期较强的白云岩化作用;富含SiO2、Al2O3、Mg、Mn、Fe、Mn O和TiO2;^δ34SV-CDT为-0.2-6.6,ΣREE含量为46.7×10^-6-67.4×10^-6,呈正铕负铈的“帽式”稀土配分模式,反映相对还原沉积环境;反映沉积水体盐度的Na2O+K2O、Sr、Ba含量偏低,^87Sr/^86Sr值相对偏高,^δ18OPDB、^δ13CPDB稍低,不能指示原始海水或原始环境。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认为:这套深水碳酸盐岩形成于向上变浅的缓坡带,其发生了浅埋藏、中—深埋藏条件下的2期白云岩化,且受构造推覆或重力滑覆至外陆棚,并发生裂隙—溶蚀作用和白云石、方解石及烃类的充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碳酸盐岩 白云岩化 地球化学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砂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史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杰 张晓宝 +1 位作者 陈践发 郭建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28,共4页
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砂岩中,发育了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因此,可以利用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及其均一温度特征来定量研究该气田的油气成藏期次。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发育两期流体包裹体,均发育在石英加大边或(和)愈合缝之中;上石盒子组和... 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砂岩中,发育了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因此,可以利用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及其均一温度特征来定量研究该气田的油气成藏期次。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发育两期流体包裹体,均发育在石英加大边或(和)愈合缝之中;上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都有两个主峰温度区间;结合地质背景确定了苏里格气田上石盒子组天然气第一期和第二期成藏时间分别为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期;山西组第一期和第二期成藏时间则分别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中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晚古生代 砂岩 流体包裹体 均G 温度 成藏史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东部中下奥陶统颗粒滩发育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姜海健 陈强路 +2 位作者 乔桂林 曹自成 储呈林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5,共9页
塔里木盆地中东部顺托果勒地区及邻区已取得重大油气突破,为了对该区早中奥陶世颗粒滩的发育及分布展开进一步研究,应用钻测井、岩心、薄片、地震等资料,对颗粒滩的特征、演化、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区发育局限台地中低能颗粒... 塔里木盆地中东部顺托果勒地区及邻区已取得重大油气突破,为了对该区早中奥陶世颗粒滩的发育及分布展开进一步研究,应用钻测井、岩心、薄片、地震等资料,对颗粒滩的特征、演化、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区发育局限台地中低能颗粒滩、开阔台地中低能颗粒滩、开阔台地中高能颗粒滩、台地边缘颗粒滩、台地边缘生物丘-生物礁等沉积亚相,且不同滩体间常交互沉积。鹰山组沉积时期,顺托果勒地区为台内缓斜坡—低凹带,广泛发育开阔台地颗粒滩,导致局部地层厚度增大;一间房组沉积时期,随着海平面快速上升,台内颗粒滩向古城地区和顺托果勒北部地区迁移,从而使得这2个地区地层厚度增大。研究认为,古地貌是颗粒滩发育与否及其发育模式的决定性因素,而海平面的变化控制了颗粒滩的发育过程和沉积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颗粒滩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矿物在储层定量评价及预测中的应用——以苏北盆地台兴油田阜三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晓玲 何将启 梁世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以苏北盆地台兴油田阜三段储层为例,根据岩心铸体薄片、普通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微观图像的观察及压汞的测试数据,分析了粘土矿物类型、相对含量的变化与储层面孔率的定量关系,研究了粘土矿物对孔隙结构、岩石渗透性及产能的影响,结... 以苏北盆地台兴油田阜三段储层为例,根据岩心铸体薄片、普通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微观图像的观察及压汞的测试数据,分析了粘土矿物类型、相对含量的变化与储层面孔率的定量关系,研究了粘土矿物对孔隙结构、岩石渗透性及产能的影响,结合其他成岩作用对储层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分析表明,当粘土矿物在全岩中的含量为6%~10%,粘土矿物中高岭石相对含量为50%~70%,绿泥石或伊利石相对含量为13%~34%,则面孔率为10%~18%;随着高岭石相对含量减少,绿泥石、伊利石相对含量增加,面孔率及平均配位数降低,孔隙结构变差,产能由较稳定变为不稳定,产量降低较快。实际应用证实,台兴油田阜三段储层平面上由北东到西南储层物性由好变差,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矿物转化 孔隙结构 岩石渗透性 产能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层碎屑岩成岩作用与次生孔隙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海华 张彦霞 王保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34,共6页
长岭断陷层碎屑岩储层为扇三角洲、水下浊积扇、河流相的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等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主要为有机质热成熟演化形成的有机酸和黏土矿物转化脱出的水对易溶物质的溶蚀... 长岭断陷层碎屑岩储层为扇三角洲、水下浊积扇、河流相的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等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主要为有机质热成熟演化形成的有机酸和黏土矿物转化脱出的水对易溶物质的溶蚀.成岩阶段可分为早成岩A期、B期,晚成岩A期、B期、C期.晚成岩A期是断陷层溶蚀作用发生的主要时期.孔隙类型主要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次生孔隙主要由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及部分岩屑溶蚀形成.在腰英台地区现今埋深3 500 m(登娄库组)左右的深度范围内和东岭地区现今埋深2 100 m、2 400 m(登娄库组)左右次生孔隙最发育,其形成主要受成岩演化阶段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孔隙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碎屑岩储层 长岭断陷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南川三汇场寒武系碳酸盐岩中不同期次大气淡水作用的证据 被引量:4
19
作者 钱一雄 何治亮 +6 位作者 李国蓉 董少峰 彭守涛 沃玉进 张军涛 焦存礼 张文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8-292,共15页
多期构造叠加及多种成岩环境下的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储集层形成机理十分复杂。重庆南川三汇场剖面寒武系碳酸盐岩出露完整,是研究沉积与成岩史的理想解剖点之一。研究表明,三汇场剖面寒武系白云岩分别经历了早期海水胶结、大气淡水淋滤、... 多期构造叠加及多种成岩环境下的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储集层形成机理十分复杂。重庆南川三汇场剖面寒武系碳酸盐岩出露完整,是研究沉积与成岩史的理想解剖点之一。研究表明,三汇场剖面寒武系白云岩分别经历了早期海水胶结、大气淡水淋滤、准同生白云岩化、中浅层埋藏、中期构造大气水作用、中晚期埋藏及热液作用和构造晚期表生大气水成岩作用,不同期次的大气淡水作用特征不同。在早成岩期,沿向上变浅的高频层序界面附近发育了鲕模孔、窗格溶孔等组构性溶孔,胶结物和充填物的δ^(18)O、δ^(13)C值均比同期海水负偏,^(87)Sr/^(86)Sr值与同期海水相近,不发光(CL),含有较小的液相包裹体;加里东晚期—海西期,发育了非组构扩溶孔洞缝,伴有氧化沥青,不发光充填物的δ^(18)O、δ^(13)C负偏、^(87)Sr/^(86)Sr值正偏,发育含烃的低温不混溶包裹体,并叠加后期的深埋藏及热液成岩作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发育孤立的非组构溶蚀孔洞、缝洞,多被巨晶方解石或黏土充填,方解石中δ^(18)O、δ^(13)C强烈负偏(δ^(13)C_(PDB)=-4. 6‰~-23. 4‰,δ^(18)O_(PDB)=-8. 6‰~-17. 8‰)、含有低温不混溶包裹体(<28. 5℃),是有机质或生物甲烷(细)菌参于下的表生大气水成岩作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低温不混溶包裹体 大气水成岩 寒武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天然气单体烃氢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钱志浩 曹寅 张美珍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2期17-21,共5页
采用气-水平衡法及同位素分馏平衡方程技术标定工作标准气,测定样品的氢同位素比值,使误差控制在5‰以内。采取川东北、鄂西和川西三个地区的天然气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单体烃氢同位素比值。分析表明,川东北普光气田海相成因天然气甲烷... 采用气-水平衡法及同位素分馏平衡方程技术标定工作标准气,测定样品的氢同位素比值,使误差控制在5‰以内。采取川东北、鄂西和川西三个地区的天然气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单体烃氢同位素比值。分析表明,川东北普光气田海相成因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δD平均值为-126‰(SWOM),比新疆塔河油田海相环境生成的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δD平均值-164‰重约40‰。对比研究认为,这与其共存地层水的δD值密切相关,也与这些天然气的成熟度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平衡法 海相成因 甲烷 地层水 氢同位素 同位素法 四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