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愿景下中国石化不同油藏类型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61
1
作者 李阳 黄文欢 +4 位作者 金勇 何应付 陈祖华 汤勇 吴公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6期793-804,共12页
CO_(2)驱油技术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CO_(2)封存的双重目的,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碳减排的需要给予了技术规模应用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石化CO_(2)驱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单井吞吐、先导试验和全面推广应用3个阶段,经过50多年的发展,... CO_(2)驱油技术具有提高原油采收率和CO_(2)封存的双重目的,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碳减排的需要给予了技术规模应用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石化CO_(2)驱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单井吞吐、先导试验和全面推广应用3个阶段,经过50多年的发展,CO_(2)驱油机理及配套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结合中国石化油藏特点以及混相驱、近混相驱、非混相驱3种CO_(2)驱动类型,建立了CO_(2)驱油藏筛选标准。明确了低渗透油藏、致密油藏、中高渗透油藏这3类油藏的CO_(2)驱油机理。以苏北盆地草舍油田阜三段油藏、花26断块阜三段油藏、洲城油田垛一段油藏以及渤海湾盆地正理庄高89-1块油藏为例,总结了中国石化典型区块的实际开发效果,表明CO_(2)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式。针对低渗油藏和中高渗透油藏CO_(2)驱规模应用面临的技术瓶颈,提出进一步加强驱油机理和提高注气效果的研究,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CO_(2)驱 不同油藏类型 提高采收率 机理 标准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探区油气储量增长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5-547,共3页
基于中石化探区常规石油天然气历年新增探明储量数据和发现历程,结合"十一五"石油天然气储量目标与勘探计划部署,选用了逻辑斯蒂、龚帕兹及哈伯特3种预测模型,预测了中石化探区未来25年常规油气储量增长趋势。在目前勘探矿权... 基于中石化探区常规石油天然气历年新增探明储量数据和发现历程,结合"十一五"石油天然气储量目标与勘探计划部署,选用了逻辑斯蒂、龚帕兹及哈伯特3种预测模型,预测了中石化探区未来25年常规油气储量增长趋势。在目前勘探矿权区块没有大增或大减,勘探投入增长力度基本保持稳定的条件下,预计2006—2010年中石化探区累积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1.28×108t,累积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7100×108m3;2011—2015年石油为10.75×108t,天然气为7359×10m3;2016—2020年石油为10.70×108t,天然气为7792×108m3;2021—2025年石油为9.08×108t,天然气为6422×108m3;2026—2030年石油为6.81×108t,天然气为4495×108m3.表明了中石化探区油气勘探具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探明储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国内常规天然气储采比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方向 被引量:10
3
作者 杜静 薄兵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6,共5页
储采比和储量替代率是衡量油气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十二五”以来中国石化(以下简称“中石化”)天然气储采比稳中有升。但是,每年新增经济可采储量规模却在下降,2016年储量替代率不足100%。其中,大型、中型的碳酸盐岩气藏和致... 储采比和储量替代率是衡量油气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十二五”以来中国石化(以下简称“中石化”)天然气储采比稳中有升。但是,每年新增经济可采储量规模却在下降,2016年储量替代率不足100%。其中,大型、中型的碳酸盐岩气藏和致密低渗气藏的储量接替能力较高,这些气田目前处于稳产期或递减初期,是中石化的主力气田,对中石化天然气储采比、储量替代率的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勘探难度加大、未开发储量开采对象日益复杂、优质资源减少,实现天然气中长期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针对目前现状,提出增加经济可采储量、提高储采比的几点建议:①加强海相碳酸盐岩气藏的勘探规划,积极拓展新区带、新层系;②加强致密气藏政策支持和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储量的动用程度;③加强未动用储量动用界限及评价方法研究,积极推进区块流转;④重视老区精细管理、调整挖潜,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采比 储量替代率 海相碳酸盐岩气藏 致密气藏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型降黏剂性能与驱油效果研究
4
作者 魏超平 束宁凯 +3 位作者 李伟 吴光焕 赵红雨 钟立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为解决稠油化学降黏开发中降黏剂对比优选方法不明确的问题,利用室内实验与数理分析方法,建立了降黏剂性能与降黏剂驱油效果的定量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了降黏剂的各项性能与驱油效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回归中的相... 为解决稠油化学降黏开发中降黏剂对比优选方法不明确的问题,利用室内实验与数理分析方法,建立了降黏剂性能与降黏剂驱油效果的定量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了降黏剂的各项性能与驱油效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回归中的相关系数,明晰了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性能;提出驱油程度和驱油指数2项指标,利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形成了反映驱油效率的驱油指数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最小乳化转速、降黏率、乳状液粒径和吸附损失是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性能,脱水率和洗油效率对驱油效率具有一定影响,在低界面张力范围内,界面张力影响不明显;最小乳化转速、乳状液粒径、吸附损失、脱水率与驱油效率呈负相关,降黏率、洗油效率与驱油效率呈正相关;具有易乳化、乳化后油滴可通过性高、降黏剂抗吸附能力强、乳化后原油流动性强、对原油的剥离作用强的降黏剂更容易获得较高的驱油效率;驱油指数与驱油效率明显呈线性正相关,驱油指数大小可以评判驱油效率高低。矿场降黏吞吐与降黏驱试验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黏剂 化学降黏开发 驱油效率 乳化性能 评价与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频处理技术在大牛地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5
作者 袁红军 吴时国 +6 位作者 王箭波 董宁 周小鹰 刘俊洲 夏红敏 佘刚 于文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5,3+130,共9页
大牛地气田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而且地表又为沙漠、半沙漠环境,煤层发育,煤层屏蔽现象严重,从而造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不明显,加大了储层预测的难度。因此,在该区采用了拓频处理技术进行地震资料... 大牛地气田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而且地表又为沙漠、半沙漠环境,煤层发育,煤层屏蔽现象严重,从而造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不明显,加大了储层预测的难度。因此,在该区采用了拓频处理技术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本文从拓频处理技术的原理入手,分析了拓频处理的特点,简要介绍了拓频处理流程中两个重要参数的选取,并通过在大牛地气田的实际应用,得到了明显效果,主要体现在:①主频提高、频带拓宽;②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意义更明确、地震信息更加丰富;③使合成记录与地震资料吻合率更高;④反映地震属性更精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好地为薄互储层反演、气藏描述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但建议该方法尽可能在信噪比高的地区使用,在大牛地气田,该方法更适合应用于山西组、太原组,对下石盒子组不大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地震资料 分辨率 拓频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开发潜力——以川东涪陵北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为例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皓天 李雄 +3 位作者 万云强 刘忠宝 周林 车世琦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陆相泥页岩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利用四川盆地涪陵北地区最新钻井(FY10井)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页岩矿物组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研究了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页岩气形成条件与勘探潜... 陆相泥页岩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利用四川盆地涪陵北地区最新钻井(FY10井)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页岩矿物组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研究了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页岩气形成条件与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东岳庙段一亚段优质页岩厚度大于20 m,有机质含量较高(TOC为1.31%~4.04%,平均值大于1.5%),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有机质已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页岩中无机矿物孔与有机质孔均较发育,平均孔隙度大于4%,储集性能好;岩心浸水实验显示气泡密集、持续性好,页岩气形成与富集条件好;东岳庙段整体埋藏深度适中,页岩中发育大量灰质介壳纹层,有利于增强压裂改造效果,因此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泥页岩 页岩气 勘探潜力 东岳庙段 侏罗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小断块油藏水平井井网开发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谢晓庆 丁美爱 +2 位作者 姜汉桥 陈民锋 罗从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2-105,共4页
针对复杂小断块油藏地质构造、流体性质、油水系统等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水平井与直井夹角、渗透率、有效厚度、水平井段长度、油水粘度比、直井完井井段等因素与注采井距的关系,研究不同条件下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和直井采油、水平井注... 针对复杂小断块油藏地质构造、流体性质、油水系统等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水平井与直井夹角、渗透率、有效厚度、水平井段长度、油水粘度比、直井完井井段等因素与注采井距的关系,研究不同条件下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和直井采油、水平井注水2种组合井网的开发规律,找到合理的井网组合形式。研究证明,油藏的采出程度随着渗透率的增加、水平井段的增长、油水粘度比的减小而不断提高,有效厚度对采出程度影响不大。采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组合井网可以更充分地发挥直井和水平井的双重优势,极大地提高复杂小断块油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小断块油藏 水平井井网 水平井和直井 注采井距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中震电勘探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本池 牟永光 +1 位作者 狄帮让 魏建新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1期35-38,共4页
井中震电勘探是应用震电效应勘探油气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井孔层状介质模型 ,成功地进行了震电观测实验。实验表明 ,井中震电结果确实能反映井周围地层的性质 ,在含流体孔隙介质段信号强 ,在纯固体介质段信号弱。最后 ,从理论上... 井中震电勘探是应用震电效应勘探油气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井孔层状介质模型 ,成功地进行了震电观测实验。实验表明 ,井中震电结果确实能反映井周围地层的性质 ,在含流体孔隙介质段信号强 ,在纯固体介质段信号弱。最后 ,从理论上对井中震电勘探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分析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 震电效应 层状介质 储层 油气 观测 岩性 孔隙介质 地层 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凤山凝析气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广权 孙兵 +1 位作者 杨小松 贾跃玮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6,共5页
针对龙凤山地区高含油致密低渗凝析气藏在储层描述和开发技术政策制订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在测井、录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宏观与微观证据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龙凤山气田营四砂组的沉积体系,明确了影响气藏的主控因素,落实了有... 针对龙凤山地区高含油致密低渗凝析气藏在储层描述和开发技术政策制订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在测井、录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宏观与微观证据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龙凤山气田营四砂组的沉积体系,明确了影响气藏的主控因素,落实了有效储层发育区域,结合流体PVT实验分析,确定了营四砂组气藏类型。在储层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理论结合实践经验,针对龙凤山气田营四砂组凝析气藏高含油的特征,首先修正了凝析气藏相关气藏工程的分析方法,其次考虑气井反凝析、最小携液、最大极限压差等因素,计算合理产量和生产压差。综合分析认为合理井距为600~700 m,合理产气量为2×10~4m^3/d,初期生产压差不大于5 MPa。研究结果为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优化调整和气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开发技术政策 龙凤山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形成机制及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宏方 刘慧卿 刘中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10470-10474,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缝洞单元剩余油形成机制和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方法。研究表明:油水重力分异作用导致溶洞内残余油和束缚水含量决定于流出侧缝洞连接点位置,从而得到了残余相饱和度表达式;油水密度差、缝洞连接关系和缝洞单元压...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缝洞单元剩余油形成机制和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方法。研究表明:油水重力分异作用导致溶洞内残余油和束缚水含量决定于流出侧缝洞连接点位置,从而得到了残余相饱和度表达式;油水密度差、缝洞连接关系和缝洞单元压力系统是影响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形成和分布的三个因素,油水密度差是根本原因,缝-洞连接关系是主控因素,而缝洞单元压力系统则属于次要原因;提出了水驱后续注气开发、高含水期转换注采关系开发、注水井提液开发三种提高采收率技术,可不同程度降低剩余油饱和度,但各种方式的优劣并不是绝对的,需要根据缝洞连接方式和注采井与缝洞单元连接位置进行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剩余油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25
11
作者 康玉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5-419,共5页
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含油气体系及典型油气田,认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伊宁盆地、三塘湖盆地、柴达木盆地、酒泉盆地、巴丹吉林盆地及六盘山盆地等石炭-二叠系油气资源较丰富... 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含油气体系及典型油气田,认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伊宁盆地、三塘湖盆地、柴达木盆地、酒泉盆地、巴丹吉林盆地及六盘山盆地等石炭-二叠系油气资源较丰富,具有较好的含油气前景,是今后重点勘探的层系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北 石炭系 二叠系 含油气体系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炭—二叠系致密岩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康玉柱 陈新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5-379,共5页
自1989年鄂尔多斯盆地靖边石炭系致密砂岩大气田发现开始,中国致密岩油气已有20多年的勘探历史。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和塔里木等盆地中的志留系、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和白垩系等层位发现了致密砂岩油气田,进一步证明中国... 自1989年鄂尔多斯盆地靖边石炭系致密砂岩大气田发现开始,中国致密岩油气已有20多年的勘探历史。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和塔里木等盆地中的志留系、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和白垩系等层位发现了致密砂岩油气田,进一步证明中国致密岩油气潜力巨大。研究认为,石炭—二叠系致密岩油气前景最大,从原型盆地沉积体系和含油气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其含油气前景和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二叠系 致密岩油气 成藏组合 油气资源 油气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低渗强非均质性气田开发技术对策探讨 被引量:54
13
作者 唐俊伟 贾爱林 +4 位作者 何东博 王卫红 范丽宏 白全明 刘丰臻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集层具有低渗、强非均质性、中强压敏的特点,气井产能低,稳产期短。根据单井模拟及生产动态分析,气井低产量生产可以降低压敏效应的影响,加强气井低产量生产阶段的管理,有利于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井控外围低...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集层具有低渗、强非均质性、中强压敏的特点,气井产能低,稳产期短。根据单井模拟及生产动态分析,气井低产量生产可以降低压敏效应的影响,加强气井低产量生产阶段的管理,有利于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井控外围低渗区储量动用程度;分层压裂、多层合采可以在纵向上充分动用气井控制储量,增加气井最终累计产气量和稳产时间;地质研究与地震相结合,是提高储集层预测精度和钻井成功率的技术关键;降低成本,争取优惠政策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田 非均质性 压敏 储集层预测 分层压裂 合理配产 降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1
14
作者 罗平 王石 +4 位作者 李朋威 宋金民 金廷福 王果谦 杨式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7-823,共17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岩。在中国古老深埋碳酸盐岩地层中它们是主要的岩石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通常可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枝石、均一石和核形石等五种类型。储层孔隙系统与微生物岩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密切相关,窗格孔...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岩。在中国古老深埋碳酸盐岩地层中它们是主要的岩石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通常可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枝石、均一石和核形石等五种类型。储层孔隙系统与微生物岩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密切相关,窗格孔(洞)和格架孔(洞)是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全球中新元古界至中生界都发现了以微生物碳酸盐岩为储层的油气田,资源潜力巨大。微生物岩储层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相序结构、沉积模式和储层有利相带尚有许多不明晰之处,是今后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碳酸盐岩储层 叠层石 凝块石 微生物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及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刘文 李永宏 +1 位作者 张涛 李国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根据岩心和薄片观察,塔河南缘S69—S76井的亮晶鲕粒灰岩和藻粘结灰岩与其它地区的微晶灰岩、亮晶砾砂屑灰岩及微亮晶砂屑灰岩形成对比,因而早奥陶世的沉积格局分界线应西移到库南2井—满参1井一线。依据岩性、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剖面... 根据岩心和薄片观察,塔河南缘S69—S76井的亮晶鲕粒灰岩和藻粘结灰岩与其它地区的微晶灰岩、亮晶砾砂屑灰岩及微亮晶砂屑灰岩形成对比,因而早奥陶世的沉积格局分界线应西移到库南2井—满参1井一线。依据岩性、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古生物组合等标志,识别出下奥陶统有开阔台地相、台内浅滩相和台地边缘丘滩相3种沉积相类型;中上奥陶统为较深水陆棚相和潮缘沉积相。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将下奥陶统划分为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两个二级层序;中上奥陶统划分为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低水位体系域。同时研究了层序和体系域的发育特征,初步确定了下奥陶统层序地层的对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沉积相 地层学 研究 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油田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浩 王香文 刘双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89,共5页
以小集油田为例,研究了老油田注水前后,储层孔渗参数变化的不同特征与剩余油的合理开采的关系。在比较小集油田水淹前后取芯井孔隙度与渗透率参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其储层物性参数的空间变化特征有3种类型,即孔隙度与渗透率主频分布变... 以小集油田为例,研究了老油田注水前后,储层孔渗参数变化的不同特征与剩余油的合理开采的关系。在比较小集油田水淹前后取芯井孔隙度与渗透率参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其储层物性参数的空间变化特征有3种类型,即孔隙度与渗透率主频分布变窄型、孔隙度与渗透率向高值收敛增大型和孔隙度与渗透率数值均匀增大型;探讨了沉积韵律、含水特征与3种孔渗参数变化类型的相关关系;根据油田注水后,注入水的冲刷作用对孔渗变化的影响,讨论了油藏物性参数的时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确定不同的孔渗参数变化类型,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注采方案,是合理挖潜剩余油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参数变化 老油田 沉积韵律 含水特征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李孟涛 姚尚林 单文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2,共4页
地应力是影响储层物性参数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地应力敏感的储层。实验研究表明,不管是干燥岩石还是含束缚水岩石,低渗透砂岩气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应力敏感性对储层渗透率造成的伤害不可忽视。随着有效压力的升高... 地应力是影响储层物性参数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地应力敏感的储层。实验研究表明,不管是干燥岩石还是含束缚水岩石,低渗透砂岩气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应力敏感性对储层渗透率造成的伤害不可忽视。随着有效压力的升高,渗透率是逐渐降低的。低渗透气藏岩心的孔隙度随有效压力的增大呈指数关系递减。低渗透气藏应力敏感性与储层含水饱和度有关,束缚水饱和度越高,应力敏感性越强。低渗透气藏孔隙变形具有弹塑性变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敏感性 渗透率 孔隙度 低渗透气藏 束缚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多旋回演化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21
18
作者 何治亮 顾忆 高山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3-438,共6页
由额尔齐斯—得尔布干、康西瓦—龙木错—澜沧江两大岩石圈断裂所限定的广大西北地区的区域构造格架是由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古中华陆板块中大小不等、属性不同的古陆块与多旋回造山带镶嵌交错排列而成,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特点。以海... 由额尔齐斯—得尔布干、康西瓦—龙木错—澜沧江两大岩石圈断裂所限定的广大西北地区的区域构造格架是由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古中华陆板块中大小不等、属性不同的古陆块与多旋回造山带镶嵌交错排列而成,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特点。以海西早期运动、海西晚期运动、燕山中期运动为界线将西部区域构造与盆地演化划分为古亚洲洋体制下的震旦—中泥盆世开合旋回、古特提斯洋体制下的晚泥盆—中二叠世开合旋回、特提斯洋体制下的晚二叠世—晚侏罗世盆地旋回和现今大洋体制下的白垩纪以来的盆地旋回。按盆地的旋回性和改造程度可将西部盆地群分为弱改造多旋回盆地等六类。针对多旋回盆地多期形成的多种烃源在空间上并列、叠置、交错的复杂状况和复杂沉降及热体制下的多期生烃、排烃及运聚保存过程,完善了已有的复式油气系统的概念和分析内容,提出了油气成藏单元的概念并用于对复式油气系统内部不同部位成藏要素与过程的总结。在对已知油气藏解剖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两大盆地中主要油气聚集带成藏的静态条件与动态过程,分别建立了成藏模式,强调西部油气聚集具有多源多期多灶供烃,两大类多成因储层和封闭系统形成、破坏与重建构成多种储盖组合,不同区带具有多类型圈闭纵、横向空间组合样式,存在多期聚集、破坏、调整等复杂过程。初步形成了从“古亚洲域和特提斯域的区域控制→多旋回盆地演化与多变的叠加改造方式→多源多期生烃形成多相态油气→复式油气系统中多类复式油气聚集带”的理论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 盆地演化 复式油气系统 油气成藏单元 中国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须家河组泥页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67
19
作者 叶军 曾华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25,共8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备泥页岩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其泥页岩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成熟到过成熟,概略计算资源量为8.4×1012~33.5×1012m3,为第四次全国资源评价同一地区常规天然气聚集资源...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备泥页岩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其泥页岩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成熟到过成熟,概略计算资源量为8.4×1012~33.5×1012m3,为第四次全国资源评价同一地区常规天然气聚集资源量的3.8~15.3倍,川西坳陷泥页岩气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有望成为该区天然气资源接替的新类型。目前在对上三叠统的钻探中,须家河组泥页岩普遍表现出超高压和活跃的气显示,在砂、泥岩频繁互层段已经获得工业气流。川西致密砂岩气藏勘探技术可直接为泥页岩气勘探服务,同时还需要发展钻探深层泥页岩气藏的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和泥页岩储层改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泥页岩 储集层 气藏形成 勘探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产量公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元千 郝明强 +1 位作者 孙兵 刘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6-569,515-516,共4页
由于水平井具有高渗流面积和低渗流阻力的特点,其产量较高,近15年来,水平井开采技术在中国油气田的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常见的用于水平井产能评价的水平井产量公式有Borisov公式、Joshi公式、Giger-Resis-Jourdan公式、Renader-D... 由于水平井具有高渗流面积和低渗流阻力的特点,其产量较高,近15年来,水平井开采技术在中国油气田的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常见的用于水平井产能评价的水平井产量公式有Borisov公式、Joshi公式、Giger-Resis-Jourdan公式、Renader-Dupuy公式和陈元千公式等。基于5种常用水平井产量公式的对比研究,提出了水平井产能指数、渗流阻力、表皮因子、非均质性和偏心距等指标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产量 产能指数 等值渗流阻力 拟表皮因子 非均质 偏心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