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炜 刘若冰 倪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1,4,共6页
通过对比国内外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分析测试发现川东北侏罗系千佛崖组暗色泥页岩具有埋藏深度适中(3 500~4 000 m),厚度较大,TOC平均质量分数大于1.0%,热演化程度在1.43%~1.62%之间,孔隙度平均为4.08%,渗透率平均为1.106 6... 通过对比国内外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分析测试发现川东北侏罗系千佛崖组暗色泥页岩具有埋藏深度适中(3 500~4 000 m),厚度较大,TOC平均质量分数大于1.0%,热演化程度在1.43%~1.62%之间,孔隙度平均为4.08%,渗透率平均为1.106 6×10-3μm2,并且脆性矿物质量分数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页岩气成藏和开发条件,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侏罗系 页岩气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确定黏土含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燕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00-104,2,共5页
黏土矿物是储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及特征对储层评价及油气田开发效果具有较大影响。以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数据为基础,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的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 黏土矿物是储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及特征对储层评价及油气田开发效果具有较大影响。以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数据为基础,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的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选。将优选出的计算模型在元坝地区进行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并为页岩气水平井储层识别评价摸索出新思路。计算模型能准确合理确定黏土矿物含量,为储层评价及储层敏感性分析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逐步回归 自然伽马能谱 黏土矿物 元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坳陷非常规及常规资源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殷虹 潘泽雄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2年第1期37-40,43,共5页
以前人对湘中坳陷构造、地层、沉积相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烃源岩及油气显示等成果分析,初步认为,有利烃源岩和储集岩发育的相带与印支期—早燕山期古隆起或斜坡带相叠置,现今仍有下石炭统测水煤系区域盖层连续分布的区域为天然气富集... 以前人对湘中坳陷构造、地层、沉积相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烃源岩及油气显示等成果分析,初步认为,有利烃源岩和储集岩发育的相带与印支期—早燕山期古隆起或斜坡带相叠置,现今仍有下石炭统测水煤系区域盖层连续分布的区域为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区。煤层气有利层位是下石炭统测水煤系和二叠系龙潭煤系,有利勘探区块为洪山殿矿区和渣渡矿区。涟源凹陷中部和邵阳凹陷东部凹槽台地相区,中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黑色泥页岩系和二叠系泥页岩累计厚度可达几百米,同时具有一定的分布规模,如冷水江一带面积分布广泛,埋藏深度在600~3000m,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程度高,并且含有较多的硅质成分,加之构造相对简单,可考虑作为有利页岩气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坳陷 天然气 页岩气 煤层气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HBC地区飞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祥 王涛 燕继红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1年第4期6-9,19,共5页
以川东北HBC地区飞仙关组飞三段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通过露头、岩心、岩性组合、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对飞三段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划分,探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在碳酸盐岩台地中的应用,讨论... 以川东北HBC地区飞仙关组飞三段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通过露头、岩心、岩性组合、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对飞三段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划分,探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在碳酸盐岩台地中的应用,讨论等时地层格架内的鲕滩展布特征,预测有利的储集层分布位置。研究表明:飞三段是由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的一部分组成,可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不少于1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对鲕滩储层的展布控制作用最为显著,鲕滩具有多期次,呈透镜状由北西向南东叠置连片展布,其发育层序逐渐变晚;鲕滩主要发育于中期层序MSC2,构造西北翼为早期鲕滩发育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仙关组 飞三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 鲕滩 地震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潘—阿坝地区晚三叠世热演化异常原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永庆 《天然气技术》 2008年第3期15-17,共3页
通过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得到松潘—阿坝地区红参1井的晚三叠世古地温梯度达6~7℃/100m,古大地热流值为120~140mW/m2左右的结论。这样高的古地温梯度肯定与构造热事件有关。经分析认为,红参1井Ro值在纵向剖面存在突变现象,在1500m以下地... 通过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得到松潘—阿坝地区红参1井的晚三叠世古地温梯度达6~7℃/100m,古大地热流值为120~140mW/m2左右的结论。这样高的古地温梯度肯定与构造热事件有关。经分析认为,红参1井Ro值在纵向剖面存在突变现象,在1500m以下地温梯度恢复正常,说明这次构造热事件发生在晚三叠世,是印支运动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参1井 镜质体反射率 EasyRo模型 构造热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江地区油气地质基本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2
6
作者 燕继红 《天然气技术》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南江地区山前带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研究该地区油气地质条件,认为具有较好的基本成油气地质条件,资源量大。金溪1井油气突破表明,在山前带低幅度缓冲逆冲背景下发育的构造三角带、断背斜、断鼻构造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是保存油... 南江地区山前带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研究该地区油气地质条件,认为具有较好的基本成油气地质条件,资源量大。金溪1井油气突破表明,在山前带低幅度缓冲逆冲背景下发育的构造三角带、断背斜、断鼻构造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是保存油气的有利区域。指出南江地区金溪构造亚带、李子坪构造亚带及乐坝构造亚带为有利油气勘探区,高塔构造亚带为较有利油气勘探区,桥亭—诺水河冲断构造亚带为潜在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江地区 山前带成油气基本条件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綦江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7
作者 李让彬 邹玉涛 +2 位作者 段金宝 汪建辉 邓剑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年第3期10-13,32,共5页
从綦江及邻区须家河组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烃源岩特征等方面,分析了须家河组含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表明:1綦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岩性组合具有"砂包泥"的特点,整体上辫状河... 从綦江及邻区须家河组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烃源岩特征等方面,分析了须家河组含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表明:1綦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岩性组合具有"砂包泥"的特点,整体上辫状河道砂体发育,具备形成规模储层的基础;2储层岩石致密-超致密,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裂缝和次生溶孔是储层发育的关键;3通过寻找相对低砂地比层系,叠合深大断裂沟通的须家河组构造,寻找混合气源的构造-岩性油气藏;4有深大断裂沟通深部海相气源的须家河组构造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綦江地区 须家河组 油气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桐湾不整合面古地貌特征与岩溶分布预测 被引量:44
8
作者 李启桂 李克胜 +2 位作者 周卓铸 燕继红 唐欢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6-521,共6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桐湾期不整合面古地貌的古高地、古斜坡的控制。利用全盆的地震格架大剖面解释资料和钻井资料,结合厚度印模法,恢复了桐湾不整合面古地貌,古地貌特征呈西北高、中部斜坡、东南洼的格局...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桐湾期不整合面古地貌的古高地、古斜坡的控制。利用全盆的地震格架大剖面解释资料和钻井资料,结合厚度印模法,恢复了桐湾不整合面古地貌,古地貌特征呈西北高、中部斜坡、东南洼的格局。综合利用野外、钻井、地震等资料,深入分析灯影组溶蚀孔洞发育特征和有利岩溶发育带。结果表明,岩溶风化壳溶蚀孔洞发育,广泛发育3个岩溶作用带,岩溶作用厚度呈东薄西厚的变化趋势;岩溶有利发育分布区和较发育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古岩溶斜坡的地貌位置,以自贡—广安—达县—通江县一线为好,局部发育分布区位于古岩溶高地及古岩溶洼地的地貌位置,分布在成都-资阳地区、绵阳-广元地区及川东南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碳酸盐岩 岩溶储层 桐湾不整合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泥页岩储层测井识别 被引量:36
9
作者 严伟 王建波 +2 位作者 刘帅 王昆 周依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6,共7页
与常规气藏相比,页岩气藏具有弱敏感地球物理参数特征,这就大大增加了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识别页岩气储层的难度。为此,对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井的测井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泥页岩在常规测井曲线上具有... 与常规气藏相比,页岩气藏具有弱敏感地球物理参数特征,这就大大增加了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识别页岩气储层的难度。为此,对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井的测井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泥页岩在常规测井曲线上具有高自然伽马、高铀、低钍、低钾、相对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低中子、低密度、低光电吸收截面指数的特征;在元素测井资料上表现为硅含量增加,铝含量和铁含量降低。以泥页岩测井响应特征为基础,优选对泥页岩最为敏感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中子测井曲线、密度测井曲线,将上述曲线进行叠合能较好地识别泥页岩,有效区分富有机质泥页岩和非富有机质泥页岩。在定性识别的基础上,密度测井值能较好识别非富有机质泥页岩和富有机质泥页岩,前者密度测井值介于2.61~2.70g/cm^3,后者小于2.61g/cm^3。采用上述测井识别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现场含气量测试、实验实分析有机碳含量和气测录井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为该区页岩气测井参数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焦石坝地区 志留纪 泥页岩 页岩气 测井响应 储集层识别 叠合法 交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10
作者 盘昌林 刘树根 +2 位作者 马永生 胡东风 黄仁春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8-423,共6页
勘探实践证明,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特别是元坝地区已经成为中浅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块。文中以马路背须二、须四段岩性-构造气藏,以及元坝须二段岩性气藏、须四段构造-岩性气藏的解剖研究为基础,分析川东北地区的成... 勘探实践证明,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特别是元坝地区已经成为中浅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块。文中以马路背须二、须四段岩性-构造气藏,以及元坝须二段岩性气藏、须四段构造-岩性气藏的解剖研究为基础,分析川东北地区的成藏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等,认为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中型气藏(田)的条件,充足的烃源岩、良好的输导条件、适时的古隆起、圈闭发育、大面积分布的巨厚储层、优良的保存及封盖条件是控制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解剖 成藏主控因素 天然气 须家河组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仓山前缘隐伏构造带构造演化与长兴—飞仙关组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庆峰 陈祖庆 +2 位作者 赵永庆 张文军 罗文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29,共6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前缘隐伏构造带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该区的勘探程度一直较低。为此,从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入手,分别探讨了峨眉地裂运动、米仓山形成演化与该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 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前缘隐伏构造带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该区的勘探程度一直较低。为此,从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入手,分别探讨了峨眉地裂运动、米仓山形成演化与该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油气成藏的关系。分析认为,峨眉地裂运动控制了开江—梁平陆棚的形成,陆棚的形成演化为长兴—飞仙关组油气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储集空间。运用低温年代学证据,确定米仓山大规模隆升发生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燕山晚期米仓山开始强烈隆升,基底断裂发生拆离,地层褶皱挠曲变形,且呈前展式向南递进形变;喜马拉雅期再次隆升向南挤压,应力进一步向南传递,低缓部位褶皱变形。进而研究了米仓山形成对其周缘油气成藏具有的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即古油藏成藏阶段(印支晚期—燕山期早期)、古气藏成藏阶段(燕山中期)和油气藏改造调整阶段(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最后,指出现今规模气藏主要分布在该区滑脱褶皱带内台缘礁滩储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前缘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油气成藏 构造演化 低温年代学 构造-岩性圈闭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7
12
作者 段金宝 李平平 +1 位作者 陈丹 冯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3期43-47,91,共6页
运用地质、地球化学正反演相互印证的方法,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及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原油裂解气,部分气源直接来自烃源岩;晚三叠世—早侏... 运用地质、地球化学正反演相互印证的方法,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及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原油裂解气,部分气源直接来自烃源岩;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原油沿层间缝和节理缝运移至储集层,形成古油藏;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古油藏裂解,天然气沿裂缝-孔隙型储层二次运移与聚集,形成古气藏;晚白垩世以来,天然气进一步调整运移,现今气藏形成。现今气藏经历了物理调整改造与天然气组分的化学改造,元坝气田西北部小幅度抬升,埋藏深度相对较浅,TSR反应程度较东部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岩性气藏 原油裂解气 物理调整 化学改造 元坝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预测技术在清溪场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伟光 蒲勇 +2 位作者 肖伟 赵卓男 肖继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6期52-58,共7页
通过对川东北清溪场地区的钻井资料及试气情况进行研究,发现飞仙关组裂缝型含气储层横向上呈不均匀分布。QX1井及XQX1井钻遇高压裂缝气藏,而QX2井、QX3井却落空了,所以有必要对该区的裂缝分布进行研究。对此,首先利用QX2井测井资料进行... 通过对川东北清溪场地区的钻井资料及试气情况进行研究,发现飞仙关组裂缝型含气储层横向上呈不均匀分布。QX1井及XQX1井钻遇高压裂缝气藏,而QX2井、QX3井却落空了,所以有必要对该区的裂缝分布进行研究。对此,首先利用QX2井测井资料进行岩石物理正演模型研究,得到了飞仙关组裂缝型含气储层具有AVO响应;其次基于地下介质在地震波传播中表现的各向异性理论,利用叠前地震资料,对地震资料进行方位属性和不同入射角的叠前道集研究,从叠前地震属性随方位角和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分析入手来表征和描述清溪场构造飞仙关组顶部裂缝储层的分布特征;再次,利用叠后相干体属性切片对该区的裂缝型储层进行分析,并采用地质经验分析方法——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来对该区裂缝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飞仙关组顶部储层裂缝发育,各向异性特征检测对该区的裂缝预测效果很好,在平面上FVO梯度低值异常也与各向异性检测较一致。而相干体属性切片和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效果则较差。预测结果和研究区内已有的钻井在飞仙关组顶部钻遇的裂缝型储层进行对比研究,各向异性检测结果和井上的资料对应较好,钻井部位预测的裂缝走向与测井资料解释的裂缝走向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体 FVO梯度 飞仙关组 纵波各向异性 裂缝预测 应力场数值模拟 清溪场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孔隙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勇 张汉荣 范小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5,共7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台地边缘暴露礁滩、礁后暴露浅滩白云岩优质储层发育。通过对元坝20多口钻井数百米岩芯的观察和描述及1 000多块铸体薄片的鉴定分析发现,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众多,主要有白云石晶间孔、生物体腔孔、生物格架孔... 川东北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台地边缘暴露礁滩、礁后暴露浅滩白云岩优质储层发育。通过对元坝20多口钻井数百米岩芯的观察和描述及1 000多块铸体薄片的鉴定分析发现,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众多,主要有白云石晶间孔、生物体腔孔、生物格架孔、生物粒间孔及其相应溶孔和裂缝等,其中生物溶孔及具生物成因的次生孔、洞是元坝长兴组礁滩及礁后浅滩储层的优势储集空间;少部分次生孔隙由白云石化、溶蚀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直接形成,多数次生孔隙由生物孔隙经白云石化、溶蚀作用和重结晶作用改造后形成;生物成因孔隙的发育除受生物自身矿物组分、结构、形态等内因的控制外,归根结底受沉积相及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控制;生物及其溶孔发育是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台缘礁滩及礁后暴露浅滩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孔隙 特征 控制因素 长兴组 元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现场解吸方法优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俞凌杰 范明 +3 位作者 蒋启贵 唐祺 张文涛 舒向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2-406,共5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化页岩气现场解吸仪对现有常规解吸方法进行优化,提出以110℃作为二阶解吸温度并形成高温快速解吸方法,可将解吸时间从40 h以上缩减至8 h左右,且可不再测试残余气,克服了常规解吸流程耗时长这一弊端。流程中增设了&qu... 利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化页岩气现场解吸仪对现有常规解吸方法进行优化,提出以110℃作为二阶解吸温度并形成高温快速解吸方法,可将解吸时间从40 h以上缩减至8 h左右,且可不再测试残余气,克服了常规解吸流程耗时长这一弊端。流程中增设了"T"字型铜制冷凝管,并辅以石英砂充填,较大程度去除了水蒸气冷凝水堵影响。选择6组页岩岩心进行高温快速解吸和常规慢解吸平行测试对比,结果显示2种方法含气量数据差值波动范围小于0.15 m3/t,且主要源于页岩取样的非均质性,同时高温快速解吸结果与不同深度录井气测变化规律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高温快速解吸方法效率高,数据可靠,可满足密集取心测试,有助于提高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解吸 快速解吸 方法优化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预测泥页岩含气量的方法——以川东北元坝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燕 张汉荣 +4 位作者 冯明刚 李素兰 倪凯 王昆 李春燕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6-72,6-7,共7页
泥页岩含气量是评价页岩气资源量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主要根据试验得出,不仅耗费时间长且价格昂贵,难以满足快节奏的勘探生产需要。因此,探寻简单快速并且相对廉价的预测泥页岩含气量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有已知井试验数据的基础... 泥页岩含气量是评价页岩气资源量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主要根据试验得出,不仅耗费时间长且价格昂贵,难以满足快节奏的勘探生产需要。因此,探寻简单快速并且相对廉价的预测泥页岩含气量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有已知井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应用多元统计数理模型,建立起多个含气量预测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检验及优选,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泥页岩的含气量。该方法在川东北元坝地区进行了应用,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分析结果符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理模型 含气量 泥页岩 元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含水饱和度计算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红贤 冯明刚 +2 位作者 王建波 田雨 刘帅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348-351,共4页
元坝地区含水饱和度的计算一直是困扰储层评价的技术难题。孔隙度、孔隙结构、围压、地层水矿化度、温度是影响含水饱和度准确计算的主要因素。根据储层特点选取合适的饱和度计算参数,提高含水饱和度解释精度是十分必要的。文中以Archi... 元坝地区含水饱和度的计算一直是困扰储层评价的技术难题。孔隙度、孔隙结构、围压、地层水矿化度、温度是影响含水饱和度准确计算的主要因素。根据储层特点选取合适的饱和度计算参数,提高含水饱和度解释精度是十分必要的。文中以Archie公式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特点和川东北地区礁滩储层岩电分析资料,求取接近储层地层水矿化度条件下的胶结指数m及饱和度指数n,并对影响因素分析和优化,得到适合该区实际情况的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对比密闭取心含水饱和度分析,误差较小,说明该模型精度较好,适用于计算该区的含水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指数 饱和度指数 含水饱和度 长兴组 元坝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YB地区须家河组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何志勇 刘海涛 肖伟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川东北YB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为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存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储渗空间,提高了单井产能。综合分析研究区的构造特征、演化特征、岩心资料及成像测井资料认为,须家河组储层裂缝以构造缝为主,倾向NW,西北部地区以... 川东北YB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为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存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储渗空间,提高了单井产能。综合分析研究区的构造特征、演化特征、岩心资料及成像测井资料认为,须家河组储层裂缝以构造缝为主,倾向NW,西北部地区以中低角度缝为主,中东部地区以高角度缝为主。西北部地区裂缝发育主要受控于九龙山背斜带,在背斜翼部转折端和倾没端裂缝较发育;中东部地区裂缝发育主要受控于断层,沿大型断层呈南北向条带分布,断层上盘及构造高陡部位裂缝较为发育。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包括构造幅度、构造部位、岩石类型和岩性组合等,其中,构造幅度、岩石类型为西北部裂缝的主控因素;构造部位、岩性组合为中东部裂缝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成像测井 致密砂岩储层 须家河组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弹性阻抗反演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苏建龙 米鸿 +2 位作者 王彦春 张丰麒 唐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1-758,6,共8页
常规弹性阻抗反演是由Zoeppritz方程近似式组建线性方程组并求解,但是弹性阻抗与弹性参数是一种完全非线性关系。本文把支持向量机方法引入弹性阻抗反演过程中,提出一种新的非线性弹性阻抗反演方法:1在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正演角道集... 常规弹性阻抗反演是由Zoeppritz方程近似式组建线性方程组并求解,但是弹性阻抗与弹性参数是一种完全非线性关系。本文把支持向量机方法引入弹性阻抗反演过程中,提出一种新的非线性弹性阻抗反演方法:1在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正演角道集基础上生成部分叠加剖面并求取弹性阻抗;2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训练弹性阻抗与弹性参数的非线性关系;3由此非线性关系反演弹性参数。将该方法用于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反演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弹性阻抗反演保持了常规弹性阻抗反演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弹性参数的反演精度,且克服了常规波阻抗反演解决不了的远炮检距数据或弹性参数纵向变化大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弹性阻抗反演 精确Zoeppritz方程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超深层礁滩岩性气藏中裂缝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范小军 彭俊 +5 位作者 李吉选 陈丹 李凤 邓金花 黄勇 缪志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1-516,共6页
为明确川东北元坝长兴组礁滩储层裂缝特征,通过对多口井长兴组储层裂缝特征的精细刻画和构造、生烃、成岩、孔隙等演化作用的动静态研究指出,裂缝纵向上主要发育于长兴组二段,平面分布非均质性较强,各井区差异性较大,构造相对高部位的... 为明确川东北元坝长兴组礁滩储层裂缝特征,通过对多口井长兴组储层裂缝特征的精细刻画和构造、生烃、成岩、孔隙等演化作用的动静态研究指出,裂缝纵向上主要发育于长兴组二段,平面分布非均质性较强,各井区差异性较大,构造相对高部位的裂缝较发育;裂缝类型可细化为3大类、11小类,主要发育3期裂缝,同时建立了典型裂缝标准识别图版及分类评价指标体系;裂缝形成主要受构造、埋藏及溶蚀等作用控制。缝-孔动态配置则表现为裂缝与有效孔隙网状交错配置形成有效储集空间或构建网状立体输导体系,其中第二、第三期缝-孔配置较第一期更好,对储层储渗性能和产能有积极贡献作用。认为元坝长兴组西北部为油气有利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储层 裂缝特征 长兴组 元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