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涪陵自流井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良军 王庆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7-764,共8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陆相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分析了该区自流井组不同层段泥页岩的沉积相分布、有机质含量及类型、成熟度、孔隙度、含气量、保存条件等页岩气形成条件,并与美国主要产气页岩进行比对后认为,涪陵东岳庙段位于... 为了进一步认识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陆相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分析了该区自流井组不同层段泥页岩的沉积相分布、有机质含量及类型、成熟度、孔隙度、含气量、保存条件等页岩气形成条件,并与美国主要产气页岩进行比对后认为,涪陵东岳庙段位于浅湖—半深湖有利相带,泥页岩厚度大,烃源条件好,储集性较好,含气性好,且夹层含量低(泥地比>80%),埋深适中(2 500 ~3 100 m),是该区目前最为现实的湖相页岩气勘探有利层系,建议加强专层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 东岳庙段 页岩气 形成条件 补贴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泥页岩储层测井识别 被引量:36
2
作者 严伟 王建波 +2 位作者 刘帅 王昆 周依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6,共7页
与常规气藏相比,页岩气藏具有弱敏感地球物理参数特征,这就大大增加了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识别页岩气储层的难度。为此,对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井的测井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泥页岩在常规测井曲线上具有... 与常规气藏相比,页岩气藏具有弱敏感地球物理参数特征,这就大大增加了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识别页岩气储层的难度。为此,对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井的测井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泥页岩在常规测井曲线上具有高自然伽马、高铀、低钍、低钾、相对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低中子、低密度、低光电吸收截面指数的特征;在元素测井资料上表现为硅含量增加,铝含量和铁含量降低。以泥页岩测井响应特征为基础,优选对泥页岩最为敏感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中子测井曲线、密度测井曲线,将上述曲线进行叠合能较好地识别泥页岩,有效区分富有机质泥页岩和非富有机质泥页岩。在定性识别的基础上,密度测井值能较好识别非富有机质泥页岩和富有机质泥页岩,前者密度测井值介于2.61~2.70g/cm^3,后者小于2.61g/cm^3。采用上述测井识别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现场含气量测试、实验实分析有机碳含量和气测录井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为该区页岩气测井参数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焦石坝地区 志留纪 泥页岩 页岩气 测井响应 储集层识别 叠合法 交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仓山前缘隐伏构造带构造演化与长兴—飞仙关组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庆峰 陈祖庆 +2 位作者 赵永庆 张文军 罗文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29,共6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前缘隐伏构造带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该区的勘探程度一直较低。为此,从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入手,分别探讨了峨眉地裂运动、米仓山形成演化与该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 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前缘隐伏构造带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该区的勘探程度一直较低。为此,从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入手,分别探讨了峨眉地裂运动、米仓山形成演化与该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油气成藏的关系。分析认为,峨眉地裂运动控制了开江—梁平陆棚的形成,陆棚的形成演化为长兴—飞仙关组油气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储集空间。运用低温年代学证据,确定米仓山大规模隆升发生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燕山晚期米仓山开始强烈隆升,基底断裂发生拆离,地层褶皱挠曲变形,且呈前展式向南递进形变;喜马拉雅期再次隆升向南挤压,应力进一步向南传递,低缓部位褶皱变形。进而研究了米仓山形成对其周缘油气成藏具有的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即古油藏成藏阶段(印支晚期—燕山期早期)、古气藏成藏阶段(燕山中期)和油气藏改造调整阶段(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最后,指出现今规模气藏主要分布在该区滑脱褶皱带内台缘礁滩储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前缘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油气成藏 构造演化 低温年代学 构造-岩性圈闭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二叠统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雁婷 张文军 +2 位作者 熊治富 赵永庆 季春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7-53,共7页
本文以野外露头观察及录井、测井、地震、古生物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石地层、测井地层及生物地层等的综合分析,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二叠统地层中识别出4种类型的层序界面:隆升侵蚀不整合面、暴露层序不整合面、海侵上超不整合面及岩性岩... 本文以野外露头观察及录井、测井、地震、古生物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石地层、测井地层及生物地层等的综合分析,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二叠统地层中识别出4种类型的层序界面:隆升侵蚀不整合面、暴露层序不整合面、海侵上超不整合面及岩性岩相转换面。划分了3个三级层序:SQ1对应梁山组和栖霞组,时限约7Ma;SQ2对应茅口组一段,时限约3Ma;SQ3对应茅口组二段-三段,时限约5Ma。三级层序的平均时限约5Ma。同时,分析了层序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层序控制了沉积相,影响了储层原生孔隙的发育;碳酸盐岩的发育受三级层序海平面升降控制,优质储层明显受控于海退半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层序地层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超深层礁滩岩性气藏中裂缝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范小军 彭俊 +5 位作者 李吉选 陈丹 李凤 邓金花 黄勇 缪志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1-516,共6页
为明确川东北元坝长兴组礁滩储层裂缝特征,通过对多口井长兴组储层裂缝特征的精细刻画和构造、生烃、成岩、孔隙等演化作用的动静态研究指出,裂缝纵向上主要发育于长兴组二段,平面分布非均质性较强,各井区差异性较大,构造相对高部位的... 为明确川东北元坝长兴组礁滩储层裂缝特征,通过对多口井长兴组储层裂缝特征的精细刻画和构造、生烃、成岩、孔隙等演化作用的动静态研究指出,裂缝纵向上主要发育于长兴组二段,平面分布非均质性较强,各井区差异性较大,构造相对高部位的裂缝较发育;裂缝类型可细化为3大类、11小类,主要发育3期裂缝,同时建立了典型裂缝标准识别图版及分类评价指标体系;裂缝形成主要受构造、埋藏及溶蚀等作用控制。缝-孔动态配置则表现为裂缝与有效孔隙网状交错配置形成有效储集空间或构建网状立体输导体系,其中第二、第三期缝-孔配置较第一期更好,对储层储渗性能和产能有积极贡献作用。认为元坝长兴组西北部为油气有利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储层 裂缝特征 长兴组 元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气田油气输导体系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良军 邹华耀 段金宝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4,113,共5页
元坝气田位于超深层负向构造弱变形区,断层不发育。在分析研究区输导要素和输导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输导体系模型,分析油气输导过程,并研究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元坝气田输导体系主要为长兴组白云岩孔隙型储集体与裂缝(层间缝... 元坝气田位于超深层负向构造弱变形区,断层不发育。在分析研究区输导要素和输导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输导体系模型,分析油气输导过程,并研究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元坝气田输导体系主要为长兴组白云岩孔隙型储集体与裂缝(层间缝、节理缝等)构成的网状复合输导体系,具有立体输导、近源聚集的优势,从而使由下伏吴家坪组烃源岩和侧向的大隆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有效实现上、下供烃和侧向供烃。长兴组礁滩相白云岩优质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决定了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和油气藏的分布及规模;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油气富集的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体系 岩性气藏 礁滩相 长兴组 元坝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前寒武—寒武系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斐然 张颖 +2 位作者 徐祖新 谭程 周肖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4-989,共16页
前寒武—寒武系油气作为我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为例,阐述全球典型前寒武—寒武系古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为国内前寒武—寒武系油气勘探... 前寒武—寒武系油气作为我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为例,阐述全球典型前寒武—寒武系古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为国内前寒武—寒武系油气勘探取得进一步突破提供参考。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初始裂陷作用区,受埋深及地温梯度控制,在志留纪或泥盆纪之前就已大量生油;储集层岩性以砂岩为主,分布面积广,受表生风化淋滤、胶结物溶蚀及构造裂缝改造等后期作用影响,可形成优质区域性储层;优质的区域性盖层是前寒武—寒武系古老油气藏得以保存的关键性因素,盆地膏盐岩累计厚度都超过1 000m。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深层含油气层系,同国外古老含油气盆地相比,同样具有多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生烃、厚层区域性膏盐岩封堵及长距离运移、多层系成藏特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寒武系 阿曼盆地 东西伯利亚盆地 石油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与飞仙关组天然气成藏差异性成因 被引量:30
8
作者 范小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20,104,共6页
四川盆地川东北元坝气田的气藏类型为我国埋藏最深、以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为主的大型礁滩岩性气藏,勘探形势整体较好,然而其海相主要产气层上二叠统长兴组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气藏规模差异较大。为找出二者产能差异性的成因,对其储层... 四川盆地川东北元坝气田的气藏类型为我国埋藏最深、以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为主的大型礁滩岩性气藏,勘探形势整体较好,然而其海相主要产气层上二叠统长兴组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气藏规模差异较大。为找出二者产能差异性的成因,对其储层、输导体系、压力系统及储源关系等特征进行了地质与成像测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结论认为:该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上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膏盐岩盖层分布稳定,长兴组与飞仙关组气藏气源均主要来自上三叠统吴家坪组(P2w)和龙潭组(P2l)烃源岩;储层特征上的差异导致长兴组主要为中高产气藏,飞仙关组主要为低产气藏;而输导体系、压力系统、储源关系的不同,也对富集程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地区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成藏差异性 成因 疏导体系 储源关系 压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明飞 屈大鹏 +2 位作者 肖伟 凌涛 陈灵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4期97-102,109,共7页
依据地层发育特征,对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四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首先,根据现代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厘清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部位,依据钻井和测井资料,确定须四段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然后,根据高... 依据地层发育特征,对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四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首先,根据现代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厘清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部位,依据钻井和测井资料,确定须四段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然后,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识别出具有层序地层意义的2种河道类型,即低可容纳空间侧向叠置河道和高可容纳空间垂向叠置河道,进而判断基准面旋回转换位置,明确须四段可划分出2个四级旋回及3个亚段:上砂段、腰带段及下砂段;最后,井-震结合进行须四段层序地层综合解释,建立区域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进一步分析等时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展布特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辫状河三角洲 层序地层 须四段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