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减量与处理处置技术现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倪黎 梁维军 王红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0-1267,共8页
综述了废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减量与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从政策层面探讨了主要技术实施的可操作性。催化剂表面钝化、磁分离等废FCC催化剂减量技术,受到环境保护法规的保护,已在生产中获得广泛应用;催化剂复活技术还不成熟... 综述了废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减量与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从政策层面探讨了主要技术实施的可操作性。催化剂表面钝化、磁分离等废FCC催化剂减量技术,受到环境保护法规的保护,已在生产中获得广泛应用;催化剂复活技术还不成熟,工业化应用困难。废FCC催化剂的处理处置技术包括填埋、资源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等,其中,填埋技术成熟、法规标准完善,但占用土地并存在长期环境风险;资源回收技术不成熟;资源化利用技术以作为建材最有前途,但缺乏具体法规支持。加强减量与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并科学构建法律法规体系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催化裂化催化剂 减量化 处理处置技术 危险废物 环境法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催化剂颗粒形貌的表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殷喜平 李叶 +1 位作者 范华 蒋邦开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颗粒大小及形貌影响催化裂化催化剂的使用性能,客观、定量表征催化剂的颗粒形貌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动态图像法对催化裂化催化剂颗粒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影响测量结果的样品用量、分布基准、阈值等条... 颗粒大小及形貌影响催化裂化催化剂的使用性能,客观、定量表征催化剂的颗粒形貌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动态图像法对催化裂化催化剂颗粒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影响测量结果的样品用量、分布基准、阈值等条件,并采用形貌不同的颗粒和不同类型的样品,系统分析了采用不同模型的表征参数的表征结果。结果表明:圆润度、钝度、畸形度对形貌不同的颗粒和样品具有明显的区分度和灵敏性,可用作催化裂化催化剂颗粒形貌的表征参数;其中圆润度用于等效表征颗粒的“球形度”,钝度用于表征颗粒的耐磨程度,畸形度表征颗粒的黏连以及耐断裂与耐磨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催化剂 颗粒形貌 表征 圆润度 钝度 畸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醌法制双氧水加氢催化剂EK-Ⅲ的研制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拥军 王庆忠 +3 位作者 张三华 倪黎 宋志东 李荣海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3,共5页
采用自产大孔球形氧化铝载体和专有技术研制出新型蒽醌加氢制过氧化氢(双氧水)催化剂EK-Ⅲ。制备的EK-Ⅲ催化剂比表面积为170 m 2 g以上,堆密度为0.42 g mL左右,有大比表面积、低堆密度的特性;其钯分布更广泛也更富集,载钯厚度仅为60~70... 采用自产大孔球形氧化铝载体和专有技术研制出新型蒽醌加氢制过氧化氢(双氧水)催化剂EK-Ⅲ。制备的EK-Ⅲ催化剂比表面积为170 m 2 g以上,堆密度为0.42 g mL左右,有大比表面积、低堆密度的特性;其钯分布更广泛也更富集,载钯厚度仅为60~70μm。催化剂EK-Ⅲ在吉林市双欧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与国内某工业产品催化剂R相比,EK-Ⅲ催化剂在装填量少30%的情况下,每吨催化剂的双氧水产能仍高出20%以上;EK-Ⅲ催化剂活性较高、选择性较好、稳定运行周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大孔载体 蒽醌加氢 双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Ni_(50)Nb_(14)Ta_(14)P_(9)Fe_(13)非晶合金组织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苏铭滨 何波 +5 位作者 倪黎 贺勇 周亮 张新富 刘伟 陈吉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9-635,共7页
采用电弧熔炼结合真空甩带制备了Ni_(50)Nb_(14)Ta_(14)P_(9)Fe_(13)非晶条带,通过XRD、SEM以及XPS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结构,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退火对Ni_(50)Nb_(14)Ta_(14)P_(9)Fe_(13)非晶... 采用电弧熔炼结合真空甩带制备了Ni_(50)Nb_(14)Ta_(14)P_(9)Fe_(13)非晶条带,通过XRD、SEM以及XPS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结构,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退火对Ni_(50)Nb_(14)Ta_(14)P_(9)Fe_(13)非晶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具有典型的非晶态结构。在1133和1213 K退火5 min后,合金均发生晶化,晶化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晶粒尺寸为10~32 nm。在65℃的32%HCl溶液中,铸态合金的耐蚀性能显著优于部分晶化试样(1133 K)和完全晶化试样(1213 K),自腐蚀电流密度为53.9μA/cm^(2),约为部分晶化试样和完全晶化试样的25.6%和14.4%;其维钝电流密度为1.3 mA/cm^(2),约为部分晶化试样和完全晶化试样的33.3%和2.9%;晶化后其容抗弧半径显著减小。铸态合金的腐蚀速率最低,耐蚀性能最佳;而完全晶化后其腐蚀速率最高,耐蚀性能最差。本研究揭示了镍基非晶合金的晶化对其腐蚀行为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退火 晶化 组织结构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焙烧服役史钛白粉对新制脱硝催化剂活性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柯志 罗河 +4 位作者 赵冉 韩帅 任靖 张新军 孟凡立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5-424,共10页
市场上废剂回收再生钛白粉以及催化剂生产企业产生的废料逐渐成为两类广泛使用的廉价钛白粉来源以降低成本.为探究两类具有焙烧服役史物料回用制备新催化剂的可能性及其对催化剂性能影响的微观作用机制,我们将两类物料按不同比例混掺制... 市场上废剂回收再生钛白粉以及催化剂生产企业产生的废料逐渐成为两类广泛使用的廉价钛白粉来源以降低成本.为探究两类具有焙烧服役史物料回用制备新催化剂的可能性及其对催化剂性能影响的微观作用机制,我们将两类物料按不同比例混掺制备出新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脱硝活性测试.并结合拉曼光谱(Raman)、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原位红外(in situ-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分析,探究焙烧服役史对催化剂活性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具有焙烧服役史钛白粉混掺量过高则成品活性有所下降,性能下降与比表面积变化、酸性位点等均无密切联系,其根本原因是混掺料残存V2O5发生了过烧团聚,由单分散向结晶态转变,氧化还原性得到一定程度损失.在酸性无显著变化前提下,由于氧化还原受影响,从而抑制了其活性.这启示了未来应用具有焙烧服役史物料,除了考虑比表面积影响,还应着重考虑V物种高温服役烧结带来的氧化还原性能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 焙烧 氧化还原性 团聚
原文传递
15-5PH钢K-TIG焊熔池流动行为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涛 吕祚翔 +1 位作者 刘俊 段琼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96,I0006,共7页
采用K-TIG焊实现15-5PH钢中厚板的焊接,并借助示踪法研究K-TIG焊熔池的流动行为.结果表明,KTIG穿孔型焊接时,焊缝上部为马兰戈尼对流圈,下部为表面张力与洛伦兹力导致的对流圈,两个对流圈中间为过渡区.示踪法表明,熔池上部和下部W元素... 采用K-TIG焊实现15-5PH钢中厚板的焊接,并借助示踪法研究K-TIG焊熔池的流动行为.结果表明,KTIG穿孔型焊接时,焊缝上部为马兰戈尼对流圈,下部为表面张力与洛伦兹力导致的对流圈,两个对流圈中间为过渡区.示踪法表明,熔池上部和下部W元素呈弧形分布于对流圈外围,而在过渡区中W元素未出现明显形状.熔池下方对流圈EDS分析结果表明,熔池下方的熔融金属以内旋方式流动.熔池流动计算及试验结果均表明,熔池上部和下部流动剧烈,但是中间层流动加速度很小,且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中间层流动加速度有降低的趋势,中间层晶粒有长大趋势.创新点:(1)通过试验和计算,发现在K-TIG穿孔型焊接过程中,熔池分成3个区域.其中熔池中部区域熔融液体流动速度缓慢.(2)通过熔池形状进行表征分析,发现在熔池中部,熔融金属流动的加速度较小,且随着热输入的增加,流动加速度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5PH钢 K-TIG焊 示踪法 熔池流动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修饰对活性中孔材料(AMC)裂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郑金玉 罗一斌 +3 位作者 喻辉 王进山 刘宇威 王成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464,共10页
通过成胶、老化、金属修饰等方法制备得到活性中孔材料(AMC),并采用XRD、XRF、BET、XPS、FT-IR、NH3-TPD等手段以及重油微反装置对材料进行详细结构表征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AMC材料具有拟薄水铝石结构,金属修饰对物相结构无影响,比表... 通过成胶、老化、金属修饰等方法制备得到活性中孔材料(AMC),并采用XRD、XRF、BET、XPS、FT-IR、NH3-TPD等手段以及重油微反装置对材料进行详细结构表征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AMC材料具有拟薄水铝石结构,金属修饰对物相结构无影响,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金属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仍可保持明显的中孔特征,平均孔径达到10~11nm,金属修饰导致新Lewis酸中心的形成并具有中强酸的性质,修饰过程引起Br9nsted酸酸量的降低和Lewis酸酸量的提高以及强酸中心比例的降低,有效促进了重油大分子的预裂化,使材料的裂化活性明显增强。基于AMC材料开发了裂化催化剂CRM-100,并在山东玉皇盛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在蜡油掺炼比例较高、原油质量变差、装置处理量增加的情况下,CRM-100催化剂仍显示出优异的裂化性能,重油转化能力强,焦炭和干气的选择性佳,价值产品多,产品分布得到改善;装置的操作条件进一步优化,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孔材料 金属修饰 催化裂化(FCC) 重油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绿色极压抗磨剂的合成与性能评定 被引量:2
8
作者 曾厚旭 陈晓伟 魏克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79,共4页
以生物质资源腰果酚为原料,经氢化、磷酸酯化合成了新型绿色极压抗磨剂双(二甲胺基)磷酸氢化腰果酚酯,采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多种极压抗磨剂在矿物基础油中的极压抗磨性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双(... 以生物质资源腰果酚为原料,经氢化、磷酸酯化合成了新型绿色极压抗磨剂双(二甲胺基)磷酸氢化腰果酚酯,采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多种极压抗磨剂在矿物基础油中的极压抗磨性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双(二甲胺基)磷酸氢化腰果酚酯具有胺基磷酸酯的结构,同时含有P、N元素,在保证较高承载性能的同时又具有较为优良的抗磨减摩性能,与其他极压抗磨剂相比,双(二甲胺基)磷酸氢化腰果酚酯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和减摩性能,其综合性能优良,符合润滑油添加剂绿色化、功能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酚 双(二甲胺基)磷酸氢化腰果酚酯 极压 抗磨 减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绿色化合成技术的开发 被引量:3
9
作者 汪莹 王殿中 +5 位作者 梁维军 李斌 戴泳 龙立华 曾厚旭 尹文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5,共6页
对现有分子筛合成废液中氨氮及还原性物质的来源进行分析,确定降低排放废水中氨氮浓度及COD的方案。对现有ZSM-5分子筛制备流程进行优化,增加母液及赶胺水回用工序;建立母液浓缩装置,将钛硅分子筛合成一级母液和二级母液用于ZSM-5分子... 对现有分子筛合成废液中氨氮及还原性物质的来源进行分析,确定降低排放废水中氨氮浓度及COD的方案。对现有ZSM-5分子筛制备流程进行优化,增加母液及赶胺水回用工序;建立母液浓缩装置,将钛硅分子筛合成一级母液和二级母液用于ZSM-5分子筛的合成,实现废液的梯级利用;将β分子筛合成母液用于ZSM-5分子筛的合成。上述措施既解决了因分子筛生产废液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亦因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了ZSM-5分子筛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ZSM-5 母液 化学需氧量 绿色化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分子筛含硅母液和滤液绿色回用工程技术开发 被引量:5
10
作者 伍欣华 陈媛媛 +1 位作者 单高峰 谢庚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107,共6页
对现有NaY分子筛含硅母液和滤液的组成、体积、固体颗粒物性质进行分析,确定了含硅母液和滤液的固-液快速分离技术,去除NaY微晶和P型杂晶,以提高硅的回用比例;确定了含硅母液及滤液等比例在线混合全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硅的利用率。... 对现有NaY分子筛含硅母液和滤液的组成、体积、固体颗粒物性质进行分析,确定了含硅母液和滤液的固-液快速分离技术,去除NaY微晶和P型杂晶,以提高硅的回用比例;确定了含硅母液及滤液等比例在线混合全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硅的利用率。通过两项技术的工业化,在保证NaY分子筛性质的前提下,硅利用率提高至92.85%,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缓解了因分子筛含硅废液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分子筛 含硅母液和滤液 NaY微晶 P型杂晶 全回用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载体工业焙烧条件对孔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方平 刘辉 +5 位作者 郭笑荣 吴兵 熊彬 梁琼 吴新辉 陈鑫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0,共5页
考察了加氢催化剂工业制备过程中载体焙烧炉类型、网带窑的网带运行频率、料层厚度、焙烧温度、改性气体流量和转炉预焙烧温度等生产工艺因素对氧化铝载体孔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焙烧氧化铝载体时,转炉焙烧的载体比表面积小,孔径为... 考察了加氢催化剂工业制备过程中载体焙烧炉类型、网带窑的网带运行频率、料层厚度、焙烧温度、改性气体流量和转炉预焙烧温度等生产工艺因素对氧化铝载体孔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焙烧氧化铝载体时,转炉焙烧的载体比表面积小,孔径为2~6 nm的孔体积分布比例低,孔径为6~20 nm的孔体积分布比例高;无气体改性时,网带窑焙烧的载体比表面积大,但孔径为2~6 nm的孔体积分布比例相对较高,孔径为6~20 nm的孔体积分布比例相对较低;网带窑焙烧载体时经适当气体改性和其他工艺优化后,可降低孔径为2~6 nm的孔体积分布比例,增加孔径为6~20 nm的孔体积分布比例。网带窑优化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基准+15)℃,运行频率(基准+2)Hz,料层厚度(基准+8)cm,改性气体量(基准+20)m^3 h。转炉焙烧载体时通过预焙烧温度的调整也可进行优化,在预焙烧温度为(基准+140)℃时,孔径为6~20 nm的孔体积分布比例可达9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分布 载体 网带窑 转炉 改性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溶铂制备氯铂酸工业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浩洋 夏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6-960,共5页
介绍了交流电电化学溶铂制备氯铂酸的工业试验装置的运行情况,考察了电流密度、盐酸浓度、硝酸浓度和溶解时间对铂溶解效率的影响;以制备的氯铂酸为前体制备了连续重整催化剂,以石脑油为原料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评价,并将电化学溶铂与王... 介绍了交流电电化学溶铂制备氯铂酸的工业试验装置的运行情况,考察了电流密度、盐酸浓度、硝酸浓度和溶解时间对铂溶解效率的影响;以制备的氯铂酸为前体制备了连续重整催化剂,以石脑油为原料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评价,并将电化学溶铂与王水溶铂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355 mA/cm^(2)、盐酸浓度为7~8 mol/L、硝酸浓度为1.5 mol/L、溶解时间为15.5 h条件下,电化学溶铂效果较好。制备的催化剂的性能与标准催化剂的性能基本相当。采用电化学溶铂降低了盐酸和硝酸的用量,尾气量减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铂酸 电化学 交流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硅分子筛焙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洋 倪黎 +3 位作者 梁维军 李军 帅锟 郑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21-827,共7页
对钛硅分子筛焙烧尾气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尾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主要为丙烯、三丙胺、苯系物等有机物,组成复杂,适宜用催化燃烧方法脱除。采用Pt催化剂,通过催化燃烧小试实验,考察了引发温度和催化剂装填量对脱除效果的影响。实验... 对钛硅分子筛焙烧尾气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尾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主要为丙烯、三丙胺、苯系物等有机物,组成复杂,适宜用催化燃烧方法脱除。采用Pt催化剂,通过催化燃烧小试实验,考察了引发温度和催化剂装填量对脱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t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在气态空速为2900 h^-1、引发温度为200℃时,VOCs脱除率可达91.8%。采用Pt/Pd双金属催化剂,对工业梭式炉中钛硅分子筛焙烧尾气进行催化燃烧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引发温度小于等于340℃时,焙烧全温度段均有较高的VOCs脱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 焙烧 催化燃烧 挥发性有机物 贵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元素改性氧化铝的耐磨性能
14
作者 李学锋 何金龙 +1 位作者 陈耀 张晓昕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4,共5页
采用饱和浸渍法制备了由锌、镁、磷、硅等不同元素改性的氧化铝,并模拟浆态床反应过程,利用浊度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元素改性氧化铝微球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上述改性处理并不能改变氧化铝微球的物理磨损性能,但相对于未改性的氧化铝,... 采用饱和浸渍法制备了由锌、镁、磷、硅等不同元素改性的氧化铝,并模拟浆态床反应过程,利用浊度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元素改性氧化铝微球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上述改性处理并不能改变氧化铝微球的物理磨损性能,但相对于未改性的氧化铝,经不同元素改性的氧化铝微球在水热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均得到提升,其中以正硅酸四乙酯为原料的硅改性氧化铝耐磨性能最佳。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硅改性形成的硅羟基会取代氧化铝表面的铝羟基形成Al—O—Si键,减弱了氧化铝对水的吸附,提高了氧化铝抗水合能力,进而提高了硅改性氧化铝微球水热条件下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正硅酸四乙酯 改性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合金Ni_(50)Nb_(14)Ta_(14)P_(9)Fe_(13)在32wt%HCl溶液中耐蚀性的研究
15
作者 高亮 苏铭滨 +6 位作者 何波 贺勇 倪黎 周亮 张新富 刘伟 陈吉 《热加工工艺》 2025年第20期42-46,56,共6页
采用电弧熔炼结合真空甩带制备了Ni_(50)Nb_(14)Ta_(14)P_(9)Fe_(13)非晶条带。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分析了该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热稳定性,并通过动电位极化和浸泡试验研究了合金在32wt%HCl溶液中... 采用电弧熔炼结合真空甩带制备了Ni_(50)Nb_(14)Ta_(14)P_(9)Fe_(13)非晶条带。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分析了该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热稳定性,并通过动电位极化和浸泡试验研究了合金在32wt%HCl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该合金具有典型的非晶态结构和较好的热稳定性。与哈氏合金C276和304不锈钢相比,在25℃的32wt%HCl溶液中,该合金耐蚀性显著提高,具有稳定的钝化特征且钝化区间ΔE更宽,其自腐蚀电流密度约为C276的33.3%,约为304的0.6%;其维钝电流密度相对于C276和304降低了约1个数量级。C276和304的电化学腐蚀在总腐蚀中的占比分别为10.3%和33.5%。在80℃的32wt%HCl溶液中,该合金未发生腐蚀失重,腐蚀速率远低于C276和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非晶条带 钝化 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