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啮合齿轮泵流量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孔繁余 何玉洋 +2 位作者 郑德 张慧 夏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为研究外啮合齿轮泵重要参数对流量脉动系数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获得流量脉动系数计算公式,分析齿数、压力角对流量脉动系数的影响;采用边界型函数和动网格技术,并结合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参数条件下的齿轮泵进行非定常模拟,分析负载压... 为研究外啮合齿轮泵重要参数对流量脉动系数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获得流量脉动系数计算公式,分析齿数、压力角对流量脉动系数的影响;采用边界型函数和动网格技术,并结合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参数条件下的齿轮泵进行非定常模拟,分析负载压力、径向间隙对流量脉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齿数和压力角均会减小齿轮泵流量脉动系数,有利于提高齿轮泵的流量特性.另外,增大齿数与增大压力角对提高齿轮泵的流量特性效果较为接近;齿轮泵的流量脉动系数也会随着负载压力及齿轮径向间隙的增大而减小,在设计中适当增大负载压力及齿轮径向间隙,可以改善出口流量特征的质量;过大的负载压力和齿轮轴向间隙会导致齿轮泵容积效率下降,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泵 流量特征 脉动系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预处理对对位芳纶纤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魏家瑞 唐爱民 孙智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66,共6页
采用粘度法、XRD、光学显微镜及SEM等测试手段对超声波预处理前后对位芳纶纤维的相对分子质量、聚集态结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探讨超声波功率和处理时间对芳纶纤维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声波(600W)处理6min后,对位芳纶纤维的相对分... 采用粘度法、XRD、光学显微镜及SEM等测试手段对超声波预处理前后对位芳纶纤维的相对分子质量、聚集态结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探讨超声波功率和处理时间对芳纶纤维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声波(600W)处理6min后,对位芳纶纤维的相对分子质量由2.70万变为2.62万,变化不大;结晶度和晶粒尺寸也变化不大;未处理对位芳纶纤维表面光滑,处理后表面有微细纤维;随着超声波功率增大和预处理时间增加,细纤维化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 超声波 预处理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热再生干燥器活性氧化铝固体吸附剂的除湿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维 韩大超 +3 位作者 张红 马超 蓝兴旺 张雪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16-2318,共3页
以活性氧化铝为吸附剂材料,选取5.5~6.5 mm及4~5 mm两种粒径的活性氧化铝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湿实验研究,为活性氧化铝在压缩空气除湿系统中的运行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温度120℃、压力0.2 MPa、流量40 m3/h的条件下,5.5~6.5 mm活性氧... 以活性氧化铝为吸附剂材料,选取5.5~6.5 mm及4~5 mm两种粒径的活性氧化铝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湿实验研究,为活性氧化铝在压缩空气除湿系统中的运行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温度120℃、压力0.2 MPa、流量40 m3/h的条件下,5.5~6.5 mm活性氧化铝的再生性能优于4~5 mm活性氧化铝;在温度120℃、压力0.7MPa、流量15 m3/h的条件下,前期在1200 s时间内,两者的吸附速率都很快,后期4~5 mm粒径的活性氧化铝的吸附稳定性更好。在给定的工况条件下,5.5~6.5 mm活性氧化铝再生效果比4~5 mm活性氧化铝要好,但吸附效果不如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 再生 吸附 吸附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辐照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梁日辉 都亚 +2 位作者 牧艺 江志荣 赵国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90,共6页
选用2种紫外光源,以二苯甲酮(BP)为光敏剂进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的表面光交联反应;采用凝胶含量测定、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辐照时间对UHMWPE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辐照时间延长,纤维... 选用2种紫外光源,以二苯甲酮(BP)为光敏剂进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的表面光交联反应;采用凝胶含量测定、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辐照时间对UHMWPE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辐照时间延长,纤维凝胶含量增加,结晶度和常规力学性能略有下降,低压汞灯和高压汞灯分别辐照20 min和10 min后UHMWPE纤维长期抗蠕变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低压汞灯辐照20 min时,纤维恒定蠕变速率和强度分别为原纤维的67%和93%,性能优于相同辐照时间的高压汞灯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紫外光辐照 光交联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切片结晶行为与固相缩聚过程新流程方案 被引量:6
5
作者 沈希军 张军 +3 位作者 顾雪萍 冯连芳 蒋士成 汪燮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5-158,共4页
研究了聚酯基础切片在氮气环境、水相环境以及热台偏光显微镜中的结晶特性。发现.氮气环境中90℃及以下聚酯切片的结晶度很小(约6%),温度高于100℃结晶度明显增加,二次高温结晶的结晶度与一次低温结晶温度有关;水相环境中80℃~9... 研究了聚酯基础切片在氮气环境、水相环境以及热台偏光显微镜中的结晶特性。发现.氮气环境中90℃及以下聚酯切片的结晶度很小(约6%),温度高于100℃结晶度明显增加,二次高温结晶的结晶度与一次低温结晶温度有关;水相环境中80℃~90℃的结晶度(25%~35%)明显比氮气环境中的结晶度高;球晶生长速率在180℃~190℃范围内最大。创新提出“聚酯热水介质造粒与结晶集成”的新方法并确定了基本工艺条件:热水温度90℃~95℃,切片在热水中的停留时间2S左右;气相结晶的热空气温度175℃~185℃,停留时间约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固相缩聚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和PEN氧气阻隔性差异原因分子模拟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代振宇 周涵 +1 位作者 李乃祥 沈希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17-2521,共5页
利用量子力学、分子力学及分子动力学等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静态和动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PET与PEN的二元酸单体及单个聚合链的结构相似,但是,这两种聚酯在聚集态方面... 利用量子力学、分子力学及分子动力学等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静态和动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PET与PEN的二元酸单体及单个聚合链的结构相似,但是,这两种聚酯在聚集态方面存在较大差别。PET链段柔顺性较好,容易相对运动,氧气扩散时形成临时性的气体通道,因而阻隔性能较差。而PEN链段的萘环体积庞大,刚性较强,较难形成气体通道,因而具有较好的阻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阻隔性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忠安 徐锦龙 +1 位作者 李乃祥 巢平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3年第3期32-35,共4页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的方法,研究具有反应活性的有机蒙脱土与聚对笨二甲酸乙二酯通过原位聚合和熔融共混所得的2种插层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2种插层方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熔融流变性能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熔融共混时更表现出...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的方法,研究具有反应活性的有机蒙脱土与聚对笨二甲酸乙二酯通过原位聚合和熔融共混所得的2种插层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2种插层方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熔融流变性能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熔融共混时更表现出无机填充聚合物体系的普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流变性能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姜润喜 周洪梅 +2 位作者 韩克清 王恒 余木火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19,共3页
采用自制的浸润装置,以PET浸渍长波纤,经切粒后得到长度为6 mm的长纤维增强PET预浸料切片,经一定温度热处理,可得到长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研究了注塑样条中玻纤含量对其力学性能及玻纤长度分布的影响,并采用SEM观察了长玻纤增强PET注塑... 采用自制的浸润装置,以PET浸渍长波纤,经切粒后得到长度为6 mm的长纤维增强PET预浸料切片,经一定温度热处理,可得到长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研究了注塑样条中玻纤含量对其力学性能及玻纤长度分布的影响,并采用SEM观察了长玻纤增强PET注塑样条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随玻璃纤维含量的提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玻纤的质量分数在40%~50%时,力学性能基本达到最佳,且由本方法制备的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已达到并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玻璃纤维 PET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璃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4
9
作者 姜润喜 周洪梅 +1 位作者 韩克清 余木火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290-292,共3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漫润装置,采用一体化结合的工艺路线制备长玻璃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材料的影响,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利用这种工艺方法制取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长玻璃纤维 增强PET复合材料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废水处理中厌氧生物滤池运行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承雪航 张振家 +2 位作者 周伟丽 朱易 徐朝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0-82,共3页
对仪征化纤厂处理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的厌氧生物滤池AF进行氯化锂的示踪剂实验,发现实际运行中的AF内死区比例高达78.9%,对AF进行的不同高度的厌氧污泥的消耗葡萄糖活性、消耗乙酸活性实验发现,该AF的内部污泥存在生物活性低、生物... 对仪征化纤厂处理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的厌氧生物滤池AF进行氯化锂的示踪剂实验,发现实际运行中的AF内死区比例高达78.9%,对AF进行的不同高度的厌氧污泥的消耗葡萄糖活性、消耗乙酸活性实验发现,该AF的内部污泥存在生物活性低、生物相混乱的现象。经污泥的扫描电镜发现,AF底部污泥中细菌较少,而高处污泥中可以观察到丝状菌存在。作者对此展开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废水 厌氧生物滤池 流态实验 活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璃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维箴 闫伟霞 +1 位作者 韩克清 余木火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为促进PET在玻璃纤维表面的接枝反应,将长玻璃纤维增强PET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预浸料进行热处理,用短梁三点弯曲测定了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增强纤维表面的化学... 为促进PET在玻璃纤维表面的接枝反应,将长玻璃纤维增强PET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预浸料进行热处理,用短梁三点弯曲测定了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增强纤维表面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粘合强度,而此良好的界面粘合强度源于PET分子链在玻璃纤维表面的接枝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缩聚法生产聚酯中黏切片工艺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成展 张军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2,共3页
提出了用固相缩聚法生产聚酯中黏切片的新工艺。与熔融缩聚工艺流程相比,用新工艺生产的产品颗粒小,可提高固相反应速率;结晶度高(50%~55%),可省略使用过程中的结晶工序;乙醛含量低,约为熔融缩聚法的1/3,可提高最终产品的热稳定性。... 提出了用固相缩聚法生产聚酯中黏切片的新工艺。与熔融缩聚工艺流程相比,用新工艺生产的产品颗粒小,可提高固相反应速率;结晶度高(50%~55%),可省略使用过程中的结晶工序;乙醛含量低,约为熔融缩聚法的1/3,可提高最终产品的热稳定性。由于新工艺流程未使用有动力设备的最终缩聚釜,运行费用可减少20%,并减少了维修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分析 切片 聚酯 固相 工艺流程 熔融缩聚法 工艺生产 反应速率 结晶工序 乙醛含量 热稳定性 最终产品 动力设备 运行费用 维修费用 结晶度 缩聚釜 相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溶胀聚合过程的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军 沈希军 +2 位作者 张建 梁玮 冯连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3-967,共5页
在考虑缩聚、降解及端烯基缩聚反应的基础上,建立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颗粒反应扩散模型,模拟了PET切片在十四烷中的溶胀聚合及在氮气中的固相聚合反应过程。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溶胀聚合和固相聚合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PET具有相... 在考虑缩聚、降解及端烯基缩聚反应的基础上,建立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颗粒反应扩散模型,模拟了PET切片在十四烷中的溶胀聚合及在氮气中的固相聚合反应过程。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溶胀聚合和固相聚合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PET具有相同的聚合反应规律,即PET的特性黏数随聚合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PET切片固相聚合相比,PET切片溶胀聚合的缩聚、端烯基缩聚反应速率常数(k_p和k_t)均较大,降解反应速率常数(k_d)较小;溶胀聚合时的试样呈蜂窝状结构,其内扩散系数(D_(EG))大于固相聚合时的D_(EG)。k_p,k_t,k_d,D_(EG)等因素的综合效应使得溶胀聚合具有增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溶胀聚合 固相聚合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酯化反应过程中的二甘醇生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忠安 王金堂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4年第5期44-46,53,共4页
二甘醇(DEG)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切片中的含量是PET的重要质量指标,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利用PET的工艺模拟模型,计算并分析了酯化反应器内DEG生成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酯化反应器出口的DEG质量分数为0.732%;第二... 二甘醇(DEG)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切片中的含量是PET的重要质量指标,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利用PET的工艺模拟模型,计算并分析了酯化反应器内DEG生成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酯化反应器出口的DEG质量分数为0.732%;第二酯化反应器出口的DEG质量分数为0.851%;影响DEG生成的反应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温度、配比、时间和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 酯化反应 二甘醇 PET 质量分数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配比 出口 生产过程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针织产品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5
作者 季平 陈翠红 徐银宝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28,37,共3页
关键词 PLA纤维 性能 针织产品 应用 产品设计 染整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瓶级PET固相聚合乙醛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胜君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5,共4页
通过对不同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固相聚合生产工艺各阶段乙醛(AA)含量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产品中AA含量随反应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气固比及氮气中A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瓶级PET产品中AA含量随反应停留时间的延长及... 通过对不同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固相聚合生产工艺各阶段乙醛(AA)含量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产品中AA含量随反应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气固比及氮气中A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瓶级PET产品中AA含量随反应停留时间的延长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氮气中AA含量的降低而降低;在工艺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瓶级PET中AA含量随基础切片端羧基含量的上升而升高;当气固比大于0.25时,提高气固比对产品中的AA含量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级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固相聚合 乙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起毛起球针织专用涤纶短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斌 魏家瑞 +1 位作者 谢宏 史丽梅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19,共2页
分析了DN445涤纶短纤维抗起毛起球性能和吸湿排汗功能,并简单介绍了纤维的可纺性。对DN445纤维织物的组织设计、染整工艺、产品开发和功能测试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抗起毛起球 吸湿排汗 针织用纱 涤纶短纤维 可纺性 织物组织 染整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瓶胚制品雾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胜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7,51,共5页
通过研究瓶片生产配方,热稳定剂、催化剂添加工艺,改善瓶级切片的结晶性能,降低注塑后瓶胚制品雾度,提高瓶胚的透明度。结果表明:提高切片黏度、降低热稳定剂用量、增加间苯二甲酸含量有利于降低瓶胚的雾度;使用磷酸酯类热稳定剂、从预... 通过研究瓶片生产配方,热稳定剂、催化剂添加工艺,改善瓶级切片的结晶性能,降低注塑后瓶胚制品雾度,提高瓶胚的透明度。结果表明:提高切片黏度、降低热稳定剂用量、增加间苯二甲酸含量有利于降低瓶胚的雾度;使用磷酸酯类热稳定剂、从预缩聚釜加入催化剂可有效改善瓶片的结晶性能,降低瓶胚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瓶级切片 瓶胚 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装置溶剂脱水塔再沸器换热管腐蚀穿孔失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维宏 《压力容器》 2012年第6期74-79,13,共7页
介绍了PTA装置溶剂脱水塔再沸器E1-602换热管腐蚀情况,通过宏观和低倍分析、材质成分分析、金相分析与硬度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分析换热管腐蚀失效的原因、腐蚀发生形态,并从中得到经验教训,为今后如何进行选材以减缓腐蚀提供参考。
关键词 PTA 腐蚀坑 裂纹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造参数对经编PBT和PET交织织物弹性的影响
20
作者 陈晴 马丕波 +3 位作者 冒海文 缪旭红 蒋高明 薛斌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7,共7页
采用PBT和PET长丝交织获得弹性经编针织物,讨论织物组织、牵拉密度、送经量对经编交织面料定负荷伸长的影响,并测试经编交织织物的定负荷伸长值。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经绒平组织在E28机号上织造,牵拉密度宜控制在18~20线圈/cm。当牵拉密... 采用PBT和PET长丝交织获得弹性经编针织物,讨论织物组织、牵拉密度、送经量对经编交织面料定负荷伸长的影响,并测试经编交织织物的定负荷伸长值。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经绒平组织在E28机号上织造,牵拉密度宜控制在18~20线圈/cm。当牵拉密度从16线圈/cm增加到26线圈/cm时,横向定负荷拉伸长值逐渐减小。当前梳GB1的PET纱线送经量保持恒定时,纵向定负荷拉伸长度随着后梳GB2的PBT纱线送经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后梳GB2的PBT纱线送经量保持一致时,增加前梳GB1的PET纱线送经量会使得纵向定负荷拉伸长增大,横向定负荷拉伸长降低。实验揭示了织造参数对织物定负荷伸长影响的规律,对PET/PBT经编针织物的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经编织物:送经量 牵拉密度 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