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压裂双弯头弯管冲蚀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邱亚玲 邹凤彬 +3 位作者 祝效华 董亮亮 赵正龙 陈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7-101,共5页
为研究页岩气压裂双弯头弯管的冲蚀规律,基于液-固两相流模型和冲蚀理论建立双弯头弯管冲蚀模型,研究典型工况参数、双弯头弯管结构参数对双弯头弯管冲蚀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最大冲蚀速率发生在压裂液首先流经的第一个弯头外拱内壁... 为研究页岩气压裂双弯头弯管的冲蚀规律,基于液-固两相流模型和冲蚀理论建立双弯头弯管冲蚀模型,研究典型工况参数、双弯头弯管结构参数对双弯头弯管冲蚀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最大冲蚀速率发生在压裂液首先流经的第一个弯头外拱内壁后半部分,第二个弯头冲蚀区域前移且冲蚀区域增大;双弯头弯管的最大冲蚀速率,随压裂液流体速度、支撑剂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均增大,随着支撑剂颗粒粒径、双弯头弯管曲率半径的增大均减小;双弯头弯管上弯头与下弯头装配转角为20°-40°时,双弯头弯管的最大冲蚀速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拉链式压裂 双弯头弯管 冲蚀速率 冲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摩阻超高温压裂液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肖兵 范明福 +3 位作者 王延平 郭粉娟 赵莹 党昊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3-536,共4页
针对常规压裂液耐温能力不足、交联时间短、施工摩阻高等问题,通过研制强延缓交联剂、温度稳定剂,优选稠化剂、p H调节剂、黏土稳定剂,开发了一套低摩阻超高温压裂液体系,形成3个高温(160,180,195℃)配方,并进行了流变性能、降阻性能、... 针对常规压裂液耐温能力不足、交联时间短、施工摩阻高等问题,通过研制强延缓交联剂、温度稳定剂,优选稠化剂、p H调节剂、黏土稳定剂,开发了一套低摩阻超高温压裂液体系,形成3个高温(160,180,195℃)配方,并进行了流变性能、降阻性能、破胶性能及伤害性能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可在不同温度点下交联,交联时间可控,并具有良好的抗剪切能力,195℃,170 s-1下剪切95 min后,黏度仍保持在50 m Pa·s以上;破胶液残渣质量浓度为386 mg/L,对支撑剂充填层导流能力的伤害率为7.85%,滤液对岩心渗透率的损害率为19.20%,降阻率为55.34%,完全能满足超深高温储层大规模压裂的要求。此体系成功应用于塔河油田TKX井6 576.07~6 656.00 m井段,同等排量下的降阻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压裂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压裂液 交联剂 温度稳定剂 降阻 低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页岩油储集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林会喜 王圣柱 +1 位作者 杨艳艳 刘晓敏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8-423,共6页
以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储层表征技术,开展了不同岩相储层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及含油性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具有典型的混积岩沉积特... 以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储层表征技术,开展了不同岩相储层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及含油性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具有典型的混积岩沉积特点,可划分出泥页岩、砂岩和碳酸盐岩3种岩相类型;泥页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晶间孔、有机质孔、纹层理缝、构造裂缝和生烃超压缝等,以纳米级孔隙为主;砂岩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以粒(晶)间孔、粒(晶)间溶孔、粒(晶)内溶孔为主,页岩油以游离态为主。芦三段砂岩、碳酸盐岩和芦四段纹层状页岩的页岩油可动性好,为有利勘探类型。奇台庄地区和窝堡凹陷中北部地区为页岩油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岩相类型 储集空间 芦草沟组 博格达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田聚驱后二元复合驱注入时机与注入方式优选 被引量:8
4
作者 杨二龙 贾聚全 +2 位作者 齐士琨 徐生婧 陈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9-262,共4页
模拟海上绥中36-1油田油层条件,进行了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注入时机、注入方式的优化实验研究。聚合物驱后在不同注入时机(直接转注、含水最低点、含水70%和含水95%时)转注二元复合体系,最终采收率分别为75.36%、73.32%、71.22%和68.6... 模拟海上绥中36-1油田油层条件,进行了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注入时机、注入方式的优化实验研究。聚合物驱后在不同注入时机(直接转注、含水最低点、含水70%和含水95%时)转注二元复合体系,最终采收率分别为75.36%、73.32%、71.22%和68.61%,直接转注二元驱的采收率最高(42.61%)。在相同水驱条件下,以不同注入方式注入二元复合体系后发现,注入0.3 PV二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优于注入0.05 PV聚合物+0.2 PV二元复合体系+0.05 PV聚合物和0.1 PV聚合物+0.2 PV二元复合体系。但注入方式的改变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较小,以聚合物做保护段塞更有利于控制工业化成本。在相同段塞聚合物用量条件下,用前后保护段塞的效果好于单一前置段塞。在等经济的条件下,聚合物驱后进行0.3 PV二元复合驱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9.05%,比等价的0.7 PV聚合物驱采收率高1.61%,使油田开发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二元复合驱 注入时机 注入方式 绥中36-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缔合压裂液优选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洋 郭粉娟 +4 位作者 李立 杨超 邱伟 栾飞 王雪婷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570,共5页
为了解决现场压裂施工周期长、配液程序繁琐以及规模大、成本高等问题,文中对比了不同生产厂家的自缔合稠化剂,通过溶胀时间、基液黏度、耐盐性及耐温性实验,优选出了一种自缔合稠化剂,并配套黏土稳定剂、助排剂,形成了一种自缔合压裂... 为了解决现场压裂施工周期长、配液程序繁琐以及规模大、成本高等问题,文中对比了不同生产厂家的自缔合稠化剂,通过溶胀时间、基液黏度、耐盐性及耐温性实验,优选出了一种自缔合稠化剂,并配套黏土稳定剂、助排剂,形成了一种自缔合压裂液体系,且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温度110℃、连续剪切60 min、黏度94 mPa·s、破胶剂质量分数0.03%时,既不会破胶太快造成砂堵,也利于压后的返排,且破胶液残渣质量浓度仅为69 mg/L;按照支撑剂和配液用水体积比30∶100配制自缔合压裂液,4 h后的悬砂效果依旧良好。该自缔合压裂液体系首次在中原油田应用于2口井,其良好的耐温、携砂性能,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同时简化了施工程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自缔合 连续混配 稠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伤害高效减阻水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粉娟 谢娟 +4 位作者 张高群 孙春佳 胡娅娅 王延平 李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0-424,共5页
为解决目前减阻水压裂液对地层伤害大、抗盐性能差等问题,合成了一种水包水型减阻剂FR-4,并以FR-4为主剂配制了组成为0.1%减阻剂FR-4+0.11%复合增效剂ZX-1+0.50%黏土稳定剂NW-2的减阻水压裂液,考察了该压裂液的减阻性能、抗盐性能及其... 为解决目前减阻水压裂液对地层伤害大、抗盐性能差等问题,合成了一种水包水型减阻剂FR-4,并以FR-4为主剂配制了组成为0.1%减阻剂FR-4+0.11%复合增效剂ZX-1+0.50%黏土稳定剂NW-2的减阻水压裂液,考察了该压裂液的减阻性能、抗盐性能及其对支撑剂充填层导流能力及岩心的伤害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剪切速率10000 s^(-1)、1/8″管径的条件下,该减阻水压裂液在室温、70℃时的减阻率分别为72.1%、71.4%,具有优良的减阻性能和耐温性;分别用盐水、返排水和模拟海水配制的减阻水压裂液的减阻率均在70%以上,具有良好的抗盐性能;在铺砂(50/70目陶粒)浓度10 kg/m^2、压力10数70 MPa的情况下,该减阻水压裂液对支撑剂充填层导流能力伤害率均小于10%,属低伤害减阻水压裂液;用该减阻水压裂液驱替低渗岩心(渗透率1.92×10^(-3)数3.52×10^(-3)μm^2)24 h后,对岩心伤害较小,伤害率仅为5.62%。该减阻水压裂液的表观黏度1.203 m Pa·s(温度30℃、转速100 r/min),表面张力为24.96 m N/m(温度25℃),膨胀体积为2.88 m L,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防膨性能,有利于保护储层和压后液体返排;该减阻剂分散时间小于5 s,而且无毒环保,可满足现场即配即注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水 低伤害 高效 抗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羟丙基胍胶酸性压裂液体系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银仓 谢娟 +4 位作者 孙春佳 张高群 杨超 郭粉娟 赵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37,47,共6页
为了改善羧甲基羟丙基胍胶(CMHPG)酸性压裂液性能,满足高温深井储层压裂改造需求,合成了一种有机交联剂,形成了组成为0.3%数0.6%CMHPG+0.6%数1.0%有机交联剂ZJ-1+0.6%交联调节剂TG-1+0.2%黏土稳定剂NW-1+0.3%高效增效剂G-ZP+0.05%APS的... 为了改善羧甲基羟丙基胍胶(CMHPG)酸性压裂液性能,满足高温深井储层压裂改造需求,合成了一种有机交联剂,形成了组成为0.3%数0.6%CMHPG+0.6%数1.0%有机交联剂ZJ-1+0.6%交联调节剂TG-1+0.2%黏土稳定剂NW-1+0.3%高效增效剂G-ZP+0.05%APS的酸性压裂液体系,考察了该压裂液体系的耐温耐剪切性能、黏弹性、滤失性能、破胶性能和岩心基质损害率。研究结果表明,CMHPG加量为0.6%、交联剂ZJ-1加量为0.75%的压裂液体系在130℃、170 s^(-1)连续剪切90 min,冻胶的黏度大于200 mPa·s,150℃、170 s^(-1)连续剪切90 min,冻胶黏度大于100 mPa·s,表现出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CMHPG加量为0.3%的酸性压裂液冻胶的G'/G"值大于4,结构黏度强,携砂性能好;在90℃、破胶剂加量0.05%的情况下可实现1.5 h内破胶,破胶液黏度小于3 mPa·s,破胶液残渣含量为157 mg/L,对钠膨润土的防膨率为93%,表面张力23.9 mN/m,与煤油间的界面张力为0.85 mN/m;压裂液滤失量低,滤液对储层岩心基质渗透率伤害率约16%,对储层的伤害较小。该CMHPG酸性压裂液体系在某盆地页岩油探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压裂液 有机交联剂 黏度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砂泥交互油藏压裂多裂缝扩展规律 被引量:7
8
作者 宋丽阳 王纪伟 +2 位作者 刘长印 孙志宇 田宝刚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针对低渗砂泥交互储层水平井多段多簇压裂裂缝扩展特征复杂的问题,建立多裂缝扩展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储隔层应力差、隔层厚度、施工参数条件下压裂裂缝的扩展规律。研究表明:中低储隔层应力差、薄泥质隔层条件下,裂缝穿透隔层扩展,中间... 针对低渗砂泥交互储层水平井多段多簇压裂裂缝扩展特征复杂的问题,建立多裂缝扩展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储隔层应力差、隔层厚度、施工参数条件下压裂裂缝的扩展规律。研究表明:中低储隔层应力差、薄泥质隔层条件下,裂缝穿透隔层扩展,中间裂缝在应力干扰下纵向大幅扩展;高应力差条件下,缝高扩展受到抑制,中间缝长低于两侧缝长;高施工排量条件下,裂缝在中低储隔层应力差储层上下突进幅度增大;高黏压裂液可导致中低应力差储层压裂裂缝上下突进幅度增大,缝高与缝宽明显增加。以X低渗砂泥交互油藏区块水平井为例,开展模拟研究,分析储隔层应力差、隔层厚度、施工排量、压裂液黏度对缝高扩展影响。对于低应力差、低隔层厚度储层,采用低排量、低黏压裂液降低穿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交互储层 水平井 多裂缝 裂缝扩展 应力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型页岩油储层高导流体积缝网压裂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范明福 明鑫 +1 位作者 明柱平 邱伟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1-727,共7页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基质型页岩油储层压裂改造的难点,结合基质型页岩油储层地质特征,文中采用前置液态CO_(2)增能技术降低破裂压力,增加裂缝的复杂程度,优选出低伤害压裂液体系,以减小对储层的伤害;在大排量、大规模体积压裂的同...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基质型页岩油储层压裂改造的难点,结合基质型页岩油储层地质特征,文中采用前置液态CO_(2)增能技术降低破裂压力,增加裂缝的复杂程度,优选出低伤害压裂液体系,以减小对储层的伤害;在大排量、大规模体积压裂的同时,采用多尺度多缝多粒径支撑剂组合加砂工艺、高砂比伴注纤维加砂工艺及混合压裂液变黏度多级交替注入工艺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松辽盆地的基质型页岩油储层高导流体积缝网压裂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增加了压裂后返排率,降低了储层伤害,形成了复杂缝网体系及高导流裂缝,提高了产量,在松辽盆地北部现场应用4口井,压裂后均获得工业油流。研究成果对基质型页岩油储层压裂改造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型页岩油 压裂 高导流 体积缝网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