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口油田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许振华 龚宝强 +5 位作者 许振波 胡梅 杨方方 曾小军 白莲 袁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6-209,共4页
本实验研究是针对中原桥口油田南八仙浅层桥69-08井注天然气项目进行的。该井油藏温度50℃,原始地层压力10.11 MPa,饱和压力9.43 MPa,脱气原油50℃粘度0.96 mPa.s,20℃密度0.7642 g/cm3,实测油气比200m3/m3。采用PVTsim10.0软件得到模... 本实验研究是针对中原桥口油田南八仙浅层桥69-08井注天然气项目进行的。该井油藏温度50℃,原始地层压力10.11 MPa,饱和压力9.43 MPa,脱气原油50℃粘度0.96 mPa.s,20℃密度0.7642 g/cm3,实测油气比200m3/m3。采用PVTsim10.0软件得到模拟油藏相图,表明该油藏为不饱和油藏,在油藏压力下开采时油藏流体以单相渗流,油藏流体临界温度331.6℃,临界压力7.66 MPa。注入气为含甲烷89.3%的油藏深层天然气。用3种方法预测的最小混相压力(MMP)值均大于在CFS-200型混相驱实验装置上通过长1.22 m、内径6.35 mm、渗透率7.5μm2的填砂细管测得的MMP值(18 MPa),偏差在+22.2%^+77.8%。在细管驱替实验中,随注入压力增大(10.11~22.0 MPa),气体突破体积(0.79~0.86 PV)、突破时采出程度(49.8%~74.0%)、最终采出程度(59.0%~91.0%)均增大,即混相驱与非混相驱相比,见气晚而采出程度高;在混相驱中,注入压力的影响较小。图6表2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 油藏流体 天然气驱 细管驱替实验 最低混相压力 注入压力 中原桥口油田 气体突破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下作业载荷的A环空带压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肖太平 张智 +4 位作者 石榆帆 周晓昱 顾南 蒋芸 钟水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66,77,共3页
当前气井环空带压现象日趋普遍,部分井已严重影响其安全生产。环空带压机理较为复杂,大致可以分为温度效应诱发的环空带压、鼓胀效应诱发的环空带压、泄漏或密封失效等因素诱发的环空带压等,文章主要讨论鼓胀效应诱发的环空带压机理及... 当前气井环空带压现象日趋普遍,部分井已严重影响其安全生产。环空带压机理较为复杂,大致可以分为温度效应诱发的环空带压、鼓胀效应诱发的环空带压、泄漏或密封失效等因素诱发的环空带压等,文章主要讨论鼓胀效应诱发的环空带压机理及相应的计算模型。对于两端固定且封闭的油管柱,当油管内压力大于油管外挤力时,油管柱的外径发生鼓胀(即鼓胀效应),导致油管和套管之间的环空体积减小,从而诱发环空带压。笔者运用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将油管柱简化为薄壁圆筒,推导出了油管柱内压力与其膨胀量、A环空带压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为环空带压安全评价和下一步治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油管柱 环空带压 鼓胀效应 弹塑性力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