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古地温与油气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刘春晓
张晓花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培训中心
-
出处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12-20,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113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80440829)
-
文摘
白音查干凹陷的热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补测数据进行了古地温恢复、剥蚀厚度等方面的详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现今凹陷地温梯度为3.06℃/100 m,低于二连盆地平均水平3.50℃/100 m,且地温梯度随构造部位的不同而各异。②洼陷镜质体反射率最大,热演化程度最高,具备了大规模生烃的条件,其中阿二段是凹陷生烃的主力层位。③古地温恢复的结果是凹陷的古地温梯度为5.21℃/100 m,明显高于现今地温梯度。④赛汉塔拉组沉积以后,凹陷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剥蚀厚度从850 m到3 970 m不等,生油门限变浅。新生代以来地温梯度减小,生油过程中断。⑤凹陷地质背景决定了白音查干凹陷生油层大部分处于低成熟阶段,断裂带处于凹陷油气运移的指向处,大套地层遭受剥蚀,盖层及油气封堵条件遭受破坏,使低成熟—高成熟原油遭受降解氧化,形成次生降解稠油。
-
关键词
白音查干凹陷
古地温
热史
油气藏
油气生成
-
Keywords
Baiyinchagan depression
paleotemperature
thermal history
hydrocarbon reservoi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下部钻具组合上切点的位置确定方法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郭宗禄
高德利
杨文强
韦红术
张伟国
-
机构
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培训中心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51,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复杂油气井钻井与完井基础研究"(编号:5122100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复杂结构井优化设计与控制关键技术"(编号:2011ZX05009-005)资助
-
文摘
下部钻具组合的上切点始终处于井眼底边这一假设条件,并不适用于下部钻具组合静力学分析的所有情况。基于建立的适用于下部钻具组合静力学分析的三维坐标系及其变换关系,提出了描述井壁上上切点位置的方法;根据最小势能原理,提出了一种确定上切点位置的迭代计算方法;以光钻铤钻具组合为例,讨论了井眼几何参数与钻井参数对上切点位置及钻头侧向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二维问题的力学分析中,当钻头处井斜角很小、井眼的井斜变化率很大时,下部钻具组合的上切点将有可能处于井眼的高边;与对上切段长度的影响相比,井斜方位变化率对上切点井壁方位角的影响更大;与对钻头井斜力的影响相比,井斜方位变化率对钻头方位力的影响更大;钻压和钻头扭矩对上切点位置及钻头侧向力的影响都很小。
-
关键词
光钻铤
下部钻具组合
上切点
井眼几何参数
钻井参数
-
Keywords
slick drill collar
bottom hole assembly
tangential point
wellbore geometric parameter
drilling parameter
-
分类号
TE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