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油田注CO2开发提高注气能力的方法 被引量:15
1
作者 田巍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7,共6页
针对老油田转注CO2开发注气能力低的问题,应用长岩心物理模拟室内实验的方法,验证了采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注入能力方法的可行性,并确定了注气能力各影响因素定量关系。研究表明:注水至一定阶段,转注0.2 PV表面活性剂段塞后,后续注气能力... 针对老油田转注CO2开发注气能力低的问题,应用长岩心物理模拟室内实验的方法,验证了采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注入能力方法的可行性,并确定了注气能力各影响因素定量关系。研究表明:注水至一定阶段,转注0.2 PV表面活性剂段塞后,后续注气能力比注水开发的注入能力提高了19.31%,比直接转注气的注入能力提高了8.86%,增注效果非常明显;储层的物性越好、裂缝越长、倾角越小越有利于转注气气体注入,相反,前期注水越多,注采井距越大,越不利于转注气注入;注水量对注气能力影响最大,其次为注采井距和裂缝,物性和地层倾角的影响最小。研究成果为老油田的注气开发提供了一种提高注入能力的方法,丰富和发展了注气开发技术体系,为注气开发的现场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油田 转注气 注气能力 降压增注 注入指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除低渗凝析气井近井污染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汤勇 杜志敏 +2 位作者 孙雷 戚志林 李士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91,156,共4页
解除近井反凝析堵塞和水锁是深层低渗凝析气藏开发必须解决的难题。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分析了凝析气藏近井带反凝析油堵塞和反渗吸水锁形成的机理及其对气井产能的影响,总结了解除凝析气井近井堵塞提高产能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以... 解除近井反凝析堵塞和水锁是深层低渗凝析气藏开发必须解决的难题。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分析了凝析气藏近井带反凝析油堵塞和反渗吸水锁形成的机理及其对气井产能的影响,总结了解除凝析气井近井堵塞提高产能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形成的主要技术手段。结果认为:低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高渗储层均可能由于反凝析和水锁的存在而严重影响气井产能;高临界凝析油流动饱和度和高含水饱和度导致反凝析影响严重。解除近井反凝析堵塞和反渗吸水锁的主要机理是延缓反凝析出现和加速反凝析油和地层水的蒸发;凝析气注入可反蒸发凝析油中的重烃;注甲醇可有效解除反凝析油和水锁的双重堵塞。将向近井带注入化学溶剂、注气和加热等方法结合起来,可能是解除低渗凝析气井近井堵塞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井 反凝析 堵塞 水锁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 被引量:30
3
作者 高红灿 郑荣才 +2 位作者 陈发亮 韩福民 刘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9-850,共12页
通过对研究区300多口钻井的地层对比和3 000多米岩心的详细观察及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分析,综合运用构造、古生物、岩性、地质年代以及测井和地震反射等6个方面的特征,将东濮凹陷古近系划分为3个超长期层序,分别对应于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 通过对研究区300多口钻井的地层对比和3 000多米岩心的详细观察及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分析,综合运用构造、古生物、岩性、地质年代以及测井和地震反射等6个方面的特征,将东濮凹陷古近系划分为3个超长期层序,分别对应于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东营组;并将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一段划分为4个长期层序,分别对应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四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三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二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一亚段、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提出同一套连续沉积的盐岩在长期及超长期层序划分中具不可分割性,并结合东濮凹陷及渤海湾盆地层序划分的实例,指出目前普遍存在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与岩石地层划分方案相一致的现象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沙河街组 古近系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长岩心实验测定方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汤勇 孙雷 +2 位作者 戚志林 杜志敏 孙良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0-102,共3页
目前,反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Soc)大小存在争论。文章建立了利用HYCAL长岩心驱替实验设备测试和计算反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方法。实验采用两个回压阀控制长岩心前后压力,动态建立凝析气藏反凝析时的凝析油饱和度,岩心出口使用毛细... 目前,反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Soc)大小存在争论。文章建立了利用HYCAL长岩心驱替实验设备测试和计算反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方法。实验采用两个回压阀控制长岩心前后压力,动态建立凝析气藏反凝析时的凝析油饱和度,岩心出口使用毛细管观察反凝析油的临界流动;利用基于状态方程、考虑相间传质的物质平衡方法计算反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大小。应用该方法对某实例凝析气藏真实岩心和地层流体进行了两组长岩心实验,计算结果显示Soc为8.19%和9.7%,这进一步验证了反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可以很低的事实。综合文章和部分文献的Soc结果分析认为:水湿且含较高束缚水饱和度时凝析油的临界流动饱和度可能很低;束缚水饱和度、润湿性、储层孔隙大小及其分布会影响Soc的大小,这也是Soc大小存在争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田 反凝析 流体流动 临界饱和度 岩心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裂缝性砂岩油气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良金 杨广林 +3 位作者 王瑞飞 黄新文 李新军 安红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6-202,共7页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发现三叠系裂缝性砂岩油气藏,油气主要富集在岩石节理、裂缝、缝洞中,基质不含油。通过对油气族组成、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油气地球化学研究,认为东濮凹陷三叠系砂岩裂缝性...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发现三叠系裂缝性砂岩油气藏,油气主要富集在岩石节理、裂缝、缝洞中,基质不含油。通过对油气族组成、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油气地球化学研究,认为东濮凹陷三叠系砂岩裂缝性油藏原油来源于古近系,油藏类型为新生古储式;天然气来源于石炭-二叠系,气藏类型为古生新储式。在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东濮凹陷三叠系砂岩裂缝性油藏成藏条件,认为供烃条件、储集空间、构造部位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供烃条件决定油气藏规模、裂缝提供油气储集空间、构造控制油气成藏位置。根据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不同地区三叠系储集层构造特征、供烃条件、油气藏特征,总结出东濮凹陷北部三叠系砂岩裂缝性油气藏的3种成藏模式,即:双断双向供烃成藏、单断双向供烃成藏、单断单向供烃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三叠系 裂缝性砂岩储集层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高压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聂法健 田巍 +1 位作者 国殿斌 李中超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8-792,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深层高压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文中采用了回压应力敏感评价测试方法对储层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应力敏感性对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回压降低,渗透率先是急剧降低而后降低幅度越来越缓;应力敏感曲线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 为了深入研究深层高压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文中采用了回压应力敏感评价测试方法对储层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应力敏感性对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回压降低,渗透率先是急剧降低而后降低幅度越来越缓;应力敏感曲线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渗透率下降幅度较大,超过了45.00%,以微裂缝受压闭合和大孔隙被压缩的拟塑性变形为主,第2阶段渗透率下降幅度低于15.00%,以岩石骨架颗粒本体被压缩的弹性形变为主;应用整个应力敏感曲线来评价储层会夸大储层敏感性,应用第2阶段来评价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更符合实际情况。应力敏感性对产能的影响较大,研究区日产量下降率达到了4.57%,因此,油田现场要适时地采取措施防止应力敏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低渗储层 回压应力敏感 净应力 渗透率保持率 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水锁伤害及对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聂法健 田巍 +3 位作者 李中超 国殿斌 王明 朱维耀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35,共6页
为了评价致密砂岩气藏水锁伤害对储层的影响程度,设计了适于测定致密砂岩水锁伤害的试验方法,开展了室内试验研究,并分析了水锁伤害对气藏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致密砂岩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平均为47.67%,水锁伤害率平均为76.49%,水锁伤... 为了评价致密砂岩气藏水锁伤害对储层的影响程度,设计了适于测定致密砂岩水锁伤害的试验方法,开展了室内试验研究,并分析了水锁伤害对气藏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致密砂岩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平均为47.67%,水锁伤害率平均为76.49%,水锁伤害严重。渗透率越低的岩心,水锁伤害越严重。水锁伤害主要发生在含水上升的初期阶段,水锁伤害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水锁伤害对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水锁发生后,气体产能下降幅度超过了60%;水锁伤害半径越大,对产能的影响也越大,影响程度达到17.78%。致密砂岩储层水锁伤害要以预防为主,因此,油气田现场要适时地采取措施防止水锁伤害的发生,并建立合理的气井生产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水锁伤害 含水饱和度 渗透率恢复曲线 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压开采过程中凝析油气相渗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毕建霞 戚志林 +2 位作者 郭平 孙雷 王寿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目前凝析油气相渗曲线实验测试方法有常规模拟油气替代测试和真实平衡凝析油气测试两种,国内外还没有测量凝析气藏在降压开采过程中凝析油气相渗曲线的相关报道。文章给出了降压相渗实验测试方法,选用Q69-5井的平衡凝析油气和真实岩样... 目前凝析油气相渗曲线实验测试方法有常规模拟油气替代测试和真实平衡凝析油气测试两种,国内外还没有测量凝析气藏在降压开采过程中凝析油气相渗曲线的相关报道。文章给出了降压相渗实验测试方法,选用Q69-5井的平衡凝析油气和真实岩样进行了平衡凝析油气相渗曲线、降压相渗曲线和常规油气相渗曲线测试,并对3种相渗曲线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降压相渗测试和岩心衰竭实验测试得到的凝析油饱和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前者的数值低于后者;②降压相渗实验测试过程中,凝析油开始析出后出现凝析油饱和度急剧上升和平衡气相相对渗透率急剧下降的现象,当压力降至最大反凝析压力后,凝析气的蒸发作用和平衡气驱作用可使近井地带的渗透性得到部分恢复;③降压相渗曲线比常规油气相渗曲线和平衡凝析油气相渗曲线明显向右偏移,其气相相对渗透率比常规测试和平衡油气测试得到的气相相对渗透率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田 气相 液相 相对渗透率 测试 压力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姜贻伟 戚志林 +2 位作者 郭平 孙雷 毕建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6-99,共4页
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是近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采用真实岩样和流体研究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成果报道。文章介绍了采用超声波测试技术研究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方法,选取Q75井的真实岩样... 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是近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采用真实岩样和流体研究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成果报道。文章介绍了采用超声波测试技术研究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方法,选取Q75井的真实岩样和流体,通过长岩心衰竭实验测试了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将测试结果与国内外其它中高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饱和度较低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超声波测试技术对研究深层高温高压低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②桥口低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要比国内外其它中高渗凝析气藏的低得多;③较高的束缚水饱和度是导致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较低的主要原因,而高温高压低渗凝析气藏更低的油气界面张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实验所用岩心的长度对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大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凝析油气藏 临界流动 饱和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测试油气藏岩石启动压力梯度的优化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维耀 田巍 +2 位作者 朱华银 宋智勇 孙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5-180,196,共7页
瞬间动用法和两端压力平衡法测定最小启动压力梯度,耗时都较长,且数据准确度不高。"压差-流量法"测试拟启动压力梯度,在定围压模式下的测试结果会偏大。基于上述分析,设计出了一体化实验流程,并制定出"非稳态动用-压力... 瞬间动用法和两端压力平衡法测定最小启动压力梯度,耗时都较长,且数据准确度不高。"压差-流量法"测试拟启动压力梯度,在定围压模式下的测试结果会偏大。基于上述分析,设计出了一体化实验流程,并制定出"非稳态动用-压力平衡法",优选出"压差-流量法"最佳实现方式。该流程通过采用精密设备来保证测试数据的精确度,且适用各种渗透率范围岩心的测试。通过将本方法应用于吐哈油田岩心测试,测定结果符合预期,可以将该方法推广到实验室测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围压 最小启动压力梯度 压差-流量法 非稳态动用-压力平衡法 低渗透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储层液锁伤害的精确测量与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957-8963,共7页
针对现有液锁伤害测量方法操作复杂、测定数据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高精度注入装置和对应的液锁伤害测定方法,并形成了低渗储层液锁伤害评价方法。研究表明:所设计的注入装置更加精确、实用;液锁伤害主要发生在含水饱和度相对较高的区间... 针对现有液锁伤害测量方法操作复杂、测定数据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高精度注入装置和对应的液锁伤害测定方法,并形成了低渗储层液锁伤害评价方法。研究表明:所设计的注入装置更加精确、实用;液锁伤害主要发生在含水饱和度相对较高的区间上,渗透率伤害率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整体都在50%以上,呈现出“S”形曲线形态,且渗透率越低其曲线的“S”形态越明显;液锁伤害率曲线随渗透率的增加以渗透率为2.2×10^-3μm^2和15.5×10^-3μm^2为拐点而呈现三段式降低,渗透率越高,伤害程度越小;液锁阻塞半径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产量一定时,阻塞半径随液锁伤害率的增加而增加,并依照阻塞半径变化曲线建立了液锁伤害评价标准,将液锁伤害率在0~27%、27%~43%、43%以上三个区间上的伤害程度分别定义为低伤害、中等伤害和高伤害三个等次,其对应的阻塞半径分别为0~1.5、1.5~6、6 m以上;液锁伤害应以预防为主,适时地采取措施防止液锁伤害的发生,并要建立合理的气井生产制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操作性强、数据可靠,为深入研究储层伤害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油气田开发及储层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锁伤害 精确测量、注入器 含液饱和度 阻塞半径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增注剂与油藏的适应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13628-13634,共7页
针对油藏CO2驱开发注气增注剂与油藏的适应性问题,以中原油田某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手段,分别考察了降低界面张力型增注剂LB-1和改善润湿性型增注剂NR-1与储层流体及储层多孔介质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两类增注剂均适于在该目标... 针对油藏CO2驱开发注气增注剂与油藏的适应性问题,以中原油田某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手段,分别考察了降低界面张力型增注剂LB-1和改善润湿性型增注剂NR-1与储层流体及储层多孔介质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两类增注剂均适于在该目标区块推广应用,两种增注剂与地层水混合未产生任何沉淀和絮状物,并且与原油的乳化效果较好;在一定的浓度区间上,前者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一个数量级,后者能够将岩石润湿角提高3倍以上,两者的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并且稳定性好;在较低吸附滞留量范围内,可具有较好的防膨性能;基于上述适应性数据分析,分别优选了两类增注剂的适应性浓度区间,从而形成了一种增注剂浓度优选与评价方法;室内实验提高注气能力6%以上,研究成果为注气开发的现场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注剂 适应性 界面张力 润湿性 稳定性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余海波 程秀申 +3 位作者 漆家福 谈玉明 徐田武 周燕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3,共12页
为了研究东濮凹陷的盆地结构、断裂活动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地震资料解释、非地震物探资料分析、钻井岩心和测井曲线分析。结果表明:①东濮凹陷古近纪盆地具有多断、多凸、多洼的结构特征。始新统沙河街组沙四段沉积期为单断湖... 为了研究东濮凹陷的盆地结构、断裂活动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地震资料解释、非地震物探资料分析、钻井岩心和测井曲线分析。结果表明:①东濮凹陷古近纪盆地具有多断、多凸、多洼的结构特征。始新统沙河街组沙四段沉积期为单断湖盆,湖平面宽广,形成了一套优质烃源岩,为三角洲、浅湖-半深湖沉积,局部见深湖沉积。②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期以"多凸-多洼"构造样式为主,湖盆中心向西迁移,生烃层段较沙四段有所变化,为三角洲、浅湖、半深湖和深湖沉积。③沙二段上亚段沉积期继承性发育多洼构造,湖盆萎缩,生烃潜力变差,卫东-文东断层系开始发育,导致东部的洼陷区沉降幅度加大,烃源岩快速成熟。④断层活动频繁期,断距大的区域发育优质烃源岩,邻近烃源岩的近洼带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滩坝砂和浊积砂均是良好的储集层;早期形成且长期活动的二、三级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因此,可以判断柳屯洼陷和濮卫洼陷的浊积砂岩油气藏与马寨洼陷沙三段的上倾尖灭型油藏均为未来勘探挖潜方向。该研究成果对东濮凹陷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 多凸-多洼 同沉积断层 构造样式 盆地结构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泥岩间互地层等效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珂 戴俊生 +4 位作者 冯阵东 解艳雪 樊阳 王媛 赵力彬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3年第2期143-151,共9页
以地层岩石的变形分析为基础,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利用应变能理论及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了等效岩石力学参数的一般计算公式,并建立了测井资料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库车坳陷克拉A气田目的层系巴什基奇克组的等效岩石力学参数,并以计算... 以地层岩石的变形分析为基础,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利用应变能理论及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了等效岩石力学参数的一般计算公式,并建立了测井资料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库车坳陷克拉A气田目的层系巴什基奇克组的等效岩石力学参数,并以计算结果为基础进行了应力场及储层裂缝的数值模拟;最后讨论了等效岩石力学参数测井资料计算模型的优点及适用条件。模拟结果显示,储层裂缝集中发育在背斜高点及单斜构造部位,与气田目前的开发实践基本一致,表明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等效岩石力学参数适用于区域性的横向应力场及储层裂缝预测,不适于预测局部或垂向上的储层裂缝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间互地层 等效岩石力学参数 应变能 能量守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