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油田耐温抗盐二氧化碳泡沫控制气窜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庆 杨昌华 +3 位作者 林伟民 周迅 董俊艳 杨卫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8,116,共4页
二氧化碳驱是中原油田探索高温高盐油藏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式,在该类油藏开展泡沫封窜是控制CO2气窜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试验区气窜严重的现状,开发了耐温、抗盐CY-1型CO2泡沫封窜体系。该体系耐温100℃,耐盐25×10^... 二氧化碳驱是中原油田探索高温高盐油藏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式,在该类油藏开展泡沫封窜是控制CO2气窜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试验区气窜严重的现状,开发了耐温、抗盐CY-1型CO2泡沫封窜体系。该体系耐温100℃,耐盐25×10^4mg/L,耐钙镁5×10^3mg/L。对CO2泡沫进行了高温高压性能评价,得到了泡沫起泡能力随压力增加而增强的新认识。CO2泡沫相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泡沫在起泡能力与稳泡能力上均大大高于气态CO2泡沫,最长稳泡时间达到3144.3min。应用该体系对中原油田、腰英台油田16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注气压力平均上升1~3MPa,工艺成功率为100%,取得了较好的封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二氧化碳泡沫 气窜 封窜 泡沫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轻质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林伟民 邓瑞健 +2 位作者 刘勇 陈永浩 牛保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4-538,共5页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研究空气与中原油田地层原油的低温氧化反应机理,开展了空气-地层原油体系相态特征分析、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测定、低温氧化反应影响因素和低温氧化反应区间及途径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研究空气与中原油田地层原油的低温氧化反应机理,开展了空气-地层原油体系相态特征分析、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测定、低温氧化反应影响因素和低温氧化反应区间及途径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胡状原油单次脱气体积收缩率为10.1126%,在90℃下的饱和压力为6.36MPa,温度从90℃增至150℃、压力为23.5 MPa时,原油体积增加5.49%。油藏条件(90℃、23 MPa)下,胡状原油能溶解其自身体积9.07%的空气量,体积膨胀3.68%。原油与空气发生的低温氧化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5.1×10^(-3)h^(-1),活化能为81.9kJ/mol,指前因子为2.85×10~9h^(-1),活化能较大,反应活性较低。原油具有较强的氧气消耗能力,在96 d内消耗自身体积2.4倍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后,原油脱出溶解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超过3%。升高温度、压力、加入黏土及地层水均可促进氧化反应进行,其中温度是最主要因素。低温氧化反应后,饱和分和芳香分相对含量降低,而胶质和沥青质及氧元素相对含量升高。原油低温氧化反应分为加氧反应和断链反应两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 地层原油 低温氧化 反应机理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水处理在中原油田防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汤天遴 关建庆 +2 位作者 石伟 高亚楠 吴兰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5-337,344,共4页
中原油田回注污水矿化度高(40~150g/L),钙镁离子含量高(4~6g/L),呈酸性,pH值6.0~6.5,腐蚀性很强,污水处理和注水管线、设备腐蚀严重。列表给出了中原油田12座污水处理站来水(油田产出水)的离子组成和2001~2002年5个季度腐蚀速率监... 中原油田回注污水矿化度高(40~150g/L),钙镁离子含量高(4~6g/L),呈酸性,pH值6.0~6.5,腐蚀性很强,污水处理和注水管线、设备腐蚀严重。列表给出了中原油田12座污水处理站来水(油田产出水)的离子组成和2001~2002年5个季度腐蚀速率监测数据。介绍了1994年以来开发的使水质完全达标的两项注入水处理技术:将污水pH值提高至8.0~9.0,絮凝,稳定化的水质改性技术,1997年已全部在12座污水站应用,处理中产生大量污泥,高pH值下的结垢性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在pH=7.0条件下用过氧化物预处理、混凝的强氧化预处理技术,使污泥量减少50%以上,结垢倾向减轻。中原油田注入水的年平均腐蚀速率已由0.705mm/a(1994)降至0.0986mm/a(2001),接近行业标准推荐值≤0.076mm/a,注入水引起的腐蚀已大大减轻。表6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防腐蚀 含油污水处理 注入水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原油田开发几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肖敏 肖继威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2-606,共5页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内发现的油田多为陆相沉积,多油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性质多属中高黏度,油水黏度比一般高于20,在注水开发中形成较强的非均质性和水驱油的非活塞现象。注水开发的基本规律是:注水开发早、中期含水上升速度快,采...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内发现的油田多为陆相沉积,多油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性质多属中高黏度,油水黏度比一般高于20,在注水开发中形成较强的非均质性和水驱油的非活塞现象。注水开发的基本规律是:注水开发早、中期含水上升速度快,采出程度低,相当多的水驱可采储量要在高含水期采出。70年代末发现的中原油田,储层比较均匀,特别是原油性质好,低密度、低黏度,油水黏度比小,和其他开发油田有很大不同,避免了注水开发过程中的非均质性和注入水的非活塞现象,其基本规律是:注水开发的早、中期含水上升速度慢,采出程度高,相当多的水驱可采储量在中、低含水期就可采出,中原油田濮城沙一段油藏的开发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原油田的储层具有小孔隙、细喉道、低渗透的特点,和大孔隙、粗喉道、高渗透油田有很大的不同,开发中必须区别对待,特别是保护油气层不受污染,要形成大思路、大政策,贯彻到油田开发的始终,实现注水开发的高水平、高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稀油 油水黏度比 储层 低渗透 油气层保护 水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集输管线多相流腐蚀预测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宋庆伟 黄雪松 +3 位作者 岳淑娟 刘云 高亚楠 易明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0-131,共2页
介绍了在多相流条件下如何对油田集输管线介质进行腐蚀因素研究和数学模型建立,并研究了集输管线介质流速、含氧、pH值、矿化度、温度、CO2分压、含水等共7个因素对20#管材的腐蚀影响趋势。文章研究内容采用的多相流腐蚀评价装置获国家... 介绍了在多相流条件下如何对油田集输管线介质进行腐蚀因素研究和数学模型建立,并研究了集输管线介质流速、含氧、pH值、矿化度、温度、CO2分压、含水等共7个因素对20#管材的腐蚀影响趋势。文章研究内容采用的多相流腐蚀评价装置获国家专利,其设计思路和评价方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管线 多相流腐蚀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SiO_2纳米粉体改善油田注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高瑞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8-250,267,共4页
报道了用活性纳米SiO2粉体水基分散液改善注水井吸水能力的新技术并讨论了增注减压机理:在砂岩孔隙表面吸附,使表面由亲水变为亲油,提高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所选活性纳米粉体为市售品,先使表面吸附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报道了用活性纳米SiO2粉体水基分散液改善注水井吸水能力的新技术并讨论了增注减压机理:在砂岩孔隙表面吸附,使表面由亲水变为亲油,提高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所选活性纳米粉体为市售品,先使表面吸附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电荷由负变正,再吸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制成强憎水性的活性纳米SiO2粉体。将这种表面改性粉体分散在2.0%的某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制成水基分散液。岩心驱替结果表明,0.2%的纳米SiO2粉体水基分散液改善岩心渗透率的效果,基本上可以达到0.2%的乙醇、柴油分散液的效果;当纳米粉体在水基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10%~0.25%时,驱替后、驱替前岩心渗透率比Ki/K0>1,最佳浓度为0.10%,这时Ki/K0=1.39。注入纳米粉体水基分散液前用预处理液处理含油岩心,可大大提高用3%NH4Cl溶液测定的岩心渗透率比Ki/K0,12%盐酸+8%NaOH溶液预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8%NaOH溶液,12%盐酸再次之。介绍了用纳米SiO2粉体水基分散液处理中原文东油田6口注水井的增注减压效果。该技术特别适用于中渗油藏。图3表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 水基 纳米SiO2粉体 纳米粉体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盐酸 油相 岩心 增注 驱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CO_2泡沫封窜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昌华 邓瑞健 +2 位作者 牛保伦 周迅 杨卫东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1期118-120,124,共4页
针对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高温高盐的特点,利用充气法,评价了不同类型发泡剂性能。利用高温高压泡沫评价法,对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发泡剂进行复配,得到了耐温耐盐的CO2驱泡沫封窜体系,高压条件下发泡剂稳定性大幅提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 针对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高温高盐的特点,利用充气法,评价了不同类型发泡剂性能。利用高温高压泡沫评价法,对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发泡剂进行复配,得到了耐温耐盐的CO2驱泡沫封窜体系,高压条件下发泡剂稳定性大幅提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评价了复配的耐温耐盐泡沫封窜体系,结果表明,该体系耐温90℃,耐盐20×104mg/L,最佳使用质量浓度5 g/L,在渗透率为3 152×10-3μm2的岩心中,阻力因子超过50;对比了CO2在气态、液态、超临界3种相态下形成泡沫体系的封堵能力,结果表明,超临界CO2下形成的封窜体系阻力因子最大。现场开展了濮1-1井组CO2泡沫封窜试验,采用预处理段塞、CO2段塞、水段塞及泡沫段塞的注入方式,结果表明,CO2泡沫体系可有效提高注入压力,改善吸气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泡沫 高温高盐油藏 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混凝法用于油田回注污水处理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齐志敏 唐光辉 +3 位作者 张学锋 郭学辉 欧天雄 黄雪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8-241,共4页
报道了过氧化辅助混凝法处理油田回注污水的研究结果。简述了方法原理。在室内实验研究中将油田污水先用石灰乳处理 ,使 pH值升至 7.0 7~ 7.3,先后加入含 2 0 %H2 O2 的氧化剂和混凝剂聚硅酸铝铁 ,沉降后的上清液经砂滤器过滤即得到净... 报道了过氧化辅助混凝法处理油田回注污水的研究结果。简述了方法原理。在室内实验研究中将油田污水先用石灰乳处理 ,使 pH值升至 7.0 7~ 7.3,先后加入含 2 0 %H2 O2 的氧化剂和混凝剂聚硅酸铝铁 ,沉降后的上清液经砂滤器过滤即得到净化污水。加入氧化剂 5mg/L和混凝剂 6 0mg/L ,使污水中含油、悬浮固体、总铁、含硫(S2 -)分别由 14 6、4 3、2 6、8.0mg/L降至 2 .8、2 .1、0 .1、0mg/L ;与单独使用混凝剂相比 ,混凝剂的最优加量范围由80~ 10 0mg/L扩大至 4 0~ 90mg/L ,适应处理水量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 ;氧化剂最优加量范围为 4~ 6mg/L。在中原油田采油三厂进行的现场试验中 ,过氧化辅助混凝法 (5mg/L氧化剂 +6 0mg/L混凝剂 )处理后的污水 ,含油、悬浮固体、总铁、含硫、MF、TGB、SRB、腐蚀速率等指标均大大优于混凝法 (90mg/L混凝剂 )处理后的污水 ,特别是MF值高达 4 2 ,TGB和SRB菌数为 0 ,腐蚀速率为 0 .0 386mm/a;在水处理流程中 ,被处理水的腐蚀速率除混合罐内高于来水外 ,均低于 0 .0 76mm/a;处理后污水含氧量低 ,水质的稳定性提高。图 5表 4参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油田采出水 回注水 过氧化辅助混凝法 水质稳定性 中原油田采油三厂 氧化-混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球调剖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同文 刘永安 +1 位作者 牛宗奎 李会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2,共3页
简介了注水井投球调剖机理,即在注水井吸水量大的层段,与注入水同步流动的、直径略大于炮眼直接的均质刚性塑料球,在注水压差作用下靠贴压实在炮眼上,将炮眼堵住,使注入水流向并进入其他层段。简介了调剖球的制造和物性。叙述了在模拟... 简介了注水井投球调剖机理,即在注水井吸水量大的层段,与注入水同步流动的、直径略大于炮眼直接的均质刚性塑料球,在注水压差作用下靠贴压实在炮眼上,将炮眼堵住,使注入水流向并进入其他层段。简介了调剖球的制造和物性。叙述了在模拟实验中得到的稳态条件下调剖球在注入管内受力情况和炮眼附近的流动场。介绍了投球调剖工艺,包括停注后重新开始注水时使调剖球复位的方法;调剖球的用量根据动态仿真模拟软件计算结果选定。本工艺已在中原7个区块的18口注水井应用,效果良好。介绍了在一口封隔器失效注水井上投球调剖的效果:注水压力由11MPa上升至16MPa,吸水曲线斜率增大,启动压力上升4.1MPa,对应油井(1口)产油量增加,含水下降。本工艺的优点有:工艺简单,安全,可靠,不动管柱,工作量小,不使用化学剂,费用低。图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球调剖工艺 研究 注水井 炮眼 射孔 单向封闭 硬质塑料球 机理 研究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姜春河 郎学军 +1 位作者 易明新 牛苏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153,共3页
针对中原油田油气井压裂后支撑剂回流的问题,分析出了影响支撑剂回流的主要因素有液体黏度、排液速度、毛细管力和水锁效应、顶替量、裂缝闭合程度、作业程序等。针对支撑剂回流的原因,研究并采用了分段破胶技术、压裂后处理技术、裂缝... 针对中原油田油气井压裂后支撑剂回流的问题,分析出了影响支撑剂回流的主要因素有液体黏度、排液速度、毛细管力和水锁效应、顶替量、裂缝闭合程度、作业程序等。针对支撑剂回流的原因,研究并采用了分段破胶技术、压裂后处理技术、裂缝强制闭合、高表面活性剂技术、尾追树脂包衣支撑剂、排液程序优化等工艺技术,以阻止支撑剂回流的发生。应用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分别在油田所属天然气产销厂、采油一厂、采油四厂现场试验及推广应用12井次。其压裂井段为2917.8~3516.0m,共87个小层,厚度170.6m。施工累计用液为3017.6m3;加砂373.3m3,平均砂比为26.9%;施工破裂压力为40.9~79.8MPa,排量为3.6~6.0m3/min,施工工艺成功率为100%。压前日均产油为7.6t,压后日均产油为22.9t,平均增油为15.3t,已累计增产原油为6063t。压前日均产天然气为5.9×104m3;压后日均产天然气为17×104m3,平均日增天然气为11.1×104m3,已累计增产天然气为4143×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压裂液 支撑剂回流 天然气 油气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一段相控水淹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焱 张振顺 +1 位作者 胡望水 熊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507,共3页
依据测井资料计算储层含水率,根据含水率确定了濮城油田沙一段水淹等级划分的标准。在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储层建模软件,结合水淹等级划分标准,在沉积微相模型的约束下,利用确定、随机建模方法预测了濮城油田沙一段相控水淹模... 依据测井资料计算储层含水率,根据含水率确定了濮城油田沙一段水淹等级划分的标准。在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储层建模软件,结合水淹等级划分标准,在沉积微相模型的约束下,利用确定、随机建模方法预测了濮城油田沙一段相控水淹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沉积相区其油层的水淹程度和特征明显有差别。与其他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相控下的随机水淹模型比较符合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水淹状况及规律,符合储层发育及其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可信度高。预测结果为剩余油的预测和开采提供了更加符合实际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发现,相控水淹研究为油藏水淹规律及特征的预测判断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相控随机建模 相控水淹模型 濮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23气田低伤害酸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勇 易明新 +4 位作者 王鲁鑫 张荣 孙建华 曹莘 邢淑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3,共3页
文23低渗气藏具有埋藏深、物性差等特点,通过常规酸化对文23气田储层伤害的分析,研制出了气井低伤害酸液,筛选出防水锁剂JIX-Ⅱ、酸化缓蚀剂HSJ-Ⅱ等低伤害酸化添加剂,酸体系表面张力≤23m.N/m,界面张力≤0.5m.N/m,腐蚀速度<5g/m2.h... 文23低渗气藏具有埋藏深、物性差等特点,通过常规酸化对文23气田储层伤害的分析,研制出了气井低伤害酸液,筛选出防水锁剂JIX-Ⅱ、酸化缓蚀剂HSJ-Ⅱ等低伤害酸化添加剂,酸体系表面张力≤23m.N/m,界面张力≤0.5m.N/m,腐蚀速度<5g/m2.h(90℃)。室内岩心流动实验表明酸液具有较高的储层渗透率改善效果及较低的储层岩心伤害率。低伤害酸液体系与新型撬装气举残酸反排工艺的应用使得储层残酸、井筒积液反排彻底,提高了气井酸化效果。经过在文23气田15口井次的现场应用,平均单井日增气4.5×103m3,平均有效期132d。表明该气井低伤害酸化工艺技术对于文23气田低渗气藏酸化改造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低伤害 油气层保护 文23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脉冲造缝与酸化联作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荣 张兰芳 +3 位作者 郑勇 孟莲香 刘惠军 计莲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1,158,共3页
多脉冲造缝与酸化联作是利用多脉冲造缝和酸化的各自优势,吸取两种解堵方法的优点,对裂缝面及其邻近地层进行酸化处理的综合技术。研究出了与多脉冲造缝技术相配套的耐高温缓速酸(HS-3)配方,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水溶性好、较强的... 多脉冲造缝与酸化联作是利用多脉冲造缝和酸化的各自优势,吸取两种解堵方法的优点,对裂缝面及其邻近地层进行酸化处理的综合技术。研究出了与多脉冲造缝技术相配套的耐高温缓速酸(HS-3)配方,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水溶性好、较强的缓速性能、低腐蚀性等优点。经过12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工艺成功率100%,施工井有效率90%以上,有效期较长,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注效果,显示了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多脉冲 联作 缓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井解堵增注工艺技术在文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云 宋庆伟 +3 位作者 苟红 刘凤娇 许建华 易明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2-134,共3页
文南油田具有高压低渗的特点,二、三类层物性相对较差,注水压力逐渐升高,注水越来越困难。通过认真分析欠注井主要污染类型,以区块整体增注为先导,应用了以砂岩缓速酸降压增注为主导的工艺技术,与此同时,拓宽技术手段,推广应用了适应于... 文南油田具有高压低渗的特点,二、三类层物性相对较差,注水压力逐渐升高,注水越来越困难。通过认真分析欠注井主要污染类型,以区块整体增注为先导,应用了以砂岩缓速酸降压增注为主导的工艺技术,与此同时,拓宽技术手段,推广应用了适应于文南油田不同欠注水井增注特点的氧化深穿透、无钙沉淀、纳米粉体、缩膨增注等系列增注工艺,有效地解决了文南油田高压低渗区块水井增注难题,在现场应用后取得了好的措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降压增注 注水开发 文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滨里海油田钻井提速技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泓 王涛 +1 位作者 黄新成 张庆荣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9-103,共5页
为了提高哈萨克斯坦滨里海油田的钻井速度,针对地层特点开展了钻井提速技术研究。研究应用了水力加压器钻头保护技术、旋转垂直导向钻进技术、"MWD+弯螺杆"技术以及"孕镶金刚石钻头+高速涡轮"组合技术,有效解决了... 为了提高哈萨克斯坦滨里海油田的钻井速度,针对地层特点开展了钻井提速技术研究。研究应用了水力加压器钻头保护技术、旋转垂直导向钻进技术、"MWD+弯螺杆"技术以及"孕镶金刚石钻头+高速涡轮"组合技术,有效解决了二开蹩跳钻、井斜难以控制和三开钻遇灰岩地层机械钻速低的问题,实现了二开、三开快速钻进。现场应用的18口井中,施工井段平均机械钻速达到4.54m/h,同比提高了103%,节约钻井时间共计196.29d。现场应用表明,滨里海地区的综合钻井提速技术应用已趋成熟,能够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经济效益良好,可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钻具 垂直导向 无线随钻 水力加压器 机械钻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延缓型有机硼交联剂OB-200合成研究 被引量:41
16
作者 刘洪升 王俊英 +4 位作者 王稳桃 王栋 郎学军 张晓瑛 李国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从合成反应原理出发,考察了水基冻胶压裂液用的有机硼络合物交联剂的各项合成反应条件,得到了耐高温延缓型交联剂OB 200的最佳合成工艺。反应物的用量以体积计分别为:硼酸盐15%~20%,配位体(质量比1∶7~10的葡萄酸钠和多元醇LB 2)35%,... 从合成反应原理出发,考察了水基冻胶压裂液用的有机硼络合物交联剂的各项合成反应条件,得到了耐高温延缓型交联剂OB 200的最佳合成工艺。反应物的用量以体积计分别为:硼酸盐15%~20%,配位体(质量比1∶7~10的葡萄酸钠和多元醇LB 2)35%,溶剂(体积分数0.25的丙三醇水溶液)45%~50%,催化剂为质量比10∶2的稀土金属硫酸盐和NaOH,用量0.1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5~4.0小时。有机硼OB 200/羟丙基瓜尔胶压裂液(5g/LHPG水溶液,交联比100∶3),交联时间在300~305s,冻胶的耐温性达143℃。图6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延缓型 有机硼交联剂OB-200 合成 水基冻胶压裂液 成胶时间 冻胶 耐温性 羟丙基瓜尔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套管变形井滚压整形修复技术 被引量:19
17
作者 石俊生 古小红 +2 位作者 宋迎春 李顺林 魏鲲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54,共3页
普光气田高含H2S和CO2,套管变形井井深、产层套管钢级高、套管壁厚,套管修复难度大,直接影响到后期增产作业和开发措施的实施。为此,提出采用套管滚压整形修复技术来实现套管变形井的投产。通过普光302井现场应用实例,介绍了滚压整形技... 普光气田高含H2S和CO2,套管变形井井深、产层套管钢级高、套管壁厚,套管修复难度大,直接影响到后期增产作业和开发措施的实施。为此,提出采用套管滚压整形修复技术来实现套管变形井的投产。通过普光302井现场应用实例,介绍了滚压整形技术原理和施工工艺过程,提出了套管滚压整形胀头选择的建议:①胀头型号应根据套管变形程度进行从小到大的选择;在自然状态下,滚珠当量圆直径(遇阻直径)应大于整形套管内径4~6mm,即一次整形量应控制在4~6mm,依次渐进达到整形要求;②依据多次整形数值分析,套管挤压变形后的回弹量为1.0~1.5mm。对于不同钢级和壁厚的套管,整形量设计时,一次整形量应稍大于套管材质的弹性形变量。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对钻柱强度要求低、整形阻力小、对整形钻具和套管损伤小,是一种新型的套管整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气井 套管 变形 滚压整形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留油田低渗透砂岩储层重复酸化用酸液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淑萍 高瑞民 +6 位作者 刘亚勇 朱公顺 曹莘 程宝生 白杨 杨志英 邢淑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09,102,共5页
中原文留油田文 16断块储层渗透率低 (2× 10 -3 ~ 6 0× 10 -3 μm2 ) ,温度高 (12 3~ 130℃ ) ,长石含量高 ,油井重复酸化效果差、有效期短。分析了用土酸或含 (潜在 )氢氟酸的酸液处理砂岩储层造成的各种伤害 ,提出了对重... 中原文留油田文 16断块储层渗透率低 (2× 10 -3 ~ 6 0× 10 -3 μm2 ) ,温度高 (12 3~ 130℃ ) ,长石含量高 ,油井重复酸化效果差、有效期短。分析了用土酸或含 (潜在 )氢氟酸的酸液处理砂岩储层造成的各种伤害 ,提出了对重复酸化用酸液的要求 ,包括氢氟酸含量适当 ,减少二次伤害等。根据这些要求研制了适合中原油田砂岩油藏重复酸化用的由膦酸、脂肪酸酯和含氟盐组成的有机缓速酸 ,提出了前置酸 (10 %~ 15 %盐酸或盐酸 /醋酸 +添加剂 )—主体酸 (有机缓速酸 )—后置酸 (10 %~ 15 %盐酸 +添加剂 )—顶替液酸液体系。在短岩心模拟实验中 ,有机缓速酸提高岩心渗透率的幅度高于低伤害酸 (磷酸 /氢氟酸 /盐酸胶束酸 ) ,低伤害酸又高于常规土酸。在长岩心模拟实验中 ,有机缓速酸提高串连 3段岩心渗透率的幅度均远高于低伤害酸。在现场试验中将有机缓速酸体系用于 4口井的再次酸化 ,均获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详细介绍了两口经过土酸类酸液处理但效果不佳的油井再次酸化的情况和效果。图 2表 4参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留油田 储层 砂岩 酸化工艺 胶束土酸 油层 渗透率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沈慧萍 史振勤 +1 位作者 乔国安 易明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7-48,共2页
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天然气主要依据的是三孔隙度测井曲线。理论上认为,储层含气使声波时差孔隙度和密度孔隙度增大,使中子孔隙度减少。以此为基础,已发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在东濮凹陷深层气应用中效果明显下降。该区深层气藏... 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天然气主要依据的是三孔隙度测井曲线。理论上认为,储层含气使声波时差孔隙度和密度孔隙度增大,使中子孔隙度减少。以此为基础,已发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在东濮凹陷深层气应用中效果明显下降。该区深层气藏类型为低渗透凝析气藏,具有含气饱和度低、凝析油含量高的特点,因此使深层气在探测范围比较浅的三孔隙度测井资料上显示较弱,如何突出天然气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上的细微变化是深层气识别的关键。文章以天然气测井响应理论为基础,计算出天然气对三孔隙度测井曲线声波时差、补偿中子、补偿密度不同的影响量,考虑到天然气在孔隙度曲线上的影响变化量的差异及仪器探测深度,提出了用含气当量法来识别深层气,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其重点突出了天然气对声波时差的影响量,因此识别精度明显改善,在东濮凹陷深层天然气测井解释应用中,识别符合率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气 低渗透油气藏 凝析气藏 测井解释孔隙度 声波时差 东濮凹陷 识别方法 深层气层 低渗透凝析气藏 中子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空气泡沫驱油过程中的腐蚀与防护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林伟民 李雪峰 +3 位作者 陈秀玲 安思彤 关建庆 李慧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2-345,共4页
针对空气泡沫驱油过程中的腐蚀问题,模拟现场试验条件,研究了气液交替注入频率、空气注入参数(温度、压力、湿度、流速)及不同泡沫配液体系对腐蚀速率的影响,考察了缓蚀剂和牺牲阳极的缓蚀效果,获得了注空气泡沫的相关腐蚀规律和防腐... 针对空气泡沫驱油过程中的腐蚀问题,模拟现场试验条件,研究了气液交替注入频率、空气注入参数(温度、压力、湿度、流速)及不同泡沫配液体系对腐蚀速率的影响,考察了缓蚀剂和牺牲阳极的缓蚀效果,获得了注空气泡沫的相关腐蚀规律和防腐工艺技术。结果表明:气液交替次数由0增大到6、空气湿度由0增大到饱和、空气流速由0变为1.5 L/min时,挂片相应的腐蚀速率分别增加了8~9、56.6、46.6倍;空气温度和50℃时压力的变化对N80钢材的腐蚀速率影响较小,温度升高和压力增加,腐蚀速率略有增加。静态条件下,不同泡沫配液体系中的腐蚀介质对N80挂片的腐蚀速率均小于标准0.076 mm/a。缓蚀剂与牺牲阳极协同缓蚀工艺可以弥补高温下缓蚀剂缓蚀效果降低的不足,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协同缓蚀工艺技术的缓蚀率达92.4%,有效解决了注入管柱的腐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泡沫 腐蚀 缓蚀剂 牺牲阳极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