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油田矿场试验中三元共聚物胶状体驱油溶液粘度损失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钱思平 吴应川 +4 位作者 张还恩 孙志强 芦会来 夏文玉 孙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7-168,181,共3页
中原油田将新研制的耐温 (90℃ )、耐矿化度 (1.6× 10 5mg/L)的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中试胶状体产品用于小规模矿场驱油试验 ,发现现场配制的溶液粘度较中试初期产品溶液粘度室内测定值下降 6 9%。探讨了引起粘度损失的原因 ,结果如... 中原油田将新研制的耐温 (90℃ )、耐矿化度 (1.6× 10 5mg/L)的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中试胶状体产品用于小规模矿场驱油试验 ,发现现场配制的溶液粘度较中试初期产品溶液粘度室内测定值下降 6 9%。探讨了引起粘度损失的原因 ,结果如下。①产品质量低且不稳定 :现场试验期间所用产品的溶液粘度比中试初期产品下降 2 9% ,同一批次产品溶液粘度相差 44 % ,不同批次产品溶液粘度相差 5 9%。②造粒机结构不合理 ,运行参数欠当 ,造成溶液粘度损失最大达 2 2 .8%。③螺杆泵输送中粘度损失仅 1.7%。④注聚泵剪切造成粘度损失 4% (规定要求 <5 % )。大庆油田早期 (1972 ) ,胜利油田近期 (1998~ 2 0 0 1)曾在现场驱油试验中使用胶状体HPAM ,效果均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矿场试验 三元共聚物 胶状体驱油溶液 粘度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断控型大气水岩溶储层结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晓强 侯加根 +4 位作者 胡向阳 刘钰铭 齐得山 马晓勇 邹婧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古岩溶作用能够形成极具潜力的油气储层。以断控型大气水岩溶储层结构为切入点,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相似露头区调查的基础上,从形态及成因角度明确了4种结构单元,并以塔河油田四区S48单元为例,开展了地下研究。研究表明,主要形成于... 古岩溶作用能够形成极具潜力的油气储层。以断控型大气水岩溶储层结构为切入点,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相似露头区调查的基础上,从形态及成因角度明确了4种结构单元,并以塔河油田四区S48单元为例,开展了地下研究。研究表明,主要形成于饱水带的地下河型洞穴规模最大,纵向发育型洞穴与孤立洞厅的差别在于高度直径比是否大于1;三者有多种组合方式,控洞断裂是重要的连接途径,3类洞穴与断裂的匹配数分别达到了2.5、1.9和1.7,洞穴发育与断裂分布有良好的耦合关系;此外,古地貌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岩溶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洞穴 储层结构 地下河 竖井 洞厅 控洞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一段相控水淹模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焱 张振顺 +1 位作者 胡望水 熊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507,共3页
依据测井资料计算储层含水率,根据含水率确定了濮城油田沙一段水淹等级划分的标准。在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储层建模软件,结合水淹等级划分标准,在沉积微相模型的约束下,利用确定、随机建模方法预测了濮城油田沙一段相控水淹模... 依据测井资料计算储层含水率,根据含水率确定了濮城油田沙一段水淹等级划分的标准。在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储层建模软件,结合水淹等级划分标准,在沉积微相模型的约束下,利用确定、随机建模方法预测了濮城油田沙一段相控水淹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沉积相区其油层的水淹程度和特征明显有差别。与其他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相控下的随机水淹模型比较符合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水淹状况及规律,符合储层发育及其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可信度高。预测结果为剩余油的预测和开采提供了更加符合实际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发现,相控水淹研究为油藏水淹规律及特征的预测判断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相控随机建模 相控水淹模型 濮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城油田特高含水期高压分层注水工艺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侯建华 邵建中 苑晓荣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2-114,共3页
针对濮城油田特高含水期高压分层注水工艺存在的不足,研究开发了新型偏心分层注水技术和液力投捞分层注水技术,现场应用表现该技术能解决现场多级高压分注和斜井分注工艺技术,基本解决了濮城油田特高含水期不同井况分层注水的需要。
关键词 分层注水 高压分注 特高含水期 液力投捞 濮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水剖面预测模型在层系优化组合中的应用——以濮城油田文51块沙二段下亚段油藏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余传谋 王羽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04,118,共3页
濮城油田文51块沙二段下亚段油藏层间矛盾突出,非均质性强,通过建立吸水剖面预测模型进行层系优化组合,从而提高Ⅱ类和Ⅲ类层的采收率。利用地层物性资料及油水井参数,采用智能群算法,计算不同地质开发因素对注水井吸水剖面变化的影响权... 濮城油田文51块沙二段下亚段油藏层间矛盾突出,非均质性强,通过建立吸水剖面预测模型进行层系优化组合,从而提高Ⅱ类和Ⅲ类层的采收率。利用地层物性资料及油水井参数,采用智能群算法,计算不同地质开发因素对注水井吸水剖面变化的影响权重,量化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建立吸水剖面预测模型,进而预测不同分层条件下注水井吸水剖面的变化,优化分层注水措施,提高该类油藏Ⅱ类和Ⅲ类层的水驱动用程度,实现了濮城油田文51块沙二段下亚段油藏特高含水期开发对象的转移。自2008年12月应用以来,研究区综合含水率降低了4.7%,产油量连续5a稳步提升,累积增油量为1.2×104t,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剖面 层系优化 分层注水 文51块 濮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出剖面测井技术在高含硫稠油塔河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丽 刘锐熙 +3 位作者 朱治理 刘小灵 王爱民 许良平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S1期110-112,共3页
塔河油田以缝洞单元为基本开发单元,平面上连续性极差,具底水但没有统一油水界面,为轻-中-超稠油多期成藏、埋藏深的低饱和弱亲油性油藏。由于油藏具有超深、超稠,高温、高压、高黏度、高矿化度、高含硫化氢的特点,给产出剖面测井的施... 塔河油田以缝洞单元为基本开发单元,平面上连续性极差,具底水但没有统一油水界面,为轻-中-超稠油多期成藏、埋藏深的低饱和弱亲油性油藏。由于油藏具有超深、超稠,高温、高压、高黏度、高矿化度、高含硫化氢的特点,给产出剖面测井的施工、解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合理改造设备、选用合适的仪器、采用井径测量、涡轮流量计与示踪流量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塔河油田生产井进行了150余井次产出剖面测井,为油井措施提供依据,提高单井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剖面 碳酸盐油藏 稠油 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有效保存区综合评价 被引量:56
7
作者 汤济广 李豫 +1 位作者 汪凯明 齐泽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23,共9页
受差异构造边界的制约,四川盆地东南地区(简称川东南)中新生代发生差异构造变形,使得保存条件成为控制该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为此,从制约保存条件的直接原因——构造作用出发,对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以... 受差异构造边界的制约,四川盆地东南地区(简称川东南)中新生代发生差异构造变形,使得保存条件成为控制该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为此,从制约保存条件的直接原因——构造作用出发,对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以构造研究为先导,立足于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方式和强度,将评价区划分为7个构造形变带,并对各构造形变带的断裂规模、断裂密度、顶底板岩性和厚度、目的层埋深、构造形态和裂缝间距指数等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揭示,确立页岩气有效保存区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建立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最优评价参数标准,对7个构造形变带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的保存条件进行了宏观评价。结果表明:齐岳山断裂以西地区的保存条件整体上好于东侧;齐岳山断裂以东地区,以武隆断褶带的保存条件为最好,其次为彭水断褶带和黔江断褶带,道真叠加断褶带、务川叠加断褶带和沿河叠加断褶带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南 页岩气 早志留世 保存条件 综合评价 差异构造变形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温抗盐预交联凝胶颗粒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周亚贤 郭建华 +4 位作者 王同军 王旭 刘敏 苏雪霞 张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8,共4页
由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含Si-Si和Si-C键的无机物、有机硅类偶联剂在引发剂存在下反应,制得凝胶状物,经剪切、造粒得到预交联凝胶颗粒。详细考察了该凝胶颗粒的吸水膨胀性能。在矿化度158.5g/L的濮三联现场回注污水中,凝... 由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含Si-Si和Si-C键的无机物、有机硅类偶联剂在引发剂存在下反应,制得凝胶状物,经剪切、造粒得到预交联凝胶颗粒。详细考察了该凝胶颗粒的吸水膨胀性能。在矿化度158.5g/L的濮三联现场回注污水中,凝胶颗粒吸水膨胀达到平衡的时间,粒径为0.5、1-33、-5 mm时在80℃下分别为2.5、6、9小时;粒径为1-3 mm时,室温下超过24小时,80℃和90℃下为6-8小时,吸水膨胀倍数〉10;在70-135℃水中老化15天后膨胀倍数显著下降,此后直到60天维持不变,在135℃下为5-12;在350 g/L高矿化水中于135℃老化时膨胀倍数值较低但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趋势相似;在135℃、45 MPa压力下老化时膨胀倍数比常压下老化时降低2.5-3.5。在高温高盐的濮城东区沙二下油藏使用该凝胶颗粒进行深部调剖,注入粒径、段塞浓度(2-6 kg/m^3,在注入水中)及段塞结构根据注入压力确定,施工井为注水井濮5-112和濮4-581,分别注入颗粒悬浮液6360和4250 m^3(0.05和0.10 PV,含颗粒剂21.5和14.5 t)及无机调剖剂140和20 m^3。4口对应油井中有3口在深部调剖后产液量减少,产油量增加,含水下降,有效期为6-10个月。图5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剂 预交联凝胶颗粒 吸水材料 吸水膨胀性能 深部调剖 高温高盐油藏 中原濮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啉油酰胺的合成及在油气井产出液中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金营 魏慧芳 +1 位作者 张利嫱 郑家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0-233,236,共5页
由油酸和二乙烯三胺合成了咪唑啉酰胺YIM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化学结构。失重法测试结果表明,温度60℃、加剂量50mg/L时,在矿化度1.24×105mg/L的中原文东油田采出水中,YIM对Q235、N80、J55钢试片的缓蚀率分别为81.7%、75.6%和74.6%;... 由油酸和二乙烯三胺合成了咪唑啉酰胺YIM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化学结构。失重法测试结果表明,温度60℃、加剂量50mg/L时,在矿化度1.24×105mg/L的中原文东油田采出水中,YIM对Q235、N80、J55钢试片的缓蚀率分别为81.7%、75.6%和74.6%;缓蚀率随CO2分压增大(0.2~1.0MPa)而降低,降低幅度以Q235钢为最大,J55钢次之,N80钢最小。根据极化曲线测试数据,在油田采出水中加入YIM使Q235钢的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减小,腐蚀反应的阳极极化率增大,说明YIM为抑制阳极为主的缓蚀剂;在30~60℃区间温度的影响不明显,在70℃下YIM的缓蚀率有所降低。根据交流阻抗测试数据讨论了YIM对金属表面介电性质的影响。SEM观测证实YIM在金属表面形成了吸附膜。图5表5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钢 咪唑啉 金属表面 缓蚀性能 缓蚀率 阳极极化 失重法 酰胺 合成 并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在ZY区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孙炜 李玉凤 +2 位作者 何巍巍 黑继虎 孔凯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利用地震数据较为准确地预测碳酸盐岩中的裂缝发育区,是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预测的关键手段。文中介绍了基于HTI(具有水平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P波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的原理及思路流程,从ZY区成像测井及岩心资料的裂缝发育情况出... 利用地震数据较为准确地预测碳酸盐岩中的裂缝发育区,是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预测的关键手段。文中介绍了基于HTI(具有水平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P波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的原理及思路流程,从ZY区成像测井及岩心资料的裂缝发育情况出发,以叠前地震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裂缝分布特征的预测。通过与衰减有关的P波各向异性得到研究区的裂缝发育特征,认为裂缝发育情况与断层展布特征关系密切,区内裂缝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北北东为辅。成像测井及岩心资料上的裂缝信息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预测裂缝分布特征基础上设计的井位,试油也获得工业油流。以上理论和应用实践表明,P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能够准确预测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有效提升油气预测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I介质 P波各向异性 叠前地震数据 裂缝预测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体积压裂对井间裂缝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玉伟 艾池 +3 位作者 张博文 栾瑛琪 淡利华 王红芹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6期779-782,共4页
针对多井同步体积压裂优化设计的要求,在假设岩石为均质、各向同性材料的条件下,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同步体积压裂过程中的二维诱导应力场计算模型;考虑到井间裂缝诱导应力对原始水平主应力的影响,结合裂缝转向机理,得出压裂裂缝转... 针对多井同步体积压裂优化设计的要求,在假设岩石为均质、各向同性材料的条件下,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同步体积压裂过程中的二维诱导应力场计算模型;考虑到井间裂缝诱导应力对原始水平主应力的影响,结合裂缝转向机理,得出压裂裂缝转向形成网状裂缝的力学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改变同步体积压裂的裂缝施工参数,改变诱导应力场,调整井间地层的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值,诱导裂缝转向形成网状裂缝;改变与设计转向裂缝相邻或距离较近裂缝的参数时,诱导应力场变化明显,利于裂缝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体积压裂 裂缝转向 诱导应力 水平主应力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31
12
作者 高长海 张新征 +1 位作者 查明 王晓燕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6期6-12,共7页
由于碳酸盐岩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造成油气分布十分复杂,使得冀中坳陷潜山油气勘探难度加大。该文利用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有机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结合勘探实践,对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潜山油气主要... 由于碳酸盐岩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造成油气分布十分复杂,使得冀中坳陷潜山油气勘探难度加大。该文利用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有机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结合勘探实践,对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潜山油气主要来源于古近系和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储集层主要由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组成,储集空间主要为孔、洞、缝系统;古近系泥质岩、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和潜山内幕泥质岩隔层构成了潜山油气藏良好的盖(隔)层,并发育2类、8套储盖组合;潜山发育的断层和不整合是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根据圈闭类型的差异,将潜山油气藏分为潜山顶油气藏、潜山坡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3种类型。潜山油气近油源分布,具东富西贫、南油北气的特征,并在断裂带附近的潜山及潜山内幕圈闭中富集,构成了复式油气聚集带。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揭示冀中坳陷潜山油气成藏规律,对今后潜山圈闭评价、区带优选等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气藏 成藏条件 油气藏类型 分布规律 冀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延缓型有机硼OB-200交联压裂液的性能与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洪升 郎学军 +4 位作者 张红 王栋 王俊英 韦登超 王栋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报道了实验考察高温延缓型有机硼交联剂OB 200在5g/L羟丙基瓜尔胶水基压裂液中的各项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果,简述了在7口井上应用该压裂液的情况。OB 200/HPG压裂液在pH=11.5、温度5~35(40)℃时交联时间长达4.7~5.6min;不加破胶剂的... 报道了实验考察高温延缓型有机硼交联剂OB 200在5g/L羟丙基瓜尔胶水基压裂液中的各项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果,简述了在7口井上应用该压裂液的情况。OB 200/HPG压裂液在pH=11.5、温度5~35(40)℃时交联时间长达4.7~5.6min;不加破胶剂的压裂液在温度115~135℃时,8h内可完全破胶液化,讨论了OB 200体系的自动破胶机制;在135℃、170s-1条件下剪切2h,压裂液粘度>120mPa·s;高速(500s-1)剪切后,在低速下(80s-1)粘度可恢复到初始值的94.5%(95℃下)或70.0%(135℃下);在95~135℃滤失小,滤失系数为6.93×10-4~9.81×10-4m/(min)1/2;残渣含量低,135℃下破胶20h后为319mg/L,而对比硼酸盐压裂液(90℃)和有机钛压裂液(135℃)分别为364和457mg/L;在人造岩心上测得渗透率伤害率在5.74%~9.66%,平均7.32%,而对比有机钛压裂液为24.07%~29.98%,平均27.09%。在中原油田桥口和户部寨地区7口井2706~3769m井段用该压裂液压裂,施工成功率100%,获得了油、气增产效果。图5表4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延缓型 有机硼OB-200 交联压裂液 性能 高温油藏 水力压裂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底水油藏注水开发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郑小杰 钟伟 +3 位作者 段洪泽 梁宏刚 娄大娜 王春浦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36,250,共4页
为深入探究强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借鉴,通过精细数值模拟,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套井组转注及全区转注方案,优化注水参数,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参数转注,可以提高油藏采收率,但效果并不明显。从... 为深入探究强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借鉴,通过精细数值模拟,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套井组转注及全区转注方案,优化注水参数,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参数转注,可以提高油藏采收率,但效果并不明显。从受效井水侵量来看,采出水主要为地层水,注入水波及范围小,且油井转注后损失原油产量,同时转注需要相应配套设施工艺,经济上存在很大风险。基于此,建议此类油藏勿转注水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底水油藏 数值模拟 注水开发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CO_2驱注入时机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钟张起 史运芳 +2 位作者 刘鹏程 彭波 庄永涛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3期346-349,共4页
根据吉林油田某区块的油藏条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CO2不同注入方式下的驱油效果。数模结果显示,与水驱和连续注气方式相比,交替驱能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衰竭开采后进行气水交替驱时,随着注入时机的推迟,采收率先是快速增加,然后逐... 根据吉林油田某区块的油藏条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CO2不同注入方式下的驱油效果。数模结果显示,与水驱和连续注气方式相比,交替驱能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衰竭开采后进行气水交替驱时,随着注入时机的推迟,采收率先是快速增加,然后逐渐降低,不过采收率变化幅度较小。注水开发后进行气水交替驱时,随着注入时机的推迟,采收率先是快速降低,然后逐渐增加,采收率降低幅度较大。注水开发后,经过一段时间焖井,再进行气水交替驱,焖井时间与采收率关系比较复杂,最佳焖井时间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2驱 注入时机 交替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濮阳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盐岩层与油气藏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谷维成 赵其磊 +3 位作者 吕迎红 莫文丽 郑军林 舒彬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29-534,共6页
河南省濮阳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4套盐岩层,每一套盐岩层又由若干个盐岩韵律组成,盐岩韵律由盐岩(或膏岩)和泥岩构成。本文重点研究沙三段的3套盐岩层。盐岩层极其致密,其阻隔作用使下伏地层的温度和压力升高,有利于下伏生油岩中... 河南省濮阳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4套盐岩层,每一套盐岩层又由若干个盐岩韵律组成,盐岩韵律由盐岩(或膏岩)和泥岩构成。本文重点研究沙三段的3套盐岩层。盐岩层极其致密,其阻隔作用使下伏地层的温度和压力升高,有利于下伏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同时,在高温、高压下盐岩呈塑性状态,使其成为良好的盖层。盐岩与砂泥岩相变,加之与构造配合形成一定规模的与盐岩层有关的油气藏,扩大了油气勘探的领域。与盐岩层分布有关的油气藏有4种类型: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岩性-断层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层-背斜油气藏。确定3套盐岩层在研究区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对于寻找隐蔽油气藏及下步滚动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系 沙河街组 沉积相 盐岩层 油气藏 濮阳地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42断块特低渗油藏挖潜调整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凤玲 周华东 +3 位作者 李志萱 陈莹莹 毕玉帅 王磊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5期113-116,122,共5页
濮城油田卫42断块油藏埋藏深、物性差、储层沉积环境和砂体连通状况不清、平面非均质性强、注水困难、井网不完善,开发效果差。以油藏精细描述和油藏动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了油藏剩余油类型及分布规律。油藏剩余油类型主要有层间干扰型、... 濮城油田卫42断块油藏埋藏深、物性差、储层沉积环境和砂体连通状况不清、平面非均质性强、注水困难、井网不完善,开发效果差。以油藏精细描述和油藏动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了油藏剩余油类型及分布规律。油藏剩余油类型主要有层间干扰型、构造高部位型、注采不完善型和透镜状砂体型。针对油藏地质特点和剩余油的不同类型,开展了滚动扩边、层段重新组合以及调整注采井距和井网密度等油藏工程研究。实施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分布的井网优化和井网加密等措施明显改善了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断块油藏 井网调整 剩余油挖潜 油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井压裂工艺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郎学军 李凤霞 +1 位作者 刘洪升 秦冬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针对斜井水力压裂中易出现的问题(产生多裂缝,裂缝扭曲,易发生砂堵),开发了斜井压裂工艺技术。所用工作液和材料有:含有机氟表面活性剂的预前置液;HPG/有机硼OB 99低伤害冻胶压裂液;高强度陶粒支撑剂;支撑裂缝处理剂。采用FracproPT软... 针对斜井水力压裂中易出现的问题(产生多裂缝,裂缝扭曲,易发生砂堵),开发了斜井压裂工艺技术。所用工作液和材料有:含有机氟表面活性剂的预前置液;HPG/有机硼OB 99低伤害冻胶压裂液;高强度陶粒支撑剂;支撑裂缝处理剂。采用FracproPT软件进行压裂设计,建立的整套高效能低伤害压裂工艺特点如下:先用高粘(87mPa·s)压裂液在低排量下施工,形成主裂缝后改用中粘(60mPa·s)压裂液并逐渐加大排量;使用预前置液支撑剂段塞;降低前置液量;提高砂比;欠顶替;裂缝强制闭合;分段破胶;地层预处理和后处理。压裂施工方式多样,随储层和井况而定。采用该工艺技术在中原油田进行10井次压裂,施工井井斜41°~53°,施工成功率为90%,原先仅为65%。10口斜井压裂后油(气)产量均增加。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井 压裂工艺技术 压裂液 地层保护 大位移定向井 支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形式的水平井产量公式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传亮 朱苏阳 董凤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1-313,共3页
传统的水平井产量公式都只考虑了外部平面径向流和内部垂向径向流,而没有考虑中间平面线性流,因而渗流阻力计算结果偏低,油井产量计算结果偏高。研究提出了一个综合形式的水平井产量公式,公式全面考虑了3种渗流方式。与传统的水平井产... 传统的水平井产量公式都只考虑了外部平面径向流和内部垂向径向流,而没有考虑中间平面线性流,因而渗流阻力计算结果偏低,油井产量计算结果偏高。研究提出了一个综合形式的水平井产量公式,公式全面考虑了3种渗流方式。与传统的水平井产量公式相比,综合形式的水平井产量公式的渗流阻力增加了,产量减小了。根据计算,水平井的水平段越长,中间平面线性流的占比就越大,产量计算结果减小的幅度就越大。当水平段长度趋于泄油区域尺度时,综合形式的水平井产量公式趋于长水平井的产量公式,因而把短水平井与长水平井统一了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水平井 产量公式 径向流 线性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留油气田断面优势运移通道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波 孙照勇 +3 位作者 姜鹏 舒光虎 李艳萍 张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292-295,共4页
文留油气田构造活动强烈,主要发育伸展性同生正断层,二、三级断裂的发育是盆地内成熟油气垂向运移的主干通道,油气的富集与生长断层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应用断裂控藏的思路重新认识断裂与油气运移之间的关系,分带、分类型研究文留油气田... 文留油气田构造活动强烈,主要发育伸展性同生正断层,二、三级断裂的发育是盆地内成熟油气垂向运移的主干通道,油气的富集与生长断层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应用断裂控藏的思路重新认识断裂与油气运移之间的关系,分带、分类型研究文留油气田生长断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整体评价文留油气田的油气勘探潜力,寻找新的含油气富集区块。文中通过断层活动速率及热模拟生烃史等技术,研究阐述了文留油气田各断裂系的发育演化史及文留地区二、三级断层的断面形态对油气资源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生排烃期断层活动强度及断面优势运移通道控制油气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优势运移通道 生长断层 生排烃期 文留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