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1
作者 钟玉龙 方越 +3 位作者 李洪生 段秋红 卢军 陈婷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9-343,共5页
油田经历聚合物驱开发后,储层物性参数发生改变,对油田后期开发有重要的影响。文中利用双河油田取心井室内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孔隙结构变化特征,探讨了储层参数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由... 油田经历聚合物驱开发后,储层物性参数发生改变,对油田后期开发有重要的影响。文中利用双河油田取心井室内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孔隙结构变化特征,探讨了储层参数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由于聚合物分子在地层的吸附滞留作用,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后续水驱阶段渗透率有一定恢复;聚合物驱后储层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物性和孔隙结构好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而物性差的储层渗透率下降,孔喉半径减小,部分发生了堵塞现象。黏土矿物迁徙、运移,以及岩石骨架溶蚀、碎裂、运移是聚合物驱后储层参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物性参数 孔隙结构 沉积微相 双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压裂井注采井距与注水见效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伟伟 苏月琦 +2 位作者 王茂文 辛丽珺 徐小钫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6期736-739,共4页
针对目前注采井距与注水见效关系研究中缺乏对应压裂井研究的现状,以压裂井压力波椭圆等压面传播理论为基础,推导了特低渗油藏压裂井注水见效时间与椭圆动边界半径、启动压力梯度、油井产能水平和原油黏度等的综合关系,并对上述因素对... 针对目前注采井距与注水见效关系研究中缺乏对应压裂井研究的现状,以压裂井压力波椭圆等压面传播理论为基础,推导了特低渗油藏压裂井注水见效时间与椭圆动边界半径、启动压力梯度、油井产能水平和原油黏度等的综合关系,并对上述因素对注水见效时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注水见效均有较大影响,压裂井对上述因素影响的敏感性远小于未压裂井,特别在目标油藏原油黏度较大时,此种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合理注采井距的选择是多因素下主次要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选择应放在优化、高效开发油藏的大系统中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特低渗油藏 注采井距 注水见效时间 压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游离气形成机理及资源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发岐 董昭雄 +3 位作者 赵兰 马超 范明 王小彩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4-608,613,共6页
落实我国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的深部(埋深在2000 m以上)煤岩地质体中的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8#煤为对象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岩心含气量检测和等温吸附实验发现,深部煤层含气量高(平均高达20 m^(3)/t),且大于地层... 落实我国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的深部(埋深在2000 m以上)煤岩地质体中的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8#煤为对象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岩心含气量检测和等温吸附实验发现,深部煤层含气量高(平均高达20 m^(3)/t),且大于地层条件下的理论吸附量;利用煤岩物性、压汞、吸附/脱附等实验结果分析认为,深部煤层含气量高是因煤系(煤)岩性圈闭中聚集了游离气。综合地层埋藏演化史和煤岩孔隙结构特征等资料研究认为:煤岩微孔吸附甲烷达到饱和后,裂隙之中聚集了大量游离态甲烷;围岩封盖能力和后期煤岩吸附增量决定了现今煤层中游离气饱和度。研究指出,深部煤层气资源通过有效储层改造后,较浅层有降本优势,是一个具有经济价值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游离气成因 非均质 毛细管压力 解吸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产数据确定低渗气藏单井合理产量 被引量:8
4
作者 孟令强 黄炳光 +2 位作者 孟琦 林然 聂仁峰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4期467-471,共5页
低渗气藏气井合理产量的确定是实现气藏稳产和提高采出程度的关键,但低渗气藏气井自然产能低,稳产期短,试井资料匮乏,给低渗气井合理配产带来较大困难。针对该情况,基于气井生产系统,将物质平衡方程与产能方程结合,通过生产数据建立多... 低渗气藏气井合理产量的确定是实现气藏稳产和提高采出程度的关键,但低渗气藏气井自然产能低,稳产期短,试井资料匮乏,给低渗气井合理配产带来较大困难。针对该情况,基于气井生产系统,将物质平衡方程与产能方程结合,通过生产数据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并通过生产历史拟合确定出低渗气井的产能方程、单井控制储量和地层压力。在此基础上,考虑低渗气井的启动压力梯度、稳产时间、临界携液流量和外输压力等因素,建立了综合多种因素的低渗气藏合理配产模式。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该配产方法合理、可靠,对低渗气藏实际生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物质平衡方程 产能 生产数据 储量 地层压力 合理配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砂岩气田井周解堵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苏月琦 汪召华 +3 位作者 赵磊 陈元强 刘学凯 郭志杰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4-526,共3页
文23气田开发初期,采取多层射开合采的方式投产。进入开发中后期,层间生产差异逐渐明显,并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气井作业后入井液返排率低,容易形成井周污染。此外,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降低还引发井周结盐,导致产量频繁波动,严重... 文23气田开发初期,采取多层射开合采的方式投产。进入开发中后期,层间生产差异逐渐明显,并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气井作业后入井液返排率低,容易形成井周污染。此外,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降低还引发井周结盐,导致产量频繁波动,严重干扰了气井的正常生产。针对该气田的地层压力状况,结合层间差异、井周堵塞及井筒工况,开展了高能气体压裂、复合射孔、泡沫酸解堵及地层复合防盐等一系列井周解堵技术的试验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有效提高了解堵效果,拓宽了应用范围,形成了低渗砂岩气田井周解堵配套技术系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井周 污染 解堵 低渗透砂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机降压采气系统压损分析与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耿新中 刘学凯 +2 位作者 张文娟 娄乐勤 青聪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7-840,共4页
降压采气是气田开发后期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途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能够形成的地层压力降幅。但受气藏物性不同和天然气可压缩性的影响,降压采气形成的地层压降与压缩机形成的地面压降有明显的差异。文中从降压采气基本原理出发,结... 降压采气是气田开发后期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途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能够形成的地层压力降幅。但受气藏物性不同和天然气可压缩性的影响,降压采气形成的地层压降与压缩机形成的地面压降有明显的差异。文中从降压采气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天然气地层渗流、井筒与地面管流基本理论,以降压前后气井生产系统沿程压力损失特征分析为基础,对影响降压采气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剖析,提出应该以经济极限产量或井筒临界携液气量为依据,从而合理确定降压采气起始与失效地层压力,取得了无须苛求极限降低压缩机进口压力的认识,得出了压缩机降压采气更适用于弹性产率大、高渗不产液或低渗产液气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开发 采收率 压缩机 降压采气 压力损失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携液临界流速多模型辨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娄乐勤 耿新中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7-500,共4页
围绕气井携液临界流速的计算,有很多理论推导或实践回归模型。因为模型之间的差异很大,在模型选择与应用方面一直没有定论。通过多模型对比与辩证分析发现,模型之间存在基本恒定的比例关系,对井筒两相流动中液相存在形态认定的不同是模... 围绕气井携液临界流速的计算,有很多理论推导或实践回归模型。因为模型之间的差异很大,在模型选择与应用方面一直没有定论。通过多模型对比与辩证分析发现,模型之间存在基本恒定的比例关系,对井筒两相流动中液相存在形态认定的不同是模型之间的主要区别,没有一种模型可以对井筒连续携液工况作出一个全面合理的解释。依据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两相垂直管流流态基本理论,结合实验观察和现场实测流压梯度分析,对井筒携液工况开展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环雾流同样具有连续稳定的携液能力,液滴雾流并非唯一的连续携液流态,把深究液滴的具体形状作为求解携液临界参数的唯一途径,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结合两相携液流态特征,提出了便于现场操作的模型选择与应用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携液临界流速 两相流态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携液机理与临界参数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耿新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80,共7页
气井井筒携液工况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界流速法和临界动能因子法。目前对于哪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尚无定论,给应用选择造成了困难。为此,从分析圆管流动的基本特征入手,对两相垂管流的携液机理与形式进行了再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两... 气井井筒携液工况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界流速法和临界动能因子法。目前对于哪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尚无定论,给应用选择造成了困难。为此,从分析圆管流动的基本特征入手,对两相垂管流的携液机理与形式进行了再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两相垂管流积液的原因是气相无法保持连续,连续携液时液相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管壁环膜,管流的基本流型是环雾流;(2)气流携液的实质是能量驱动,携液工况变化的本质是单位体积气流动能的量变引起的两相流型的质变;(3)临界动能因子法体现了流体流动依赖于能量驱动的物理学基本原理,携液机理符合圆管流动基本特征和能量守恒定律;(4)而临界流速法则忽视了横截面上流速存在径向差异的管流基本特征,不符合两相垂管流条件下气流携液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局限性;(5)液相物性不同导致连续携液的临界动能因子略有差别的管流基本特征,综合确定环雾流临界动能因子的通用取值为10 Pa^(0.5)。该研究成果揭示了两相垂管流气流携液的机理与本质,明晰了采用不同模型所得结果差异大的根源,确立了通用的诊断方法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携液机理 气液两相 垂管流 临界流速 动能因子 环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部寨气田泡沫钻井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党延磊 胡俊 +3 位作者 李维维 陈元强 朱彦伟 韩妍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35-538,432,共4页
采用消泡破乳-生物降解-破胶絮凝-活性炭吸附的集成技术对泡沫钻井废水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和部17-1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COD值为4 057mg/L、含油量>276mg/L、悬浮物(SS)为3 680mg/L、总铬为5.855mg/L、pH值为9.5的超标废水经过新... 采用消泡破乳-生物降解-破胶絮凝-活性炭吸附的集成技术对泡沫钻井废水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和部17-1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COD值为4 057mg/L、含油量>276mg/L、悬浮物(SS)为3 680mg/L、总铬为5.855mg/L、pH值为9.5的超标废水经过新工艺处理后,废水指标均达到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A1级水质标准。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优化处理剂配方,可以有效提高泡沫钻井废水中有害物质的絮凝速度,大幅度降低悬浮物、石油类、有机质及重金属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悬浮物 泡沫钻井液 废水处理 有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气井井筒携液工况诊断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耿新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72,共8页
井筒积液的产生对气井稳产有着较大的不利影响,而现有的井筒积液诊断方法又存在着应用局限性。为了明确产液量较大时气井井筒中两相流的携液机理、准确诊断井筒积液存在情况、合理制订气井生产措施,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能量守恒定律... 井筒积液的产生对气井稳产有着较大的不利影响,而现有的井筒积液诊断方法又存在着应用局限性。为了明确产液量较大时气井井筒中两相流的携液机理、准确诊断井筒积液存在情况、合理制订气井生产措施,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气液两相垂管流的携液工况诊断新模型,通过与现场实践统计、室内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对新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并采用新模型对某产液气井的携液工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产液量较少时,新模型计算得到的临界携液气量明显低于Turner模型的计算结果;②随着产液量增大,采用新模型计算得到的临界携液气量逐渐增大,并且压力越高,临界携液气量增大越明显;③气液两相垂管流的流型可分为气泡流、段塞流、过渡流、波浪流和环雾流5种,当两相流型为过渡流、波浪流或环雾流时,井筒中不存在积液。结论认为,新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践统计、室内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诊断结论符合实际,具有普适性,可以为产液气井的携液工况诊断和积液预防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液气井 携液机理 流型 气井井筒 积液诊断 临界携液气量 能量守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重点海相碳酸盐岩气藏产能评价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1
11
作者 蔡珺君 彭先 +4 位作者 李骞 占天慧 吴婷婷 邓庄 刘唯贤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5-660,共6页
产能评价是气田开发的核心工作,气井绝对无阻流量是反映气井潜在产能的重要指标。在四川盆地重点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实践的基础上,文中综合研究了气井产能的科学内涵及产能评价核心技术,提出了以“有没有,通不通,定不定”为技术体系... 产能评价是气田开发的核心工作,气井绝对无阻流量是反映气井潜在产能的重要指标。在四川盆地重点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实践的基础上,文中综合研究了气井产能的科学内涵及产能评价核心技术,提出了以“有没有,通不通,定不定”为技术体系的产能评价理念,即动态储量有没有?流动能力怎么样?流动是否稳定?而产能评价核心技术包括绝对无阻流量的计算、绝对无阻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绝对无阻流量的关键指标构成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气藏产能评价的现状和主要矛盾,如在水侵、井间干扰、储层低渗和强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对气井压力、泄气半径及渗透率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认识不清楚。研究成果可以用于简化和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气井产能评价问题,为四川盆地重点海相碳酸盐岩气藏科学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评价 核心技术 展望 碳酸盐岩气藏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振动和冲击参数监测在钻井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斌 吴丰 +2 位作者 李建龙 梁宇涛 马兰英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在钻井过程中,受振动和冲击的影响,井下钻具尤其是钻头和底部钻具组合极易损坏,因此可通过监测随钻振动和冲击参数实现对井底钻具状态的监测。通过在随钻测量仪器上增加三轴应力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可以监测井底钻具的轴向冲击、径向振... 在钻井过程中,受振动和冲击的影响,井下钻具尤其是钻头和底部钻具组合极易损坏,因此可通过监测随钻振动和冲击参数实现对井底钻具状态的监测。通过在随钻测量仪器上增加三轴应力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可以监测井底钻具的轴向冲击、径向振动和扭矩变化,并利用随钻测量仪器的脉冲信号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到地面,以便调整钻进参数。文中介绍了随钻振动和冲击参数监测的原理和工作模式,总结了海外与西方公司合作的2口井的施工实践。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这项技术可用于判断井下复杂情况,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对钻进参数进行及时调整,有效地防止钻具疲劳破损及钻具落井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监测 振动 冲击 定向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达巴松凸起沉积模式及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军生 胡晨林 +3 位作者 田继军 王小彩 苗蒙 张喜淳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1-635,共5页
为了建立准噶尔盆地达巴松凸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模式,综合利用钻测井、岩心、化验分析等资料,对百口泉组的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达巴松凸起三叠系百口泉组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具有物源充足、缓坡、水浅的... 为了建立准噶尔盆地达巴松凸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模式,综合利用钻测井、岩心、化验分析等资料,对百口泉组的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达巴松凸起三叠系百口泉组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具有物源充足、缓坡、水浅的沉积背景,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有利相带;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发育,横向分布广泛,纵向多期叠置,河口坝微相局部发育;建立了研究区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文中对研究区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百口泉组具备优质烃源岩、良好的储盖组合、立体网格式运移和良好的保存条件。研究成果可为达巴松凸起的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成藏条件 百口泉组 达巴松凸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