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白音查干油田小断块油藏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光兴毅
朱伟厚
孙玉生
卞连军
-
机构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油气技术管理部
-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0-782,共3页
-
文摘
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油藏地质特征方面的内在因素和开发技术政策方面的外在因素,不同因素对油藏开发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通过统计各因素与开发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分析不同因素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从而实现进一步优化储层识别参数、优化开发技术政策,达到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文中以白音查干油田小断块油藏的开发为例,从大量的开发数据统计规律出发,分析总结内在、外在因素与油藏开发效果之间的关联作用,并依此优化和确立了主要的开发政策参数界限,为指导和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
关键词
岩性
物性
电性
射孔
断块构造
开发效果
-
Keywords
lithology
physical property
electrical property
perforation
fault-block structure
development effect
-
分类号
TE3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歧口凹陷形成控制因素与演化特征
被引量:6
- 2
-
-
作者
陈宪保
韩信
卢异
李丽娜
王素丽
-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
-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5期560-563,共4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重大专项"歧口富油气凹陷结构构造
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2008E-0601)
-
文摘
结合前人认识,依照最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5 280 km2超大地震数据体、岩心、测井、录井资料等研究结果得出:歧口凹陷新生代盆地结构发育受褶皱、逆冲构造、右旋伸展走滑运动、沿岸走滑断裂带和火山岩等控制,总体由断陷转盆地转为坳陷盆地,断、坳期各发育2幕构造运动,期间存在3个显著不整合界面,界面上下地层沉积特征明显不同;其陆上沉降史与海域沉降史发育存在很大的差别,陆上近南北向结构变现为典型北断南超多米诺式半地堑结构,海域地区则表现为大型复式地堑,海域地区比陆上地区沉积速度更快。
-
关键词
控制因素
演化特征
半地堑结构
歧口凹陷
-
Keywords
controlling factors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half-graben
Qikou Sag
-
分类号
TE12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姜春河
郎学军
易明新
牛苏峰
-
机构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
-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153,共3页
-
文摘
针对中原油田油气井压裂后支撑剂回流的问题,分析出了影响支撑剂回流的主要因素有液体黏度、排液速度、毛细管力和水锁效应、顶替量、裂缝闭合程度、作业程序等。针对支撑剂回流的原因,研究并采用了分段破胶技术、压裂后处理技术、裂缝强制闭合、高表面活性剂技术、尾追树脂包衣支撑剂、排液程序优化等工艺技术,以阻止支撑剂回流的发生。应用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分别在油田所属天然气产销厂、采油一厂、采油四厂现场试验及推广应用12井次。其压裂井段为2917.8~3516.0m,共87个小层,厚度170.6m。施工累计用液为3017.6m3;加砂373.3m3,平均砂比为26.9%;施工破裂压力为40.9~79.8MPa,排量为3.6~6.0m3/min,施工工艺成功率为100%。压前日均产油为7.6t,压后日均产油为22.9t,平均增油为15.3t,已累计增产原油为6063t。压前日均产天然气为5.9×104m3;压后日均产天然气为17×104m3,平均日增天然气为11.1×104m3,已累计增产天然气为4143×104m3。
-
关键词
压裂
压裂液
支撑剂回流
天然气
油气井
-
分类号
TE357.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白音查干凹陷白垩系巴彦花群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4
- 4
-
-
作者
王先德
柳志伟
杨发群
刘一鸣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
克拉玛依新科澳石油天然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4-77,84,共5页
-
文摘
介绍了白音查干凹陷巴彦花群古地理沉积背景,依据大量的地质、钻井、录井及岩心资料,对都红木组及腾格尔组沉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岩性、结构、沉积构造及其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展开详细分析。辫状河三角洲是沉积盆地中与油气富集有着紧密联系的沉积相型,期中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以及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构成相对较好的储层,在垂向上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关系,创造了优势油气成藏条件。
-
关键词
白音查干凹陷
巴彦花群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
Keywords
Baiyinchagan sag
Bayanhua group
Braided river delta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锡林好来地区复杂储层测井综合识别及应用
被引量:4
- 5
-
-
作者
杨福成
光兴毅
张放东
贾进华
陈江虹
-
机构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2期268-272,共5页
-
文摘
白音查干凹陷锡林好来构造区油藏类型丰富,储层复杂多样。受岩性、矿物成分和成岩作用等影响,油层"四性"特征复杂。砂砾岩类储层因油层与围岩电阻率持平,导致油层易被遗漏;白云质泥岩缝洞型储层则存在缝洞型油层识别难的问题。文中综合利用岩心、岩屑、测井及试油、开发生产资料,分析不同类型储层的"四性"特征;通过绘制不同测井参数的散点交会图,研究不同岩性储层的岩电参数特征,并确定不同储层中油层的测井解释参数界限,从而提高了对油层的识别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不同岩性储层中油层压裂改造的界限参数,对锡林好来及其相邻的达尔其构造区分井开展了油层的二次评价,对提高研究区勘探开发整体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岩性识别
油层识别
交会图
锡林好来构造区
白音查干凹陷
-
Keywords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oil layer identification
cross plot
Xilinhaolai structure region
Baiyinchagan Sag
-
分类号
TE15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