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与实践——以松南断陷白垩系火山岩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代鑫 任宪军 +2 位作者 赵密福 韩娇艳 刘玉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5,F0002,共10页
近20年来,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在松辽盆地南部的勘探进一步证明,盆地火山岩是寻找油气藏的新靶区,具有广阔的前景。东北油气分公司根据盆地勘探实践,总结了以主成藏期为关键点的“生烃灶-成藏期古构造-断盖保存-有效储层”联动演化... 近20年来,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在松辽盆地南部的勘探进一步证明,盆地火山岩是寻找油气藏的新靶区,具有广阔的前景。东北油气分公司根据盆地勘探实践,总结了以主成藏期为关键点的“生烃灶-成藏期古构造-断盖保存-有效储层”联动演化的断陷层四元耦合控藏模式,推动了松南地区长岭断陷火石岭组大规模火山岩气藏的发现。火山岩勘探方向从营城组拓展到更深层的火石岭组,勘探目标从酸性火山岩拓展到中基性火山岩,从水上喷发到水下喷发。采用气藏精细描述技术,建模数模一体化及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在松南断陷多口井取得产能突破,实现火山岩气藏高效开发和规模上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南断陷 火山岩气藏 成藏模式 气藏精细描述 建模数模一体化 地质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火山岩气藏产能方程修正方法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邱一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二项式产能方程是气藏开发中重要的资料分析手段,可以通过试井数据求解,但致密火山岩气藏压力稳定慢,产能试井过程中,实测数据绘制的指示曲线会出现截距小于0的情况,导致方程无法正常求解,需要对公式进行修正处理。以致密火山岩气藏气... 二项式产能方程是气藏开发中重要的资料分析手段,可以通过试井数据求解,但致密火山岩气藏压力稳定慢,产能试井过程中,实测数据绘制的指示曲线会出现截距小于0的情况,导致方程无法正常求解,需要对公式进行修正处理。以致密火山岩气藏气井C2井为例,分析指示曲线异常原因,参考现有方程修正方法,校正处理产能试井井底流压数据,推导新的产能二项式修正方程,应用于致密火山岩气井,得到结果比“一点法”的结果更加稳定,且充分利用试井测试数据,能为无阻流量求取和后续开发生产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火山岩气藏 二项式方程 产能方程修正 指示曲线异常 无阻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查干花次凹火山岩构造裂缝及应力场
3
作者 朱建峰 张美华 +2 位作者 冷庆磊 刘玉虎 栾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5-757,共13页
研究火山岩构造裂缝的特征和成因,预测其分布规律,对指导火山岩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辽盆地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火山岩为目标,综合利用构造演化、岩心、成像测井、岩石物理实验和断层等资料,分析构造裂缝特征,明确其形成期次,... 研究火山岩构造裂缝的特征和成因,预测其分布规律,对指导火山岩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辽盆地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火山岩为目标,综合利用构造演化、岩心、成像测井、岩石物理实验和断层等资料,分析构造裂缝特征,明确其形成期次,并建立工区的三维地质模型,运用Petrel软件的地应力模块开展应力场模拟。研究表明:构造裂缝主要形成于断陷期与反转期,断陷期裂缝倾角高,多数被充填,主要为无效缝,反转期裂缝倾角低,部分被充填,主要为有效缝,反转期裂缝切割断陷期裂缝。反转期最大主应力为水平主应力,方向近东西向,最大应力值为114.5 MPa;断陷期最大主应力为垂向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南北向。应力场模拟结果表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大致为东西向,与区域性挤压应力方向一致,断陷期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大致为南北向,应力方向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地应力受断层的影响发生偏向,在断层分布密集的区域应力方向杂乱,在断层分布稀疏的区域应力方向与主应力方向基本一致,在断层的端部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综合研究认为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值较高的区域发育有效缝,能改善储层渗流条件,应优选应力值较高和应力方向基本一致的区域进行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应力场 火山岩 构造期次 查干花次凹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断陷群石油勘探潜力与勘探方向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胡纯心 洪雪 +2 位作者 赵洪伟 刘玉华 周靖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2-256,共5页
松南断陷群位于松辽盆地南缘,依据断陷盆地发育时代及后期改造特征,北以西拉木伦河断裂为界、南以赤峰—开原断裂为界,将松南断陷群由北到南划分为3个带:北部昌图—茫汉断陷带,中部彰武—东胜断陷带,南部黑山侏罗系残留盆地。彰武—东... 松南断陷群位于松辽盆地南缘,依据断陷盆地发育时代及后期改造特征,北以西拉木伦河断裂为界、南以赤峰—开原断裂为界,将松南断陷群由北到南划分为3个带:北部昌图—茫汉断陷带,中部彰武—东胜断陷带,南部黑山侏罗系残留盆地。彰武—东胜断陷带具有断陷结构好、满洼含油的特点,勘探目标应围绕断陷内具有连续层状反射特征的烃源岩展开,以寻找构造和隐蔽型油气藏作为主攻方向。昌图—茫汉断陷带九佛堂组烃源岩厚度大,烃源岩指标好,有利的勘探目标应紧邻生油洼陷或位于生油洼陷内,油气主要分布在洼陷内或与之相邻的圈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勘探潜力 勘探方向 九佛堂组 松南断陷群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断陷层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浩 王保华 +3 位作者 陆建林 左宗鑫 徐文 吕剑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8-716,共9页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断陷层勘探程度低,沉积充填具有“火山—沉积”二元特征,成藏组合类型多,且不同构造带主力成藏组合差异大。从成藏组合类型划分入手,剖析不同成藏组合的差异,分析了长岭断陷研究区火山岩与致密碎屑岩两大类油气...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断陷层勘探程度低,沉积充填具有“火山—沉积”二元特征,成藏组合类型多,且不同构造带主力成藏组合差异大。从成藏组合类型划分入手,剖析不同成藏组合的差异,分析了长岭断陷研究区火山岩与致密碎屑岩两大类油气成藏组合的特点、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构建了3种成藏模式:(1)营城组火山岩油气成藏组合主要表现为近源、近火山口亚相、断裂输导、区域盖层、继承性古隆起控油气富集;(2)营城组下生上储式碎屑岩成藏组合表现为直接盖层、不整合—断裂复合输导、近源、继承性斜坡带(超剥带)控油气富集;(3)沙河子组源内致密油气成藏主要表现为优势相带、埋深、反转构造带控油气富集。基于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成藏组合油气评价关键参数及标准,分类分区计算了不同成藏组合的油气富集概率,指出了查干花地区营城组火山岩成藏组合、东岭斜坡带、龙凤山反转构造带以及伏龙泉地区致密碎屑岩成藏组合为下步重点勘探方向,尤其是沙河子组源内致密油气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勘探程度 成藏组合 主控因素 富集概率 致密碎屑岩 火山岩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英台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井见气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建波 高云丛 王科战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机理研究和国外矿场实践表明,CO2驱油可以大幅度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在腰英台油田进行7注30采的CO2驱油试验,注气1 a后,16口油井不同程度见气。针对试验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的地质特征,结合油井见气前... 机理研究和国外矿场实践表明,CO2驱油可以大幅度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在腰英台油田进行7注30采的CO2驱油试验,注气1 a后,16口油井不同程度见气。针对试验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的地质特征,结合油井见气前、CO2前缘突破到井口、气量稳定与上升、接近气窜前后和严重气窜等阶段的生产动态特征,系统分析了CO2驱油井的见气规律。研究认为裂缝发育方向上的油井优先见气,快速气窜;沉积微相是控制CO2平面运移方向与速度的主要因素;同一沉积微相上,储层物性好的高渗带是CO2黏性指进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紧密跟踪动态,建立腰英台地区油井的气窜标准,剖析了不同见气阶段生产特征的内在原因,给出气窜井与气窜井组的监测生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CO2驱 气窜 见气规律 腰英台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源及成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文 李浩 陈延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40,376,共8页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建立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泉头组—登娄库组天然气以煤型气和凝析油...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建立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泉头组—登娄库组天然气以煤型气和凝析油伴生气为主,油气源主要为下部断陷层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营城组和火石岭组烃源岩有部分贡献;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存在差异,陡坡带主要为深大断裂控制下的次生油气藏成藏模式,具有"近源、深大断裂输导、后期强烈反转调整"的成藏特征,缓坡带主要为侧向运移的原生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区下白垩统发育多套烃源岩、"Y"型断裂以及多个区域不整合面构成的三维网络输导体系,油气源条件与输导条件良好,同时嫩江组沉积末期强烈的构造反转运动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较有利的圈闭条件,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油气源对比 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谷盆地岩浆活动控制油气概论 被引量:9
8
作者 万丛礼 金强 +1 位作者 李钜源 缪俊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1,共5页
裂谷盆地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区油气资源丰富、物化性质异常、分布复杂。为了深入研究侵入岩区的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沾化凹陷中东部地区侵入岩及其附近油气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浆的高温、高压及活跃的... 裂谷盆地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区油气资源丰富、物化性质异常、分布复杂。为了深入研究侵入岩区的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沾化凹陷中东部地区侵入岩及其附近油气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浆的高温、高压及活跃的化学性质不仅显著促进了周围烃源岩的生排烃,而且使烃源岩内产生大量的裂缝和孔隙,成为良好的储层;岩浆岩的边缘相发育气孔、溶孔和收缩裂缝,为较好的储层;岩浆活动形成的异常高压场增强了地层对油气的吸附能力,且岩浆活动还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岩浆活动不仅促进了油气生成,而且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岩浆活动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主要取决于岩浆类型、活动强度、活动方式、活动时间、岩浆岩与烃源岩的空间关系以及烃源岩发育及其中有机质和碳酸盐岩含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油气生成 油气聚集 岩浆活动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彰武断陷九佛堂组碎屑岩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洪雪 周卓明 刘福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451,共7页
通过岩心观察、显微镜下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对彰武断陷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孔隙特征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成岩作用主要为中成... 通过岩心观察、显微镜下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对彰武断陷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孔隙特征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成岩作用主要为中成岩阶段A期;黏土矿物成岩作用顺序为黏土包壳—压实作用—早期溶蚀作用—绿泥石—伊利石—次生石英加大—微晶石英—钠长石—方解石—晚期溶蚀作用;孔隙类型主要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次生孔隙包括溶蚀粒间孔隙、超大孔、溶蚀粒内孔隙、铸模孔、裂缝孔;储层主要为一套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岩石类型、黏土含量、成岩作用以及沉积微相是影响优质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结构 储层物性 九佛堂组 彰武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彰武断陷九佛堂组页岩油气潜力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浩 解启来 +6 位作者 陈孔全 张玺 王嗣敏 刘福春 李忠博 杨秀辉 徐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103,6-7,共10页
松辽盆地南部彰武断陷九佛堂组发育大套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页岩夹油页岩层.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基础上,结合泥页岩的分布、电性和地化特征、含油气性、储集和保存条件等,研究九佛堂组富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的页岩油气... 松辽盆地南部彰武断陷九佛堂组发育大套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页岩夹油页岩层.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基础上,结合泥页岩的分布、电性和地化特征、含油气性、储集和保存条件等,研究九佛堂组富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九佛堂组暗色泥页岩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三高一低"的响应特征,纵向上厚度大,可识别上、下两段泥页岩层系,横向上展布较广;有机质丰度高,达到好的烃源岩标准,干酪根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为0.54%~1.10%;泥页岩含油气性较好,晶间、粒间微孔隙和微裂缝较发育;脆性矿物平均质量分数高达51.4%,易于储层压裂改造.九佛堂组沉积后期构造活动较弱,有利于页岩油气的保存.运用概率体积法估算页岩油资源量为12 442.0×10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彰武断陷 九佛堂组 泥页岩 页岩油气 有机质丰度 测井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新区重点断陷九佛堂组烃源岩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玉华 张建丽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5期555-559,共5页
以松南新区8个断陷22口探井所钻遇的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刻画了该区暗色泥岩的生烃潜力特征,总结出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研究认为,松南新区九佛堂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1型为主,少数为Ⅲ型,黑... 以松南新区8个断陷22口探井所钻遇的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刻画了该区暗色泥岩的生烃潜力特征,总结出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研究认为,松南新区九佛堂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1型为主,少数为Ⅲ型,黑色泥岩及油页岩是该区优质烃源岩,但整体生烃能力有限,Ro实测数据表明,烃源岩整体处于低熟—成熟演化阶段。裂陷强度控制了烃源岩的规模、质量,断陷结构影响烃源岩空间展布,反转强度控制烃源岩的定位和演化程度,火山背景促进了水生生物的繁盛以及优质烃源岩的形成。综合烃源岩评价结果认为,松南新区彰武、昌图、大冷断陷勘探前景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控制因素 九佛堂组 松南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在坳陷盆地沉积中所占比例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美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4-51,共8页
在对全球现代三角洲体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坳陷盆地沉积体系简化为河流-三角洲-湖泊,建立沉积体系模型。后期沉积体系叠置在前期沉积体系之上,同时也对前期沉积体系进行改造。每期沉积体系体系均发育有河流-三角洲-湖泊,将其作为整体... 在对全球现代三角洲体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坳陷盆地沉积体系简化为河流-三角洲-湖泊,建立沉积体系模型。后期沉积体系叠置在前期沉积体系之上,同时也对前期沉积体系进行改造。每期沉积体系体系均发育有河流-三角洲-湖泊,将其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假设盆地规模不变,沉积基准面下降-进积过程表现为河流沉积在盆地中所占比例增大,沉积基准面上升-退积过程表现为湖泊沉积在盆地中所占比例增大。变化过程中,三角洲在盆地中所占的比例变化较小;相对于沉积盆地,三角洲体系不占主体地位,而是处于一定的比例范围(三角洲总面积/盆地面积在0~10%之间)。因此三角洲的规模,取决于沉积盆地的规模,开展沉积相研究必须考虑宏观盆地尺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河流 湖泊 沉积盆地 规模 比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下白垩统储层沥青特征及其与油气成因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圣民 蒋有录 刘玉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5,共12页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下白垩统储层内发育不同类型沥青,沥青的形成时间及成因尚不明确,沥青发育特征与天然气成因关系密切,研究沥青与油气成因的关系有助于明确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方向。为此,综合利用流体包裹体观察及测温、沥青激光拉曼光谱...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下白垩统储层内发育不同类型沥青,沥青的形成时间及成因尚不明确,沥青发育特征与天然气成因关系密切,研究沥青与油气成因的关系有助于明确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方向。为此,综合利用流体包裹体观察及测温、沥青激光拉曼光谱、天然气组分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类型沥青的赋存状态、成熟度、形成时间及成因,并综合判识了该区油气藏类型,明确了沥青发育程度与油气成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梨树断陷下白垩统储层内存在碳质沥青和沥青质沥青两类沥青。碳质沥青呈规则状半充填或完全充填于粒间孔内,不具荧光,拉曼光谱可见明显的D峰和G峰;沥青质沥青呈脉状充填于裂缝内或不规则状充填于孔隙内,具棕褐色荧光,拉曼光谱中D峰弱发育或不发育。(2)碳质沥青成熟度较高,为原油在上白垩统嫩江组沉积期裂解形成;沥青质沥青反射率较低,为成藏期油气运移分异形成。(3)研究区油气藏类型多样,后五家户、孤家子和金山等地区以气藏为主,皮家、十屋、四五家和八屋等地区以气藏和无油环凝析气藏为主,苏家屯和秦家屯等地区以带小油环凝析气藏及无油环凝析气藏为主。结论认为,碳质沥青发育程度与天然气成因密切相关,后五家户、孤家子和金山等地区的气藏碳质沥青含量低,为腐殖型干酪根裂解形成的煤型气;皮家、十屋、四五家和八屋等地区的气藏和无油环凝析气藏碳质沥青含量较高,为干酪根裂解和原油裂解混合成因;苏家屯和秦家屯地区带小油环凝析气藏和无油环凝析气藏碳质沥青含量高于0.25%,主要为原油裂解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梨树断陷 下白垩统 沥青类型及成因 拉曼光谱 天然气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中-基性火山岩有利相带及储层“甜点”逐级识别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宁 李瑞磊 +2 位作者 苗贺 曹开芳 田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1-815,共15页
松辽盆地深层下白垩统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岩性-岩相复杂,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甜点”识别难,制约了油气勘探和开发。以查干花地区为例,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中-基性火山岩岩相及储层特征,提出了火山通道、有利岩相、有... 松辽盆地深层下白垩统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岩性-岩相复杂,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甜点”识别难,制约了油气勘探和开发。以查干花地区为例,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中-基性火山岩岩相及储层特征,提出了火山通道、有利岩相、有利岩性及储层甜点识别方法。研究表明:①火山岩岩相主要为3相6亚相,优质储层岩性主要为粗粒、细粒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在近-中源相带中火山爆发相储层最为发育,相带控制了有利岩性凝灰岩的分布区域,物性和含气性是火山岩“甜点”的主要控制因素。②通过分析每个喷发期次的裂缝密度,结合蚂蚁体与地震数据的叠合剖面,识别出了不同喷发期次的火山通道,以判断火山近源相带,再结合火山机构厚度和能量半衰时属性划分中源与远源相带的边界,实现储层“甜点”发育区的定性刻画。③为降低地震反演定量预测中-基性火山岩储层的多解性,优选出低波阻抗表征沉凝灰岩,低密度表征高核磁孔隙度储层,低拉梅常数表征气层,基于此,在叠前反演密度预测孔隙度数据体的基础上,逐级剔除干扰沉凝灰岩、低孔隙度层及非气层,得到较为可靠的火山岩储层“甜点”空间分布预测结果。经验证,预测结果符合有利相带分布规律,且与已钻井气层解释结论吻合。应用有利相带定性认识及逐级定量刻画“甜点”空间分布,部署井取得较好效果,该方法可在深层火山岩“甜点”分布地震预测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级识别 火山通道 有利相带 储层“甜点” 中-基性火山岩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结构和核磁测井建立火山岩储层分类标准——以松南断陷查干花气田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敏 曹玥 +3 位作者 李万才 赵文琦 王文庸 宋玉莹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3,236,共9页
以松南断陷查干花气田火石岭组火山岩为例,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分别为4.5%和0.08×10^(-3)μm^(2),储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需要大套储层一起试气才能达标,储层分类标准难以确定。利用物性数据、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进行火山岩储... 以松南断陷查干花气田火石岭组火山岩为例,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分别为4.5%和0.08×10^(-3)μm^(2),储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需要大套储层一起试气才能达标,储层分类标准难以确定。利用物性数据、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进行火山岩储层微观结构分析,通过多参数对比建立了微观分类标准,采用核磁测井作为衔接,从微观参数推导到宏观参数,综合建立了火山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其中包括微观结构的孔喉半径、排驱压力、退汞饱和度等,以及核磁测井和实验的T2谱分布、离心饱和度,还有宏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声波时差、岩性密度、电阻率,将储层由好到坏划分为A、B和C类,该方法可操作性强,为新钻井的测试方案以及勘探、开发水平井的“甜点”层优选提供了可靠依据。研究方法与认识对开展火山岩储层的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南断陷 查干花气田 储层分类评价 核磁测井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龙凤山气田致密凝析气藏CO_(2)吞吐效果评价
16
作者 高云丛 王建波 周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长岭断陷龙凤山气田致密凝析气藏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为了减弱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现象和凝析油采出困难的开发难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和注CO_(2)吞吐实验,分析评价CO_(2)吞吐效果,探讨提高气井产量和气藏采收率的方法。结果表明:与注... 长岭断陷龙凤山气田致密凝析气藏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为了减弱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现象和凝析油采出困难的开发难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和注CO_(2)吞吐实验,分析评价CO_(2)吞吐效果,探讨提高气井产量和气藏采收率的方法。结果表明:与注干气吞吐相比,致密凝析气藏注CO_(2)吞吐更能较为有效地解除反凝析污染;气井反凝析分为反凝析初期(对生产基本无影响)、反凝析加重(对油生产有影响)、反凝析严重(对油气生产影响大)、极端反凝析(几乎不出油)共4个阶段;不同反凝析特征阶段的气井CO_(2)吞吐机理和目的不同,CO_(2)吞吐参数应当相应优化。现场实施表明,注CO_(2)吞吐的5口井在吞吐前处于不同的反凝析阶段,吞吐后取得了快速增加地层能量、解堵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提高注入能力、增加凝析油和天然气产量等效果。研究成果可为CO_(2)吞吐技术在致密凝析气藏的规模应用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凝析气藏 CO_(2)吞吐 参数优化设计 现场试验 效果评价 龙凤山气田 长岭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方位各向异性的火山岩裂缝预测——以松辽盆地南部LFS地区为例
17
作者 李宁 苗贺 曹开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6,215,共11页
利用叠前方位道集地震数据进行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是目前裂缝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RÜGER近似方程和傅里叶级数展开式2种算法应用较为广泛,RÜGER近似方程中的各向异性梯度与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的二阶项均可以表征裂缝强度。应用... 利用叠前方位道集地震数据进行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是目前裂缝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RÜGER近似方程和傅里叶级数展开式2种算法应用较为广泛,RÜGER近似方程中的各向异性梯度与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的二阶项均可以表征裂缝强度。应用2种方程在单层界面、实钻井裂缝层分别对比了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并在实际火山岩发育区对比了裂缝空间预测结果。单界面模型2种方程预测裂缝强度存在量纲差异,RÜGER近似方程裂缝强度值域大于傅里叶级数展开式计算结果,RÜGER近似方程计算裂缝方位存在多解性,可能为垂直裂缝方向;井上裂缝层应用2种方法计算裂缝方位和强度结果基本一致;在松辽盆地南部LFS地区火山岩地层应用2种方法分别预测裂缝发育情况,傅里叶级数二阶项相比方位各向异性梯度,与电成像测井解释裂缝强度吻合稍好,且预测裂缝方位与成像测井解释方位相同。研究认为,在火山岩领域傅里叶级数方程预测裂缝方法更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火山岩 裂缝预测 方位各向异性 RÜGER近似方程 傅里叶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火山岩喷发模式新认识
18
作者 许方哲 朱建峰 +1 位作者 刘玉虎 冷庆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3-540,共8页
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火山岩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与典型火山碎屑岩存在差异,其岩心、薄片见火山灰球、淬碎角砾等特殊构造,储集层物性较差,无典型的火山岩丘状包络机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特殊的喷发环境。根据地震波反射特征、岩心... 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火山岩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与典型火山碎屑岩存在差异,其岩心、薄片见火山灰球、淬碎角砾等特殊构造,储集层物性较差,无典型的火山岩丘状包络机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特殊的喷发环境。根据地震波反射特征、岩心描述、薄片特征及分析化验资料,识别不同喷发环境的典型标志,结合已钻井岩性组合、区域构造背景等,建立该区的火山喷发堆积模式。研究表明:该区火山岩经历了3个喷发期次,分别处于陆上、水陆交替和水下喷发环境。水下喷发火山岩纵横比小,常呈宽缓盾状,原生孔隙不发育,溶蚀孔、脱玻化孔等发育,储集空间整体以中—小孔隙为主。陆上喷发火山岩孔隙较发育,物性较好,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断陷 查干花次凹 火石岭组 火山岩储集层 岩性组合 喷发环境 识别标志 储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阳盆地白垩系九佛堂组火山沉积作用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
19
作者 张家志 姜在兴 +7 位作者 徐杰 魏思源 宋立舟 刘桐 沈志晗 姜晓龙 李永飞 张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97,共14页
辽西朝阳盆地位于燕山构造带东段,属于松辽外围中生代的断陷盆地,勘探认识程度不高。前人研究认为,朝阳盆地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为湖相沉积,而忽略了火山事件对于湖盆沉积的重要影响。对此笔者通过区域地质资料调查、钻井岩心描述、岩心薄... 辽西朝阳盆地位于燕山构造带东段,属于松辽外围中生代的断陷盆地,勘探认识程度不高。前人研究认为,朝阳盆地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为湖相沉积,而忽略了火山事件对于湖盆沉积的重要影响。对此笔者通过区域地质资料调查、钻井岩心描述、岩心薄片资料观察以及分析测试资料等手段,在火山碎屑岩分类基础上,根据火山碎屑含量划分出沉积火山碎屑岩以及火山碎屑沉积岩,并结合粒度、组分、沉积构造等特征细分出11种岩相类型以及9种岩相组合,进而提出火山碎屑流、火山异重流、火山灰异轻流、热液侵入和微生物诱导5种成因机制。结合钻井岩心观察识别出火山沉积序列及沉积特征,建立了朝阳盆地九佛堂组火山湖泊沉积模式,为研究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火山物质对湖盆内有机质富集起到积极的影响。朝阳盆地九佛堂组烃源岩地化测试显示:含有火山细粒物质参与沉积的样品有机质丰度指标更好,有机质更富集。由于燕山构造带内其他盆地同样具有相似的火山活动地质背景,研究结果也为这些地区沉积学及油气资源研究起到良好的对比参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盆地 九佛堂组 岩相类型及组合 成因机制 有机质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CO_2非混相驱生产特征与气窜规律 被引量:78
20
作者 高云丛 赵密福 +1 位作者 王建波 宗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5,共7页
基于吉林腰英台油田CO2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区生产动态数据、吸水(气)剖面监测、示踪剂监测、原油和地层水组成分析,研究CO2非混相驱油井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先导试验中较好地利用了CO2的萃取、降黏、膨胀原油体积、增大地层有效孔隙等特... 基于吉林腰英台油田CO2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区生产动态数据、吸水(气)剖面监测、示踪剂监测、原油和地层水组成分析,研究CO2非混相驱油井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先导试验中较好地利用了CO2的萃取、降黏、膨胀原油体积、增大地层有效孔隙等特点,增油效果较明显。对于特低渗、强非均质性油藏,水驱或气驱过程均存在单层突进、平面指进现象,水气交替注入可有效提高波及体积,有助于缓解气窜,注水转注气后产油量增幅低于注气转注水,水气交替注入过程中注水半周期的调整对气驱开发效果改善起主要作用。腰英台油田油井见气类型包括沿裂缝方向见气、沿高渗条带见气和低渗区域见气。根据建立的油井气窜标准,保持油井见气但不气窜、减缓气油比上升速度是改善非混相驱效果的关键。关停气窜井、调整生产井井底流压、实施水气交替注入是控制气窜的良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CO2非混相驱 水驱 连续注气 水气交替注入 生产特征 气窜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