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DOT-300重整生成油脱烯烃催化剂工业试验获得成功 被引量:1
1
作者 童伟益 李为 郑均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0-780,共1页
至2022年5月10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DOT-300重整生成油脱烯烃催化剂在茂名石化工业装置单周期运行超过20个月,标志着于2020年8月启动的DOT-300脱烯烃催化剂工业试验获得成功,即将投入规模化商业推广... 至2022年5月10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DOT-300重整生成油脱烯烃催化剂在茂名石化工业装置单周期运行超过20个月,标志着于2020年8月启动的DOT-300脱烯烃催化剂工业试验获得成功,即将投入规模化商业推广。重整生成油是催化重整产物,需脱除其中微量烯烃以满足下游装置对原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名石化 重整生成油 周期运行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催化重整 商业推广 下游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催化在石油化工催化开发中的应用
2
作者 杨学萍 白尔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概述了组合催化的基本原理及实验装置,主要介绍了组合催化在丙烯环氧化制环氧丙烷、甲醇与甲苯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丁二烯制四氢呋喃、乙烷/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丙烯等石油化工过程催化剂研发中的应用,指出组合催化将是未来发现新催化... 概述了组合催化的基本原理及实验装置,主要介绍了组合催化在丙烯环氧化制环氧丙烷、甲醇与甲苯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丁二烯制四氢呋喃、乙烷/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丙烯等石油化工过程催化剂研发中的应用,指出组合催化将是未来发现新催化材料及新催化过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催化 石油化工 催化剂开发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化工催化进展及展望
3
作者 陈庆龄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1995年第6期40-48,共9页
本文着重概述了石油化工催化技术与化工新产品开发研究的新机遇,包括环保催化、能源生产与催化、廉价原料的利用、选择催化氧化和聚合物与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的选择合成;新型催化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催化领域中催化蒸馏与膜催化高新技... 本文着重概述了石油化工催化技术与化工新产品开发研究的新机遇,包括环保催化、能源生产与催化、廉价原料的利用、选择催化氧化和聚合物与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的选择合成;新型催化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催化领域中催化蒸馏与膜催化高新技术的进展以及均相络合催化的新进展;并阐述了对未来催化发展的一些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工业 催化 催化剂 石油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浆剂对碳纤维水中分散性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郭鹏飞 沈志刚 刘永锋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154,共5页
提高短切碳纤维在水中分散性是湿法工艺制备碳纤维纸的重要工序。以不同上浆剂处理的聚丙烯腈基短切碳纤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纤维长度、纤维含量不同时2种上浆碳纤维的分散率和分散等级,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和X... 提高短切碳纤维在水中分散性是湿法工艺制备碳纤维纸的重要工序。以不同上浆剂处理的聚丙烯腈基短切碳纤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纤维长度、纤维含量不同时2种上浆碳纤维的分散率和分散等级,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上浆碳纤维和上浆剂的化学结构及元素含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亲水上浆剂处理的碳纤维表面含有更高的氧碳比和更高比例的亲水官能团。在质量分数0.1%的聚氧化乙烯水溶液中,长度3mm、6mm、10mm的亲水上浆碳纤维质量分数分别为0.04%、0.03%和0.02%时,分散率均超过80%、分散等级均为一级,满足碳纤维纸对分散率和分散等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亲水上浆剂 分散性 氧碳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化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白尔铮 胡云光 +1 位作者 林衍华 陈庆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304-306,共3页
对国内外以合成气为原料制造合成油、低碳烯烃、二甲醚、混合低碳醇、乙醇及C2含氧化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原油价格的上涨和我国石油资源的短缺使发展C1化工技术势在必行.由于某些C1化工新技术(如甲醇制烯烃、甲醇制丙烯)国外尚未... 对国内外以合成气为原料制造合成油、低碳烯烃、二甲醚、混合低碳醇、乙醇及C2含氧化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原油价格的上涨和我国石油资源的短缺使发展C1化工技术势在必行.由于某些C1化工新技术(如甲醇制烯烃、甲醇制丙烯)国外尚未建成工业装置,所以国内建设类似工业装置应谨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一 化工 合成油 低碳烯烃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或天然气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1
6
作者 齐国祯 谢在库 +2 位作者 钟思青 张成芳 陈庆龄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3,共5页
由煤或天然气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是解决石油资源紧张、低碳烯烃需求量越来越大等问题的有效路线。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包括美国UOP/Hydro甲醇制烯烃工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低... 由煤或天然气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是解决石油资源紧张、低碳烯烃需求量越来越大等问题的有效路线。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包括美国UOP/Hydro甲醇制烯烃工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低碳烯烃(SDTO)工艺,德国Lurgi公司的甲醇制丙烯工艺,以及甲醇制烯烃与AtoFina/UOP烯烃裂解的集成工艺;分析了各工艺目前达到的技术指标及最近的技术改进,关注了各工艺近几年的工业化进程。除了SDTO工艺外,其他几种工艺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工业化。国内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的开发应借助于流化催化裂化成熟的工程设计经验,同时加大甲醇制烯烃工艺流化床催化剂的开发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烯烃 甲醇 二甲醚 天然气 工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浊点萃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慧 许晓菁 +2 位作者 杨一青 沈之芹 沙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41-447,共7页
浊点萃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浊点萃取方法的相分离行为,讨论了关键因素如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浓度、平衡温度与时间、添加剂等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总结了操作方法和优化。文章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浊点萃... 浊点萃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浊点萃取方法的相分离行为,讨论了关键因素如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浓度、平衡温度与时间、添加剂等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总结了操作方法和优化。文章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浊点萃取技术在金属离子、蛋白质和有机污染物分离富集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最后探讨了浊点萃取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点萃取 表面活性剂 样品前处理 金属离子 有机环境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制低碳烯烃(MTO)反应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齐国祯 谢在库 +2 位作者 钟思青 张成芳 陈庆龄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9-353,共5页
对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着重计算了甲醇制烯烃主副反应的反应热、吉布斯自由能、平衡常数以及烯烃产物之间的平衡关系等。甲醇制烯烃大多数反应为强放热反应,总反应热在37~53kJ/mol之间,而且大多数反应都可以自发... 对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着重计算了甲醇制烯烃主副反应的反应热、吉布斯自由能、平衡常数以及烯烃产物之间的平衡关系等。甲醇制烯烃大多数反应为强放热反应,总反应热在37~53kJ/mol之间,而且大多数反应都可以自发进行,并进行到很高的程度。通过烯烃产物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际的甲醇制烯烃反应现象比较一致,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乙烯平衡摩尔分数持续增大,丁烯平衡摩尔分数持续下降,而丙烯摩尔分数则先升后降。烯烃产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热力学平衡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低碳烯烃 热效应 平衡常数 烯烃平衡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油田调剖封堵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夏燕敏 宋晓芳 +3 位作者 于志省 苏智青 许汇 蔡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9-734,共6页
综述了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反相乳液聚合法、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分散聚合法及反相悬浮聚合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影响聚合的工艺条件及所得聚丙烯酰胺微球的性能。介绍了聚丙烯酰胺微球在油田调剖封堵中的应用,不同粒径... 综述了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反相乳液聚合法、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分散聚合法及反相悬浮聚合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影响聚合的工艺条件及所得聚丙烯酰胺微球的性能。介绍了聚丙烯酰胺微球在油田调剖封堵中的应用,不同粒径的聚丙烯酰胺微球适用于不同渗透率的油藏。未来的研究应加强数值模拟和分子设计以缩小聚丙烯酰胺微球在实验室研究与现场应用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微球 调剖剂 油田封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M-5分子筛的碳四裂解性能及积碳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国良 何万仁 +2 位作者 袁志庆 徐建军 滕加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7-1212,共6页
以1,6-己二胺为模板剂,在水热体系中合成了不同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考察了该系列分子筛的碳四烯烃裂解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低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相比,高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及丙烯选择性,是更适合碳四烯烃裂解... 以1,6-己二胺为模板剂,在水热体系中合成了不同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考察了该系列分子筛的碳四烯烃裂解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低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相比,高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及丙烯选择性,是更适合碳四烯烃裂解制丙烯的催化剂。采用13C CP-MAS NMR、Raman光谱、DTG和元素分析等多种表征手段对ZSM-5分子筛的积碳进行了研究。表征结果显示,ZSM-5分子筛中积碳量以及积碳类型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积碳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积碳类型初期主要以脂肪族碳氢化合物为主,随反应的进行,积碳类型向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及类石墨型积碳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四烯烃 催化裂解 丙烯 ZSM-5分子筛催化剂 积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抗盐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文新 沙鸥 +1 位作者 何建华 赵江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6-419,424,共5页
针对江汉油田高温高盐稀油油藏条件合成了SH系列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_(12)H_(25)O(CH_2CH_2O)_nCH_2CH(OH)CH_2SO_3Na,n值分别为5~9时对应SH01~SH05。室内评价了该系列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和耐温抗盐性能,用物理模拟方法评... 针对江汉油田高温高盐稀油油藏条件合成了SH系列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_(12)H_(25)O(CH_2CH_2O)_nCH_2CH(OH)CH_2SO_3Na,n值分别为5~9时对应SH01~SH05。室内评价了该系列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和耐温抗盐性能,用物理模拟方法评价了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耐温抗盐能力,随温度的升高或矿化度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更低;在高矿化度(300 g/L)、高温(84℃)下,0.3%的表面活性剂SH03溶液与钟市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能降到10^(-3)mN/m超低数量级;物模驱油实验表明,在水驱基础上(采收率52%左右),注入0.3 PV、质量分数0.3%的SH03溶液可提高采收率6%,注入0.3PV的0.3%SH03+0.3%SMG复合体系可提高采收率12.1%。在钟市油田钟10-5井区开展的表面活性剂矿场先导试验见到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耐温抗盐 驱油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择形歧化合成对二甲苯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志荣 谢在库 +4 位作者 陈庆龄 孔德金 李为 杨为民 李灿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45-48,共4页
通过研究ZSM-5分子筛的酸性、结构择形化修饰机理,研制了性能优异的甲苯择形歧化催化剂,并进行了国内首次工业应用试验。结果显示,ZSM-5在SiO2—CLD改性过程中,其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其酸量随着改性程度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 通过研究ZSM-5分子筛的酸性、结构择形化修饰机理,研制了性能优异的甲苯择形歧化催化剂,并进行了国内首次工业应用试验。结果显示,ZSM-5在SiO2—CLD改性过程中,其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其酸量随着改性程度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酸强度分布基本保持不变。在修饰热处理过程中,由于ZSM-5少量的骨架脱铝,导致B酸量较L酸量下降幅度相对更大;聚硅氧烷SiO2-CLD改性的ZSM-5分子筛的外表面酸性位基本上已被消除,其TIPB裂解转化率相对于未改性前减少了95%,体现了较好的择形催化性能。SD01甲苯择形歧化催化剂在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芳烃装置上连续平稳运行,甲苯转化率30.7%,对二甲苯选择性93.0%,苯/二甲苯摩尔比(nB/nx)1.38,其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报道的工业催化剂的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形催化 ZSM-5 改性 甲苯歧化 对二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制乙烯、丙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晓红 钟思青 +1 位作者 周兴贵 谢在库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16-1322,1327,共8页
对催化裂化多产乙烯、丙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的反应特性、研发依据及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多产乙烯、丙烯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催化裂化 乙烯 丙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烯裂解制取丙烯和乙烯的热力学因素分析及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俊涛 谢在库 +1 位作者 徐春明 钟思青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4-48,共5页
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法对C2~C5烯烃构成的热力学网络进行了平衡状态的计算,并与1丁烯及混合碳四烃在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催化裂解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不管进料是1丁烯还是混合碳四烃,裂解产物中C2... 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法对C2~C5烯烃构成的热力学网络进行了平衡状态的计算,并与1丁烯及混合碳四烃在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催化裂解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不管进料是1丁烯还是混合碳四烃,裂解产物中C2~C5烯烃收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同热力学规律一致,即随温度升高乙烯产率不断升高,而丙烯的产率在630~650℃达到最大值。推荐实现最大化丙烯收率的温度范围为630~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烯裂解 丙烯 乙烯 热力学因素 反应性能 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法 催化裂解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紫外透光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育红 王川 +2 位作者 李诚炜 彭振磊 曹嘉翌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5-639,共5页
研究了乙二醇试样温度、采样瓶材质、空气和试样被污染等因素对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的影响;探讨了测定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现行方法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乙二醇试样温度对紫外透光率无明显影响;使用塑料采样瓶时乙二醇试样受... 研究了乙二醇试样温度、采样瓶材质、空气和试样被污染等因素对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的影响;探讨了测定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现行方法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乙二醇试样温度对紫外透光率无明显影响;使用塑料采样瓶时乙二醇试样受到污染,导致220 nm处的紫外透光率显著下降;密闭储存两个月的乙二醇试样经氮气吹扫后,紫外透光率可恢复至新鲜试样的紫外透光率;乙二醇试样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可发生化学变化,导致220 nm处的紫外透光率永久性降低。与现行方法相比,以超纯水为参比水,可直接测定试样的紫外透光率,简化了分析过程。乙二醇紫外透光率在线测定技术具有实时、快速、准确和降低成本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紫外透光率 分光光度计 在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在Na_nZSM-5型分子筛中吸附的研究:分子模拟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向丹 黄世萍 +1 位作者 滕加伟 谢在库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0-274,共5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退火的方法和巨正则系综MonteCarlo模拟方法(GCMC)研究了水在NanZSM-5型分子筛中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与文献中报道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预测了水在不同硅铝比的NanZSM-5型分子筛中的吸附性质,计... 利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退火的方法和巨正则系综MonteCarlo模拟方法(GCMC)研究了水在NanZSM-5型分子筛中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与文献中报道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预测了水在不同硅铝比的NanZSM-5型分子筛中的吸附性质,计算结果显示:分子筛骨架上的硅铝比会显著影响水分子的吸附量和吸附等温线,随着硅铝比的降低,水的吸附量增加;水分子的吸附位置是在钠离子和铝原子的周围,平均每个钠离子周围吸附4个水分子,而当水的吸附量增大时,水分子与分子筛骨架上的氧原子之间发生了氢键作用;在吸附量相同的条件下,水的吸附热随着硅铝比的降低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分子模拟 NaZSM-5 吸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制丙烯反应中ZSM-5分子筛催化剂积炭失活介尺度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丽媛 王建强 +5 位作者 陈奕 郭友娣 周健 刘志成 王仰东 谢在库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69-2676,共8页
甲醇制丙烯(MTP)是当前煤化工领域亟需发展的关键催化技术,积炭被认为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以积炭分子筛为研究对象,通过IGA、FTIR及TG等多种表征手段,考察甲醇的吸附行为、分子筛表面酸性、积炭成分与MTP反应中甲醇反应活... 甲醇制丙烯(MTP)是当前煤化工领域亟需发展的关键催化技术,积炭被认为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以积炭分子筛为研究对象,通过IGA、FTIR及TG等多种表征手段,考察甲醇的吸附行为、分子筛表面酸性、积炭成分与MTP反应中甲醇反应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甲醇的吸附量随催化剂的失活而降低,其下降速率与甲醇转化率成正比。催化剂上滞留的碳物种的主要成分为轻烃、BTX芳烃、活性结焦和积炭,而其中积炭是引起分子筛失活的主要原因。完全失活的催化剂与新鲜催化剂相比仍保留一定的甲醇吸附能力,推测积炭主要存在于酸活性中心周围。积炭首先覆盖的是B酸中心的羟基和桥式羟基,随后是非骨架Al—OH;而催化剂的甲醇转化率与分子筛中可接触的B酸和L酸数量成正比。另外,基于催化剂的失活速率与转化率存在的正比关系,结合反应动力学,推导出了失活曲线的数学表达式,理论上解释了MTP反应过程中的积炭失活介尺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丙烯 ZSM-5 吸附 积炭失活 介尺度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疏水缔合聚合物临界缔合浓度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燕敏 苏智青 +2 位作者 许汇 蔡红 王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1-65,共5页
对自制的用于高温高盐油藏驱油用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处于临界缔合浓度(CAC)上下的两个浓度的溶液进行了各项性能评价对比。结果表明,该HAPAM在高于CAC之上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当NaCl溶液质量浓度从70 000 mg/L增长到200 000 mg/L时... 对自制的用于高温高盐油藏驱油用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处于临界缔合浓度(CAC)上下的两个浓度的溶液进行了各项性能评价对比。结果表明,该HAPAM在高于CAC之上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当NaCl溶液质量浓度从70 000 mg/L增长到200 000 mg/L时,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增长30倍,在180 000 mg/L模拟盐水中,90℃时的黏度是30℃时的6.2倍,显示出良好的耐温抗盐性;在变剪切实验中显示良好的剪切恢复性;流变学研究表现出具有明显的黏弹性;岩心实验结果表明,高于CAC的聚合物注入压力传播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 临界胶束浓度 溶液性能 高温高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对盐含量测定仪测试氯含量时干扰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一青 李应成 +3 位作者 沙鸥 李慧琴 张慧 许晓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09-1015,共7页
研究利用企标Q/SHCG39—2012(简称企标A)的方法测试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中的氯含量时发现,在企标A的测试条件下,SO42-不会消耗银滴定剂,Ba(NO3)2掩蔽剂的加入会使总氯含量的测定值下降;依据Ag Cl和Ag2SO4的溶度积从理论上证明,在盐含量... 研究利用企标Q/SHCG39—2012(简称企标A)的方法测试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中的氯含量时发现,在企标A的测试条件下,SO42-不会消耗银滴定剂,Ba(NO3)2掩蔽剂的加入会使总氯含量的测定值下降;依据Ag Cl和Ag2SO4的溶度积从理论上证明,在盐含量测定仪的测试条件下,不可能生成Ag2SO4沉淀。通过设计模拟试样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测定总氯含量时加入掩蔽剂,不仅未掩蔽SO42-,且使氯的回收率降低,该现象在测定低氯含量试样时尤其明显。根据电解质离子在固液界面上吸附的理论可知,在测定试样中的总氯含量时,滴定前生成Ba SO4沉淀,沉淀吸附一定量的Cl-使氯的回收率下降。由此可见,在企标A的测试条件下,不必加入掩蔽剂,掩蔽剂的加入不利于准确测定试样中的氯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含量测定仪 氯含量 硫酸根干扰 硝酸钡掩蔽剂 有机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沸石吸附铅离子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学峰 朱蕾 +1 位作者 高焕新 陈庆龄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24,共4页
沸石吸附去除水中金属离子具有高效、可重复利用的优点。对比研究了ZSM-5、Y、Beta这3种沸石对铅(Ⅱ)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沸石用量、pH、吸附时间、铅(Ⅱ)的初始浓度对铅(Ⅱ)的吸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Beta沸石比其... 沸石吸附去除水中金属离子具有高效、可重复利用的优点。对比研究了ZSM-5、Y、Beta这3种沸石对铅(Ⅱ)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沸石用量、pH、吸附时间、铅(Ⅱ)的初始浓度对铅(Ⅱ)的吸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Beta沸石比其他2种沸石具有有更好的铅(Ⅱ)吸附性能;当吸附剂质量浓度为4 g/L、pH=6、吸附时间为140 min时,Beta沸石的铅(Ⅱ)吸附率可达94.4%。3种沸石的平衡吸附量与吸附平衡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方程所描述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铅离子 吸附 等温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