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S12块内源微生物群落选择性激活条件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包木太 孔祥平 +5 位作者 宋永亭 陈勇 魏斌 张松亭 汪卫东 王修林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48,共5页
在考察了胜利油田S12块注入水和油井产出水中细菌群落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烃类降解菌、产甲烷菌、硝酸盐还原菌等有益于采油的细菌群落,研究了营养条件对细菌群落激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活剂配方St 12能较好地刺激有益内源菌群落的生长,... 在考察了胜利油田S12块注入水和油井产出水中细菌群落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烃类降解菌、产甲烷菌、硝酸盐还原菌等有益于采油的细菌群落,研究了营养条件对细菌群落激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活剂配方St 12能较好地刺激有益内源菌群落的生长,且对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及硫细菌等对采油不利的细菌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室内岩心模拟试验表明,在水驱基础上内源微生物驱可以提高采收率最高达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胜利油田 采油 注入水 油井 产出水 水驱 群落 激活条件 细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 被引量:50
2
作者 李阳 曹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胜利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为深湖-半深湖浊积扇沉积,具有埋藏深、物性差、非均质性严重、裂缝发育等特点,导致开发难度大。近年来开展了配套技术攻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建立了低渗透砂岩油气成藏模式,主要为箱缘成藏和箱内成藏两... 胜利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为深湖-半深湖浊积扇沉积,具有埋藏深、物性差、非均质性严重、裂缝发育等特点,导致开发难度大。近年来开展了配套技术攻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建立了低渗透砂岩油气成藏模式,主要为箱缘成藏和箱内成藏两种类型;以裂缝及地应力研究作为地质模型研究的核心,建立了裂缝及基质模型;研究了可直接测得最小启动压力的"毛细管平衡法",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得到了低速非达西渗流的数学经验公式,并制成应用图版;研制了具有自适应渗流和广义渗流描述选项的数值模拟软件;同时在低渗透砂岩油藏油层保护、储集层改造以及改善注水效果等方面取得了进展。通过综合配套技术攻关研究和应用,胜利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动用储量不断增加,整体开发水平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油气藏 开发技术 裂缝系统 数值模拟 压裂 油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盐家地区井间地震资料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秀玲 王延光 +3 位作者 季玉新 谢雄举 刘玉珍 李静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4期362-366,共5页
胜利油田有丰富的井间地震资料,但在地震勘探开发中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料,有效地指导生产实践, 对资料可靠性和精确度的评价分析非常重要。为此,在胜利油田盐家地区开展了井间地震资料分析及解释方法研究。首先利用井点平均速度分析... 胜利油田有丰富的井间地震资料,但在地震勘探开发中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料,有效地指导生产实践, 对资料可靠性和精确度的评价分析非常重要。为此,在胜利油田盐家地区开展了井间地震资料分析及解释方法研究。首先利用井点平均速度分析、井点层速度分析以及层析速度剖面形态分析等手段对井间层析速度的品质进行了讨论,认为层析速度不能很好地反映地层的岩性;然后利用频谱分析和反射特征分析等手段,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了评价,认为井间地震资料品质较高,但在能量和频率均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探讨了井间地震资料的深时转换问题,并利用测井约束反演获得了品质较高的波阻抗剖面;最后利用井间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并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对盐家地区开发调整方案中的井位设计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层析速度 层速度 平均速度 深时转换 频谱分析 反射特征分析 测井约束反演 波阻抗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3,共4页
以三维地震为代表的地震勘探经过多年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精度水平,但是面对油气藏开发,特别是陆相断陷盆地复合油气藏开发,地震技术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发展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主要包括岩石地球物理、特殊地震方法、资料特殊... 以三维地震为代表的地震勘探经过多年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精度水平,但是面对油气藏开发,特别是陆相断陷盆地复合油气藏开发,地震技术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发展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主要包括岩石地球物理、特殊地震方法、资料特殊处理方法等。综观目前国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胜利油田的开发地震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①以测井、井间地震等高频资料为约束,实现井地联合反演,最大限度地提高地面地震资料的分辨率。②利用开发地震技术系列,与岩石物理相结合,实现对储集层的定量描述及对储集层内流体的识别。在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在不同工作阶段始终把握不同技术方法、不同学科之间的最佳匹配与结合,加强以油藏地质为指导、以地震为基础的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开发 油藏综合地球物理 地震勘探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油气勘探新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丕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2-478,共7页
胜利油田虽经近40年的勘探,但在勘探层系、勘探区域、油藏类型等方面仍存在不均衡,这是今后勘探的潜力所在。面对新形势,"十五"初期及时调整勘探思路,加快理论建设,加强技术攻关,取得了一批新突破、新进展。勘探理论方面主要... 胜利油田虽经近40年的勘探,但在勘探层系、勘探区域、油藏类型等方面仍存在不均衡,这是今后勘探的潜力所在。面对新形势,"十五"初期及时调整勘探思路,加快理论建设,加强技术攻关,取得了一批新突破、新进展。勘探理论方面主要体现在(1)陆相盆地成烃;(2)多样性潜山勘探;(3)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4)断坳转换期地层油气藏;(5)上第三系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方面主要体现为核心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及技术系列配套的进一步完善。经过3年的理论和技术攻关,取得较好的勘探成效,新发现了富台、江家店、阳信等3个油田,完成探明储量3.35×108t,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隐蔽油气藏 石油储量 勘探理论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胜坨一区聚合物驱油的试验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振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6-59,共4页
报道胜利油田胜坨一区采用清水配制普通聚丙烯酰胺(MO-4000)进行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及所取得的显著的增油(平均单井增油1690t)降水效果,以及针对胜利油田清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分别进行采用清水和污水配制的梳形抗盐聚合物(KYPAM)驱试... 报道胜利油田胜坨一区采用清水配制普通聚丙烯酰胺(MO-4000)进行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及所取得的显著的增油(平均单井增油1690t)降水效果,以及针对胜利油田清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分别进行采用清水和污水配制的梳形抗盐聚合物(KYPAM)驱试验及所取得的更明显的效果:平均单井增油分别为2094 t和2186 t,且比清水配制的MO-4000用量更少,采收率提高幅度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油 胜利油田 聚合物驱油 单井 采收率 先导试验 抗盐聚合物 清水 配制 油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技术在胜利油田开发阶段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磊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6期601-604,共4页
针对胜利油田开发阶段不同研究区块所要解决的精细地质问题,以地质对比剖面为依据,研究了井间地震剖面上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并根据各区块的综合研究成果,建立了井间小断层、火成岩蚀变带、砾岩体内幕、三角洲分流河道砂等4个典型地... 针对胜利油田开发阶段不同研究区块所要解决的精细地质问题,以地质对比剖面为依据,研究了井间地震剖面上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并根据各区块的综合研究成果,建立了井间小断层、火成岩蚀变带、砾岩体内幕、三角洲分流河道砂等4个典型地质目标的精细井间地震地质解释模式,建立了利用井间地震资料研究精细地质目标的解释流程。利用该解释流程对莱1区块的小断层进行了识别,对罗151区块的火成岩蚀变带的发育情况作了解,对永1区块的岩体内幕进行了描述,对樊124区块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作了解释。实际应用表明,该解释方法实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技术 油田开发 技术思路 解释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物探院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建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4-76,共3页
分析了胜利油田物探院网络安全现状和问题,就网络整体防病毒、入侵监测原理及应用、网络运营参数测量、协议分析等方面实施的安全措施进行讨论.
关键词 胜利油田 网络安全体系 设计 计算机病毒 入侵监测 协议分析 防火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地质储量增长特点 被引量:9
9
作者 郭元岭 宗国洪 +2 位作者 赵乐强 高磊 石红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0-283,共4页
针对我国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基本特点,对“七五”以来储量增长趋势、不同类型盆地的储量增长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资源基础决定了储量增长规模和增长速度,不同的盆地类型形成了储量增长的不同特点。结合我国目前的资源探明程度... 针对我国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基本特点,对“七五”以来储量增长趋势、不同类型盆地的储量增长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资源基础决定了储量增长规模和增长速度,不同的盆地类型形成了储量增长的不同特点。结合我国目前的资源探明程度,认为我国目前处于储量较高速增长阶段。随着西部和海域等新区投入的不断加大,勘探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预计我国还将进入储量增长新的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石油 资源量 探明储量 含油气盆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盆地喜山运动Ⅱ幕研究现状及问题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士林 肖焕钦 +4 位作者 林舸 鲁国明 张德圣 夏永健 彭美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6,132,共7页
渐新世末至早中新世,喜山运动Ⅱ幕促使中国东部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由断陷沉降向整体坳陷转变,造成古/新近系地层的广泛不整合、盆内次级断层发育以及局部地区的正反转构造等特征;并且造成不整合面附近地层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由渐新世末的... 渐新世末至早中新世,喜山运动Ⅱ幕促使中国东部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由断陷沉降向整体坳陷转变,造成古/新近系地层的广泛不整合、盆内次级断层发育以及局部地区的正反转构造等特征;并且造成不整合面附近地层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由渐新世末的滨浅湖、冲积扇和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到中新世的冲积扇—辫状河相沉积为主的转变。文中重点探讨了喜山运动Ⅱ幕活动时限、剥蚀程度、对油气成藏影响以及动力学机制等仍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其中剥蚀恢复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综合利用声波时差、磷灰石裂变径迹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等多种剥蚀恢复手段可以有效地研究喜山运动II幕的剥蚀程度。喜山运动II幕的成因主要存在板块碰撞导致的走滑挤压模式和岩石圈弹性回返模式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剥蚀 油气成藏 动力学机制 喜山运动Ⅱ幕 第三纪 中国东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集层参数动态地质模型的建立——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层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焕泉 孙国 +2 位作者 吴素英 程会明 赵嘉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89-91,共3页
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层注水开发38年,含水已高达96%以上,处于特高含水阶段。通过检查井岩心资料分析了不同含水阶段储集层参数的变化,认为渗透率是变化最明显的参数,且有随着含水的上升渗透率升高的规律。通过室内渗流物理模拟实验建... 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层注水开发38年,含水已高达96%以上,处于特高含水阶段。通过检查井岩心资料分析了不同含水阶段储集层参数的变化,认为渗透率是变化最明显的参数,且有随着含水的上升渗透率升高的规律。通过室内渗流物理模拟实验建立了该层渗透率随含水率变化的定量表达式,并对储集层参数的变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最终利用神经网络储集层定量建模技术,建立了渗透率随含水率变化的动态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参数 渗流物理模拟:变化机理 定量表达式 动态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家油田低阻储层测井二次解释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江春明 胡兴中 +2 位作者 张晓武 陈丙申 孙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1,65,共4页
老油田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阻油气储层由于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而成为测井解释与储层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冷家油田沙河街组油层属于低电阻率油层,常规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很容易把油层解释为水层... 老油田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阻油气储层由于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而成为测井解释与储层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冷家油田沙河街组油层属于低电阻率油层,常规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很容易把油层解释为水层。结合其地质情况,利用取心井的各种化验、试油和试采等资料,结合开发动态,充分挖掘测井资料对低阻油气储层的识别能力,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解释模型。提高了低阻油气储层解释的准确性,为该区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储层 测井 二次解释 冷家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在埕东-飞雁滩油田馆陶组上段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本琪 姜在兴 +4 位作者 夏斌 董贵能 杨小兵 姜本勇 郝青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52,共3页
胜利油田埕东-飞雁滩地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体系域、10个准层序组、23个准层序,层序界面、最大湖泛面、初次湖泛面和准层序界面控制了岩性油气藏分布。研究各级层序地层单元中的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认为:岩性油气... 胜利油田埕东-飞雁滩地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体系域、10个准层序组、23个准层序,层序界面、最大湖泛面、初次湖泛面和准层序界面控制了岩性油气藏分布。研究各级层序地层单元中的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认为:岩性油气藏的分布与各体系域的特征相关,低位域和湖侵域砂体发育(高位域砂体不发育),故岩性油气藏发育,但低位域砂体缺乏良好封盖层,只发育小型油藏,而湖侵域砂体的封盖条件好,因此是岩性油藏主要赋存的层位;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还受准层序的控制,如湖侵域中主要发育向上粒度变粗的准层序,而储集砂体分市于准层序的顶部,所以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准层序顶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埕东-飞雁滩油田 馆陶组上段 隐蔽油气藏 成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田伴生断层与油气聚集——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现河庄油田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立军 吴云桐 +2 位作者 牛纪凤 高飞 丁晓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29-135,共7页
本文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现河庄油田为例,通过区域构造分析,探讨在复杂断块油田主断层周缘发育的伴生断层形成过程,分析伴生断层在平面、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藏聚集的控制作用;在已开发老区结合部及周缘寻找新的含油断块,落实... 本文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现河庄油田为例,通过区域构造分析,探讨在复杂断块油田主断层周缘发育的伴生断层形成过程,分析伴生断层在平面、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藏聚集的控制作用;在已开发老区结合部及周缘寻找新的含油断块,落实了更多的优质储量,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断层 油气聚集 复杂断块油田 断裂构造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岛油田微生物降解原油伴生气成因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万春 李钜源 +2 位作者 唐洪三 崔军汉 康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7-432,共6页
微生物降解原油伴生天然气中,既有遭受微生物降解后残余的组分,也可能有厌氧微生物降解原油后的产物。济阳坳陷孤岛油田降解原油伴生气组分及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孤岛油田天然气由腐泥型母质生成,主要来自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由于微生... 微生物降解原油伴生天然气中,既有遭受微生物降解后残余的组分,也可能有厌氧微生物降解原油后的产物。济阳坳陷孤岛油田降解原油伴生气组分及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孤岛油田天然气由腐泥型母质生成,主要来自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由于微生物降解原油过程中产生的碳同位素组成偏轻、氢同位素组成偏重的次生生物成因甲烷的混入,使降解原油伴生气组分组成变干,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呈反常的负相关分布。微生物对天然气中丙烷及正丁烷组分的降解,导致一些样品具有明显偏重的丙烷和正丁烷δ13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气 微生物降解原油 碳同位素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田弧形断层对油气的聚集作用——以东辛油田东营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姜素华 姜雨 覃忠校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32,共6页
以东辛油田东营组油藏为例,在断裂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断层垂向封闭性的研究,建立断面正应力与断层封堵能力的关系,发现弧性断层具有独特的控油优势,进而探讨在复杂断块油田中弧性断层的受力机制及形成过程,分析弧形断层的剖面形态... 以东辛油田东营组油藏为例,在断裂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断层垂向封闭性的研究,建立断面正应力与断层封堵能力的关系,发现弧性断层具有独特的控油优势,进而探讨在复杂断块油田中弧性断层的受力机制及形成过程,分析弧形断层的剖面形态及封闭特征,及其对油气藏聚集的控制优势。指出复杂断块油田弧性断层的封闭性优于其他断层,这对寻找构造边缘和构造应力接合部位的次生油藏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田 油藏 东辛油田 油气 垂向封闭性 断层 封堵能力 东营 断裂体系 剖面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河道储层构型层次分析法——以孤岛油田馆陶组曲流河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岳大力 王军 +3 位作者 王延忠 吴胜和 刘建民 束青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32-843,共12页
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11J11密井网区曲流河储层为例,在曲流河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原型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岩心、测井及动态等资料,探索了一套曲流河地下储层构型分析方法。在基于构型分析的精细等时地层对比及单井构型要素解释的基... 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11J11密井网区曲流河储层为例,在曲流河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原型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岩心、测井及动态等资料,探索了一套曲流河地下储层构型分析方法。在基于构型分析的精细等时地层对比及单井构型要素解释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和"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按复合曲流带、单一曲流带、单一点坝以及点坝内部侧积体的4个层次进行模式拟合,对曲流河各级次构型单元内部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拟合结果既符合曲流河沉积成因理论,又与研究区动态资料吻合,说明研究成果是可靠的,由此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再现了曲流河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空间分布特征,为分析油田开发后期储层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方法对类似油田精细储层研究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并能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储层构型 曲流河 侧积体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荧光分析技术在原油性质判别方面的应用探讨——以胜利油区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慈兴华 向巧玲 +1 位作者 陈方鸿 史晓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该文以胜利油区的应用为例,从定性、定量的角度讨论了定量荧光分析技术在原油性质判别方面的作用。利用定量荧光仪输出的谱图特征、最大峰值及对应的波长位置可以定性地判别储层的原油性质,利用油性指数则可以实现对原油性质的较为准确... 该文以胜利油区的应用为例,从定性、定量的角度讨论了定量荧光分析技术在原油性质判别方面的作用。利用定量荧光仪输出的谱图特征、最大峰值及对应的波长位置可以定性地判别储层的原油性质,利用油性指数则可以实现对原油性质的较为准确的定量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性质 油性指数 荧光谱图 定量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新近系地层油藏特征——以太平油田为例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永诗 石砥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6,共3页
由于河流相沉积受控于古地貌形态,并在凸起边缘部位形成地层超覆圈闭,因此济阳坳陷新近系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太平油田主要含油层段为新近系馆陶组下亚段,根据构造演化、沉积储层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认为“网毯式”输导体系是该油... 由于河流相沉积受控于古地貌形态,并在凸起边缘部位形成地层超覆圈闭,因此济阳坳陷新近系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太平油田主要含油层段为新近系馆陶组下亚段,根据构造演化、沉积储层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认为“网毯式”输导体系是该油田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古地貌控制了地层的分布和储层的发育程度;地层超覆边界控制了各砂层组的含油性,从而形成了典型的地层油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系 地层油藏 “网毯武”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太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百21井区克上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丽华 路言秋 +1 位作者 徐怀民 徐朝晖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深入认识扇三角洲相储层特征,提高油藏描述精细程度,文中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依据不同级次基准面的升降运动所导致的地层过程旋回性和沉积学响应特征,将百21井区克上组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14个短... 为深入认识扇三角洲相储层特征,提高油藏描述精细程度,文中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依据不同级次基准面的升降运动所导致的地层过程旋回性和沉积学响应特征,将百21井区克上组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14个短期旋回以及33~37个超短期旋回。其中短期旋回可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2种基本结构类型。详细讨论了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超短期旋回的沉积序列、结构类型、叠加样式以及分布模式,建立了以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全区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格架内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油气分布,为储层研究和油田后期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层序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