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在18~59岁人群中接种后的免疫持久性:随机、双盲、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谭洁冰 王伟 +12 位作者 王慧娟 张伟 杨云凯 谢志强 杨旭琴 黄丽莉 冯光伟 王辉 卢洁 施学忠 张云涛 王彦霞 黄保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5-639,共5页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灭活疫苗在18~59岁人群中按两针程序接种后的免疫持久性。方法:筛选280例合格的18~59岁受试者,按照两剂研究疫苗的免疫程序时间分为第0、14天,第0、21天和第0、28天3个程序组,人数分别为112例、56例和...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灭活疫苗在18~59岁人群中按两针程序接种后的免疫持久性。方法:筛选280例合格的18~59岁受试者,按照两剂研究疫苗的免疫程序时间分为第0、14天,第0、21天和第0、28天3个程序组,人数分别为112例、56例和112例,将各组受试者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安慰剂组,分别接种试验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或安慰剂。计算全程免疫后第28、90和180天时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和抗体4倍增长率,评价免疫持久性。结果:第0、14天程序试验组中和抗体和IgG抗体GMT在全程免疫后第90天(178.4和152.2)时高于第180天(58.7和69.9);第0、21天程序试验组中和抗体GMT在全程免疫后第90天(273.9)时高于第180天(74.8);第0、28天程序试验组中和抗体和IgG抗体GMT在全程免疫后第90天(272.4和239.7)时高于第180天(75.2和125.9)。3个程序试验组全程免疫后第90和180天时,中和抗体4倍增长率均为100%,IgG抗体4倍增长率均超过90%。结论:SARS-CoV-2灭活疫苗在18~59岁人群中按照两针的免疫程序接种后,在全程免疫后第90天时维持较高的免疫应答水平,在第180天时免疫水平呈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两针程序 免疫持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库蚊标本中宜昌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樊 付士红 +14 位作者 何小周 何亚明 叶盛 邵楠 殷启凯 赵洁荣 冯盼盼 禄阳 陈晓菁 何英 凌华 马学军 梁国栋 许松涛 王环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对2017年采集自重庆地区蚊虫标本携带的病毒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病毒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系统发育法进行种类及分子特征分析。结果库蚊标本来源的病毒阳性分离物CQFD201... 目的对2017年采集自重庆地区蚊虫标本携带的病毒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病毒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系统发育法进行种类及分子特征分析。结果库蚊标本来源的病毒阳性分离物CQFD2017能引起白纹伊蚊细胞C6/36病变,但不能引起金黄地鼠肾细胞BHK-21、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病变。CQFD2017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20893 bp,包含6个开放阅读框。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毒株位于Nidovirales病毒目Mesoniviridae病毒科的Yichang病毒所在的进化分支,与Yichang病毒(NC_040534)的核苷酸一致性为98.6%,ORF1a和ORF1b区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99.06%和99.15%,因此将该毒株命名为Yichang病毒CQFD2017株。结论2017年重庆市库蚊标本分离的CQFD2017株为Yichang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病毒 分离 鉴定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针导向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MTB rpoB基因突变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李鑫娜 申辛欣 +9 位作者 王瑞白 段素霞 张瑞卿 王瑞欢 白雪丁 凡国豪 王金荣 高源 陈子巍 马学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81-488,共8页
目的建立可快速检测MTB rpoB基因516位点突变的探针导向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法(probedirected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PDRA)。方法设计4条探针[1条野生型探针(P-W)及3条突变型探针(P-GGC、P-GTC、P-TAC)]和1条共同的下游引物,分别构... 目的建立可快速检测MTB rpoB基因516位点突变的探针导向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法(probedirected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PDRA)。方法设计4条探针[1条野生型探针(P-W)及3条突变型探针(P-GGC、P-GTC、P-TAC)]和1条共同的下游引物,分别构建TB-516-W、TB-516-GGC、TB-516-GTC和TB-516-TAC4种检测体系,在39℃条件下恒温扩增40 min。通过阳性阈值时间判定MTB rpoB基因516位点是否发生突变及其突变类型;通过同一探针检测对应的重组质粒确定该检测体系的敏感度;通过不同探针检测某一种重组质粒,根据阳性阈值时间确定该检测体系的特异度。应用建立的PDRA方法检测6株利福平耐药MTB菌株和35份MTB培养阳性的痰标本,并与一代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种检测体系检测对应重组质粒的敏感度为1000拷贝/μl。4种检测体系的特异度良好,探针与靶序列完全匹配时,阳性阈值时间早;探针与靶序列不完全匹配时,阳性阈值时间晚,具有稳定的阳性阈值时间差值,体系TB-516 W,TB-516-GGC,TB-516-GTC和TB-516-TAC的阳性阈值时间差值分别为7.0、5.8、10.0、7.0 min。PDRA检测6株MTB利福平耐药菌株和35份MTB培养阳性痰标本的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可应用于MTB利福平耐药rpoB基因516位点突变检测的PDRA方法,该方法检测敏感度高,特异度好,具有一定的实验室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扩增技术 重组酶 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