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家庄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_(2.5)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1
作者 唐大镜 孙成瑶 +2 位作者 陈凤格 赵川 关茗洋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0-420,共11页
为研究石家庄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人群健康效应,采集了石家庄市2017年1月—2019年12月每月10—16日PM_(2.5)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PM... 为研究石家庄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人群健康效应,采集了石家庄市2017年1月—2019年12月每月10—16日PM_(2.5)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PM_(2.5)中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的浓度,分析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及组成特征,利用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来源进行定性判断,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以及预期寿命损失评估多环芳烃对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PM_(2.5)及其中多环芳烃浓度平均水平在采暖期分别为106.00μg/m^(3)、44.17 ng/m^(3),非采暖期分别为73.00μg/m^(3)、40.17 ng/m^(3)。16种多环芳烃中含量最高的是苯并[a]芘,其次为苯并[k]荧蒽、苯并[b]荧蒽、䓛。多环芳烃单体环数越高其致癌作用越强,不同环数多环芳烃单体的占比在采暖期与非采暖期有所不同;采暖期为4环>5环>2—3环>6环,非采暖期呈5环>4环>6环>2—3环的趋势。②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采暖期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为煤炭燃烧,非采暖期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排放。③健康风险分析表明,采样期间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和预期寿命损失均呈非采暖期>采暖期,成人>青少年>儿童。不同年龄组人群中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值均为10^(−6)—10^(−4),表明石家庄市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在男性儿童、青少年、成人中的预期寿命损失分别为41.18、54.72、110.42 min,在女性儿童、青少年、成人中预期寿命损失分别为42.93、57.53、101.05 min。研究显示,石家庄市PM_(2.5)中多环芳烃对所有人群均具有潜在致癌风险,PM_(2.5)中多环芳烃通过呼吸暴露对人群造成的预期寿命损失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多环芳烃 来源解析 健康风险 预期寿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