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TA-巢式PCR方法鉴定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卢艳 陈家旭 +5 位作者 张永年 李浩 储言红 艾琳 蔡玉春 陈韶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FTA-巢式PCR方法用于鉴定粪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Entamoeba histolytica,E.h)。方法收集门诊腹泻病人新鲜粪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初步检查。用FTA卡抽提镜检结果为阳性的粪便DNA,根据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SSU...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FTA-巢式PCR方法用于鉴定粪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Entamoeba histolytica,E.h)。方法收集门诊腹泻病人新鲜粪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初步检查。用FTA卡抽提镜检结果为阳性的粪便DNA,根据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SSU-rR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分析,并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根据光学显微镜检测结果,挑选了44例镜检结果为阿米巴原虫阳性的腹泻病人粪便。经FTA-巢式PCR扩增,其中20例样本可扩增出427bp左右的目的条带,目的条带的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为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镜检方法与巢式PCR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45.45%(20/44),将E.h与形态学相似的其他内阿米巴原虫进行了鉴定和区分。结论本研究建立的FTA-巢式PCR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为临床检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中E.h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组织内阿米巴 FTA 巢式PCR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林体外抗细粒棘球蚴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丛珊 尹建海 +3 位作者 姚嘉青 薛剑 陶奕 张皓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08-612,共5页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体外抗细粒棘球蚴的作用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生发层细胞,经浓度为4、8、10、20和40μg/mL的他克林作用3d后经0.1%亚甲基蓝染色观察,记录死活原头节的数目以计算原头节死亡率,...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体外抗细粒棘球蚴的作用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生发层细胞,经浓度为4、8、10、20和40μg/mL的他克林作用3d后经0.1%亚甲基蓝染色观察,记录死活原头节的数目以计算原头节死亡率,另外用CCK-8试剂盒检测药物对生发层细胞活性的影响并计算细胞活性抑制率。同时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药物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生发层细胞超微结构造成的影响。结果经20μg/mL和40μg/mL的他克林体外作用3d后,原头节的死亡率高达100%,其中死亡原头节的体壁出现轻微肿胀且伴随着外部轮廓的消失,同时超微结构亦发生明显改变,原头节体壁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的空泡和脂肪滴。当他克林浓度为40μg/mL时,可造成生发层细胞全部死亡。细粒棘球蚴生发层细胞粘附于培养介质的基质消失、细胞发生聚集且数目减少。扫描电镜可观察到他克林作用3d后的细胞出现塌陷或者萎缩。结论他克林可直接影响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和生发层细胞的活性,是潜在的包虫病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林 细粒棘球蚴 原头节 生发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什曼原虫动物宿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凯 伍卫平 官亚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2-466,共5页
利什曼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诸多国内外研究显示,除了犬以外,其他动物也能感染利什曼原虫并可在利什曼病传播中起一定的作用。本文对犬之外的动物感染利什曼原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动物 宿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海勃 曹建平 刘述先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硫氧还蛋白(SjcTrx)的编码基因。方法根据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硫氧还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上游引物引入BamHI酶切位点和起始密码子ATG,下游引物引入SalI酶切位点和终止密码子TAA。以日本血吸虫大陆... 目的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硫氧还蛋白(SjcTrx)的编码基因。方法根据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硫氧还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上游引物引入BamHI酶切位点和起始密码子ATG,下游引物引入SalI酶切位点和终止密码子TAA。以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总RNA为模板,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SjcTrx基因。经双酶切并纯化的PCR产物与同样双酶切并纯化的pET28a质粒DNA片段用T4 DNA连接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jcTrx,转化BL21感受态菌并大量扩增。重组质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鉴定。pET28a-SjcTrx/BL21用IPTG诱导表达。结果SjcTrx编码基因RT-PCR产物约334 bp,构建的重组pET28a-SjcTrx表达质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和PCR扩增产物于琼脂糖凝胶电泳均观察到相同大小基因片段。根据核苷酸序列测序结果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和曼氏血吸虫Trx分别有97%和43%的同源性。表达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分析,约14kDa。Western blotting显示该重组蛋白可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和重组抗原免疫小鼠血清所识别。结论SjcTrx基因的表达获得成功,并获得纯化蛋白,为开展动物保护性免疫试验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硫氧还蛋白 克隆 表达 重组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和无毒力前鞭毛体定量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
5
作者 危芙蓉 高春花 +2 位作者 汪俊云 杨玥涛 石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我国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和无毒力前鞭毛体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将分离于我国新疆伽师县黑热病患者婴儿利什曼原虫JS5有毒力株前鞭毛体和无毒力株前鞭毛体经酶解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 目的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我国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和无毒力前鞭毛体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将分离于我国新疆伽师县黑热病患者婴儿利什曼原虫JS5有毒力株前鞭毛体和无毒力株前鞭毛体经酶解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的非标记(Label-free)定量分析,利用MaxQuant软件查库,进行Label-free非标定量(LFQ)分析;每个样品重复3次质谱分析,只有1次有LFQ值的蛋白舍弃。结果本研究共鉴定蛋白3 994个,有毒力和无毒力株间差异蛋白为298个(差异倍数>1.2或差异倍数<0.83,P<0.05),其中利什曼原虫有毒力株前鞭毛体特有表达蛋白15个,无毒力株前鞭毛体特有表达蛋白23个,二者间表达丰度有显著差异蛋白260个,其中有毒力前鞭毛体表达上调蛋白(高表达)78个,表达下调蛋白(低表达)182个。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中已鉴定功能的蛋白分别涉及糖与脂质代谢、核酸代谢、压力反应、细胞骨架形成、细胞周期与增殖等生物功能。结论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株和无毒力株前鞭毛体蛋白质组的表达存在差异,为筛选和鉴定与利什曼原虫感染相关关键分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有毒力株 无毒力株 比较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