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株艰难梭菌多位点序列分型 被引量:5
1
作者 严其容 李文革 +1 位作者 许文荣 程颖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对艰难梭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案并探讨不同来源艰难梭菌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不同人群的25株艰难梭菌,分别用Lemee方案(aroE,ddl,dutA,tpi,recA,gmk,sodA管家基因)和David方案(adk,atpA,dxr,glyA,recA,soda,tpi... 目的比较两种对艰难梭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案并探讨不同来源艰难梭菌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不同人群的25株艰难梭菌,分别用Lemee方案(aroE,ddl,dutA,tpi,recA,gmk,sodA管家基因)和David方案(adk,atpA,dxr,glyA,recA,soda,tpi管家基因)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用START系统及Bionumerics软件分析这些位点及等位基因谱的特征。结果位点分析结果表明,Lemee方案中有2株菌的ddl位点为无效位点,其余的6个管家基因有3~5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之间有3~11个多态性位点。非同义突变/同义突变(dN/dS)为0.000 0~0.261 1;David方案中的7个管家基因有3~5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之间有2~9个多态性位点。dN/dS为0.000 0~0.280 6。等位基因图谱特征结果表明,Lemee方案出现了13个ST型别(ST1/2/3/6/7/13/31/39/48/A/B/C/D),ST6(5)为优势型别;David方案共出现11个ST型别(ST2/3/15/35/37/54/55/92/99/102/117),其中ST54(6),ST37(5)为优势型别。来源于成人和婴幼儿的菌株并未形成各自特异的序列型。结论对于艰难梭菌多位点序列分型,David的方案更可取,ST与宿主人群的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分子分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