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Java平台的超大发电装备运载线路数值测试方法
1
作者 付俊峰 魏博文 +3 位作者 黄佩兵 李志伟 黄子胜 李玥康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5,共8页
针对超大发电装备车载运输前的避障预判难且缺乏相关工程措施指导依据等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Java平台的超大发电装备运载线路数值测试方法.选取某山地超长风电装备运输情景为实验对象,在分析超长风电装备车辆行经复杂山地弯道可避障姿... 针对超大发电装备车载运输前的避障预判难且缺乏相关工程措施指导依据等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Java平台的超大发电装备运载线路数值测试方法.选取某山地超长风电装备运输情景为实验对象,在分析超长风电装备车辆行经复杂山地弯道可避障姿态的基础上,建立了运载车辆与风电装备联立式运动数学模型及参数范围,给出了基于机载LiDAR扫描技术获取山地点云数据的模型边界条件构建方法,并运用Java程序平台研发了超大发电装备运输线路数值测试方法.由其数值实验与工程现场测试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数值测试方法与工程现场测试结果高度吻合且能准确给出障碍路段的碰撞范围及体量,可为复杂地形下超大发电装备运输通行前避障预判与道路优化设计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发电装备 运载线路 JAVA平台 数值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凹土改善混凝土性能研究
2
作者 徐德 苑溦 +2 位作者 熊钦坤 方冰生 杨青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0-84,共5页
研究了先研磨后煅烧(磨烧)和先煅烧后研磨(烧磨)两种加工工艺成形的凹土作为掺合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扩展度、坍落度)、流变性能(屈服应力、塑性黏度、触变性)以及抗压强度(7、28 d)的影响,探讨了凹土在混凝土领域应用试验和理论。研究... 研究了先研磨后煅烧(磨烧)和先煅烧后研磨(烧磨)两种加工工艺成形的凹土作为掺合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扩展度、坍落度)、流变性能(屈服应力、塑性黏度、触变性)以及抗压强度(7、28 d)的影响,探讨了凹土在混凝土领域应用试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过量掺量的烧磨和磨烧凹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均明显下降,不利于混凝土的工作性。但适量掺量下(2%)的磨烧与烧磨凹土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损失减少有限,且均会有效增加塑性黏度和触变性。烧磨和磨烧凹土对混凝土机械性能的改善效果较明显,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均相对基准进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在7、28 d都能够有效增加混凝土劈拉强度。其中磨烧凹土对混凝土机械性能的改善效果总体要优于烧磨凹土。上述规律与凹土磨烧后优异吸附与释放水性能特征以及良好水泥组分相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磨凹土 磨烧凹土 工作性能 流变性能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趋近律滑模控制的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付俊峰 邓福伟 +2 位作者 黄子胜 杨晓辉 辛利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4-108,129,共6页
在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中,针对扰动观察法响应速度慢、抖振显著,传统滑模控制无法兼顾响应速度与抖振,在幂次趋近律与变速趋近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自适应趋近律滑模控制的光伏系统MPPT控制策略。当系统状态远离滑模面时,... 在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中,针对扰动观察法响应速度慢、抖振显著,传统滑模控制无法兼顾响应速度与抖振,在幂次趋近律与变速趋近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自适应趋近律滑模控制的光伏系统MPPT控制策略。当系统状态远离滑模面时,幂次项可保证足够大的趋近速度;当系统状态趋近滑模面时,变速项可调整滑模区宽度,削弱抖振,使系统最终稳定。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趋近律滑模控制的光伏系统MPPT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准确性,增大高光伏发电系统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扰动观察法 最大功率点跟踪 自适应趋近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注液条件下离子吸附型稀土堆体渗透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熊永柱 刘壮 +3 位作者 兰春雨 鞠炜 杨建华 张小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94,共7页
针对传统离子吸附型稀土堆浸工艺顶部注液延迟植被修复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横向注液、适应植被修复的新型堆浸结构,并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横向注液条件下离子吸附型稀土的颗粒运移规律及渗透特性,分析了堆置时不同粒径颗粒组合对堆体... 针对传统离子吸附型稀土堆浸工艺顶部注液延迟植被修复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横向注液、适应植被修复的新型堆浸结构,并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横向注液条件下离子吸附型稀土的颗粒运移规律及渗透特性,分析了堆置时不同粒径颗粒组合对堆体渗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横向注液条件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细颗粒的迁移和渗出导致稀土堆体的渗透性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随着浸矿液注液压力逐渐增加,渗透系数呈现出稳定、逐渐增大、再稳定和再次增大的变化过程;不同粒径颗粒组合对横向注液条件下离子吸附型稀土堆体的渗透性具有显著的影响,粗-细颗粒组合情况下细颗粒易发生迁移且难以沉积,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不利于稀土离子浸取,反之,中-细颗粒组合对离子吸附型稀土堆体的浸取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堆浸 横向注液 颗粒运移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倾斜摄影与BIM技术的复杂路段内风力发电设备通行性预判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小林 魏博文 +1 位作者 游宗哲 付俊峰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针对风力发电设备在复杂路段内通行性差且难以提前精准识别等工程客观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倾斜摄影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技术的风力发电设备通行性预判方法.通过无人机搭载五镜头倾斜摄像机获取复杂... 针对风力发电设备在复杂路段内通行性差且难以提前精准识别等工程客观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倾斜摄影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技术的风力发电设备通行性预判方法.通过无人机搭载五镜头倾斜摄像机获取复杂路段携带地形数据的相片,依托Smart3D建模平台,融合BIM技术构建复杂路段运输道路场景与风力发电设备及运输车辆等比例模型,进而实施风力发电设备在复杂路段实景模型内的可视化通行测试.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预判结果与工程现场反馈结果高度一致,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同时,本文方法还可为设备进场路线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 BIM技术 设备运输 预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枢纽站三线同厅换乘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何军 陈文慧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6,共6页
以大连站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设计为例,通过对枢纽站客流特性分析,研究匹配大客流车站建筑布置,提出适合三线同厅换乘的设计原则,以此探究交叉干扰最小的单循环流线,进而优化换乘路径上空间组织方式,有效地控制三线之间的换乘距离,在满足... 以大连站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设计为例,通过对枢纽站客流特性分析,研究匹配大客流车站建筑布置,提出适合三线同厅换乘的设计原则,以此探究交叉干扰最小的单循环流线,进而优化换乘路径上空间组织方式,有效地控制三线之间的换乘距离,在满足高效便捷乘降的同时,保证换乘大厅的安全疏散。结合静态功能评价方法,分析站内设施服务能力,从而优化其布置形式,力求使地铁枢纽站能体现大客流公共交通建筑的特点,提高轨道交通枢纽站的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枢纽站 单循环 现场试验 客流流线 换乘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