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涡激振动驱动的串并列双柱群水动力特性及俘能研究
1
作者 罗竹梅 晁浩诚 +2 位作者 张晓旭 李俊 杨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8-206,共9页
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方法对串列及并列布置的两个刚性连接三圆柱柱群结构涡激振动(VIV)响应特性及俘能性能展开研究。分析串列群间间距比Z=8、12和16和并列群间距比Z_(y)=4、6、8,约化速度U^(*)=2~13范围内,串列及并列布置中柱群结构... 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方法对串列及并列布置的两个刚性连接三圆柱柱群结构涡激振动(VIV)响应特性及俘能性能展开研究。分析串列群间间距比Z=8、12和16和并列群间距比Z_(y)=4、6、8,约化速度U^(*)=2~13范围内,串列及并列布置中柱群结构的水动力干扰特性及俘能大小、俘能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组串列双柱群,串并列刚性连接的柱群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水动力特性和响应结果,在柱群间隙流与尾流的相互作用以及柱群的相互干扰作用下,两柱群结构的振幅响应出现了从涡激振动到驰振的过渡区。串列柱群后尾涡形式主要以2P、2S和2T形式脱落,个别约化速度下出现碎涡及带状涡。随着群间间距比的增加,柱群间相互干扰作用减弱。间距比对串列刚性连接柱群的俘能影响不明显,柱群的俘能值和能量密度随着U^(*)的增加而增加,当初始分支转换到上端分支时,上下游柱群的能量获取优势发生了变化。并列柱群间干扰通过尾涡相互作用后实现,因此柱群间相互作用微弱,Z_(y)=8时,其涡激振动响应与单柱群响应特性几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能 俘能结构 涡激振动 流固耦合 俘能特性 刚性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耐旱耐瘠护坡植物根系形态及抗拉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经又亮 杨苑君 +3 位作者 王忠良 李建兴 段青松 王建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169,178,共8页
[目的]探究耐旱耐瘠护坡植物的根系形态及抗拉特性,为边坡生态修复植物选用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市滇中引水项目区弃渣场边坡上选择戟叶酸模(Rumex hastatus D.)、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 L.)和地瓜藤(Ficus tikoua Bur.)... [目的]探究耐旱耐瘠护坡植物的根系形态及抗拉特性,为边坡生态修复植物选用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市滇中引水项目区弃渣场边坡上选择戟叶酸模(Rumex hastatus D.)、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 L.)和地瓜藤(Ficus tikoua Bur.)3种植物,通过整株挖掘法获取得根系样品,使用Epson12000XL扫描仪中在500 dpi下进行灰度扫描,用WinRhizo(Pro.2019)根系分析系统对根系形态参数进行分析,并使用万测牌微机控制时万能试验机进行单根拉伸试验。[结果](1)戟叶酸模和车桑子根系形态呈三角形,而地瓜藤呈抛物线形,戟叶酸模和车桑子根径小于2 mm的长度占比最大,大于4.5 mm根径的长度占比次之。(2)3种植物平均抗拉力车桑子最大、戟叶酸模次之、地瓜藤最小,平均抗拉强度地瓜藤最大,戟叶酸模次之,地瓜藤拥有良好抵抗形变的能力,其极限延伸率与杨氏模量优于其余两种植物。[结论]从根系形态看,戟叶酸模和车桑子的固土护坡能力高于地瓜藤,从抗拉特性看地瓜藤虽抗拉力较弱,但抗拉强度高,抵抗变形能力强,3种植物在固土护坡方面根系形态及抗拉特性各有优势,可根据边坡特点及部位有针对性地选用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坡植物 根系形态 力学特性 耐旱耐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消落带适生草本根系抗拉特性及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段继琪 李建兴 +3 位作者 王波 杜技能 张立芸 段青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8,共9页
[目的]研究消落带适生草本根系解剖结构对单根力学特性的影响,为明确消落带草本根系固土的微观力学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菖蒲(Acorus calamus L.)、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Pers.〕、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 Rottb.)... [目的]研究消落带适生草本根系解剖结构对单根力学特性的影响,为明确消落带草本根系固土的微观力学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菖蒲(Acorus calamus L.)、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Pers.〕、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 Rottb.)、花叶芦竹(Arundo donax‘Versicolor’)4种消落带适生草本为研究对象,使用万能试验机进行单根拉伸试验,使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根系微观结构,定量分析了根系各显微结构与抗拉特性的关系。[结果](1)根系抗拉力、抗拉强度分别随直径的增大呈幂函数增大、减小,4种草本根系的平均抗拉力以花叶芦竹(13.02 N)最大,菖蒲(5.90 N)最小,花叶芦竹显著大于其他3种草本(p<0.05);抗拉强度以狗牙根(42.79 MPa)最大,花叶芦竹(24.16 MPa)最小,菖蒲和狗牙根极显著大于其他两种草本(p<0.01)。(2)4种草本根系的平均极限延伸率以风车草(36.18%)最大,狗牙根(23.38%)最小,风车草显著大于其余草本(p<0.05);根系弹性模量随直径增大呈幂函数减小,平均弹性模量以狗牙根(195.85 MPa)最大,风车草(72.00 MPa)最小,菖蒲和狗牙根显著大于风车草(p<0.05)。(3)4种草本根系横切面均由表皮、皮层和中柱构成,除花叶芦竹外,基本结构均以皮层厚度最大,中柱鞘厚度最小;除菖蒲外,微观结构组织比量均以皮层面积占比最大,中柱面积占比次之,韧皮部面积占比最小。(4)菖蒲抗拉特性受表皮和髓面积的影响,狗牙根抗拉特性受表皮、木质部和韧皮部面积的影响,花叶芦竹抗拉特性受皮层和髓面积的影响。[结论]4种消落带草本在根系固土能力方面各有优势,菖蒲和风车草根系主要起减缓消落带边坡变形的作用,花叶芦竹根系主要起锚固作用,狗牙根根系既能起较好的锚固作用,也能较好的缓减边坡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消落带 草本植物 抗拉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坡单元的水库库岸稳定性层次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许波 谢谟文 +1 位作者 何兴东 胡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290-296,F0003,共8页
[目的]分析影响孟底沟水库库岸稳定的影响因素,为水库库岸稳定性评价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不良地质现象解译的基础上,运用边坡单元将各岸坡段划分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库岸稳定的诸多因素,把边坡单元的三维安全... [目的]分析影响孟底沟水库库岸稳定的影响因素,为水库库岸稳定性评价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不良地质现象解译的基础上,运用边坡单元将各岸坡段划分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库岸稳定的诸多因素,把边坡单元的三维安全系数作为稳定性评价的基本指标,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基于边坡单元的库岸稳定性分段层次分析与评价方法。[结果]将该方法运用在工程实例中,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论]以边坡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分析水库库岸的稳定性,为工程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稳定 遥感解译 边坡单元 层次分析法 三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度条件下的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边坡生态防护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慧敏 李燕清 +4 位作者 燕永锋 孔志岗 葛华 刘振国 袁庆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6-162,共7页
生态防护措施是治理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边坡坡面侵蚀的有效手段,以中缅油气管道龙陵段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坡长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坡度(10°,20°,30°和40°),相同雨强(2... 生态防护措施是治理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边坡坡面侵蚀的有效手段,以中缅油气管道龙陵段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坡长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坡度(10°,20°,30°和40°),相同雨强(220 mm/h)的4种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工程+植物措施和工程+耕作措施)来分析坡面土壤侵蚀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产流率和产沙率,评价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坡度所设置的防护措施均能起到减流减沙的效果,最佳水土保持措施为工程+植物措施。(2)≤10°边坡在裸坡条件下坡体基本稳定,不需要任何防护措施;10°~20°,20°~30°边坡分别在植草(覆盖率100%)和植草+坡面截排水措施下的护坡措施效果较好,>30°边坡必须在有固坡措施的基础上,坡面设置生物措施方能有效治理坡面侵蚀问题。(3)坡度的阈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坡面防护措施越复杂,阈值越大;且在不同的防护措施条件下,坡度对坡面累积产沙量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 防护措施 产流率 产沙率 坡面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五小水利”工程在线发布 被引量:3
6
作者 曾映敏 吕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263-265,共3页
'五小水利'工程作为大型水利工程有效补充,能够有效打通山区农村居民饮水、农业灌溉的最后一千米。针对'五小水利'工程体量小、数量多、分布广不利于管理等特点,本文基于WebGIS进行'五小水利'工程在线发布,能... '五小水利'工程作为大型水利工程有效补充,能够有效打通山区农村居民饮水、农业灌溉的最后一千米。针对'五小水利'工程体量小、数量多、分布广不利于管理等特点,本文基于WebGIS进行'五小水利'工程在线发布,能够高效、直观、便捷地对'五小水利'工程进行实时查看,方便后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小水利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