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电工程场外交通螺旋隧道横通道设计参数研究
1
作者 王建 陈炜韬 +6 位作者 黄鹏 吴学智 于丽 王雪 刘媛 李俊麒 王松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8,共13页
为明确螺旋隧道横通道设计参数,采用资料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高原螺旋隧道内人员疏散速度计算公式和人员疏散时间预测方法,分析螺旋隧道内不同风速下横通道几何参数对人员疏散速度的影响,给出不同风速下满足人员安全疏... 为明确螺旋隧道横通道设计参数,采用资料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高原螺旋隧道内人员疏散速度计算公式和人员疏散时间预测方法,分析螺旋隧道内不同风速下横通道几何参数对人员疏散速度的影响,给出不同风速下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横通道参数建议。结果表明:1)恐慌心理、火灾烟气、隧道照度、坡度和海拔因素对人员疏散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考虑多因素影响,建立高原地区大纵坡螺旋隧道人员疏散速度计算方法;2)基于分区疏散的思想,考虑火灾发生在车行横通道洞门口这一最不利情况,建立螺旋隧道非拥堵和拥堵情况下的人员疏散理论计算模型;3)基于性能化分析,考虑水电工程场外交通隧道人员疏散参数特性,明确横通道参数对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给出不同通风风速下横通道设计参数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螺旋隧道 横通道设计 水电工程 坡度 曲线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山区中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研究进展综述
2
作者 康有 张波 +5 位作者 张洁 马顺刚 江玉吉 周毓彦 倪飞宇 刘金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9,共5页
西藏高山区中小流域为亚洲众多大河的源区,是国家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和水能资源接续基地。然而,本区下垫面情况异常复杂且监测难度大,属典型的无(缺)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发展缓慢,为当地水利水电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 西藏高山区中小流域为亚洲众多大河的源区,是国家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和水能资源接续基地。然而,本区下垫面情况异常复杂且监测难度大,属典型的无(缺)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发展缓慢,为当地水利水电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挑战。受水文观测资料、高度复杂的下垫面情况及暴雨洪水形成机制等制约,现有方法(如推理公式、洪水频率分析及水文比拟等)在西藏高山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不足。为解决西藏中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的难题,建议通过数学物理途径推导流域关键带结构信息(如地形—植被—土壤)与径流响应的解析关系,进而建立由下垫面信息反演设计参数及洪水设计值的理论方法,发展适合西藏中小流域地理水文特性的新型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区流域 关键带结构 暴雨洪水过程 设计洪水计算 无资料流域水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铁基坑围护桩大变形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雪 耿凤娟 +2 位作者 赵卫星 李方利 蒋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60,共6页
[目的]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铁基坑施工稍有不慎易导致基坑事故的发生。需分析基坑围护桩大变形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加固措施。[方法]以成都某近接老旧建筑物的桩锚支护结构地铁车站基坑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桩体发... [目的]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铁基坑施工稍有不慎易导致基坑事故的发生。需分析基坑围护桩大变形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加固措施。[方法]以成都某近接老旧建筑物的桩锚支护结构地铁车站基坑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桩体发生大变形的原因,提出控制围护桩变形的加固措施。通过Harding-soil二阶高级本构模型研究了围护桩发生变形后,坑内采用反压堆载、基坑坑外坡体采用钢管桩及再次开挖前加强两道锚索措施的可行性。[结果及结论]模拟计算结果及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围护桩累计位移为77.77 mm;围护桩产生大变形后采用加固措施,可将围护桩水平位移控制在53 mm以内;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及现场实测结果,二者桩体水平位移曲线变化规律一致。实际施工结果表明,采取加固措施后,基坑变形控制效果明显,后续施工过程中未发生大范围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基坑工程 围护桩变形 桩锚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江口水电站极高应力大型地下厂房硬岩破坏机制与稳定性控制研究
4
作者 李邵军 张世殊 +7 位作者 李永红 柳秀洋 李治国 徐鼎平 程丽娟 江权 汤大明 陈刚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1-1594,共14页
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建设因其超大规模、高边墙、大跨度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破坏机制和稳定性控制一直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依托当前世界地应力最高的双江口水电站地下厂房,通过现场调查、原位监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 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建设因其超大规模、高边墙、大跨度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破坏机制和稳定性控制一直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依托当前世界地应力最高的双江口水电站地下厂房,通过现场调查、原位监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极高地应力下硬岩变形破坏的工程问题和稳定性控制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利用有限的地应力测试数据和导洞中观察到的脆性破坏现象,估算和修正深切河谷地区地下厂房区的原岩应力场;其次,讨论了极高地应力下厂房洞室的典型破坏现象,包括高应力诱发破坏全局问题和局部岩脉切割导致的块体失稳问题,以及相应的破坏机制和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将为后续高应力硬岩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案例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地下洞室 高应力 破坏现象 岩脉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碛土层桩基静载试验研究
5
作者 郭喜峰 曾勇 +1 位作者 程强 幸新涪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2-116,共5页
针对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桥康定岸巨厚冰碛土层,在现场地表和试验平洞共开展了7根模型桩的水平静载试验,分析了水平力-水平位移关系,研究了冰碛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在试验平洞开展了1根模型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获得了冰碛土... 针对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桥康定岸巨厚冰碛土层,在现场地表和试验平洞共开展了7根模型桩的水平静载试验,分析了水平力-水平位移关系,研究了冰碛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在试验平洞开展了1根模型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获得了冰碛土层试桩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土 比例系数 承载力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风电建设智能协同管控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建江 尹习双 +1 位作者 刘金飞 钟桂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543,共8页
针对风电项目工程规模大、工区分散、工期紧等难点与特点,提出以工程建设管控内容为物理对象(PE)、以BIM虚拟模型为孪生载体(VE)、以双向孪生数据为核心(DD)、以协同管控为目标(WM)、以协同运行规则(RU)为驱动的风电项目建设智能四维协... 针对风电项目工程规模大、工区分散、工期紧等难点与特点,提出以工程建设管控内容为物理对象(PE)、以BIM虚拟模型为孪生载体(VE)、以双向孪生数据为核心(DD)、以协同管控为目标(WM)、以协同运行规则(RU)为驱动的风电项目建设智能四维协同数字孪生模型,利用GPS-RTK+UWB无缝耦合定位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物联感知装备实现建设信息全方位智能感知,以GIS模型为数据空间集成底板,以BIM模型为数据业务集成底板形成具备交互分析特征的数字孪生载体,通过对类似及目标工程建设数据的深度学习,按过程结合综合评定体系实现建设项目的管控协同评判。通过在腊巴山风电建设项目的应用,证明该技术可实现对工程高精度、秒级的实时感知,提供轻量化、可供分析、虚实融合的孪生载体,并能根据建设环境动态调整评判参数,较准确地对风电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评判,为各方协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深度学习 风电建设 协同管控 工作分解结构 B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E平台的抽水蓄能电站枢纽三维快速协同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刚 李静 +2 位作者 赵翊彤 薛思思 黄克戬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88,共4页
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爆发式增长背景下,迫切需要在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的同时提高设计效率。因此,基于3DEXPERIENCE平台,探究一套可行的抽水蓄能电站枢纽三维快速协同设计方法,并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进行了实际应用。首先总结专业基础知识,... 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爆发式增长背景下,迫切需要在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的同时提高设计效率。因此,基于3DEXPERIENCE平台,探究一套可行的抽水蓄能电站枢纽三维快速协同设计方法,并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进行了实际应用。首先总结专业基础知识,构建抽水蓄能电站水工结构标准构件库;其次采用自顶向下的骨架模型驱动方式,各专业间协同设计,快速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为方案对比分析提供依据。基于该方法,某抽水蓄能电站的优化设计方案最大坝高降低10余米,整体工程投资降低1.4亿元,表明所探索的从原始地形处理到方案快速设计,最终完成方案对比分析的抽蓄电站枢纽三维快速协同设计方法,可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三维设计 快速协同设计 3DEXPERIENCE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雅砻江流域洪水预报研究
8
作者 何彦锋 许涵冰 +3 位作者 刘洁 周研来 陈华 郭生练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0,共6页
雅砻江干流水力资源丰富,流域内已形成梯级水库格局,开展流域梯级水库洪水预报对实现精细化水库调度、洪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ANFIS)、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时域卷积网络(TCN)建立洪水预报模型。... 雅砻江干流水力资源丰富,流域内已形成梯级水库格局,开展流域梯级水库洪水预报对实现精细化水库调度、洪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ANFIS)、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时域卷积网络(TCN)建立洪水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ANFIS,TCN的纳什效率系数改善率最高为17.47%(二滩,t+12),LSTM的纳什效率系数改善率最高为15.44%(桐子林,t+12)。TCN和LSTM对两河口水库入库洪水预报整体上能达到甲等精度。与ANFIS和LSTM相比,TCN在洪峰误差和峰现时差方面表现最优,有效克服了时滞和误差累计的影响,显著降低了系统误差。结果表明,构建的TCN模型能够提高洪水预报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流域 洪水预报 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时域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抬头式竖井溢洪洞水力特性研究
9
作者 黄家姝 刘华 +3 位作者 薛玉林 孟帮杰 李宏娟 黄真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0,共6页
基于某高水头、大流量竖井式溢洪洞工程,提出一种新型龙抬头式竖井溢洪洞。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原设计有压板式竖井溢洪洞和优化的新型龙抬头式竖井溢洪洞两种体型,后者水流衔接平顺,流态较好。进一步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和模型试验... 基于某高水头、大流量竖井式溢洪洞工程,提出一种新型龙抬头式竖井溢洪洞。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原设计有压板式竖井溢洪洞和优化的新型龙抬头式竖井溢洪洞两种体型,后者水流衔接平顺,流态较好。进一步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和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新型龙抬头式竖井溢洪洞开展水力特性研究。研究发现:消力井内水垫较深,底板冲击压力和脉动压强较小,提高了消能井中湍动强度与消能率,减小了空化空蚀风险;龙抬头衔接段的水流稳定,避免了水流冲顶现象。新型龙抬头式竖井溢洪洞的水工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的水面线、流速和压力等参数,二者结果吻合较好。优化的新型龙抬头式竖井溢洪洞有效提高竖井的消能,为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竖井消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抬头式竖井溢洪道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流态 压力分布 消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泄洪对鱼类躲避TDG过饱和胁迫空间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王莉 唐琦 +2 位作者 冀前锋 梁瑞峰 李克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3,共6页
高坝泄洪造成的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威胁河道生态安全,目前尚无较好的解决方法。因此,采用平面二维数值模型,针对日调节水库运行特征,研究了不同间歇性泄洪工况下的TDG饱和度分布。结合鱼类对TDG饱和度的耐受能力,分析了间歇性泄洪工... 高坝泄洪造成的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威胁河道生态安全,目前尚无较好的解决方法。因此,采用平面二维数值模型,针对日调节水库运行特征,研究了不同间歇性泄洪工况下的TDG饱和度分布。结合鱼类对TDG饱和度的耐受能力,分析了间歇性泄洪工况下可供鱼类躲避区域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等时段间歇性泄洪模式下,随着间歇时间增加,鱼类可躲避区域面积平均值逐渐增加,但可躲避区域面积最小值随间歇时间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不等时段间歇性泄洪模式下,提高间歇时间与泄洪时间之比将增加鱼类可躲避区域面积,降低可躲避区域面积最小值。研究结果可为高坝工程制定生态调度提供方法参考,对维护河流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方案 数值模拟 TDG过饱和 可躲避区域 间歇性泄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水岩循环对边坡嵌岩桩力学行为影响研究
11
作者 曹廷 何刘 +3 位作者 王维 赵旺 刘钊 钟俊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45,共12页
为研究水岩循环条件下,库岸岩体强度弱化对边坡嵌岩桩力学行为影响。以两河口水库洛古大桥嵌岩桩边坡粉砂质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岩循环弱化试验,分析岩石力学强度指标随着水岩循环次数的弱化规律,基于岩石微观结构及矿物成分变化特征... 为研究水岩循环条件下,库岸岩体强度弱化对边坡嵌岩桩力学行为影响。以两河口水库洛古大桥嵌岩桩边坡粉砂质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岩循环弱化试验,分析岩石力学强度指标随着水岩循环次数的弱化规律,基于岩石微观结构及矿物成分变化特征揭示其弱化机理;通过广义Hoek-Brown准则和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系统分析嵌岩桩在不同水岩循环次数后力学行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岩循环次数的增加,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逐渐减小,泊松比逐渐增大,各项力学参数与循环次数之间呈现出良好的幂函数和对数相关性。岩石易水化矿物的水解消失和微观裂隙的聚集效应是导致力学指标水岩循环弱化的根本原因。水岩循环对嵌岩桩的力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水岩循环次数的增加,位于同一深度的嵌岩桩桩身轴力逐渐增大,侧摩阻力逐渐减小,桩端阻力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嵌岩桩桩体总侧摩阻力随着水岩循环次数的增加有整体减小的趋势。不同循环次数后的嵌岩桩变形监测发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各深度下嵌岩桩的水平位移、桩顶和桩底的沉降量都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库岸边坡嵌岩桩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岩循环对嵌岩桩力学性能的影响,避免因水岩循环导致嵌岩桩承载能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岩石 水岩循环 强度弱化 嵌岩桩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监测水电工程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12
作者 夏勇 牟林 +1 位作者 石道生 华博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89,212,共4页
针对我国西南流域高山峡谷复杂的卫星观测环境,大型水电工程监测控制网精度和可靠性不足的难题,提出基于北斗的监测体系构建方法,通过环境误差与多路径误差建模提高测点的监测精度,并基于该关键技术和支撑服务目标研发了北斗亚毫米级超... 针对我国西南流域高山峡谷复杂的卫星观测环境,大型水电工程监测控制网精度和可靠性不足的难题,提出基于北斗的监测体系构建方法,通过环境误差与多路径误差建模提高测点的监测精度,并基于该关键技术和支撑服务目标研发了北斗亚毫米级超高精度监测一体化应用平台,解决了水电工程复杂环境下卫星定位高精度监测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北斗卫星定位 观测噪声建模 多路径提取建模 大坝位移补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式防渗墙地基渗透破坏特征研究
13
作者 金伟 张子豪 +1 位作者 陈秋怡 王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75,共7页
为研究深厚覆盖层上悬挂式防渗墙地基的渗透破坏特征,分别选用均匀砂土和内部不稳定的砂砾石制作地基,开展渗透破坏模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两种地基的渗透破坏模式,得出悬挂式防渗墙地基的渗透破坏模式与地基土体的内部稳定性有关... 为研究深厚覆盖层上悬挂式防渗墙地基的渗透破坏特征,分别选用均匀砂土和内部不稳定的砂砾石制作地基,开展渗透破坏模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两种地基的渗透破坏模式,得出悬挂式防渗墙地基的渗透破坏模式与地基土体的内部稳定性有关。在此基础上,依托模型试验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利用经验证的数值模型进一步研究防渗墙深度、厚度和缺陷对地基抗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砂土地基和不稳定砂砾石地基的渗透破坏模式分别为后退型管涌破坏和潜蚀型破坏;地基抗渗性能基本与墙体厚度无关,主要受墙深和墙体缺陷的影响;悬挂式防渗墙存在最优深度,防渗墙最优深度与地基深度的比值约为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防渗墙 渗透破坏 渗流场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全生长周期的吊蔓西瓜表型识别方法研究
14
作者 刘泽 赵泽川 +3 位作者 许彤 刘韬 朱德兰 季子涵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针对当前作物表型研究大多关注单一生长阶段表型特征,无法准确监测植物全生长周期长势等问题,以吊蔓西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结合多种深度学习方法及机器视觉技术的吊蔓西瓜全生长周期关键表型参数高精度识别方法。其中,在幼苗期,分别建... 针对当前作物表型研究大多关注单一生长阶段表型特征,无法准确监测植物全生长周期长势等问题,以吊蔓西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结合多种深度学习方法及机器视觉技术的吊蔓西瓜全生长周期关键表型参数高精度识别方法。其中,在幼苗期,分别建立了基于Leaf SAM的叶面积计算模型和基于Xception的叶片数计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叶面积、叶片数计算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6、0.98,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98 cm^(2)、0.14;在伸蔓期,分别建立了基于YOLO v5和双目视觉原理的株高计算模型和基于OpenCV的茎粗计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株高、茎粗计算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4、0.92,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18 cm、0.17 mm;在坐果期和成熟期,构建了基于UNet的果实投影面积计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果实面积投影模型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9.85 cm^(2)。上述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人工测量值间的线性关系显著,综合误差较低,能够有效计算吊蔓西瓜全生长周期的关键表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蔓西瓜 全生长周期 表型 深度学习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求和法在多分区洪水地区组成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曾强 马顺刚 +3 位作者 张军良 余春涛 李玉琼 樊明兰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1,39,共8页
洪水地区组成分析是受梯级水库群调度影响的下游断面设计洪水计算的基础。离散求和法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推荐的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之一。在使用该方法之前需要对各分区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和转换,但规... 洪水地区组成分析是受梯级水库群调度影响的下游断面设计洪水计算的基础。离散求和法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推荐的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之一。在使用该方法之前需要对各分区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和转换,但规范未明确给出三个及以上分区情况下的独立性转换方法,在分析多分区洪水地区组成时只能逐级进行离散求和。基于协方差矩阵LDLT分解的多变量独立变换方法,提出了基于LDLT分解的独立变换离散求和法,可直接对多个组合变量进行独立变换后离散求和。以雅砻江流域梯级水库下游断面设计洪水计算为例,分析比较逐级组合的离散求和法、基于Copula函数改进的离散求和法和基于LDLT分解的独立变换离散求和法所得的设计洪水成果。结果表明,三种方法计算的受上游水库调蓄影响的下游断面设计洪量削减率基本接近,基于LDLT分解的独立变换离散求和法可为多分区情况下梯级水库下游断面设计洪水计算提供比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地区组成 离散求和法 梯级水库 设计洪水 独立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隧道有轨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与应用
16
作者 林春刚 陈勇良 +6 位作者 崔志宾 刘永胜 陈桥 尚伟 韩伟锋 李荆 吴崇尧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7-498,I0005-I0026,共44页
为解决传统TBM隧道长距离有轨运输在行车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通畅、调度管理差、资源保障难、安全风险高等技术难题,通过引进环境感知与定位系统,采用长距离隧道内高速无线mesh组网及传输技术,结合UWB基站隧道二维高精度定位,研制TBM隧... 为解决传统TBM隧道长距离有轨运输在行车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通畅、调度管理差、资源保障难、安全风险高等技术难题,通过引进环境感知与定位系统,采用长距离隧道内高速无线mesh组网及传输技术,结合UWB基站隧道二维高精度定位,研制TBM隧道智能有轨运输系统。结果表明:1)基于UWB与WiFi无线基站,实现隧道千兆工业环网和高速无线信号全覆盖,覆盖半径不小于500 m。2)定位系统能够实现隧道内列车编组、设备及人员实时UWB精确定位,静态定位精度小于0.3 m。3)通过三维高精度激光雷达障碍物识别系统,实现列车编组运行线路前方障碍物识别和预警,探测距离达到200 m,识别精度达到2 cm。4)每列编组减少调车员1人,TBM施工运输综合效率提升20%以上,每月节约运输成本约60万元。5)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人机实时定位、音像实时传输、道岔自动开闭、障碍自动避让、运输智能规划以及一体化调度指挥,使得列车编组运行信息更加透明化,避免了运输事故发生,大大提高了运输组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隧道 有轨运输 列车编组 信号传输 环境感知 障碍物识别 智能调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基能源多元化储运体系研究
17
作者 姜海 王宇霖 +2 位作者 刘文质 胡中波 刘贵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4,共8页
发展绿色氢基能源是我国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储运方式是降低氢基能源终端应用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构建稳定、经济的氢能供应体系,已成为我国氢能产业需要重点解决的任务。总结了氢基能源多种储... 发展绿色氢基能源是我国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储运方式是降低氢基能源终端应用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构建稳定、经济的氢能供应体系,已成为我国氢能产业需要重点解决的任务。总结了氢基能源多种储运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对氢基能源多种储运方式的技术经济性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将管道输氢与电网输电技术相对比。结论认为在200 km运输范围内,长管拖车是现阶段技术更成熟、成本更低、应用相对灵活的运输方式。在未来特高压输电走廊受限的情况下,发展管道输氢将有助于扩展我国能源跨区域输送的途径。远期当实现大规模用氢需求时,管道输氢将成为长距离氢运输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基能源 储运体系 管道输氢 液氢 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隧洞超前预报及特征数据三维分析的研究应用
18
作者 苏波 钟果 +4 位作者 崔正伟 张世殊 胡清龙 唐友川 李付龙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12-620,共9页
引水隧洞作为引水式电站建设中的关键项目,开展超前地质综合预报对保障隧洞安全开挖、按时间节点顺利贯通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川西某深埋引水隧洞开挖过程中部分洞段存在地应力大、断层破碎带发育、地下水丰富等复杂地质条件,结合地质分... 引水隧洞作为引水式电站建设中的关键项目,开展超前地质综合预报对保障隧洞安全开挖、按时间节点顺利贯通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川西某深埋引水隧洞开挖过程中部分洞段存在地应力大、断层破碎带发育、地下水丰富等复杂地质条件,结合地质分析法、TRT法、瞬变电磁法及探地雷达,提出了基于超前地质预报三维信息平台的地质综合预报方法。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使用三维地震波法确定隧洞前方不良地质体发育的异常物探响应洞段;其次,对异常洞段进行地质信息分析,并使用瞬变电磁对异常洞段开展多角度复测,并三维化地质及物探信息;最后,结合地质雷达精细探测、地质先验资料的补充,开展对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发育情况的精确预测。将该方法应用于川西某深埋引水隧洞的超前地质预报中,开挖结果揭示:桩号(隧)6+950—(隧)6+867段围岩完整性差,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发育小断层,岩体较破碎-破碎,地下水发育,整体为Ⅳ类围岩;桩号(隧)6+867—(隧)6+830段岩体完整性较差,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较发育,岩体局部较破碎,整体为Ⅲ2—Ⅳ类围岩。应用结果表明:三维超前地质综合预报方法实现了地质与物探相结合、物探方法点、线、面的相结合,精确圈定了隧洞掌子面前方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富水带等不良地质体的发育范围、空间分布等情况,为隧洞安全、顺利开挖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前地质预报 地球物理 地质信息化 深埋隧洞 不良地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液耦合的滑坡碎屑流侵蚀流化机理研究
19
作者 霍子豪 张仕林 +4 位作者 胡卸文 谢维维 唐健峰 贺旭荣 王文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干燥的滑坡碎屑流在动力传递过程中,往往会在坡面或者沟道内,与松散、高含水基底物质发生剧烈动力侵蚀作用,导致碎屑流流动规模急剧增加,对重要工程和人员生命产生巨大威胁。同时,随着间隙流体和固体颗粒被夹带汇入碎屑流底部,两者发生... 干燥的滑坡碎屑流在动力传递过程中,往往会在坡面或者沟道内,与松散、高含水基底物质发生剧烈动力侵蚀作用,导致碎屑流流动规模急剧增加,对重要工程和人员生命产生巨大威胁。同时,随着间隙流体和固体颗粒被夹带汇入碎屑流底部,两者发生物质交换,使得流动从单相转变为固液两相状态,从而对碎屑流的流变力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碎屑流流化机理研究甚少。基于光滑粒子流-离散单元-有限元耦合(SPH-DEM-FEM)理论,在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基础上,针对不同含水率工况,围绕干燥碎屑流与基底物质的复杂动力学过程,开展耦合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碎屑流前缘与基底接触作用主要表现为冲切破坏和犁切作用,接触面以剪切磨蚀为主,随基底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增加,碎屑流与含水物质裹挟混合,并逐渐表现出流态化特征;侵蚀区在碎屑流冲击加载作用下,基底应力出现了“超前波动”的现象,前缘应力因碎屑流冲切作用表现为急剧升高的趋势,而侵蚀区中部基底应力因颗粒的飞跃,呈现幅度小、持续久的抛物曲线,后缘基底应力表现为峰值较前缘降低的曲线;随着基底物质由干燥工况逐渐向非饱和状态转变,接触面剪应力和含水率呈正相关趋势,基底侵蚀率、碎屑流冲击距离和最终堆积厚度随含水率呈现抛物线状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碎屑流流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并为类似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科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滑坡-碎屑流 动力侵蚀 含水率 机理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态仿真的特高拱坝设计研究与应用之一——我国拱坝结构分析方法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毅 杨波 +3 位作者 张敬 周秋景 程恒 张国新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1-54,共14页
300 m级拱坝坝高、库大、应力水平高、施工运行期工作性态复杂,《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DL/T 5346—2006)(以下简称《规范》)的分析方法和安全系数能否涵盖所有安全风险,存在疑问;《规范》要求,坝高大于200 m的拱坝,应对上述有关问题进... 300 m级拱坝坝高、库大、应力水平高、施工运行期工作性态复杂,《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DL/T 5346—2006)(以下简称《规范》)的分析方法和安全系数能否涵盖所有安全风险,存在疑问;《规范》要求,坝高大于200 m的拱坝,应对上述有关问题进行专门论证。结合笔者所在团队十余年来跟踪小湾、锦屏一级、溪洛渡、拉西瓦等特高拱坝建设全过程开展的科研工作,对特高拱坝结构研究的经验类比方法、应力分析方法、稳定分析方法、抗震安全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工程应用、主要优缺点和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和分析,结合不同设计阶段的目标和资料细化程度,提出了特高拱坝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蓄水与运行等不同阶段应该开展的分析工作以及建议采用的分析方法,也可为一般拱坝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拱坝 性态仿真 设计阶段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