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水电工程通风控制系统设计技术研究
1
作者 王旭 张诗嘉 郭晓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0-124,共5页
水利水电工程通风系统的良好运转,对工程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通风控制系统是保证整个通风空调系统有序、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其设计主要从系统结构、组网方式、末端控制回路、与其他系统联动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根据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通风系统的良好运转,对工程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通风控制系统是保证整个通风空调系统有序、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其设计主要从系统结构、组网方式、末端控制回路、与其他系统联动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物通风控制区域、投资要求、业主要求、设计理念等因素,可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设计方案选择。阐述水利水电工程在不同的工程条件下对通风控制系统进行选择性的分类设计,对提高设计效率、结构稳定性、节约项目成本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总结出使用星型以太网网络、配置纯继电器回路和小型PLC,并使用网络联动火警停止非消防风机的通风控制设计方案,在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中实践并验证了其先进的设计思路。最后,通过多年的设计经验,延伸探讨了未来通风控制系统发展的趋势及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通风 控制系统 消防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原抽水蓄能电站接地系统设计与研究
2
作者 金欢 田侃 +4 位作者 王子川 苑睿 王俊 高旭 仇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4-138,共5页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工作和安全的需要,常需将电力系统及其电气设备的某些部分接地。抽水蓄能电站存在高电阻率、地下厂房和地面开关站等枢纽布置分散、入地短路电流大以及地电位升高等难题。对清原抽水蓄能电站的地网和土壤分别进行建模,...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工作和安全的需要,常需将电力系统及其电气设备的某些部分接地。抽水蓄能电站存在高电阻率、地下厂房和地面开关站等枢纽布置分散、入地短路电流大以及地电位升高等难题。对清原抽水蓄能电站的地网和土壤分别进行建模,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本电站的最大接地阻抗,并提出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 抽水蓄能 高电阻率 接地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中数字孪生虚拟实体轻量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少楠 董国玉 +1 位作者 焦红波 李博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4,共7页
近年来,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领域正在快速发展。其中,数字孪生数据底板存储着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存在数据量庞大、管理复杂、更新成本增加等问题。同时,以WebGL为核心引擎渲染加载的应用层数字孪生平台受网络带宽和计算机性能... 近年来,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领域正在快速发展。其中,数字孪生数据底板存储着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存在数据量庞大、管理复杂、更新成本增加等问题。同时,以WebGL为核心引擎渲染加载的应用层数字孪生平台受网络带宽和计算机性能的限制,面临着轻量化处理的挑战。针对数字孪生虚拟实体维度中的几何模型数据,利用改进QEM(Quadric Error Metrics,二次误差测度)算法和Low-Poly算法进行轻量化处理,选取水轮机导水机构作为案例,研究在满足数字孪生业务需求下的最优简化程度。结果表明:轻量化的处理是必要的;轻量化处理后的模型文件大小大幅度减小;在满足数字孪生精细度等级4个精度等级的简化程度的上限分别为原始数据、40%左右、70%左右、9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水利工程 轻量化 Q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土石坝单元失效概率研究
4
作者 李泽 陆志明 +2 位作者 张小艳 彭普 郭兴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土石坝的失稳与众多随机参数相关,传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通常忽略了库水位、土体抗剪强度和地震的随机性对土石坝的影响。为了全面分析土石坝的失效概率和破坏模式,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土石坝为对象,结合拟静力法、塑性极限分析法、有限元... 土石坝的失稳与众多随机参数相关,传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通常忽略了库水位、土体抗剪强度和地震的随机性对土石坝的影响。为了全面分析土石坝的失效概率和破坏模式,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土石坝为对象,结合拟静力法、塑性极限分析法、有限元离散思想、随机规划理论和蒙特卡洛模拟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变异性的土石坝可靠度分析新算法。基于单元失效概率理论,计算了坝体不同部位的失效概率,从而全面评估土石坝的可靠度。结果表明:对坝坡下游进行抗滑桩支护后,在正常蓄水位和地震工况下的土石坝失效概率分别降低了1.90%和17.56%,表明抗滑桩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明显的加固效果;相较于传统方法(有限单元法和毕肖普法),新算法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32%,且计算效率提高了98.31%,表明该算法能够精确、高效地预测土石坝的失效概率和失效区域,为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稳定性分析 单元失效概率 地震作用 拟静力法 蒙特卡洛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抽水蓄能电站混凝土重力坝温控防裂研究
5
作者 王南 周怿阳 +1 位作者 程伟科 何蕴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9-134,共6页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由于温度的变化常会出现较大拉应力,使结构发生裂缝,从而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了结构耐久性,带来较大危害,尤其是对于抽水蓄能电站,频繁的水位变化加剧了坝体开裂的风险。以河北尚义抽水蓄能电站碾压...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由于温度的变化常会出现较大拉应力,使结构发生裂缝,从而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了结构耐久性,带来较大危害,尤其是对于抽水蓄能电站,频繁的水位变化加剧了坝体开裂的风险。以河北尚义抽水蓄能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及等效放热系数法模拟了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期1 d内水位的变化情况,分析寒冷地区抽水蓄能电站混凝土重力坝的温度和温度应力特征,探讨需要采取何种温控措施以防坝体开裂。结果表明,控制浇筑温度、表面保温及通水管冷却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坝体最高温度及应力水平,所得温控措施及等效放热系数考虑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坝 温控仿真 抽水蓄能电站 防裂措施 等效放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原抽蓄电站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6
作者 王子川 王建明 +3 位作者 金欢 仇震 田侃 高旭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1-166,共6页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10 kV厂用电系统长期以来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随着厂用电设备容量的不断增加,电缆化率不断提高,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由于故障电容电流过大,电弧往往不能自熄,单相接地故障升级为相间短路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10 kV厂用电系统长期以来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随着厂用电设备容量的不断增加,电缆化率不断提高,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由于故障电容电流过大,电弧往往不能自熄,单相接地故障升级为相间短路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首先对目前主流的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三种接地方式原理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各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并结合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厂用电设计原则和各设备实际参数,研究得出最适合电站运行情况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10 kV厂用电系统 中性点接地方式 单相接地故障 小电阻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区水电站地面厂房上部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和抗震措施研究
7
作者 刘彪 李志远 +3 位作者 郭胜山 赵建军 赵宗国 董丹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3-392,共10页
地面厂房上部采用排架柱结构具有节省材料、空间利用高等优点。但由于上下部结构存在显著的质量和刚度突变,地震时将导致上部结构产生强烈的鞭梢效应。因此,厂房排架柱的抗震安全评价及抗震措施研究是排架柱设计的关键问题。其中,排架... 地面厂房上部采用排架柱结构具有节省材料、空间利用高等优点。但由于上下部结构存在显著的质量和刚度突变,地震时将导致上部结构产生强烈的鞭梢效应。因此,厂房排架柱的抗震安全评价及抗震措施研究是排架柱设计的关键问题。其中,排架柱二阶效应的合理模拟是抗震安全评价里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对于国际水电工程设计,如何基于国际规范正确地考虑二阶效应以及降低结构鞭梢效应是目前厂房抗震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上述问题,以印度尼西亚某水电站地面厂房为例开展了厂房上部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对比分析了上部结构为排架柱和墙体两种不同设计方案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表明:从基础传来的地震波经厂房下部结构放大后,对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显著。上部为墙体结构的动力响应小于排架柱结构,增加剪力墙能有效提高厂房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地面厂房 排架柱结构 鞭梢效应 二阶效应 抗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Graphab-PLUS模型的生态网络动态评估框架——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8
作者 李豪 吴明豪 +3 位作者 詹芳芷 李虹烨 张翔 刘志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5,共11页
【目的】探索适应城市动态发展和政策引导下的城市生态网络评估框架,为生态网络的精准化建设提供发展导向和前瞻布局。【方法】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年和202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使用PLUS模型对3种城市发展情景下2035年... 【目的】探索适应城市动态发展和政策引导下的城市生态网络评估框架,为生态网络的精准化建设提供发展导向和前瞻布局。【方法】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年和202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使用PLUS模型对3种城市发展情景下203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借助Graphab计算不同情景下生态网络的景观连通性指标,构建生态网络动态评估框架,厘清问题并探讨中心城区的生态建设方向。【结果】(1)在总体规划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的扩张强度得到控制,呈现出分散式发展的趋势,整体绿色空间发展状态向好;城市扩张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向周边用地强烈扩张。(2)2005—2020年间,中心城区的连通概率指数(PC)下降了29.1%,城市生态网络有所退化。总体规划发展情景的生态网络状态改善显著,PC涨幅为62.6%;而城市扩张情景加重了生态退化的趋势,PC降幅为38.6%。(3)在个体水平上,连通概率变化指数等级分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总体规划发展情景下,整体网络结构趋于完整,较高等级要素数量增加;城市扩张发展情景下整体网络结构愈发支离破碎,要素等级退化显著。(4)动态评估框架上,中心城区倾向低基底特征,各区网络特征差异显著。【结论】研究通过耦合Graphab-PLUS模型,探索了城市生态网络的评估方法,构建了“基底–韧性–潜力”的三维度动态评估框架,为明确区域生态发展导向和支撑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了中心城区生态网络的优化建议:整体上补足区域生态短板,加强东南片区生态建设;在分区优化方面,优先提升海淀区生态网络的整体功能,着重保护石景山区的生态资源,并注重东西城区网络要素的系统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景观图论 情景模拟 景观连通性 北京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地区气象干旱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9
作者 王文玉 李涛 +1 位作者 高泽海 卢颖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30,共14页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严重的降水不足与水分流失等问题,导致干旱事件频发。为探究适用于西北干旱地区气象干旱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以西北干旱地区12个气象站点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指标,根据输入变量的不同分...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严重的降水不足与水分流失等问题,导致干旱事件频发。为探究适用于西北干旱地区气象干旱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以西北干旱地区12个气象站点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指标,根据输入变量的不同分别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极限学习机(ELM)、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建立9组模型进行气象干旱预测,并通过GLDAS数据集验证模型稳定性。LSTM的预测精度高于BPNN与ELM,且在输入变量较少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精度最高模型M7的决定系数R^(2)=0.965、均方根误差RMSE=0.175;LSTM在不同典型年的预测中表现良好,R^(2)均> 0.8,RMSE均<0.132,且枯水年与特枯水年的预测精度略高于丰水年与平水年的预测精度。LSTM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气象干旱预测方面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地区 气象干旱预测 神经网络模型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极限学习机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风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胥娟 金欢 +2 位作者 李在兴 胥涛 田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9-144,共6页
排风系统数值模拟研究主要针对排风平洞及排风竖井进行了夏季、过渡季节和冬季三个季节工况的气流的温度场、速度场的数值模拟分析,通过CFD计算软件建立等比例数值模型,模拟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工况下排风系统的气流组织流动工况。CFD模... 排风系统数值模拟研究主要针对排风平洞及排风竖井进行了夏季、过渡季节和冬季三个季节工况的气流的温度场、速度场的数值模拟分析,通过CFD计算软件建立等比例数值模型,模拟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工况下排风系统的气流组织流动工况。CFD模拟计算方法可以看作是基本在流动方程(质量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的控制下模拟流体的流动。通过模拟,可以获得复杂问题流场内每个位置基本物理量(如速度、温度、湿度等)随时间变化的分布状况。排风系统数值模拟研究主要验证了排风系统在设计送排风参数、风口布置方式条件下的通风方案的可行性,为设计进一步优化、完善排风系统方案以及设备选型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风系统 温度分布 速度分布 数值模拟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抽水蓄能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抗冰冻关键技术研究
11
作者 邢珊珊 谢刚 +2 位作者 邓广新 张均 姜志国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5-150,共6页
抽水蓄能电站水库的运行条件与常规水电站水库有所不同,具有库水位升降频繁、涨落速度快、消落深度大等特点。为适应严寒地区的低温运行环境,对面板堆石坝的筑坝料和止水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依托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抽水蓄能电站水库的运行条件与常规水电站水库有所不同,具有库水位升降频繁、涨落速度快、消落深度大等特点。为适应严寒地区的低温运行环境,对面板堆石坝的筑坝料和止水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依托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结构混凝土配合比、表层止水结构型式、垫层料设计、面板表面抗冰拔措施等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严寒地区面板堆石坝抗冰冻关键技术的建议,供后续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 严寒地区 面板堆石坝 抗冰冻 止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入流复合消力池消能体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伟 尹进步 +2 位作者 张曜 吴西杰 王彩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4,共9页
为了适应工程地形所需的复合底流消力池以其布置形式简单、工程投资小等优点,在中小型水库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非对称入流条件下普遍存在水流流态复杂、消能率低等各种问题。基于抚宁抽水蓄能电站下库泄洪消能建筑物,采用水力学... 为了适应工程地形所需的复合底流消力池以其布置形式简单、工程投资小等优点,在中小型水库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非对称入流条件下普遍存在水流流态复杂、消能率低等各种问题。基于抚宁抽水蓄能电站下库泄洪消能建筑物,采用水力学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复合消力池消能体型及入流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消力池的均匀对称入流方式调整为适宜的非对称方式后,既扩大了消力池水流入水的空间范围,又保留了三元水跃高消能率的优点,同时也解决了因入流不均匀及消力池体型不对称而产生的消力池内水流旋转问题。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发现,这种底流消能体型布置方式极大提高了入射水体与下游水垫的剪切碰撞作用,降低了消力池临底流速与底板压强,且流态稳定,适于工程不同工况的安全运行,也使消力池总消能率提升了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流消能 非对称入流 复合消力池 水流旋转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拦排沙系统防沙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燕翔 向波 +1 位作者 刘书宝 杨威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设置拦排沙系统是缓解抽水蓄能电站泥沙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为验证浑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拦排沙系统的防沙效果,建立了浑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泥沙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频率洪水入库试验。通过比较有、无拦排沙系统的输沙量及悬沙特性... 设置拦排沙系统是缓解抽水蓄能电站泥沙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为验证浑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拦排沙系统的防沙效果,建立了浑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泥沙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频率洪水入库试验。通过比较有、无拦排沙系统的输沙量及悬沙特性,论证了拦排沙系统的拦沙效果,并分析了影响拦沙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建拦沙坝情况,进入下水库的泥沙直接相关于上游水沙条件,其相关系数大于0.8;修建拦排沙系统后,进入下库沙量明显减少、悬沙粒径细化,拦沙效果与拦沙库淤积情况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拦沙库的淤积情况是拦沙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上游水沙条件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河流 抽水蓄能电站 拦排沙系统 防沙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抽水蓄能提升系统保供能力的技术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添辰 张弓 +2 位作者 张云飞 侯世豪 王婷婷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9-1073,共15页
本工作通过时序仿真模拟,对抽水蓄能在典型省级电网中的保供技术经济性进行量化分析。首先,根据典型省级电网未来电力规划数据,计算得出该省级电网2025年与2030年全年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结果表明系统在全年部分时段处于供电紧平衡状态,... 本工作通过时序仿真模拟,对抽水蓄能在典型省级电网中的保供技术经济性进行量化分析。首先,根据典型省级电网未来电力规划数据,计算得出该省级电网2025年与2030年全年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结果表明系统在全年部分时段处于供电紧平衡状态,系统备用率不足10%,充裕性和安全性面临巨大挑战。其次,选取抽水蓄能与火电机组两种灵活性调节电源,对比分析新增两种调节电源下系统供电可靠性改善情况和两种方案的量化经济性,结果表明,以2030年该省级电网模拟结果为例,配置1200万千瓦抽水蓄能和火电机组均能够将该省级电网系统全年备用率提升10%以上,解决系统备用率不足问题,提升系统保供能力。考虑系统碳排放变化所产生的环境成本,抽水蓄能改善系统供电水平的年度综合成本低于同等水平下的火电机组,同时能够对新能源消纳水平的促进和碳排放水平的降低起到积极作用。最后,比较分析了抽水蓄能与锂离子电池储能对于提升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综合经济性,结果表明抽水蓄能对于改善系统供电可靠性和充裕性等方面的综合经济性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抽水蓄能 时序仿真模拟 系统备用率 综合经济性 环境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上游几种典型鱼类克流能力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东亚 贺春山 +3 位作者 齐国新 李阳希 侯轶群 陶江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6,共9页
探讨多种目标鱼类过鱼设施的流速设计,为大渡河上游集诱鱼设施的过鱼设计提供数据参考。以短尾高原鳅(Triplophysa brevicauda)、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以及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davidi)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Brett-type... 探讨多种目标鱼类过鱼设施的流速设计,为大渡河上游集诱鱼设施的过鱼设计提供数据参考。以短尾高原鳅(Triplophysa brevicauda)、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以及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davidi)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Brett-type鱼类游泳能力测试水槽对3种鱼的临界游泳速度以及突进游泳速度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1)短尾高原鳅体长(9.92±1.15)cm,绝对和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为(0.91±0.13)m/s和(9.30±1.56)BL/s;齐口裂腹鱼体长(22.01±5.17)cm,绝对和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1.09±0.35)m/s和(4.89±0.93)BL/s;重口裂腹鱼体长(28.84±2.57)cm,绝对和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为(1.45±0.25)m/s和(5.00±0.48)BL/s。2种裂腹鱼绝对、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均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短尾高原鳅与体长并无显著性关系(P>0.05)。(2)短尾高原鳅体长(9.66±1.07)cm,绝对和相对突进游泳速度分别为(1.06±0.12)m/s和(11.11±1.80)BL/s;齐口裂腹鱼体长(26.34±1.11)cm,绝对和相对突进游泳速度分别为(1.29±0.26)m/s和(4.86±0.81)BL/s;重口裂腹鱼体长(28.37±2.30)cm,绝对和相对突进游泳速度分别为(1.50±0.36)m/s和(5.24±0.89)BL/s。2种裂腹鱼绝对、相对突进游泳速度均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而短尾高原鳅与体长并无显著性关系(P>0.05)。(3)K-M曲线表明,90%目标鱼类累计疲劳的临界和突进游泳速度分别为0.81、0.96 m/s。当以短尾高原鳅、齐口裂腹鱼以及重口裂腹鱼为过鱼对象时,建议过鱼设施入口设计流速为0.81~0.96 m/s,过鱼设施内部流速不应小于0.1 m/s,休息区设计流速为0.1~0.81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高原鳅 齐口裂腹鱼 重口裂腹鱼 临界游泳速度 突进游泳速度 游泳能力 过鱼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拦污栅桥梁设计标准及参数拟定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封吴秋 林恰 唐榕蔚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6-80,共5页
抽水蓄能电站拦污栅桥梁是连接抽水蓄能电站场内交通与进/出水口拦污栅的桥梁结构物,我国至今尚无针对此类桥梁结构的设计标准,以往大多采用公路桥梁的设计经验以及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然而拦污栅桥梁与常规的桥梁相比有其特殊性,若按照... 抽水蓄能电站拦污栅桥梁是连接抽水蓄能电站场内交通与进/出水口拦污栅的桥梁结构物,我国至今尚无针对此类桥梁结构的设计标准,以往大多采用公路桥梁的设计经验以及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然而拦污栅桥梁与常规的桥梁相比有其特殊性,若按照常规桥梁进行设计,大多数设计参数取值并不适宜。为此,以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拦污栅桥梁项目为工程背景,结合抽水蓄能电站拦污栅桥梁结构的功能需求以及结构特点,从桥梁宽度的确定、设计荷载的选取、上下部结构形式的选择、附属设施的选择等方面将拦污栅桥梁结构的设计参数取值与常规公路桥梁的设计参数取值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拦污栅桥梁结构设计参数合理取值的建议。同时,对于拦污栅桥梁结构的计算理论及设计荷载特点进行了说明,可为拦污栅桥梁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拦污栅 水电交通 设计参数 结构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研究:以霍邱县城西湖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詹红丽 杨健 +2 位作者 胡小青 张云 陈东初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75-579,共5页
河湖岸线是河流、湖泊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具有防洪、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功能,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与保护是河长制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以安徽省霍邱县城西湖为例,系统分析了霍邱县城西湖河湖岸线在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所面临... 河湖岸线是河流、湖泊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具有防洪、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功能,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与保护是河长制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以安徽省霍邱县城西湖为例,系统分析了霍邱县城西湖河湖岸线在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岸线的未来开发利用进行了全面考量。为确保岸线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控制条件,科学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区,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管控要求。这些建议旨在确保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管理。不仅为霍邱县城西湖的河湖岸线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地区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的河湖岸线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有益参考。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规划,有望实现河湖岸线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长制 河湖岸线功能区 岸线管控 岸线保护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滨水景观织补城市空间,以流域统筹带动城市更新——基于实际案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总结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盼盼 《现代园艺》 2023年第16期117-119,共3页
城市水系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资源,也是城市公共活动的重要承载空间。强调了水安全在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水系治理的重点内容,在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提高站位,从城市功能更新的宏观层面切入,以“流域统筹”的理念... 城市水系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资源,也是城市公共活动的重要承载空间。强调了水安全在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水系治理的重点内容,在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提高站位,从城市功能更新的宏观层面切入,以“流域统筹”的理念为引领,将河流景观规划设计向流域综合治理的层面提升,以流域综合治理带动城市更新,进行滨水公共空间、生态景观廊道的建设,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创造出更美好、更宜居、更生态的城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系 景观规划设计 流域统筹 水安全 水生态 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排列参数对微动探测效果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马龙 张辉 董春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04-4814,共11页
在固有硬件条件和采集环境下,观测排列是决定微动探测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排列参数对微动探测效果的影响,以北京城区某拟建地铁项目为例,通过对24道线性排列进行抽道,形成不同排列长度、道间距的新排列,然后分析排列长度、道间距... 在固有硬件条件和采集环境下,观测排列是决定微动探测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排列参数对微动探测效果的影响,以北京城区某拟建地铁项目为例,通过对24道线性排列进行抽道,形成不同排列长度、道间距的新排列,然后分析排列长度、道间距等线性排列参数对微动能量谱、探测深度、分辨率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能量谱主要受排列长度和道间距影响,其中,低频能量主要受排列长度影响,排列越长,低频能量越集中。高频能量主要受道间距影响,道间距越大,高频能量缺失越多。探测深度主要受排列长度和频散曲线提取方法影响,道间距对探测深度的影响较小。采用ESPAC(扩展的空间自相关法)方法提取频散曲线和增大排列长度均可以使能量谱能量更集中,且可以提取更低频率的频散点,进而获得更精确的速度和更大深度的地层信息;排列长度越大,探测深度越大,但随着排列长度的增大,探测深度的增长速度趋缓。随着排列长度和道间距增大,反演横波速度剖面的分辨率逐渐降低,视横波速度和面波相速度剖面的分辨率也逐渐降低;另外,反演横波速度、视横波速度和面波相速度剖面的分辨率依次降低。因此,在利用微动勘探方法进行地质结构探测时,须根据探测目标的规模、埋深及场地条件,选取适宜的排列参数,以获得更精细的探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勘探 线性排列 能量谱 探测深度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荷载下乐山大佛九曲栈道赋存岩体稳定性研究
20
作者 鲍方伟 刘成禹 +2 位作者 麻润杰 谢永宁 吴昌宇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161,共13页
针对乐山大佛九曲栈道地形崎岖多变、长年游人如织的特点,为分析行人荷载对九曲栈道赋存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九曲栈道区域的精细化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行人静、动荷载作用下九曲栈道赋存岩体的受力状态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 针对乐山大佛九曲栈道地形崎岖多变、长年游人如织的特点,为分析行人荷载对九曲栈道赋存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九曲栈道区域的精细化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行人静、动荷载作用下九曲栈道赋存岩体的受力状态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九曲栈道满载行人时赋存岩体整体稳定,仅局部表层岩体发生破坏。静荷载下L1裂隙底部、L15中下部及栈道底部佛龛的表层岩体受拉破坏;栈道中下部两转角处崖壁、佛脚平台及临江面底部凸出部位的表层岩体易发展为受拉破坏。动荷载下栈道赋存岩体的振动速度均超过规范容许值,在行人动荷载长期作用下易疲劳破坏;栈道上部转角处凸出部位的表层岩体还可能发生瞬时受拉破坏。研究结果对掌握行人荷载下九曲栈道赋存岩体的稳定性现状及预防性加固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曲栈道 精细化建模 行人荷载 数值计算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