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阳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淤积对过机泥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凯旋 何鑫 +3 位作者 陈倩柔 余明辉 李大成 李思宇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上下库水流泥沙不断交换、相互影响,导致库容损失和电站水轮机磨损。以贵阳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基于考虑上下库水流泥沙交换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电站过机含沙量变化规律与下水库泥沙淤积时空分... 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上下库水流泥沙不断交换、相互影响,导致库容损失和电站水轮机磨损。以贵阳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基于考虑上下库水流泥沙交换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电站过机含沙量变化规律与下水库泥沙淤积时空分布的相关关系,并讨论了进出水口附近清淤对过机泥沙的影响。电站下水库淤积分布为带状-三角洲淤积,过机含沙量随下库淤积发展而增加,且与水库来沙量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进出水口附近实施清淤措施后,泥沙在该区域回淤,下水库淤积量增加,过机含沙量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泥沙 抽水蓄能电站 下水库淤积 过机含沙量 清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多灾种多源预警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郑元勋 周康康 +4 位作者 胡少伟 张海超 于国卿 徐路凯 彭浩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90,96,共8页
针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区间多灾种预警工作需求,开展灾害数据的收集、管理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研究。首先收集各类灾害数据,将数据划分为结构化数据、空间数据和文件型数据,分别采用对应存储方式,如结构化数据用PostgreSQL数据库、... 针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区间多灾种预警工作需求,开展灾害数据的收集、管理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研究。首先收集各类灾害数据,将数据划分为结构化数据、空间数据和文件型数据,分别采用对应存储方式,如结构化数据用PostgreSQL数据库、空间数据用File-based Geodatabase文件型地理数据库、文件型数据用文件夹分层存储,并通过不同方式实现数据共享;其次构建数据仓库,划分地质灾害公共信息、单体灾害预测预警等4个主题,确定维度模型,利用Kettle的ETL流程实现多源数据分析;最后采用B/S架构开发黄河上游多灾种数据库管理系统,涵盖数据采集、应用支撑、系统应用和系统用户4个层次,具备基础数据管理、地图展示、监测数据分析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灾种 数据库 数据仓库 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内置预压碟簧U形钢板自复位耗能支撑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3
作者 董慧慧 苏灿 +2 位作者 韩强 杜修力 古智钧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5-1065,共11页
为了满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功能可恢复性,针对纯耗能阻尼器具有较大残余变形的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装配式内置预压碟簧U形钢板自复位耗能支撑(U-SCEB),该支撑由预压组合碟簧自复位系统和U形钢板阻尼器耗能系统并联组成。相较于现有的... 为了满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功能可恢复性,针对纯耗能阻尼器具有较大残余变形的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装配式内置预压碟簧U形钢板自复位耗能支撑(U-SCEB),该支撑由预压组合碟簧自复位系统和U形钢板阻尼器耗能系统并联组成。相较于现有的组合碟簧自复位耗能支撑,U-SCEB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且可实现现场完全装配,震后可方便更换损坏的U形板。阐述了U-SCEB的构造与工作机理,并建立了其恢复力模型。通过拟静力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组合碟簧的自复位能力和U形钢板的耗能能力,进一步对U-SCEB开展拟静力试验研究其滞回性能。建立了该支撑的实体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不同设计参数对U-SCEB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自复位耗能支撑的构造简单且自复位机理清晰,可实现现场装配,各部件均可更换,恢复力模型呈双旗帜特征;在循环往复拉压荷载作用下,支撑的破坏主要表现为U形钢板的平直段与弯曲段连接处出现塑性破坏,滞回曲线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为了实现支撑优良的自复位能力,组合碟簧的预压力需大于或等于U形钢板的最大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耗能支撑 组合碟簧 U形钢板 滞回性能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软弱夹层应变软化特征的顺层岩质边坡首次破裂长度计算方法研究
4
作者 冯君 涂正楠 +4 位作者 龚祖坤 向波 张俊云 邬凯 张乐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082,共12页
顺层岩质边坡的破坏往往表现为多次顺层滑动,其首次破裂长度的确定对边坡支挡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含有软弱夹层的顺层岩质边坡,考虑软弱夹层的应变软化特性以及开挖释放应力,通过建立滑体微段应力平衡方程,推导出了顺层岩... 顺层岩质边坡的破坏往往表现为多次顺层滑动,其首次破裂长度的确定对边坡支挡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含有软弱夹层的顺层岩质边坡,考虑软弱夹层的应变软化特性以及开挖释放应力,通过建立滑体微段应力平衡方程,推导出了顺层岩质边坡首次破裂长度计算公式,开展了关键因素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对计算公式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岩层倾角、摩擦角残峰比、坡长、切层厚度、峰值黏聚力是首次破裂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首次破裂长度与岩层倾角、摩擦角残峰比、坡长、切层厚度呈正相关,与峰值黏聚力呈负相关;黏聚力残峰比、峰值摩擦角、滑带弹性模量、临界剪切位移对计算结果影响相对较小。该方法对于含有软弱夹层,破坏模式为滑移拉裂型的顺层岩质边坡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边坡 首次破裂长度 应变软化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白家包滑坡狗牙根根土复合体强度影响研究
5
作者 王瑞红 崔芸静 +2 位作者 骆浩 王芳 包顺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8-216,共9页
[目的]探究根系与冻融耦合作用对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进而丰富植被护土固坡理论依据,为建立库岸边坡稳定性预测分析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白家包滑坡优势植被狗牙根根土复合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冻融循环作用下根土复合体... [目的]探究根系与冻融耦合作用对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进而丰富植被护土固坡理论依据,为建立库岸边坡稳定性预测分析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白家包滑坡优势植被狗牙根根土复合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冻融循环作用下根土复合体宏观、微观物理力学试验,探究不同含根量根土复合体受冻融循环影响下的破坏形态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结果](1)冻融循环作用下,根土复合体呈现出典型的塑性破坏特征,随冻融次数增加,其破坏模式逐渐由塑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2)试样受压过程可以分为“线弹性—弹塑性—破坏—残余”4个阶段,根土复合体在4阶段的强度均高于裸土,表明根系的存在使土体韧性得到显著提升;(3)裸土和根土复合体残余强度的差值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说明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根系对土体的加固作用逐渐被削弱;(4)根土复合体的冻融劣化过程可分为“急剧衰减—缓慢衰减—平缓稳定”3个阶段,冻融作用在前期对土体的劣化效应最大,2次冻融循环后强度下降幅度达到整体下降幅度的33%;(5)以冻融损伤度为指标,建立了不同植被覆盖率下边坡整体冻融损伤情况的快速评价方法。[结论]狗牙根根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冻融对白家包滑坡浅层土体的破坏,提高土体强度,但是根系的加固作用会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减弱。用冻融损伤度代替冻融循环次数对白家包滑坡浅层土体冻融损伤情况进行评估是便捷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根土复合体 冻融循环 根系加固 植被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围压影响的间断级配散粒土潜蚀规律试验研究
6
作者 梁越 李越 +4 位作者 许彬 杨牛虎 张斌 潘剑 尹朝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6,共7页
利用应力动态联动式渗透变形试验系统,选用间断级配散粒土材料开展了潜蚀试验,探索了30、60、90 kPa围压条件下土体潜蚀规律,分析了不同围压下细颗粒流失、体积变化及临界水力梯度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小围压下,细颗粒易于流失... 利用应力动态联动式渗透变形试验系统,选用间断级配散粒土材料开展了潜蚀试验,探索了30、60、90 kPa围压条件下土体潜蚀规律,分析了不同围压下细颗粒流失、体积变化及临界水力梯度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小围压下,细颗粒易于流失,导致土体孔隙连通性增强,渗流流速显著提高;而较大围压则压缩了土体孔隙,降低了渗透路径通畅性,使得渗透系数明显降低。在低水力梯度时渗流流速与水力梯度呈现非线性变化,但随水力梯度增大逐渐趋向线性,基本符合达西定律;围压增大导致土体潜蚀启动的临界水力梯度提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围压对不同阶段细颗粒流失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对细颗粒流失总量的影响不显著。较大围压下土体内部颗粒结合更紧密,试样的变形程度更小,而在30 kPa的低围压条件下,试样体积变化曲线呈明显的阶梯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级配散粒土 围压 潜蚀 累计涌砂量 体积变化量 临界水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定围压下间断级配散粒土内部侵蚀机理研究
7
作者 梁越 罗安志 +2 位作者 杨牛虎 许彬 代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32,共9页
管涌侵蚀一直是水力学研究的重点,其是指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体内部细颗粒发生迁移并形成渗漏通道的一种渗漏现象,且在围压条件下土体内部侵蚀过程会受到显著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应力动态联动式渗透变形试验装置对不同级配的散粒土在... 管涌侵蚀一直是水力学研究的重点,其是指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体内部细颗粒发生迁移并形成渗漏通道的一种渗漏现象,且在围压条件下土体内部侵蚀过程会受到显著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应力动态联动式渗透变形试验装置对不同级配的散粒土在恒定围压条件下的侵蚀过程进行研究。设置三组不同的间断级配试样,对渗流过程中的渗流量、细颗粒流失量和渗透变形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试验前期渗流速度v和水力梯度i呈线性正相关,但围压作用使得i-v曲线后期明显变缓不再符合达西定律;土体中间级配缺的越多,颗粒起动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小;且土体的不均匀系数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存在某一上限值。渗流过程中细颗粒的流失存在因堵塞而引起的自滤自稳定现象,该现象在骨架颗粒级配较为均匀时更易出现。土体在恒定围压条件下细颗粒流失导致体积收缩,而由于土体内部颗粒间的作用力突变,土体渗透变形呈现阶梯状变化,且在土体颗粒级配间断跨度大、内部细颗粒粒径小且单一的情况下阶梯状变化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级配散粒土 恒定围压 渗透系数 体积变化量 细颗粒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分级的挤压性围岩隧道超前导洞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谈利军 张佑钧 +2 位作者 刘志春 吴斐 孙明磊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189,共9页
挤压性隧道大变形问题一直是困扰隧道建设者的突出难题,对围岩应力适度释放可有效控制隧道变形,超前导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应力释放方法。考虑强度应力比,引入挤压性围岩变形分级标准,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模拟分析。首先研究不同变形... 挤压性隧道大变形问题一直是困扰隧道建设者的突出难题,对围岩应力适度释放可有效控制隧道变形,超前导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应力释放方法。考虑强度应力比,引入挤压性围岩变形分级标准,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模拟分析。首先研究不同变形等级条件下,铁路隧道标准双线断面施作超前导洞对正洞围岩位移和应力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超前导洞超前开挖距离和断面尺寸等因素对围岩变形和应力的影响,提出基于变形分级的超前导洞设计参数建议值;最后结合实际工程进行验证。主要结论如下:无论何种变形等级,铁路隧道标准双线断面施工超前导洞可显著降低正洞围岩变形和应力;变形等级越大,位移和应力的减小率越大,对正洞变形效果控制越好;超前导洞的尺寸和超前距离越大,对正洞围岩变形控制越有利,但当超前距离大于30 m或导洞面积大于38m2时,对正洞位移的控制将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性围岩 超前导洞 变形分级 应力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水文预估不确定性量化及约束方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琴 张利平 +4 位作者 李意 刘丽娜 佘敦先 周芷菱 袁喆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准确量化并减小气候水文预估的不确定性是后续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适应性策略制定的前提。针对预估不确定性的分离量化,系统回顾了不同方法的发展历程,陈述了方法的实现过程和适用情况,包括HS09法、L20法和方差分析法。进一步阐明了减小... 准确量化并减小气候水文预估的不确定性是后续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适应性策略制定的前提。针对预估不确定性的分离量化,系统回顾了不同方法的发展历程,陈述了方法的实现过程和适用情况,包括HS09法、L20法和方差分析法。进一步阐明了减小模式不确定性的必要性和思路,将约束预估方法分为4类:检测归因约束、加权约束、涌现约束和校正约束,全面介绍了各个方法的原理,从关系的建立、适用尺度、应用变量等多方面分析了约束方法的特性和优缺点,随后总结了不同约束方法的检验及结果评估的实现流程。最后展望了该领域亟需关注的重点内容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提高气候水文变量或极端事件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模式 预估不确定性 约束预估 涌现约束 完美模型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rd2Vec模型的泥石流多源灾害数据融合研究
10
作者 晋磊 徐鹏 +2 位作者 黎杰 蔡迎春 杨海波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102,共6页
在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泥石流灾害数据正日益呈现出海量、多源、异构的特点。主要采用jieba、NLPIR和LTP等分词工具抽取模型库,对非结构化存储的泥石流灾害数据进行解析与抽取,并汇聚至数据库,实现数据融合... 在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泥石流灾害数据正日益呈现出海量、多源、异构的特点。主要采用jieba、NLPIR和LTP等分词工具抽取模型库,对非结构化存储的泥石流灾害数据进行解析与抽取,并汇聚至数据库,实现数据融合。通过Word2Vec模型将词语映射到高维空间中,实现文本中的词汇转换为实数向量;采用t-SNE算法和Kernel PCA算法将高维词向量转换为低维度的向量,使用K-means算法对其进行聚类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数据抽取评估方面,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的评估均值在0.800以上,均方差小于0.050。对比PCA和t-SNE两种降维方法,通过轮廓系数(Silhouette Score,SS)评估聚类效果,PCA的SS指标值为0.359,t-SNE的SS指标值为0.336,结果显示PCA表现更优。Bert模型具有较强的上下文理解能力,更加适合泥石流灾害数据抽取,依托Word2Vec模型的CBOW架构获取词向量,结果显示PCA在评价指标上整体表现优于t-SNE。针对泥石流灾害数据多源和语义一致性问题,涵盖从数据抽取、降维到聚类的全过程,为实现泥石流灾害数据的语义融合与统一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灾害 知识抽取 质量评估 知识融合 Word2V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顶管工程不同泥浆润滑工况下顶进力计算研究
11
作者 梅嘉豪 张鹏 +3 位作者 李水明 张云龙 许勇 吴如东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4-781,共8页
为解决矩形顶管工程不同泥浆润滑工况下顶进力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结合上海某矩形顶管工程案例实测顶进力变化规律,首先,将顶进过程分成无泥浆润滑、泥浆润滑逐渐发挥以及泥浆润滑充分发挥3种工况;其次,采用梯形楔形体模型计算矩形顶管... 为解决矩形顶管工程不同泥浆润滑工况下顶进力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结合上海某矩形顶管工程案例实测顶进力变化规律,首先,将顶进过程分成无泥浆润滑、泥浆润滑逐渐发挥以及泥浆润滑充分发挥3种工况;其次,采用梯形楔形体模型计算矩形顶管迎面阻力,并基于修正太沙基松动土压力理论和泥浆润滑条件,分析3种工况下管土接触状态与界面摩擦因数,考虑管土摩阻力和管浆摩阻力,提出不同工况下顶管侧摩阻力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矩形顶管顶进力预测新方法;最后,与现场实测数据及现有矩形顶管规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提出的计算模型预测精度更高,与实测顶进力误差基本在±15%以内,验证了其合理性。2)初期无泥浆润滑工况下,应采用管土全接触模型和无润滑管土界面摩擦因数计算侧摩阻力;后期泥浆润滑充分发挥工况下,采用管土一面接触和润滑条件下界面摩擦因数计算侧摩阻力更加准确;而泥浆润滑逐渐发挥工况处于上述2种工况的过渡阶段,润滑注浆后管土接触状态迅速由全接触变为一面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 泥浆 润滑工况 顶进力 侧摩阻力 管土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坝坝基立体排水的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
12
作者 任旺 苗君 +2 位作者 雷万钧 王络 陈益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81-2295,2307,共16页
排水是高坝工程最经济有效的渗流控制措施,纵横交错的排水廊道和俯仰并用的排水孔群构成立体排水,但其准确模拟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渗流分析的难点之一。长期的研究表明,排水本质上是通过边界条件对渗流场起控制作用的,其边界条件有水头... 排水是高坝工程最经济有效的渗流控制措施,纵横交错的排水廊道和俯仰并用的排水孔群构成立体排水,但其准确模拟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渗流分析的难点之一。长期的研究表明,排水本质上是通过边界条件对渗流场起控制作用的,其边界条件有水头边界条件、零流量边界条件、潜在溢出边界条件和水头-潜在溢出混合边界条件4类。然而,当排水的边界条件指定错误,或缺乏可靠的排水边界转换算法时,排水的模拟和渗流场的计算可能产生显著偏差,甚至错误。结合某拟建的200 m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总结了高坝坝基立体排水对渗流场的控制机制,明确了水头-潜在溢出混合边界满足的流量自平衡关系式,给出了排水俯孔边界条件的自动转换算法。对水库蓄水过程中坝基非稳定渗流场的计算分析表明,立体排水精细模拟的核心是确定满足水头-潜在溢出混合边界条件的排水俯孔,当这部分排水孔被错误指定为零流量边界条件(即认定为失效)时,地下水自由面将被高估1.7~10.6 m;而当其被错误指定为水头边界条件(即认为孔口发生溢流)时,地下水自由面则将被高估达29.4~94.5 m。与以往的认知不同,这部分排水孔尽管孔口无溢流,但通过孔内的流量自平衡关系,将汇入排水孔的地下水排向附近更低高程的排水孔,因而也很好地起到了降低坝基渗透压力的作用。此外,通过对排水孔间距的优化分析表明,工程上广泛应用的3 m间距是合适的,但建议增大坝基右岸2928 m高程灌排廊道下游侧附近排水孔的间距。研究成果对高坝工程防渗排水设计与渗流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孔 边界条件 混凝土坝 非稳定渗流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高沥青心墙坝震损模式与抗震性能研究
13
作者 蒲黍絛 曾树元 +2 位作者 秦育阳 魏匡民 顾行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3,共11页
高沥青心墙坝是土石坝的主要坝型之一,目前对强震作用下高沥青心墙坝破坏模式的研究尚不多见。依托强震区某130 m级高沥青心墙坝工程,结合大型离心振动台试验与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高沥青心墙坝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动力破坏模式... 高沥青心墙坝是土石坝的主要坝型之一,目前对强震作用下高沥青心墙坝破坏模式的研究尚不多见。依托强震区某130 m级高沥青心墙坝工程,结合大型离心振动台试验与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高沥青心墙坝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动力破坏模式。文中对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对大坝原型进行了动力数值仿真,评估了130 m级沥青心墙坝的极限抗震能力。研究表明:离心模型试验与有限元结合的方法能比较全面地反映高沥青心墙坝地震反应特性,强震期高沥青心墙坝上游坝坡震陷开裂破坏及沥青心墙中上部的拉应力可能引起大坝结构失效,三维数值模型揭示了地震附加变形引起的心墙与两岸基座连接部位高拉应变区也是高沥青心墙坝抗震的薄弱环节。研究可为强震区高沥青心墙坝设计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心墙堆石坝 地震 离心振动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冲溪水库重力坝坝基宽大断层带处理措施研究
14
作者 肖鸿 刘羿 荣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1,共7页
代冲溪水库重力坝坝基发育23 m宽的断层破碎带,破碎带岩体力学特性较弱,在大坝的施工、蓄水和运行过程中会对坝基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力学参数提出了坝基处理的微拱形混凝土塞置换基础方案,并开展了三维有限... 代冲溪水库重力坝坝基发育23 m宽的断层破碎带,破碎带岩体力学特性较弱,在大坝的施工、蓄水和运行过程中会对坝基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力学参数提出了坝基处理的微拱形混凝土塞置换基础方案,并开展了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计算和坝基F1断层岩石力学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得出,在宽大断裂带软基岩体情况下,变形模量差异和断层带的弱承载力导致坝基的不均匀变形现象明显。通过微拱混凝土塞置换之后,蓄水过程坝基承载力及重力坝应力变形均满足要求。由于混凝土塞能够较好的发挥作用,断层破碎带参数的变化对大坝和坝基应力变形影响被削弱。相关研究为跨越宽大断层重力坝的基础处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断层带 坝基处理 变形稳定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白云岩渐进损伤试验研究
15
作者 黄颖异 陈世万 +2 位作者 余波 郑克勋 左双英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3,共13页
【目的】为揭示岩溶区抽水蓄能电站的典型碳酸盐岩基岩在抽水蓄能运行过程中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发展及破坏机制,【方法】对岩溶区的典型地层白云岩开展了分级循环加载试验和大循环加载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分级循环加载过程中,... 【目的】为揭示岩溶区抽水蓄能电站的典型碳酸盐岩基岩在抽水蓄能运行过程中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发展及破坏机制,【方法】对岩溶区的典型地层白云岩开展了分级循环加载试验和大循环加载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分级循环加载过程中,低应力循环时[(0.15~0.35)σ_(ucs),(0.35~0.55)σ_(ucs)],以孔隙压密为主;高应力循环时[(0.75~0.95)σ_(ucs)],各循环均产生不可逆应变,损伤持续积累,变形模量出现降低而泊松比持续增大。(2)应力超过“疲劳应力门槛值”时[(0.85~0.90)σ_(ucs)],声发射信号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持续产生,损伤开始积累至岩样破坏。(3)对于大循环加载试验,应力范围为(0.30~0.85)σ_(ucs)时,试样未破坏;应力范围为(0.30~0.90)σ_(ucs)损伤可分为:初始压密塑性变形段、损伤稳定累积段、损伤加速累积段;应力范围为(0.30~0.95)σ_(ucs)时,试样损伤快速加剧至破坏,损伤阶段性不明显。【结论】认识了白云岩加、卸过程中能量演化规律及力学性质劣化机制,研究成果可为岩溶洼地抽水蓄能水库设计和工程监测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卸载 声发射 疲劳特性 B值 损伤变量 影响因素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荷载作用下减振孔减振隔振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王钥 廖志毅 +3 位作者 陈琰 赵星 汤伟雄 朱建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4,共15页
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影响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作为减振手段之一,减振孔可用于控制爆破振动影响。然而,目前减振孔布设方案多基于经验方法,并且减振效果评价标准主要集中在局部单排测点,无法全面表征减振孔后方区域内的减振效果与规律... 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影响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作为减振手段之一,减振孔可用于控制爆破振动影响。然而,目前减振孔布设方案多基于经验方法,并且减振效果评价标准主要集中在局部单排测点,无法全面表征减振孔后方区域内的减振效果与规律。基于枕头坝护坦爆破开挖工程,采用LS-DYNA软件中的数值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减振孔排数、深度、爆心距和单排布孔数对有效减振区域面积、峰值减振率等减振效果的影响。首先,利用小尺寸爆破模型试验对LS-DYNA方法模拟爆破荷载作用下减振孔减振隔振效应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随后,系统开展了不同减振孔参数对有效减振区域的影响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减振效果最优的区域位于减振孔布设区后方垂直于爆源的位置;随着排数、深度、爆心距和单排布孔数的增大,有效减振区域面积增大;峰值减振率随排数增大而显著增大,随爆心距增大而减小,受到减振孔深度和爆破孔深度的共同影响。与单一测点减振率相比,有效减振区域面积可以体现减振效果的区域分布,并且不受测点选取位置影响。另外,基于不同减振孔参数对减振隔振效应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减振区域面积与减振孔深度相关性最明显,其次是减振孔排数和爆心距。峰值减振率与减振孔排数相关性最明显,集中减振率与减振孔排数和深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对减振孔的布设和最大程度地利用减振效果保护邻近建(构)筑物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减振孔 有效减振区域 质点峰值振速 减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AR大气延迟一体化校正及其对滑坡灾害识别影响研究
17
作者 卢逸阳 杨莹辉 +4 位作者 许强 字成岱 陈强 李鹏飞 袁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8-866,共9页
提出一种综合外部大气数据与地形数据的一体化InSAR大气延迟校正方法。在引入外部大气数据对InSAR干涉对进行大气延迟粗校正的基础上,建立区域高程与干涉相位相关的全局校正模型,抑制区域长波分布地形相关大气延迟分量;再对干涉图进行... 提出一种综合外部大气数据与地形数据的一体化InSAR大气延迟校正方法。在引入外部大气数据对InSAR干涉对进行大气延迟粗校正的基础上,建立区域高程与干涉相位相关的全局校正模型,抑制区域长波分布地形相关大气延迟分量;再对干涉图进行分块处理,并对每个分块建立局部最适应的地形相关大气延迟误差模型,实现对各子块的精细化大气延迟误差校正。以滑坡灾害密集发育的杂谷脑河流域为例,利用不同的大气校正方法开展InSAR干涉对的大气延迟误差校正与滑坡识别。结果显示,随着大气校正的逐步开展,InSAR相位与地形的相关性呈显著下降趋势,验证了一体化大气延迟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区域时序形变解算与滑坡灾害识别显示,一体化大气延迟校正方法可有效恢复中小型滑坡形变信号,并显著有利于滑坡变形边界的准确探测。统计发现,相比于单一外部大气校正,联合全局地形相关大气校正识别滑坡数量增加了75%,而进一步引入局部自适应大气校正后,识别滑坡数量又增加了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InSAR早期识别 大气延迟误差 外部大气数据 一体化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效应视角的储能经济性研究
18
作者 刘兴举 田思源 +2 位作者 丁光旭 甘恒玉 寇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3,共6页
为了探究储能的环境效益、促进储能规模化发展,通过将储能纳入绿证市场和碳市场,提出了储能参与绿证市场和碳市场的计量方法,建立了基于环境效应视角的储能经济效益模型。结合中国各区域电网的排放因子,对储能的经济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为了探究储能的环境效益、促进储能规模化发展,通过将储能纳入绿证市场和碳市场,提出了储能参与绿证市场和碳市场的计量方法,建立了基于环境效应视角的储能经济效益模型。结合中国各区域电网的排放因子,对储能的经济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能纳入绿证和碳市场后,可以提高储能的经济性,但整体效果有限,且与电化学储能相比,现阶段抽水蓄能经济性更优。从储能类型来看,抽水蓄能参与绿证市场较优,电化学储能参与碳市场较优;从区域电网来看,华北、东北、西北电网区域的储能参与碳市场有较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经济性 环境效应 抽水蓄能 电化学储能 绿证市场 碳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级配砾石土防渗料含水率快速检测试验研究
19
作者 郑星 敖大华 +2 位作者 张胜 魏伟琼 陈晓华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75-1782,共8页
针对RM水电站宽级配砾石土防渗料,系统统计分析了大量含水率与级配试验数据,在掌握粗、细料含水率及级配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微波湿度法和加权法对全级配土料含水率快速检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湿度法可以实现5 mm以下细颗粒土... 针对RM水电站宽级配砾石土防渗料,系统统计分析了大量含水率与级配试验数据,在掌握粗、细料含水率及级配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微波湿度法和加权法对全级配土料含水率快速检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湿度法可以实现5 mm以下细颗粒土料含水率的快速准确检测,微波湿度法和加权法相结合可以快速获得全级配砾石土料的含水率,与传统烘干法试验结果相比,误差可以控制在±0.5%。整个检测过程可以控制在15min之内完成,可提升土料生产过程和填筑碾压过程的质量控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级配砾石土 含水率 微波湿度法 加权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力市场环境下抽水蓄能价格机制研究
20
作者 赵江艳 周清平 赵乔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1,228,共7页
抽水蓄能产业发展与电价机制息息相关。简要回顾了中国抽水蓄能价格机制的主要政策,总结提出中国抽水蓄能价格机制演变的三个主要阶段,剖析了各阶段价格机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借鉴国外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的经验,... 抽水蓄能产业发展与电价机制息息相关。简要回顾了中国抽水蓄能价格机制的主要政策,总结提出中国抽水蓄能价格机制演变的三个主要阶段,剖析了各阶段价格机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借鉴国外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的经验,结合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设计提出了电力市场发展初期、过渡期、成熟期不同阶段的抽水蓄能价格机制,通过具体算例比较分析了不同阶段抽水蓄能电站收益构成及面临的挑战。最后展望了中国抽水蓄能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建议试点推动抽水蓄能电站逐步进入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以实现行业平稳有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 价格机制 两部制电价 电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