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巷道湿喷支护喷层强度演化的温度效应与应用研究
1
作者 章雨豪 任腊春 +2 位作者 姚鹏 姜德义 刘威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2,共12页
寒区环境下岩土工程安全高度依赖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湿喷混凝土因具有回弹低、喷层强度高等优势,被逐渐应用于破碎围岩巷道支护中。但目前工程实践中,温度效应的影响并未被充分考虑,为探究寒区矿山巷道支护中,温度对湿喷混凝土喷层强度... 寒区环境下岩土工程安全高度依赖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湿喷混凝土因具有回弹低、喷层强度高等优势,被逐渐应用于破碎围岩巷道支护中。但目前工程实践中,温度效应的影响并未被充分考虑,为探究寒区矿山巷道支护中,温度对湿喷混凝土喷层强度演化规律的影响,针对寒冷环境下某矿山湿喷混凝土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喷层厚度小、强度低、易开裂等问题,开展基于温度的湿喷混凝土喷层强度演化规律影响因素研究,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湿喷混凝土硬化浆料的微观形貌与结构,以及应用XRD分析湿喷混凝土不同温度和龄期下的水化反应产物种类。发现寒区湿喷混凝土巷道支护喷层强度演化具有明显的温度效应。0~20℃温度范围内,养护温度低于10℃时,湿喷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演化较快,尤其当温度较低(0℃左右)时观察微观结构表面疏松多孔,孔隙、裂缝较多;养护温度高于15℃时,湿喷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演化放缓,但微观结构逐渐致密,结构更加密实;温度通过影响湿喷混凝土水化反应,进而影响其微观结构;湿喷混凝土微观结构中初始孔隙裂隙和骨料过渡区界面强度,直接影响湿喷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根据室内试验研究成果,综合现场工程应用成效,提出针对寒冷环境下的湿喷混凝土支护的优化措施,措施有效提升了喷层结构强度,工程应用显示,改进后28 d湿喷混凝土喷层强度由19.5MPa提升至32.9 MPa,提高约68.7%,喷层表面致密、光滑,湿喷混凝土生产能力提高约25%,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也为类似工程条件下湿喷混凝土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环境 湿喷混凝土 抗压强度 微观形貌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景观植物设计的运用思考
2
作者 肖妍梅 《花卉》 2025年第4期52-54,共3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双碳”战略目标,这一战略不仅关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还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景观植物在碳汇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科学设计,植被可以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增加区域碳储量,提高城...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双碳”战略目标,这一战略不仅关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还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景观植物在碳汇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科学设计,植被可以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增加区域碳储量,提高城市和区域的碳汇能力,为实现气候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以福建省某生态项目为例,分析其景观植物现状,并提出“双碳”目标下的景观植物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双碳 植物设计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泵在叶轮和泵壳间隙不足情况下运行的碰磨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佳钦 刘德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为提高水泵碰磨故障的诊断效率,以轴流泵在叶轮和泵壳间隙不足情况下运行的碰磨振动特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轴流泵发生碰磨时的受力情况,分析了其受到离心力、水体对叶轮的反作用力、碰撞摩擦力和各种激励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异常振动的振... 为提高水泵碰磨故障的诊断效率,以轴流泵在叶轮和泵壳间隙不足情况下运行的碰磨振动特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轴流泵发生碰磨时的受力情况,分析了其受到离心力、水体对叶轮的反作用力、碰撞摩擦力和各种激励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异常振动的振动特性,并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加以验证。得出了叶轮和泵壳间隙不足时,轴流泵的碰磨振动特性主要表现在频谱图中各整数倍频较为突出,奇数倍频和叶频的整数倍频相对其他频率更为突出,存在杂频和高频成分,当碰磨较为严重时,可以看到1/2倍频等分频成分等结论。研究成果在水泵振动特性研究和泵站故障诊断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碰磨 振动特性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改性沥青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吕文江 刘浩 +2 位作者 常鹏涛 黄婷 张增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7-230,共4页
近年来,聚氨酯(PU)改性沥青以其优异的路用性能和储存稳定性,引起人们的关注。介绍了PU的合成原理及改性沥青的原理,根据PU的性质将改性沥青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PU改性沥青两大类,并分别对两类PU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特别指出原... 近年来,聚氨酯(PU)改性沥青以其优异的路用性能和储存稳定性,引起人们的关注。介绍了PU的合成原理及改性沥青的原理,根据PU的性质将改性沥青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PU改性沥青两大类,并分别对两类PU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特别指出原材料对PU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PU改性沥青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改性沥青 改性机理 沥青性能 沥青混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高层办公建筑空中庭院的疗愈作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思远 杜宏武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35,共7页
高密度布局是我国中心城市的基本形态,在中心城区的CBD区域,存在大量高层办公建筑。这些办公楼内的都市白领普遍面临着巨大压力,其中高强度工作的心理压力及长时间伏案工作的生理压力使大部分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受到生理... 高密度布局是我国中心城市的基本形态,在中心城区的CBD区域,存在大量高层办公建筑。这些办公楼内的都市白领普遍面临着巨大压力,其中高强度工作的心理压力及长时间伏案工作的生理压力使大部分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受到生理心理疾病的威胁。而疗愈是指“压力的缓解以及环境抚慰、恢复一个人的心理和情绪健康的能力”,而非强调能够治疗疾病的能力。因此,研究办公建筑的疗愈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空中庭院作为新型的城市设计语汇被应用在高层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中,其纾解生理心理压力的作用已得到初步证实。针对研究目的,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搭配经典情绪评价量表及实时生理检测设备构建实验,探究空中庭院的空间形式、空间界面和天空可见性对白领健康的疗愈作用。通过统计分析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实验数据,探讨空中庭院的疗愈效益及各要素对疗愈效益大小的影响,得出若干对办公建筑具有疗愈作用的空中庭院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庭院 疗愈环境 健康效益 办公建筑 高密度城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高新区创新空间体系的组织逻辑 被引量:4
6
作者 彭恺 李哲 +2 位作者 刘愫 单樑 何淑瑶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46,共6页
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新空间是其创新活动培育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此背景下,科学地解释国家高新区空间组织逻辑尤为重要。引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结合“创新群落”... 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新空间是其创新活动培育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此背景下,科学地解释国家高新区空间组织逻辑尤为重要。引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结合“创新群落”“创新种群”等概念,在构建以创新空间组群和创新空间单元为主的国家高新区创新空间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空间组群的组织逻辑——面向技术应用、知识生产、服务扩散等异质性主体创新发展需求的“集群式”空间组织,创新空间单元的组织逻辑——面向创新人群、创新型企业等个体创新发展需求的复合多元式空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创新空间 创新生态系统 组织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SO_(2)污染治理效应与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侯美玲 周晓艳 +2 位作者 洪松 郭尚玉 何依依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102,共11页
本文利用卫星观测边界层SO_(2)柱浓度数据,阐明并验证了环境规制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SO_(2)污染的治理效果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内SO_(2)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和溢出效应。研究区域南部的河北南部和山东部分地区呈现高浓度... 本文利用卫星观测边界层SO_(2)柱浓度数据,阐明并验证了环境规制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SO_(2)污染的治理效果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内SO_(2)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和溢出效应。研究区域南部的河北南部和山东部分地区呈现高浓度污染集聚。在2005年至2016年期间,SO_(2)浓度明显波动下降,特别是南部地区。2)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SO_(2)污染的影响呈倒U形曲线。这说明严格的环境法规达到一定阈值后,可以有效减轻当地及邻近地区的SO_(2)污染。3)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在通过环境规制治理SO_(2)污染的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中介作用。但技术创新在这方面的效果不明显。本文最后提出了研究区污染控制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SO_(2)污染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中介效应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放射性碳和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估算抚仙湖北部近岸湖区消费者的碳源贡献
8
作者 甘颖欣 苏雅玲 胡恩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2期11-19,共9页
碳同位素技术可用于辨析湖泊消费者的食物来源。基于抚仙湖北部近岸湖区主要消费者及其各食物来源的放射性同位素特征(Δ^(14)C)与稳定同位素特征(δ^(13)C),运用IsoSource混合同位素模型估算了不同碳源对湖泊消费者的贡献。抚仙湖各食... 碳同位素技术可用于辨析湖泊消费者的食物来源。基于抚仙湖北部近岸湖区主要消费者及其各食物来源的放射性同位素特征(Δ^(14)C)与稳定同位素特征(δ^(13)C),运用IsoSource混合同位素模型估算了不同碳源对湖泊消费者的贡献。抚仙湖各食物来源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和陆源碎屑的δ^(13)C比值分别为-31‰、-13.5‰和-29.4‰,Δ^(14)C比值分别为101.5‰、42.9‰和19.8‰.两种消费者舌状叶镖水蚤和太湖新银鱼的δ^(13)C比值分别为-27‰和-23.5‰,而Δ^(14)C比值分别为52‰和44.2‰,表明抚仙湖的消费者依赖于现代碳的初级生产。IsoSource混合同位素模型估算结果显示:抚仙湖浮游植物对浮游动物和鱼类的贡献比例分别为34.7%和19.6%,沉水植物贡献为16.4%和36.4%,陆源碎屑为48.9%和44%,表明浮游动物的碳源主要是湖泊浮游植物与陆源碎屑,而鱼类的碳源则主要以沉水植物和陆源碎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北部湖区 食物网 碳源贡献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