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器智能化系统及应用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交流年会征文通知
1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4-154,共1页
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智能电网和电力装备已成为国内外的重要发展方向,“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智能电网和电力装备已成为国内外的重要发展方向,“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是我国电力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系统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专业委员会 征文通知 学术交流 年会 应用 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专委会第六届换届会议召开
2
《绝缘材料》 CAS 2005年第6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绝缘技术 绝缘材料 第六届 会议 科学研究所 九江市 秘书长 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等离子体及应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2016年全国“高压放电与等离子体及应用”学术会议
3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14-1714,共1页
经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八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批准成立等离子体及应用专业委员会。经研究,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等离子体及应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2016年全国"高压放电与等离子体及应用"学术会议将于2016年11月中下旬在北京召开,
关键词 应用专业 高压放电 学术会议 高电压技术 常务理事会 摘要正文 学者投稿 电工技术学报 脉冲功率技术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技术应用”专刊概述
4
作者 曹广忠 周瑾 赵春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磁悬浮技术是一门集机械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新能源、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绿色轨道交通、超高速轨道交通、... 磁悬浮技术是一门集机械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新能源、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绿色轨道交通、超高速轨道交通、高端动力机械、高端半导体芯片制造、高速柔性物流等领域装备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交通运输 磁悬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关键技术”专刊特约主编寄语
5
作者 丁涛 张宁 高红均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共3页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各环节的新型主体(如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可调节负荷等)加速涌现,电力系统调度面临高维异构资源协同、复杂不确定性应对等多重挑战。...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各环节的新型主体(如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可调节负荷等)加速涌现,电力系统调度面临高维异构资源协同、复杂不确定性应对等多重挑战。面对新形势,需以问题为导向,突破传统调度模式的边界。一方面,通过新型主体的精细化建模与灵活性潜力挖掘,构建“源-网-荷-储”深度互动的调控体系;另一方面,亟需创新数据智能驱动、高效求解算法等理论方法,破解规模化资源接入下的优化复杂度难题。为此,本刊发起“新型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关键技术”专刊(正刊),涵盖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及其与其他能源系统协调的优化调度建模与求解、电力系统新型主体参与和海量资源接入系统的优化调度建模与求解、“双碳”目标下的低碳优化调度与新能源不确定性优化调度以及相适应的智能驱动方法与高效求解技术等不同方向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高维异构资源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6
作者 李建林 姜晓霞 +1 位作者 金翼 任永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1-I0002,共2页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构网型储能系统作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灵活调度的重要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网型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先进的电池储能技术、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以及高效的能量管理策略。这...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构网型储能系统作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灵活调度的重要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网型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先进的电池储能技术、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以及高效的能量管理策略。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平衡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还能在电力市场中发挥重要的经济作用。近两年国标委在对光伏等标准修订中,补充了一次调频、连续高低压故障穿越等重要内容,突出了新型电力系统对光储性能的新需求。这些内容,正是“构网型”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调度 可再生能源 标准修订 新型电力 现代电力系统 能量管理策略 故障穿越 国标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十二届中国电动车辆学术年会”征文通知(第一轮)
7
作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为更好地推进中国电动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车辆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委会、重庆理工大学、西部科学城智...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为更好地推进中国电动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车辆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委会、重庆理工大学、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暨李克强院士工作站主办,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学院、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控制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重庆理工大学科研院承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电动车辆学术年会”拟于2024年5月10-12日在重庆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人员 电动车辆 智能网联汽车 联合实验室 先进制造技术 汽车零部件 学术交流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十二届中国电动车辆学术年会”征文通知(第一轮)
8
作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为更好地推进中国电动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车辆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委会、重庆理工大学、西部科学城智...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为更好地推进中国电动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车辆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委会、重庆理工大学、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暨李克强院土工作站主办,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学院、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控制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重庆理工大学科研院承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电动车辆学术年会”拟于2024年5月10-12日在重庆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人员 电动车辆 智能网联汽车 联合实验室 先进制造技术 汽车零部件 学术交流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9
作者 李世松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共1页
2019年5月20日,新国际单位制(SI)在全世界范围正式实施,标志着基础计量全面进入量子化新时代。量子标准对计量体系发展的推动,除了提供更为精准的测量能力外,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推动扁平化计量体系的构建,即传统处于计量溯源链金字塔塔... 2019年5月20日,新国际单位制(SI)在全世界范围正式实施,标志着基础计量全面进入量子化新时代。量子标准对计量体系发展的推动,除了提供更为精准的测量能力外,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推动扁平化计量体系的构建,即传统处于计量溯源链金字塔塔尖的量子标准下沉,直接用于一般计量实验室和工业生产量值溯源,将极大缩短溯源链条,实现扁平化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实验室 量值溯源 计量体系 测量能力 量子化 扁平化 工业生产 溯源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异物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献 邢子瑶 +2 位作者 薛明 杨庆新 孙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3-807,共15页
近几年,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迅猛,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其结构上存在耦合气隙,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介入异物。金属异物及生物体异物的介入使系统偏离正常工作点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异物检测(FOD)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近几年,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迅猛,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其结构上存在耦合气隙,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介入异物。金属异物及生物体异物的介入使系统偏离正常工作点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异物检测(FOD)技术受到广泛关注。该文首先系统地阐述当前国内外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异物检测技术的相关标准,并进一步指出当前检测标准存在的问题;其次将目前涌现的异物检测技术划分为辅助线圈异物检测技术、系统参数异物检测技术和传感器异物检测技术三大类别,针对每一类技术,分别分析其基本原理、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检测类别,并对比三类检测技术的特性;最后进一步指出异物检测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异物检测技术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异物检测 标准 金属异物 生物体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11
作者 华昊辰 裴玮 +2 位作者 张沈习 陈俊儒 王睿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共3页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推动能源系统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信息物理系统与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传统电力系统向高度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方向加速演进。能源系统数字化不仅提升了大规模可...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推动能源系统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信息物理系统与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传统电力系统向高度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方向加速演进。能源系统数字化不仅提升了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与协调能力,也促进了跨区域、跨领域能源流与信息流的深度互操作,推动能源网络成为多能互补、多向互动的复杂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碳中和 碳达峰 全球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能源系统智慧低碳转型的驱动机制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建中 赵英汝 贾宏杰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1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城市作为能源消费的主体,聚集了全球50%以上的人口,消耗了80%的一次能源,产生了75%的碳排放。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能源领域将迎来一次根本性变革。城市能源系统的智慧低碳转型对于中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城市作为能源消费的主体,聚集了全球50%以上的人口,消耗了80%的一次能源,产生了75%的碳排放。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能源领域将迎来一次根本性变革。城市能源系统的智慧低碳转型对于中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促进经济绿色、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城市能源系统评估分析、优化运行、规划设计、应用实例等领域涌现出大量优秀成果,为加快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能源系统 全球能源互联网 一次能源 能源消费 清洁可再生能源 驱动机制 温室气体减排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举办2019高压交直流开关设备技术培训研修班的通知
13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各有关单位:为提高高压开关行业、电力运行部门等从事设计、制造、试验、运检和抽检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高压电器网联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输变电设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变电专业委员... 各有关单位:为提高高压开关行业、电力运行部门等从事设计、制造、试验、运检和抽检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高压电器网联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输变电设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变电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2019高压交直流开关设备技术培训研修班”专题培训会议。参会对象为高压开关行业、电力运行部门从事设计、制造、装配、试验、运检和抽检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合格者,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开关行业 技术培训 开关设备 交直流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专业委员会 输变电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高院关于举办2021年高压开关设备技术培训班(第五届)的预通知
14
作者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各有关单位:为提高高压开关行业、相关电力设计和运行等从事研发、设计、制造、试验、运行等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输变电设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变电专业委员会联合举... 各有关单位:为提高高压开关行业、相关电力设计和运行等从事研发、设计、制造、试验、运行等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输变电设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变电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2021年高压开关设备技术培训班(第五届)”专题培训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开关设备 输变电设备 高压电器 变电专业 技术水平 专题培训 技术培训班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储能技术进展及其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姚良忠 邓占锋 +1 位作者 李建林 张彩萍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1年第5期425-426,共2页
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及消费向清洁低碳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2020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45%,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总发电量的40%。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强的波... 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及消费向清洁低碳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2020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45%,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总发电量的40%。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且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高占比带来系统转动惯量下降、电压支撑能力变弱及高度电力电子化等问题,给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及安全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力电子设备 总发电量 《巴黎协定》 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化转型 波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建林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共1页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迅猛,储能系统对高比例新能源可靠并网及高效消纳的作用显著。面对新能源发电及用户用电的源荷波动性,储能系统因可孤岛运行、调节速率快、配置方式灵活等优点,助力电网调峰...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迅猛,储能系统对高比例新能源可靠并网及高效消纳的作用显著。面对新能源发电及用户用电的源荷波动性,储能系统因可孤岛运行、调节速率快、配置方式灵活等优点,助力电网调峰、调频、调压能力提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在新的市场及相关激励机制下,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峰谷价差套利等优势,可实现负荷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储能系统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而与之相关的储能系统性能优化、参与电网调控、运行特性评估、工程应用等难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侧响应 新能源发电 战略背景 储能系统 能力提升 用电成本 高比例新能源 削峰填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器》“浮式海上风电用动态缆关键技术研究”特约主编寄语
17
作者 高景晖 钟力生 潘文林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I0009-I0012,共4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我国正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的开发是新能源获取的有效途径,其在深远海风能利用方面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世界战略性技术之一。
关键词 电力体制改革 海上风电 风能利用 新型电力 战略性技术 碳中和 新能源 独特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技术及其在电源侧典型应用专刊特约主编寄语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建林 黄际元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I0002-I0003,共2页
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也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安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工程化实证方面,储能技术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发电侧新能源+储能这种典型应用场景,... 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也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安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工程化实证方面,储能技术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发电侧新能源+储能这种典型应用场景,在青海、安徽、湖南等地均进行了有益尝试,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 发电侧 电源侧 新能源 化石能源 工程化 典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智慧能源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继忠 黄琦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2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进入“十四五”时期,在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双重驱动下,可再生能源、储能、智慧能源等一大批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成为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联合编制了《“十四五... 进入“十四五”时期,在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双重驱动下,可再生能源、储能、智慧能源等一大批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成为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联合编制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将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列为重点任务,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能源融合发展,促进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开展各种能源厂站和区域智慧能源系统集成试点示范,引领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规划 能源产业 可再生能源 能源革命 系统集成 能源互联网 新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学术年会 中国·天津
20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89-889,共1页
第二届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学术年会(简称SSLSS’2014)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半导体光源系统专委会和天津市半导体光源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天津工业大学大功率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学术会议。会议将于201... 第二届全国半导体光源系统学术年会(简称SSLSS’2014)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半导体光源系统专委会和天津市半导体光源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天津工业大学大功率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学术会议。会议将于2014年10月16日至18日在天津举行。年会将荟萃近年来半导体光源系统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与新技术以及教育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源系统 技术创新战略 教育发展情况 论文投稿 应用系统 学科发展前沿 会将 发光学报 电工技术学报 日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