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在双极膜电渗析系统中溶解吸收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一欣 吴梦凡 +1 位作者 王建行 赵颖颖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11,共8页
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中,海水固碳技术绿色环保、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其中,双极膜电渗析法海水固碳技术的关键之处在于二氧化碳在系统中的溶解吸收。考察了结晶器中添加晶种、通气体系成分、模拟烟道气流量... 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中,海水固碳技术绿色环保、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其中,双极膜电渗析法海水固碳技术的关键之处在于二氧化碳在系统中的溶解吸收。考察了结晶器中添加晶种、通气体系成分、模拟烟道气流量、双极膜电渗析装置的电流密度对海水固碳过程中二氧化碳溶解吸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外加晶种、模拟烟道气作为通气体系时更有利于二氧化碳在双极膜电渗析系统中的溶解吸收,促进碳酸钙生成。在上述基础上,随着模拟烟道气流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比吸收速率降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大部分转化成碳酸氢根,碳酸根和碳酸钙的生成速率则会降低;随着电渗析装置电流密度的提高,碳酸氢根、碳酸根和碳酸钙的生成速率均会随之提高。该研究为酸性气体在双极膜电渗析系统中溶解吸收和矿化利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固碳 CO_(2)溶解吸收 双极膜电渗析系统 水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相框组装包装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彦磊 郭涛 +2 位作者 张世辉 李传军 张培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5-210,共6页
目的 为了解决相框组装包装控制系统中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检测系统、MES系统、触控一体机之间等通信及数据交换的难题,实现MES系统对底层设备的直接控制。方法 进行结构设计,包括相纸组装、logo组装、视觉检测、包装盒组装等装置。以... 目的 为了解决相框组装包装控制系统中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检测系统、MES系统、触控一体机之间等通信及数据交换的难题,实现MES系统对底层设备的直接控制。方法 进行结构设计,包括相纸组装、logo组装、视觉检测、包装盒组装等装置。以台达PLC AS228P为主控器,进行通信网络架构及相关算法软件的设计,利用Modbus TCP协议通过以太网实现与不同智能设备间通信。结果 组装包装系统运行稳定,成功率达到99.5%,产品合格率达到99.2%,数据通信稳定和可靠,符合工业应用要求。结论 该控制系统很好地满足了企业对智能制造的需求,解决了不同设备之间数据通信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机器视觉 MES Modbus T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照技术的工艺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亚峰 王景新 +1 位作者 李志成 冯朋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21,共5页
分析了微波辐照技术的工艺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微波辐照技术用于废水处理领域中的研究状况与应用情况,综述了微波辐照技术用于废水处理的工艺类型及反应效果。结合相关研究与工程应用情况,分析了微波辐照技术在水处理... 分析了微波辐照技术的工艺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微波辐照技术用于废水处理领域中的研究状况与应用情况,综述了微波辐照技术用于废水处理的工艺类型及反应效果。结合相关研究与工程应用情况,分析了微波辐照技术在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展望了微波辐照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辐照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管的新型水平埋管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宗和 杨玉忠 +2 位作者 葛昕 高金水 曾宪安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地源热泵水平埋管占地面积过大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根据热管高效的传热特性,提出利用热管技术强化地源热泵水平埋管与深层土壤的换热效能,减少水平埋管的占地面积.根据埋管工作的温度范围,设计选择耐腐蚀的不锈钢式热管,并通过理论计... 地源热泵水平埋管占地面积过大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根据热管高效的传热特性,提出利用热管技术强化地源热泵水平埋管与深层土壤的换热效能,减少水平埋管的占地面积.根据埋管工作的温度范围,设计选择耐腐蚀的不锈钢式热管,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热管长度与占地面积的关系.在理论可行性基础之上进行应用可行性分析,方案在保证换热量的条件下能够节省占地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热管 水平埋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陶瓷球增强聚氨酯SPS复合板抗侵彻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广平 吴松阳 +2 位作者 杨柳 唱忠良 王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7-24,共8页
无机填料的加入,能够较大程度增强聚氨酯的性能,从而使以聚氨酯为芯层的复合结构性能得到提升。为得到具有更好抗侵彻能力的SPS(sandwich plate system)复合板,利用原位聚合法得到氧化石墨烯增强聚氨酯弹性体并对其进行单轴拉压测试,在... 无机填料的加入,能够较大程度增强聚氨酯的性能,从而使以聚氨酯为芯层的复合结构性能得到提升。为得到具有更好抗侵彻能力的SPS(sandwich plate system)复合板,利用原位聚合法得到氧化石墨烯增强聚氨酯弹性体并对其进行单轴拉压测试,在此基础上加入陶瓷球作为新的增强相,以Q235钢作为面板制备了芯层为石墨烯增强聚氨酯以及石墨烯/陶瓷球增强聚氨酯的SPS复合结构,通过钢球弹的侵彻试验并运用LS-DYNA数值仿真得到两种复合板的弹道极限速度,分析其吸能特性及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当石墨烯质量分数w=0.4%时,石墨烯增强聚氨酯的压缩模量较纯聚氨酯提高了32.4%,拉伸强度提高了42.6%;在加入陶瓷球后,复合板的弹道极限速度提高了20.8%,陶瓷球的碎裂和偏移中断了径向应力的传播,子弹尺寸以外的陶瓷球较为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陶瓷球 SPS(sandwich plate system)复合板 动态响应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轻质墙板L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敬海 吴晓萌 +3 位作者 张雪涛 陈志华 闫翔宇 王丹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0-470,共11页
针对内嵌轻质墙板双钢板连接L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LCFST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未安装墙板的LCFST柱框架试件SJ-1和内嵌轻质墙板的LCFST柱框架试件SJ-2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内嵌墙板厚度、墙板强度进... 针对内嵌轻质墙板双钢板连接L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LCFST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未安装墙板的LCFST柱框架试件SJ-1和内嵌轻质墙板的LCFST柱框架试件SJ-2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内嵌墙板厚度、墙板强度进行参数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框架结构属于“强柱弱梁”的破坏模式;SJ-2中墙板破坏多出现墙板顶端和角部,内嵌墙板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主体框架的破坏;SJ-1和SJ-2均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延性和变形能力;SJ-2较SJ-1,正、负向弹性刚度、极限承载力均有明显提高,耗能能力比SJ-1略有增加.参数分析表明:增大墙板的厚度或强度,整体结构初始刚度的提升很小,但其峰值荷载的提升较为明显;其中墙板厚度由100 mm增至200 mm,墙板对峰值荷载的贡献率从22.76%提升至30.70%;墙板强度由2.5 MPa增至7.5 MPa,墙板对主体结构峰值荷载的贡献率从23.68%提升至3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柱 轻质墙板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仿萃取分离N,N-二甲基甲酰胺工艺
7
作者 陈飞越 苏振宁 +4 位作者 程全中 谭博仁 李智永 俞小花 王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4-561,共8页
针对某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含N,N-二甲基甲酰胺(DMF)料液,在折流板萃取塔内进行连续萃取分离,结合精馏工艺,实现了DMF的分离与回收。对于DMF初始质量分数为38.46%的料液,以氯仿作为萃取剂,采用脉冲折流板萃取塔对料液中的DM... 针对某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含N,N-二甲基甲酰胺(DMF)料液,在折流板萃取塔内进行连续萃取分离,结合精馏工艺,实现了DMF的分离与回收。对于DMF初始质量分数为38.46%的料液,以氯仿作为萃取剂,采用脉冲折流板萃取塔对料液中的DMF进行萃取,研究了不同油水相比、流量和脉冲条件下在折流板萃取塔中DMF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DMF的萃取效率随着脉冲的加入、油水相比的升高和两相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在优化的条件下DMF的萃取率最高为99.94%,分离后的萃余相DMF质量分数达到0.5%以下。进一步,对于负载了DMF的氯仿溶液,分别进行了间歇精馏实验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通过精馏可以实现氯仿和DMF的有效分离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甲酰胺 氯仿 折流板萃取塔 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F工艺处理临时工地生活污水中关键控制因素研究
8
作者 曹堂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6期13005-13006,13017,共3页
采用模拟工地污水进行研究,通过改变反应器的工艺参数,包括进水COD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溶解氧(D0)等,考察各因素对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并综合考虑经济性原则,寻求最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在190~ 220 mg/L范... 采用模拟工地污水进行研究,通过改变反应器的工艺参数,包括进水COD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溶解氧(D0)等,考察各因素对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并综合考虑经济性原则,寻求最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在190~ 220 mg/L范围内有利于反硝化作用和TN的去除.HRT的延长有助于系统内硝化菌群的代谢,当HRT为6h时,NH4+-N、TN去除率可维持较高水平.DO宜保持在2.5~3.5 mg/L之间,可保证出水稳定的前提下尽量降低DO值,以使反应器能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浓度 水力停留时间 溶解氧 脱氮效果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