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3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APE2018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召开
1
作者 赵蕾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9-759,共1页
2018年12月4-6日,第十二届国际天线、传播和电磁理论学术研讨会(The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Propagation and EM Theory,简称:ISAPE2018)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技馆报告厅召开,来自国内外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和青年代... 2018年12月4-6日,第十二届国际天线、传播和电磁理论学术研讨会(The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Propagation and EM Theory,简称:ISAPE2018)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技馆报告厅召开,来自国内外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 学术研讨会 电磁理论 专家学者 报告厅 科技馆 年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反演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石善斌 董翔 +2 位作者 黄胜 朱鹏飞 朱庆林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双频差分信号进行电离层电子含量反演是一种常用的电离层探测手段,但GNSS信号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被淹没于电磁噪声中而无法被提取,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双频差分信号进行电离层电子含量反演是一种常用的电离层探测手段,但GNSS信号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被淹没于电磁噪声中而无法被提取,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反演系统的可靠性。采用传统调零抗干扰阵列天线方案能解决干扰源剥离的问题,但调零信号的天线相位中心不稳定导致高精度的相位平滑伪距和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算法无法收敛。针对强干扰环境下的电离层监测需求,本文提出一种抗干扰TEC数据反演手段,通过对阵列天线通道幅相一致性进行校正,保证相位中心的稳定性,从而推算出准确的电离层TEC信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电子含量(TEC) 倾斜总电子含量(STEC) 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双频差分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地双向链路信道测量及统计特性研究
3
作者 杨羽欣 雷泰雅 +4 位作者 华博宇 陈小敏 刘玉超 李瀚芃 朱秋明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3,共7页
随着无人机通信系统的发展,空地双向链路无线信道特性愈加复杂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评估无人机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空地双向链路多径特性测量及分析方案。该方案基于自研无人机双向链路信道测量设备,利用恒虚警率检... 随着无人机通信系统的发展,空地双向链路无线信道特性愈加复杂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评估无人机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空地双向链路多径特性测量及分析方案。该方案基于自研无人机双向链路信道测量设备,利用恒虚警率检测实现多径分量提取与信道特征分析。同时,本文还提出一种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到达角估计算法,提升信道特征参数分析的准确性。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开展了实测活动,分析并比较了空地双向链路的多径数目分布、时延扩展和角度扩展等信道特性。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对表明,本文提出方法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空地双向链路信道特性分析,验证了信道互易定理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地信道 双向信道 多径参数 信道测量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非均匀性对高频双基地天波雷达探测区域影响研究
4
作者 苏重阳 石为中 +5 位作者 王云龙 杨龙泉 史军强 王严 冯晨瑞 王岳松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293,312,共9页
高频双/多基地天波雷达具有反隐身性、隐蔽性、高精度等多种优势,但容易受到电离层传输信道的影响。本文针对电离层非均匀特性对高频双基地天波雷达电波传播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首先,对高频双基地天波雷达的电波传播模式进行分... 高频双/多基地天波雷达具有反隐身性、隐蔽性、高精度等多种优势,但容易受到电离层传输信道的影响。本文针对电离层非均匀特性对高频双基地天波雷达电波传播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首先,对高频双基地天波雷达的电波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然后,针对电离层非均匀特性及其对天波传播路径的影响,利用IRI模型和射线追踪的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利用短波收发设备构建的高频双基地天波雷达试验系统,开展了电离层非均匀性对杂波能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离层非均匀特性会对天波传播路径的可通性造成显著影响,在高频双基地天波雷达应用场景下,会造成目标可探测区域随频率和方位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影响雷达系统对目标的探测性能。本文的研究为高频双基地天波雷达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双基地雷达 天波传播 IRI模型 射线追踪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态场的隧道超前探测预测方法研究
5
作者 宋苗苗 李智强 +1 位作者 林军彦 邢少杰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7-783,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盾构施工在地下隧道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地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盾构施工往往面临诸多风险,如涌水、突泥、坍塌、岩爆等,不仅影响掘进效率,导致工程进度延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还可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盾构施工在地下隧道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地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盾构施工往往面临诸多风险,如涌水、突泥、坍塌、岩爆等,不仅影响掘进效率,导致工程进度延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还可能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远距离准确地预测掌子面前方含水构造的位置是一项亟需解决的勘探难点。直流电阻率法是公认对水体及空洞等不良地质体较为敏感的一种探测手段,基于稳态场的聚焦探测方法是直流电阻率测量技术的延伸,本文采用此方法对掌子面前方的异常体位置预测开展研究。首先,考虑地层频散效应,对不同地层存在不良地质体时进行正演分析,探究其电阻率响应特性。高阻地层中存在低阻异常体时,地层电阻率ρ1与异常体电阻率ρ2比值越大,百分频率效应PFE变化幅度越小;低阻地层中存在高阻异常体时,ρ2越大,视电阻率变化幅度越大,PFE变化幅度越大。其次,利用掘进前期含异常体层与均质层的电压差信息,采用梯度下降法优化得到掌子面前方的电压差信息。发现波谷和波峰位置不受ρ1和ρ2的影响,随着掌子面靠近异常体,波谷和波峰现象明显,波谷、波峰的位置与掌子面的距离L逐渐减小。最后,根据L与掌子面所在位置的关系分析,预测异常体所在位置。异常体距离掌子面较远时预测结果较差,当异常体位于掌子面前方38 m以内时,预测误差可在3 m以内,提高了隧道掌子面前方存在含水构造时的超前探测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场 直流电阻率法 隧道超前探测 含水构造 视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形三棱柱模型的渣土体积测量系统研究
6
作者 周树亮 魏晓龙 +4 位作者 谢红武 冯硕 林福龙 黄震 焦敬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8-95,共8页
为解决盾构出渣体积计算模型精度低及稳定性差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体积计算模型———异形三棱柱模型。该模型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络建立渣土表面轮廓包络线,沿着渣土轮廓包络线对渣土进行分割,形成n个不规则的异形三棱柱;通过求解每个... 为解决盾构出渣体积计算模型精度低及稳定性差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体积计算模型———异形三棱柱模型。该模型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络建立渣土表面轮廓包络线,沿着渣土轮廓包络线对渣土进行分割,形成n个不规则的异形三棱柱;通过求解每个异形三棱柱体积,积分得到渣土体积。同时,结合相邻两帧数据,拟合填补相邻数据间缺失的渣土信息,更加贴近真实的渣土轮廓,避免传统方法——断面积分模型“一刀切”的弊病。最后,搭建渣土体积测量试验台,选取砂石、砂土、石子作为试验渣样,测试断面面积为分模型和异形三棱柱模型的测量精度。试验结果表明:1)相比于断面积分模型,异型三棱柱模型数据稳定性提高13%,精度提高25%;2)针对石子、砂石、砂土3种渣样,异型三棱柱模型的测量精度分别为±5.4%、±3.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三棱柱模型 渣土体积测量 超欠挖评价 盾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电离层TEC暴扰动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邓忠新 刘瑞源 +2 位作者 甄卫民 刘钝 武业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77-2184,共8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空间天气研究和监测预报的重要参量.本文引入了电离层TEC扰动指数DI,对青岛等6个台站的DI数据进行分析,选取DI>0.35(DI≤-0.30)作为正(负)相电离层TEC扰动的强度标准,并以连续6h及以上的DI满足该值来判定电离...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空间天气研究和监测预报的重要参量.本文引入了电离层TEC扰动指数DI,对青岛等6个台站的DI数据进行分析,选取DI>0.35(DI≤-0.30)作为正(负)相电离层TEC扰动的强度标准,并以连续6h及以上的DI满足该值来判定电离层TEC暴扰动事件.对电离层TEC暴扰动事件的统计分析表明,在地方时日落后至子夜前为发生高峰时段,正(负)相暴扰动事件平均持续时间约为10.9h(10.5h),正相暴发生率以冬季为多,夏季为少,而负相暴则以夏季略高.发现位于赤道异常驼峰区的广州站和位于高中纬度的海拉尔站比典型中纬地区的北京站电离层TEC暴扰动更易发生,且低纬地区以正相暴扰动为主.分析表明,约有70%的电离层TEC暴扰动伴随着有地磁扰动,但是电离层TEC暴扰动并不完全由地磁扰动所引起,强烈气象活动等局地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电离层TEC暴扰动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总电子含量 电离层TEC扰动指数 电离层暴 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频率预测方法中国区域的精细化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健 冯晓哲 +3 位作者 赵红梅 付炜 姬生云 王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97-1808,共12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国及邻近区域高频天波传播的精细化频率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ITU-R频率预测方法体系,在应用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76—2006年10个电离层观测站近三个太阳活动周期电离层特征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充分考虑...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国及邻近区域高频天波传播的精细化频率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ITU-R频率预测方法体系,在应用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76—2006年10个电离层观测站近三个太阳活动周期电离层特征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充分考虑预测参量随空间位置、昼夜以及太阳活动的变化特性,重建了E层、F1层和F2层OWF-MUF和HPF-MUF转化因子的时空映射.利用中国境内2008年1月6条链路和2012年3月9条链路的观测结果,对本文所述方法和ITU-R建议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本文所述方法较ITU-R建议方法在预测精度上有了明显的改善:MUF、OWF、HPF预测的均方误差分别降低了0.28、0.16、0.45MHz,最大误差降低量为0.90、0.55、1.31MHz,均方相对误差平均降低了4.79%、2.97%和4.91%,最大误差降低量分别为10.14%、8.63%和1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频率预测 中国区域 精细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蒸发波导的数值模拟与预报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莉 高山红 +1 位作者 康士峰 吴增茂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对2007年中国近海大气蒸发波导进行了全年的高分辨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统计表明,整个海域蒸发波导的平均出现概率约为90%。本文重点关注强度较大的蒸发波导,详细分析了其季节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洋环流和海面气象条... 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对2007年中国近海大气蒸发波导进行了全年的高分辨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统计表明,整个海域蒸发波导的平均出现概率约为90%。本文重点关注强度较大的蒸发波导,详细分析了其季节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洋环流和海面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25°N以南的开阔海域的蒸发波导出现概率全年都较高,而以北的东海西北部、黄海与渤海,蒸发波导的出现概率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蒸发波导的空间分布受中国近海海洋环流的强烈影响,存在1个与黑潮区域相一致的带状波导高出现概率区域,台湾暖流、黄海暖流和对马暖流使得在某些季节相应海域蒸发波导出现概率高于其周围海域。此外,本文还基于WRF模式及其3DVAR系统构建了大气波导数值预报系统,尝试对中国东南海域的蒸发波导进行数值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蒸发波导 分布特征 MM5数值模拟 WRF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U-R P.1546方法在中国陆地典型区域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铖 王健 +3 位作者 由希华 苏海斌 姬生云 赵振维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5-301,共7页
在解读、剖析ITU-RP.1546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北京周边平原地区和贵州喀斯特山区的测试结果和预测结果,分析了该方法在两类中国陆地典型区域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3s和30s高程精度下,平原地区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但提升高程精... 在解读、剖析ITU-RP.1546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北京周边平原地区和贵州喀斯特山区的测试结果和预测结果,分析了该方法在两类中国陆地典型区域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3s和30s高程精度下,平原地区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但提升高程精度可一定程度上减小预测误差;2)山区在3s高程精度下具有良好适应性,粗粒度的高程数据将对发射天线等效高度及场强插值、地形余隙角修正值产生较大影响,其中3s与30s高程精度下的地形余隙角修正值的均值相差30.85dB.研究结果可为ITU-R建议所提供传播预测方法的区域性应用及本地化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U-RP.1546 传播预测 平原地区 喀斯特山区 高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电离层f_oF_2的重构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春 宋磊 +1 位作者 班盼盼 孙树计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5-309,共5页
提出了一种以中国参考电离层为背景的中国地区电离层foF2的区域重构方法,该方法根据foF2时间和空间相关性,将foF2的估计值与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型值之差的相对值作为区域变化参量,引入电离层距离、经度因子和纬度因子等参数实现了电离层... 提出了一种以中国参考电离层为背景的中国地区电离层foF2的区域重构方法,该方法根据foF2时间和空间相关性,将foF2的估计值与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型值之差的相对值作为区域变化参量,引入电离层距离、经度因子和纬度因子等参数实现了电离层区域重构.利用我国电离层foF2的数据,对该方法的重构精度进行了评估,实现了中国地区的电离层区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FOF2 电离层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区域Es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孔庆颜 陈跃 +1 位作者 柳文 凡俊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6-512,共7页
利用中国海口、长春和拉萨三个站1976—1986年一个太阳周的观测数据,对中国典型区域的Es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强度Es(f_0E_s>3,5,7,9 MHz)出现概率随本地时、季节以及太阳活动的变化规律,并对电离层Es遮蔽情况(包括全遮蔽和半遮... 利用中国海口、长春和拉萨三个站1976—1986年一个太阳周的观测数据,对中国典型区域的Es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强度Es(f_0E_s>3,5,7,9 MHz)出现概率随本地时、季节以及太阳活动的变化规律,并对电离层Es遮蔽情况(包括全遮蔽和半遮蔽)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强度的Es出现概率均是白天大于夜间,夏季高于其他季节,随太阳活动性变化规律不明显,地区差异较大,大部分情况拉萨站Es出现概率最高;对于全遮蔽和半遮蔽特性,不同站也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E层 foE_s 电离层遮蔽 E_s出现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SE人工电子加热和过冲实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海龙 王茂琰 +3 位作者 吴健 吴军 徐彬 黄际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36-2842,共7页
极区中层夏季回波(PMSE)是发生在极区中层顶附近的一种异常强大的雷达回波,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加热有时能引起过冲现象.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2006年开始开展PMSE加热实验,通过三年的PMSE观测及加热实验,观察到PMS... 极区中层夏季回波(PMSE)是发生在极区中层顶附近的一种异常强大的雷达回波,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加热有时能引起过冲现象.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2006年开始开展PMSE加热实验,通过三年的PMSE观测及加热实验,观察到PMSE回波强度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并且层数之间变化迅速.另外本文也得到PMSE加热特征曲线OCC(Overshoot Characteristic Curves)图,回波功率随高度变化的剖面图、回波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存在明显的过冲现象.本文开展的PMSE加热实验研究,为将来我国独立开展PMSE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冲 极区中层夏季回波 尘埃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4太阳活动周中国地区电离层闪烁统计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琨 盛冬生 +2 位作者 孙树计 朱庆林 李静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2-567,共6页
利用第24太阳活动周中国多个地区GNSS电离层闪烁监测站数据,统计分析中国中低纬地区电离层闪烁特性.结果显示:电离层闪烁主要发生在春秋分及夜间20:00-02:00 LT时段;在28°N以南地区,纬度越低电离层闪烁强度和发生概率越高;电离层... 利用第24太阳活动周中国多个地区GNSS电离层闪烁监测站数据,统计分析中国中低纬地区电离层闪烁特性.结果显示:电离层闪烁主要发生在春秋分及夜间20:00-02:00 LT时段;在28°N以南地区,纬度越低电离层闪烁强度和发生概率越高;电离层闪烁发生概率与太阳活动呈正相关,太阳活动上升年电离层闪烁发生概率高于下降年;不同强度地磁活动条件下,电离层闪烁均可能发生,且与地磁活动强度整体呈负相关.通过研究电离层闪烁统计特性,可以为电离层闪烁机理的深入研究、预报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闪烁 闪烁指数 太阳指数 地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F雷达对耀斑期间电离层D区电子密度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东和 萧佐 +2 位作者 吴健 龚建村 刘四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4-342,共9页
利用MF雷达观测资料对X级别耀斑爆发期间在66—80 km高度之间的电子密度进行了研究,观测到了耀斑爆发期间电子密度的突然增加,在较低高度上的电子密度的时间变化趋势与耀斑的软X射线辐射通量相关.电子密度的变化强度依赖于具体的耀斑参... 利用MF雷达观测资料对X级别耀斑爆发期间在66—80 km高度之间的电子密度进行了研究,观测到了耀斑爆发期间电子密度的突然增加,在较低高度上的电子密度的时间变化趋势与耀斑的软X射线辐射通量相关.电子密度的变化强度依赖于具体的耀斑参数,有些耀斑引起的电子密度增加高达400 cm-3,有些仅为100 cm-3左右.但耀斑期间在这一高度区间增加的总电子含量增量仅占耀斑辐射引起的整个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增量的千分之一左右.最后,利用恢复阶段电子密度的时间变化过程估算了1997年11月4日耀斑期间部分高度上的有效复合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雷达 电离层 D区 电子密度 太阳观测 太阳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暴时经验模型STORM在中国区域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世凯 柳文 +3 位作者 鲁转侠 郭延波 孔庆颜 冯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40,共9页
利用中国区域内9个垂测站1976—1987年一个太阳活动周期的电离层暴时f_0F_2数据,统计分析了电离层暴事件的等级,以及不同等级的电离层暴随季节和地磁纬度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小型电离层暴在春秋季发生的概率较大,不同季节的发生次数... 利用中国区域内9个垂测站1976—1987年一个太阳活动周期的电离层暴时f_0F_2数据,统计分析了电离层暴事件的等级,以及不同等级的电离层暴随季节和地磁纬度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小型电离层暴在春秋季发生的概率较大,不同季节的发生次数与地磁纬度具有明显的关系.利用STORM模型对电离层暴时f_0F_2和大型及特大型电离层暴时f_0F_2的预测值与月中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了冬季误差增大外,发生电离层暴时STORM模型能够有效地改善月中值模型.增加中国的暴时数据,并提高对冬季的暴时参数f_0F_2的预测是改善STORM模型的重要因素.建立合适的暴时指数来预测f_0F_2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2层临界频率 电离层暴 地磁指数 STOR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离层f0F2、M(3000)F2与国际参考电离层IRI——86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权坤海 戴开良 +1 位作者 罗发根 刘瑞源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2年第1期53-61,共9页
本文对太阳活动第二十一周(1977—1986年)我国九个电离层垂测站实测 f_0F_2和 M(3000)F_2月中值与 IRI—86模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 IRI一86模式使用于中国计算 f_0F_2和 M(3000)F_2时,在低纬地区和中纬的某些地区有较大的系统... 本文对太阳活动第二十一周(1977—1986年)我国九个电离层垂测站实测 f_0F_2和 M(3000)F_2月中值与 IRI—86模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 IRI一86模式使用于中国计算 f_0F_2和 M(3000)F_2时,在低纬地区和中纬的某些地区有较大的系统偏差。因此,在我国使用时需要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统计资料 电波传播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暴期间中国中低纬电离层的CIT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於晓 欧明 +4 位作者 刘钝 马保田 邓忠新 陈丽 甄卫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1-227,共7页
利用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Computerized Ionospheric Tomography,CIT)处理115°E子午圈附近6个台站的GPS观测数据,分析了2004年11月地磁暴期间中国中低纬电离层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电离层呈正相扰动,且不同高度上的响应不同,800 km... 利用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Computerized Ionospheric Tomography,CIT)处理115°E子午圈附近6个台站的GPS观测数据,分析了2004年11月地磁暴期间中国中低纬电离层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电离层呈正相扰动,且不同高度上的响应不同,800 km以下电子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在峰值高度附近增幅最大,800 km以上地磁暴的影响并不显著;伴随地磁能量的注入,赤道异常峰极向扩展;随磁扰强度的降低,电子密度也逐渐恢复至平静水平.这些结果与以往的理论和观测结果一致,初步估计扰动是由热层暴环流引起的,并受到赤道异常峰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暴 赤道异常 CT成像 GPS TEC 地磁暴 电离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MT第二界面成像理论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牛德成 张聪慧 +2 位作者 祁晓 向威 董兴蒙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9-427,共9页
长期以来,固井质量测井主要利用声波法探测水泥环第一界面进而评价固井质量,水泥环第二界面是水泥封隔系统的最薄弱环节,其胶结状况评价则一直是固井质量评价的重大难点,通常只能根据声波变密度测井曲线进行定性评价,第二界面胶结评价... 长期以来,固井质量测井主要利用声波法探测水泥环第一界面进而评价固井质量,水泥环第二界面是水泥封隔系统的最薄弱环节,其胶结状况评价则一直是固井质量评价的重大难点,通常只能根据声波变密度测井曲线进行定性评价,第二界面胶结评价是测井追求的目标。该文在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扇区水泥胶结成像测井仪器CBMT 基础上,利用CBMT 仪器测量的贴壁全波波形,采取系统的数值模拟配以适当的实验室物理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利用水泥环外侧反射波进行第二界面胶结状况评价的技术可行性及影响因素,得出了在CBMT 仪器贴壁全波波形中,来自于水泥环外侧的反射波幅度与第二界面胶结差扇区大小关系明显,利用其对水泥环第二界面胶结状况进行评价是可行的结论,并对第二界面胶结差扇区分辨率、适应的水泥环厚度及地层条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质量 数值模拟 第二界面胶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频高图特征提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鲁转侠 华彩成 +6 位作者 冯健 蔚娜 王岳松 冯静 娄鹏 王严 李春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90-3300,共11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频高图特征提取方法,在频高图不同层回波信息标记的基础上,构建包含降采样部分和上采样部分的频高图回波识别网络模型,实现了频高图不同回波信息自动识别.利用试验获取的频高图数据,通过人工对频...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频高图特征提取方法,在频高图不同层回波信息标记的基础上,构建包含降采样部分和上采样部分的频高图回波识别网络模型,实现了频高图不同回波信息自动识别.利用试验获取的频高图数据,通过人工对频高图中电离层不同层的回波信息分别标记,生成网络模型样本数据集.以随机方式,选取样本数据集80%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其余数据作为测试数据.经网络模型训练和测试,结果显示网络模型能够自动有效地识别测试频高图中不同层的回波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图像处理中的腐蚀算法和连通域思想,针对性地设计滤波器,滤除已识别回波信息中的噪声、干扰、多跳回波,能够实现测试频高图特征参数的有效提取.并且通过与传统方法比较,该方法特征提取精度整体上优于传统方法,可为频高图特征的自动、精确提取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高图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临界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