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G-M制冷机低温泵冷头故障诊断研究
1
作者 彭刚 王玉青 +5 位作者 王辉 朱剑豪 王旭迪 何智 武义锋 邓家良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8-413,共6页
G-M制冷机低温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重要设备,对超高真空的获得与维持至关重要。由于其长期连续运行,容易引发机械磨损等故障,导致制冷能力和抽气特性下降。因此,开展有效的故障诊断显得尤为关键,文章提出一种改进型遗... G-M制冷机低温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重要设备,对超高真空的获得与维持至关重要。由于其长期连续运行,容易引发机械磨损等故障,导致制冷能力和抽气特性下降。因此,开展有效的故障诊断显得尤为关键,文章提出一种改进型遗传算法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克服了传统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依赖初始权重与阈值设置、优化效率低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故障诊断中的准确率达98.05%。为低温泵健康监测与故障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制冷机低温泵 故障诊断 深度学习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纳秒激光加工CVD单晶金刚石基础研究
2
作者 占化斌 冯凯旋 +6 位作者 陈宇鹏 李静 韦佳伟 陈建辉 郝奇 万昌韦 陈妮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3,共9页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单晶金刚石因具备优异的材料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散热等领域;但由于CVD单晶金刚石的高硬度及脆性,目前多采用激光进行CVD单晶金刚石微槽结构的加工。为探究激光参数对CVD单晶金刚石微槽结构...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单晶金刚石因具备优异的材料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散热等领域;但由于CVD单晶金刚石的高硬度及脆性,目前多采用激光进行CVD单晶金刚石微槽结构的加工。为探究激光参数对CVD单晶金刚石微槽结构的影响,通过构建紫外纳秒激光平顶模式的线刻蚀能量模型并结合线刻蚀试验,分析激光功率及扫描速度对刻蚀CVD单晶金刚石槽宽度及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线刻蚀试验中,激光功率由1.2 W增大至10.8 W时,线刻蚀槽的宽度基本不变,而深度由35.7μm增大至57.2μm;扫描速度由3 mm/s增大至29 mm/s时,线刻蚀槽的宽度由39.5μm缩减至26.3μm,深度由77.6μm缩减至18.0μm。结合线刻蚀能量模型以及线刻蚀试验,激光功率的增大会导致线刻蚀槽的宽度和深度增大,但对深度的影响要大于对宽度的影响;扫描速度的增大会导致槽的宽度和深度减小,同时导致槽锥角增大,底部出现平坦面。此外,EDS分析显示激光刻蚀后的产物中C元素含量减少,而O、N元素含量增加,说明在刻蚀过程中可能发生了金刚石向石墨的相变以及石墨的氧化反应,且在线刻蚀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反应产物的溅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纳秒激光 单晶金刚石 激光刻蚀 平顶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深宽比粘接式歧管微通道换热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佳伟 叶斌 +1 位作者 张忠政 高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1-1327,共7页
半导体和其他微尺度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芯片功率密度急剧增加,而功率的增加使电子设备的散热面临严峻挑战,微通道换热器则可以有效解决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微通道深宽比(aspect ratio,AR)高达10.5且单个歧管微通道... 半导体和其他微尺度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芯片功率密度急剧增加,而功率的增加使电子设备的散热面临严峻挑战,微通道换热器则可以有效解决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微通道深宽比(aspect ratio,AR)高达10.5且单个歧管微通道换热器尺寸为13.00 mm×12.00 mm×0.88 mm的粘接式歧管微通道换热器,并从热点温度、热阻、系统压降3个方面评估换热器冷却模块的热工性能和水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以去离子水为工作介质且水的体积流量为150 mL/min时,换热器在芯片温度为82.1℃、总热阻为0.052 cm^(2)·K/W、压降为260 kPa时,散热高达1200 W/cm^(2)。该研究为使用单相水来冷却高热通量的电力电子设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换热器 歧管结构 粘接式 芯片冷却 高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航级磁阻尼吸振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银 倪竹青 +4 位作者 罗高乔 王波 吴维薇 姚晓蕾 刘婷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为了解决空间站低温存储装置用斯特林制冷机振动难题,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宇航级磁阻尼吸振器及其保护装置,对吸振器的频率适应性、不同样品质量减振性能及宇航级环境适应性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磁阻尼吸振器的吸振频率宽度为0.6 ... 为了解决空间站低温存储装置用斯特林制冷机振动难题,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宇航级磁阻尼吸振器及其保护装置,对吸振器的频率适应性、不同样品质量减振性能及宇航级环境适应性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磁阻尼吸振器的吸振频率宽度为0.6 Hz,轴向基频加速度维持在50 mg以内;吸振器在驱动频率0.4 Hz范围内轴向基频加速度维持在30 mg以内;样品质量0—10 kg范围内吸振器对样品质量不敏感,制冷机基频、二阶及时域随样品质量逐渐增加变化较小;制冷机及吸振器通过了宇航级力学环境适应性。力学试验前后,主振方向基频、二阶和时域加速度无明显变化,表明在力学试验前后的吸振器减振性能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航级 斯特林制冷机 磁阻尼吸振器 频率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皮秒激光加工CaSiO_(3) LTCC的可行性对比研究
5
作者 谢明君 韦佳伟 +2 位作者 肖何 赵俊熠 陈妮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7,共8页
围绕硅酸钙低温共烧陶瓷叠层基板难加工的问题,对比纳秒和皮秒激光加工对CaSiO_(3) LTCC的影响、激光作用后的成分以及不同激光参数下CaSiO_(3) LTCC的烧蚀特性,通过硬度变化评价两种激光加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种激光加工后的区域... 围绕硅酸钙低温共烧陶瓷叠层基板难加工的问题,对比纳秒和皮秒激光加工对CaSiO_(3) LTCC的影响、激光作用后的成分以及不同激光参数下CaSiO_(3) LTCC的烧蚀特性,通过硬度变化评价两种激光加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种激光加工后的区域皆呈现出粉末层及重铸层的叠加,重铸层产物均为CaSiO_(3),皮秒激光加工后的形貌优于纳秒加工后的形貌;纳秒和皮秒的烧蚀深度分别在97.2~442.6μm和161.7~461.7μm范围内,随激光功率的增加以及速度和填充间距的减小,烧蚀深度基本呈线性增加的趋势,激光功率是影响烧蚀深度的主要因素;皮秒激光作用后的表面粗糙度整体比纳秒激光更低,化学铣切后最小可达6.41μm;纳秒作用后表面热影响区硬度分别下降72.0%~77.2%,较皮秒激光加工更利于后续机加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激光 皮秒激光 CaSiO_(3)LTCC 粗糙度 维氏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基耐磨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辛存良 何世安 +1 位作者 胡来平 杜彬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15,共4页
通过喷涂的方法将聚四氟乙烯基耐磨涂料喷涂在摩擦试验样件基体表面,将该摩擦试验样件及其配对的摩擦副进行摩擦磨损试验、表面形貌分析和改变喷枪压力及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参数以分析涂层性能。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基耐磨涂层经摩擦系数... 通过喷涂的方法将聚四氟乙烯基耐磨涂料喷涂在摩擦试验样件基体表面,将该摩擦试验样件及其配对的摩擦副进行摩擦磨损试验、表面形貌分析和改变喷枪压力及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参数以分析涂层性能。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基耐磨涂层经摩擦系数、磨损量测试后,摩擦系数先增大再稳定不变,最后稳定在0.15;磨损量先增大再减小最后稳定,即磨损量最后为恒定值。从表面形貌分析得出摩擦副的磨损主要是磨料磨损造成的。当喷枪压力为0.3 MPa时,耐磨涂层的膜层均匀性最佳;表面粗糙度为6.3μm时,耐磨涂层与基体的附着效果较好。其结论得出该涂层摩擦系数和磨损量较低,耐磨性能较好,同时,当喷枪压力和表面粗糙度工艺参数合适时,耐磨涂层的性能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摩擦系数 磨损量 粗糙度 附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低温冷阱流导、抽速仿真计算
7
作者 陆广宝 杨杨 +3 位作者 武义锋 曾环 王君 邓家良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4-489,共6页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快速发展,对分子泵的抽气性能,特别是抽离水汽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使得搭配分子泵使用的组合型低温冷阱被广泛应用。氮气流导和水汽抽速是衡量低温冷阱性能的关键参数,与其内部冷凝板形状息息相关。水汽抽速因水...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快速发展,对分子泵的抽气性能,特别是抽离水汽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使得搭配分子泵使用的组合型低温冷阱被广泛应用。氮气流导和水汽抽速是衡量低温冷阱性能的关键参数,与其内部冷凝板形状息息相关。水汽抽速因水分子的强吸附性使得通过实验测量变得极为困难。文章通过蒙特卡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冷凝板大小、冷凝板折边对低温冷阱的氮气流导和水汽抽速性能影响。另外根据模拟结果研发设计了一款低温冷阱EWP200N,并且搭建了一套流导测试平台验证了EWP200N的氮气流导。结果表明,该款低温冷阱的氮气流导为2140 L/s,这与模拟结果2023 L/s非常吻合,证明此模拟计算方法准确性较高,可以定量评估低温冷阱的氮气流导和水汽抽速,具有较高的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阱 水汽抽速 氮气流导 蒙特卡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制冷机中线性谐振压缩机的研究
8
作者 陈迎春 何世安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7-59,共3页
介绍了一种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线性谐振压缩机,并就其结构特点、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进行了分析。目前该机与膨胀机所构成的微型斯特林制冷机,在80 W 输入功率时,制冷量大于2 W/80 K,直线电机效率... 介绍了一种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线性谐振压缩机,并就其结构特点、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进行了分析。目前该机与膨胀机所构成的微型斯特林制冷机,在80 W 输入功率时,制冷量大于2 W/80 K,直线电机效率大于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机 线性谐振 直线电机 制冷机 微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式斯特林制冷机柱簧减振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寇翠翠 王波 +4 位作者 张银 罗高乔 朱严 徐德军 何世安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79,共6页
为了解决单侧式斯特林制冷机在运行时振动较大的问题,在研究的被动减振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结构的柱簧减振器,并对该柱簧减振器进行设计和试验研究。通过对设计出的柱簧减振器进行试验验证和优化,柱簧减振器减振效果较板簧减振器有明显... 为了解决单侧式斯特林制冷机在运行时振动较大的问题,在研究的被动减振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结构的柱簧减振器,并对该柱簧减振器进行设计和试验研究。通过对设计出的柱簧减振器进行试验验证和优化,柱簧减振器减振效果较板簧减振器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在制冷机输入功率240 W左右时,将制冷机冷指时域加速度由板簧减振器的2.2 g优化至0.85 g,制冷机冷指最大频域加速度优化至0.275 g,大幅降低了制冷机的振动,有效拓宽了制冷机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 柱簧减振器 板簧减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特林制冷机混合填料回热器性能优化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高乔 叶重 +1 位作者 绳春晨 王波 《低温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48,共7页
针对旋转整体式斯特林制冷机的回热器性能优化,讨论了回热器丝网填料选型的原则,分析了不同温区采用不同丝网参数的回热器模型,并利用REGEN软件对混合丝网模型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对模拟优化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验证了混... 针对旋转整体式斯特林制冷机的回热器性能优化,讨论了回热器丝网填料选型的原则,分析了不同温区采用不同丝网参数的回热器模型,并利用REGEN软件对混合丝网模型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对模拟优化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验证了混合丝网模型优化结果的正确性,为旋转整体式斯特林制冷机回热器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林制冷机 REGEN 回热器优化 混合丝网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瓦级小型气体轴承斯特林发电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波 孔中科 +3 位作者 朱严 翟文英 杨玉玲 蔡斌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48,62,共7页
为了给未来深空探测同位素电源提供高效、高比功率的热电转换方式,对100 W小型线性整体式气体轴承斯特林发电机进行了设计和实验研究。通过Sage整机热力学设计、Maxwell直线电机动力学分析、气体轴承CFD模拟,设计了输出电功率为100 W的... 为了给未来深空探测同位素电源提供高效、高比功率的热电转换方式,对100 W小型线性整体式气体轴承斯特林发电机进行了设计和实验研究。通过Sage整机热力学设计、Maxwell直线电机动力学分析、气体轴承CFD模拟,设计了输出电功率为100 W的气体轴承斯特林发电机。搭建样机并进行了测试,在充气压力2.36 MPa、热端温度625℃、水冷散热20℃时可获得最大电功输出102.9 W,净效率为25.8%。发电机的重量仅为3.5 kg,比功率达到29.4 W/kg。实验中发电机运行平稳,所支承的活塞长时间运行后无磨损迹象,验证了该气体轴承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气体轴承 线性电机 斯特林发电机 比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 W@40 K单级斯特林制冷机性能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寇翠翠 姜昆 +3 位作者 方露露 罗高乔 王波 吴维薇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30,共5页
为了解决未来空间高精度成像任务中迫切需要更加高效、功耗低、寿命长、振动低、重量轻及体积小的制冷机的问题,提出一款2 W@40 K单级斯特林制冷机,并对该机型进行理论设计和试验研究。通过优化气浮轴承单级斯特林制冷机充气压力、网片... 为了解决未来空间高精度成像任务中迫切需要更加高效、功耗低、寿命长、振动低、重量轻及体积小的制冷机的问题,提出一款2 W@40 K单级斯特林制冷机,并对该机型进行理论设计和试验研究。通过优化气浮轴承单级斯特林制冷机充气压力、网片填充孔隙率和回热器长度等关键参数,实现了单级斯特林制冷机在充气压力为2.2 MPa、网片填充孔隙率为0.875、回热器长度为62 mm时达到最佳性能,性能为2.15 W@40 K,输入功率179.6 W,制冷系数COP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轴承单级斯特林制冷机 2 W@40 K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W@80K全气体轴承室温活塞脉管制冷机研发
13
作者 张银 倪竹青 +3 位作者 罗高乔 王波 刘婷 方露露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6,共10页
为了满足超大规格线列、面阵红外探测器及红外光学系统对大冷量、长寿命、低振动、紧凑化、高效率及轻型低温制冷机的需求,开展了15 W@80 K全气体轴承室温活塞脉管制冷机研发,采用Sage热力学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设计了首款基于全气体轴... 为了满足超大规格线列、面阵红外探测器及红外光学系统对大冷量、长寿命、低振动、紧凑化、高效率及轻型低温制冷机的需求,开展了15 W@80 K全气体轴承室温活塞脉管制冷机研发,采用Sage热力学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设计了首款基于全气体轴承支撑和室温活塞功回收技术的斯特林脉管制冷机,成功完成了工程样机研制并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散热流体温度20℃,制冷温度为80 K,制冷机在交流输入功率为320 W时,制冷量达到22 W,制冷效率达到6.875%;输入电功为397.9 W时,制冷量达到26.16 W,制冷效率为6.56%,冷量质量比(制冷量/质量)为3.1W/kg。散热流体温度20℃,制冷温度为60 K,制冷机在交流输入功率为360 W时,制冷量达到14 W,制冷效率为3.91%;制冷机在交流输入功率为400 W时,制冷量达到15.46 W,制冷效率为3.86%。验证了室温活塞调相技术的先进性,样机性能参数满足项目技术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W@80K 全气体轴承支撑 室温活塞功回收 脉管制冷机 冷量质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导冷却型低温超导磁体系统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海峰 叶海峰 +2 位作者 章学华 丁怀况 武义锋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2,共5页
采用4.2 K级小型低温制冷机作为冷源,可以将低温超导磁体冷却至5 K以下,使得超导磁体处在临界温度以下,从而实现无电阻运行。采用传导冷却的形式冷却超导磁体,具有系统结构简单等优点。讲述了一套采用单台1.5 W@4.2 K的制冷机作为冷源... 采用4.2 K级小型低温制冷机作为冷源,可以将低温超导磁体冷却至5 K以下,使得超导磁体处在临界温度以下,从而实现无电阻运行。采用传导冷却的形式冷却超导磁体,具有系统结构简单等优点。讲述了一套采用单台1.5 W@4.2 K的制冷机作为冷源的低温超导磁体系统,其中超导磁体由三组线圈对组成,使用Nb Ti线绕制。系统自常温开机运行,约60 h后,超导磁体降温至4K,进入超导状态,可进行加电实验。当电流加载至70 A后,中心磁场强度达到4.26 T,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超导磁体 传导冷却 G-M制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C的斯特林制冷机振动非接触三维全场测试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魁章 程腾 +5 位作者 仰叶 张文君 高越 苏勇 徐小海 张青川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共4页
为快速准确测试斯特林制冷机在工作时的振动状态,建立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的非接触三维全场测试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制冷机表面的自然或人工标识进行图像相关分析,获得制冷机表面的外形(或标识)位移和应变的非接触三维全场测量,... 为快速准确测试斯特林制冷机在工作时的振动状态,建立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的非接触三维全场测试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制冷机表面的自然或人工标识进行图像相关分析,获得制冷机表面的外形(或标识)位移和应变的非接触三维全场测量,对测量的三维位移场进行傅里叶分析,进一步计算制冷机表面(或标识)的三维全场振动,实现制冷机振动振幅与频率的高精度无接触测量。通过斯特林制冷机的三维振动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作为斯特林制冷机振动输出测量的新方法,还能有效应用于其他运动物体的振动输出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机振动 数字图像相关 三维 全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W小型气体轴承斯特林发电机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波 孔中科 +4 位作者 杨玉玲 侯光泽 刘昊 朱魁章 郭良珠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满足未来中国空间探测对高效率、小型电源的需求,对小型线性整体式气体轴承斯特林发电机进行了设计和实验研究,发电机采用气体轴承支承活塞、采用动磁式直线电机和高效回热器等技术,使其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体积小和重量轻的优点。... 为满足未来中国空间探测对高效率、小型电源的需求,对小型线性整体式气体轴承斯特林发电机进行了设计和实验研究,发电机采用气体轴承支承活塞、采用动磁式直线电机和高效回热器等技术,使其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体积小和重量轻的优点。实验样机验证了仿真设计的准确性,实验样机质量仅1.3 kg,在热端温度625℃、20℃水冷散热时,得到33.27 W的电功率,净效率为18.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林发电机 气体轴承 高效率 高比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最近邻的红外点目标检测方法(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晓斯 程正东 +3 位作者 樊祥 朱斌 方义强 丁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2期312-316,共5页
对于辐射源边缘呈非线性变化的复杂图像,用背景预测的方法对红外弱小目标进行检测时,传统的固定权值(CW)方法效果比较差。在固定权值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k-最近邻(k-NN)分类判别决策,提出了一种基于k-最近邻方法的红外点目标检测算法。... 对于辐射源边缘呈非线性变化的复杂图像,用背景预测的方法对红外弱小目标进行检测时,传统的固定权值(CW)方法效果比较差。在固定权值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k-最近邻(k-NN)分类判别决策,提出了一种基于k-最近邻方法的红外点目标检测算法。先确定了预测窗口的大小,再通过计算方差和偏倚优化了最近邻参数k。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抑制背景、增强目标方面都有较好的优越性。它使预测的背景图像较好地避开离散信息,进而逼近背景的真实情况,为进一步滤除背景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目标检测 K-最近邻 方差 偏倚 背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技术在太空监测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令顺 张华标 +1 位作者 武义锋 仰叶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57,共6页
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制冷机的各方面工作性能显著改进,低温技术在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低温技术在国外太空监测卫星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对太空监测所需要不同温度区间的制冷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以国外执行监测任务... 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制冷机的各方面工作性能显著改进,低温技术在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低温技术在国外太空监测卫星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对太空监测所需要不同温度区间的制冷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以国外执行监测任务卫星上的制冷系统为例说明制冷系统设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太空监测 卫星 绝热去磁制冷 稀释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电路形式的Ku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志华 王自力 +2 位作者 王生旺 何川 丁晓杰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3,共4页
采用低噪声HEMT场效应管和低噪声放大器单片的混合电路形式开展Ku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设计出的低噪声放大器产品取得了很低的噪声(噪声系数≤1.29 d B)、较大的线性动态范围、较小的增益带内起伏和尺寸等优越性能,且在40 GHz频率... 采用低噪声HEMT场效应管和低噪声放大器单片的混合电路形式开展Ku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设计出的低噪声放大器产品取得了很低的噪声(噪声系数≤1.29 d B)、较大的线性动态范围、较小的增益带内起伏和尺寸等优越性能,且在40 GHz频率范围内无条件稳定。该产品成功应用于某型号装备中,很好地提高了该装备的信号接收能力。它也可应用于相应频段的卫星通讯、空间遥感及雷达等的接收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路 KU波段 低噪声 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HF/UHF频段宽带低温放大器设计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宾峰 倪津津 +1 位作者 杨时红 刘洋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0,共5页
通过分析HEMT器件低温特性以及低温低噪声放大器的应用特点,重点阐述了器件选择、电路拓扑结构对电路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稳定性设计对于电路匹配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VHF/UHF频段宽带低温LNA的设计思路。以设计实例为基础,给出了改善电... 通过分析HEMT器件低温特性以及低温低噪声放大器的应用特点,重点阐述了器件选择、电路拓扑结构对电路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稳定性设计对于电路匹配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VHF/UHF频段宽带低温LNA的设计思路。以设计实例为基础,给出了改善电路稳定性、有利于驻波、噪声匹配的设计方法,低温LNA的测试结果(相对带宽≥90%、噪声系数≤0.3 d B@77 K、反射损耗≤-18 d B)和应用效果表明,文中的技术能够有效地指导设计与研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低噪声放大器 甚高频/超高频 稳定性 负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