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7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面目标图迹综合一体化探测模式研究
1
作者 陈凯 赵永波 +1 位作者 刘仍莉 孙龙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5,共7页
针对机载侦察监视雷达海面探测中目标环境复杂及目标特性多样性等因素造成的虚警高、识别难的问题,基于传统机载SAR和MTI模式的探测效能,研究了一种新颖的海面目标图迹综合一体化探测模式,通过图迹一体化波束控制、结合子阵数字化天线... 针对机载侦察监视雷达海面探测中目标环境复杂及目标特性多样性等因素造成的虚警高、识别难的问题,基于传统机载SAR和MTI模式的探测效能,研究了一种新颖的海面目标图迹综合一体化探测模式,通过图迹一体化波束控制、结合子阵数字化天线体制及自适应帧率选择的方式,有效地将SAR和MTI模式的优点融合、缺点互补,实现同时对海面目标进行成像及定位跟踪,解决海面目标探测识别的问题。本文从关键问题出发,给出了图迹综合一体化探测模式设计方法,并结合试飞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改善复杂条件下海面目标探测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海面目标 合成孔径雷达 动目标指示 图迹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特性研究
2
作者 李江源 李杨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68,共7页
为高效利用孔径面积,着眼于复合探测系统的集成化发展,提高对重要目标的连续跟踪和精准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并基于光干涉成像系统和毫米波阵列的设计参数分析了其对阵列特性的影响。设计参数主要包括透镜... 为高效利用孔径面积,着眼于复合探测系统的集成化发展,提高对重要目标的连续跟踪和精准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并基于光干涉成像系统和毫米波阵列的设计参数分析了其对阵列特性的影响。设计参数主要包括透镜直径、最长基线长度、干涉基线数、阵元间距和阵列规模。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透镜直径、最长基线长度和干涉基线数的增加,毫米波阵列特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随着毫米波阵列的阵元间距和阵列规模的增加,毫米波阵列第一旁瓣电平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光学一体化 复合探测系统 毫米波阵列 光干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场强度涨落关联的外辐射源测距技术研究
3
作者 李江源 于溢琛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外辐射源探测具有隐蔽性、低能耗、低成本、抗打击等优势,在微波频段技术相对成熟。光频段的外辐射源探测受制于自由空间传输引起的光场退相干,难以从直达的非合作信号和回波信号中提取确定的相位关系。本文提出了以热光场存在的强度涨... 外辐射源探测具有隐蔽性、低能耗、低成本、抗打击等优势,在微波频段技术相对成熟。光频段的外辐射源探测受制于自由空间传输引起的光场退相干,难以从直达的非合作信号和回波信号中提取确定的相位关系。本文提出了以热光场存在的强度涨落关联建立直达波和回波间相关性的方法,不依赖于电磁波的相位信息;在该相关性的基础上首次分析了以太阳光、黑体辐射等为外辐射源进行目标测距的原理及方法;最后在实验室条件下基于黑体辐射外源成功实现目标测距,并指出未来进一步提升测距距离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基于光场强度涨落关联的外辐射源测距技术是值得大力发展的低成本、高效探测技术。未来突破相关技术瓶颈有望建立以太阳光或目标热辐射作外源的测距系统,在车载无源雷达测距、热像仪直接测距、深空目标测距等领域具备极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光场 强度涨落关联 光学外辐射源雷达 无源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雪亮”城市低空安全立体防控体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左涛 孙龙 +9 位作者 王晓艳 莫申林 何丹娜 唐飞 刘露 樊浩 付庆霞 徐明飞 苏纪娟 王影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面向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安全需求,聚焦城市“黑飞”监视处置难、溯源查处难、大规模低成本基建难等行业突出难题,借鉴城市“雪亮工程”防控体系成功经验模式,提出了“低空雪亮”城市立体防控体系理念;攻关了低成本雷达监视、“空中警察... 面向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安全需求,聚焦城市“黑飞”监视处置难、溯源查处难、大规模低成本基建难等行业突出难题,借鉴城市“雪亮工程”防控体系成功经验模式,提出了“低空雪亮”城市立体防控体系理念;攻关了低成本雷达监视、“空中警察”等关键设备,以及“黑飞”飞手空地协同查处等关键技术,充分复用已建“视频网”设备设施,并完善空中“监视网”和监管平台,搭建了“低空雪亮”演示系统,在体系理念、核心能力验证等方面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为低空安全的城市级低成本管控体系建设等行业难点提供解决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低空安全 雷达监视 要地防护 黑飞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静态CT用多焦点X射线源电子束偏转系统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日峰 殷一帆 +3 位作者 李富坤 石立敏 刘俊标 郑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72-2077,共6页
第5代全静态电子束CT(EBCT)能在被检测物体、射线源和探测器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完成CT扫描成像。这种EBCT成像方式既可应用于粉体材料、生物活体样品等易形变物体的CT检测,又可应用于物流包裹、在役管线等的快速CT检测。高精度的电子束偏... 第5代全静态电子束CT(EBCT)能在被检测物体、射线源和探测器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完成CT扫描成像。这种EBCT成像方式既可应用于粉体材料、生物活体样品等易形变物体的CT检测,又可应用于物流包裹、在役管线等的快速CT检测。高精度的电子束偏转系统是静态CT成像多焦点射线源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基于麦克斯韦电磁场相互作用理论,探讨了电子束在均匀磁场、小偏转角、近轴区域内的散焦、畸变及灵敏度特性,研究了影响电子束扫描系统焦点位置重复精度的物理参数及电子束在靶平面上的扫描偏转量与偏转线圈电流的线性关系。并设计、加工制作了一种小型高精度多焦点X射线的电子束偏转扫描系统,实验采用直径0.1mm标准针规电子束扫描DR投影图像序列,验证了电子束偏转系统有良好的偏转线性,偏转量正比于O点的磁场强度,而与电子束的位置等初始条件无关。实验通过电子束偏转系统控制电子束偏转扫描,获得了熔断式保险管(100μm)的250个X射线视角投影,完成了第5代全静态三维CT重建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CT X射线源 电子束偏转 阵列式多焦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基活性焊料低温钎焊5A06 Al合金接头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立志 李佳琪 +2 位作者 徐幸 奚邦富 肖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73-77,83,共6页
在电子装联过程中,铝合金基板较差的可焊性限制了其与电子器件间的直接低温钎焊连接。本研究分别采用Sn1Ti0.3Ga活性合金焊料和Ni-10wt%Cu合金骨架强化的Sn1Ti0.3Ga复合焊料在260℃对5A06铝合金进行了低温活性钎焊,研究了焊料成分及钎... 在电子装联过程中,铝合金基板较差的可焊性限制了其与电子器件间的直接低温钎焊连接。本研究分别采用Sn1Ti0.3Ga活性合金焊料和Ni-10wt%Cu合金骨架强化的Sn1Ti0.3Ga复合焊料在260℃对5A06铝合金进行了低温活性钎焊,研究了焊料成分及钎焊时间对接头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焊料与复合焊料均能实现Al合金的无钎剂连接;当使用合金焊料时,焊缝中出现了因Al合金表面氧化膜剥离而形成的层状夹杂物,并且合金焊料在Al母材中发生了晶间扩散的现象;当使用复合焊料时,焊缝中形成了絮状的Al_(3)(Ni,Cu)_(2)弥散相,合金骨架表面则形成了(Cu,Ni)_(6)Sn_(5)相,且随着钎焊时间的延长弥散相逐渐被(Cu,Ni)_(6)Sn_(5)相替代。剪切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合金焊料,使用复合焊料可获得更高的接头强度,钎焊30 min时接头强度最高,达到了31.4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06铝合金 活性钎焊 Sn基焊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回流焊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的温度场仿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侯文静 何非 胡子翔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针对回流焊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回流焊温度场仿真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影响,以单温区炉腔作为回流炉,PCB组件作为被焊物体,借助Ansys Icepak软件模拟回流焊接过程,并搭建炉温测试平台用于监... 针对回流焊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回流焊温度场仿真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影响,以单温区炉腔作为回流炉,PCB组件作为被焊物体,借助Ansys Icepak软件模拟回流焊接过程,并搭建炉温测试平台用于监控PCB组件温度曲线,以分析其焊接质量。结果表明,仿真模型成功模拟了工艺参数组A~C的回流温度分布。仿真与实测温度曲线吻合较好,其中工艺参数组A实现了更高的焊接质量。文章提出的创新方法能够顺利实现回流焊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得到合理的回流温度曲线,为优化回流焊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快速调整工艺参数以提高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该方法也可为其他类似工艺的温度场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焊 PCB组件 对流换热系数 回流温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和L波段的典型地物雷达散射系数的研究
8
作者 刘志坤 江凯 +3 位作者 乔兴旺 谈璐璐 张佳佳 刘永涛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8,共8页
能够反映地物散射特性的雷达散射系数应用前景广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内外对于L波段同极化和交叉极化雷达散射系数的差值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暂无公开的P波段典型地物的雷达散射系数数据,为了弥补这一现状,文章结合国内外实测数据分... 能够反映地物散射特性的雷达散射系数应用前景广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内外对于L波段同极化和交叉极化雷达散射系数的差值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暂无公开的P波段典型地物的雷达散射系数数据,为了弥补这一现状,文章结合国内外实测数据分析了P波段和L波段雷达散射系数和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并对L波段和P波段典型地物的雷达散射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L波段HH极化和HV极化雷达散射系数的差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在40°入射角时,典型地物的差值在10~13 dB;P波段典型地物雷达散射系数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而减小,且比L波段小1~2 dB;P波段HH极化和HV极化雷达散射系数差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文章的研究为P、L波段雷达的遥感应用积累了数据,为极化SAR反演目标信息提供帮助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极化 同极化 后向散射系数 L波段 P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展片式天线结构设计及力学环境适应性分析
9
作者 孙远涛 王小宇 田凤桢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1,191,共7页
随着国内外商业通信卫星星座的大规模部署,应用于车辆搭载的小尺寸、低成本的地面终端天线的应用市场日益开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扩展片式天线的结构设计方案,该天线系统由有源多功能刚绕组件和安装散热结构件组成。采用的有源... 随着国内外商业通信卫星星座的大规模部署,应用于车辆搭载的小尺寸、低成本的地面终端天线的应用市场日益开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扩展片式天线的结构设计方案,该天线系统由有源多功能刚绕组件和安装散热结构件组成。采用的有源多功能刚绕组件由微波数字混合母板和供电控制子板组件通过柔性线路板互联,从而实现了射频信号的传输、合成和功率分配、供电和信号控制等功能。通过对承载构件、散热组件进行结构功能一体化集成设计,极大地减小了系统的空间体积和质量。基于高速公路卡车和组合轮式车两种运输条件下,对天线进行力学环境适应性设计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片式天线基频为182.38 Hz,天线最大位移为0.05 mm,最大应力为31.6 MPa,满足上述两种抗力学环境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式天线 结构设计 一体化集成设计 抗力学环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天线热变形游离设计的试验验证与有限元模型修正
10
作者 李俊英 吴文志 +2 位作者 任开锋 于坤鹏 张平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16,327,共5页
星载天线在轨热变形对天线电性能有显著影响。因此,为确保星载天线在轨可靠服役,需采取合理热变形控制措施,并对其在轨热变形进行准确预示。星载天线采取了基于游离设计的热变形控制方法,为评估该游离设计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其模块化、... 星载天线在轨热变形对天线电性能有显著影响。因此,为确保星载天线在轨可靠服役,需采取合理热变形控制措施,并对其在轨热变形进行准确预示。星载天线采取了基于游离设计的热变形控制方法,为评估该游离设计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其模块化、阵列化的特点,以缩减尺寸的天线试验件为对象,利用摄影测量系统,开展了有限工况下的热变形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开展了天线热变形有限元模型修正,并以修正后的模型预示了天线在轨热变形。结果表明,采用游离设计可显著降低天线阵面热变形;基于热变形试验修正的有限元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示天线在轨热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天线 热变形 游离设计 有限元仿真 摄影测量 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吴振坤 胡浩 +2 位作者 翁韬 潘李伟 梅鹏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0-262,共3页
设计了由基础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构成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架构,并进一步详细设计了各层次内部架构、主要功能、衔接方式以及软件模式,介绍了开发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在安徽省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实现了安徽省... 设计了由基础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构成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架构,并进一步详细设计了各层次内部架构、主要功能、衔接方式以及软件模式,介绍了开发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在安徽省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实现了安徽省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常态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安全 网格化管理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新型电磁动平衡装置的动平衡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马石磊 裴世源 +2 位作者 王琳 徐华 张什永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6,共6页
针对高速转子不平衡产生振动超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静磁场的电磁在线动平衡装置;详细讨论了该动平衡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实体模型,计算并分析了设计参数对该装置所施加电磁力的影响.以转子的动力... 针对高速转子不平衡产生振动超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静磁场的电磁在线动平衡装置;详细讨论了该动平衡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实体模型,计算并分析了设计参数对该装置所施加电磁力的影响.以转子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为基础,通过缩减不平衡响应与不平衡量之间的关系矩阵,采用无试重法识别出转子集中不平衡量的大小,最后通过搭建动平衡试验台实现了转子的动平衡,从而验证了该新型电磁动平衡装置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动平衡装置可以产生用于动平衡的电磁力,并且能够根据无试重法识别出的不平衡量值施加电磁力于高速转子,有效地抑制振动幅值.由于受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限制,该电磁动平衡装置更适用于高速精密转子的在线动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转子 电磁动平衡装置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再入飞行控制分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姚从潮 王新民 +1 位作者 陈晓 尹海韬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5-322,共8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飞行段需要反推力器进行辅助姿态控制,控制力矩向气动舵面和反推力器的合理分配是再入飞行控制的一个关键问题。文章考虑燃料消耗、舵面偏转状态和误差三要素,将控制分配视为一个多目标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 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飞行段需要反推力器进行辅助姿态控制,控制力矩向气动舵面和反推力器的合理分配是再入飞行控制的一个关键问题。文章考虑燃料消耗、舵面偏转状态和误差三要素,将控制分配视为一个多目标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引入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提高局部搜索能力;为保证种群的多样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小生境技术,将距离参数设置为动态的函数,并引入种群的繁殖代数。分别设计燃料消耗、舵面偏转和误差的代价系数、约束条件等,获得多目标Pareto解集,并基于模糊逻辑,在最优解集中寻获最优解。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再入 遗传算法 多目标优化 控制分配 PARETO最优解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一化LMS自适应滤波器有限字长效应分析
14
作者 董巍 郑莹莹 +1 位作者 吕新正 夏子唐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77,共7页
文中讨论了归一化最小均方(LMS)自适应滤波器中有限字长效应,分析了归一化LMS自适应滤波器量化均方误差(MSE)的影响因素。为了使归一化LMS自适应滤波器的有限字长效应在目标检测中满足性能要求,提出了MSE统计分析和目标检测性能分析相... 文中讨论了归一化最小均方(LMS)自适应滤波器中有限字长效应,分析了归一化LMS自适应滤波器量化均方误差(MSE)的影响因素。为了使归一化LMS自适应滤波器的有限字长效应在目标检测中满足性能要求,提出了MSE统计分析和目标检测性能分析相结合的确定归一化LMS自适应滤波器运算字长的方法。文中分析了步长和阶数与归一化LMS自适应滤波器的MSE及目标检测信噪比(SNR)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分析了滤波器输出字长、滤波器输入字长和滤波器加权修正字长等参数产生的方差与归一化LMS自适应滤波器的MSE及目标检测SNR之间的联系,并通过仿真实验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设计的有限字长自适应滤波器,量化MSE最小,目标检测SNR最大,其滤波性能狭义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最小均方 自适应滤波器 有限字长效应 均方误差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分布式雷达相参合成效率随机误差影响分析
15
作者 孙旭 范明意 +1 位作者 张佳佳 程木松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3-348,354,共7页
受幅度和相位不一致的影响,星载分布式雷达在目标区域的合成效率会随着幅相误差的存在而发生变化。本文在场叠加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随机幅度相位误差与合成效率之间的理论关系,并仿真分析了在幅度和相位误差分别满足均... 受幅度和相位不一致的影响,星载分布式雷达在目标区域的合成效率会随着幅相误差的存在而发生变化。本文在场叠加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随机幅度相位误差与合成效率之间的理论关系,并仿真分析了在幅度和相位误差分别满足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条件下的发射相参效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分析随机幅度和相位误差对发射相参合成效率的影响,幅相误差的增大会导致发射相参合成效率降低,且随着节点数不断增加,相位误差对合成效率的影响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分布式雷达 发射相参 随机误差 合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中继卫星任务调度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开彩红 肖瑶 方青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66-2474,共9页
研究中继卫星任务调度问题可以为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的任务计划编排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任务调度模型的建立与调度算法的设计是中继卫星任务调度的两个关键问题。该文针对中继卫星任务调度问题特点,综合考虑中继卫星与... 研究中继卫星任务调度问题可以为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的任务计划编排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任务调度模型的建立与调度算法的设计是中继卫星任务调度的两个关键问题。该文针对中继卫星任务调度问题特点,综合考虑中继卫星与用户航天器之间具有可见时间窗、用户提交的任务属性、中继卫星前向资源受限等约束条件,建立了中继卫星任务调度约束规划模型并提出基于人工蜂群(ABC)算法的中继卫星任务调度算法。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分析,表明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中继卫星任务调度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合理的调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卫星任务调度 可见时间窗 任务属性 约束规划模型 人工蜂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焊层设计的大尺寸COTS器件焊点可靠性优化
17
作者 李庚 王尚 +3 位作者 孙宇欣 孟俊豪 吴文志 田艳红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1,共7页
高可靠应用领域常常需要专用器件,其迭代更新较慢且成本较高,商用现货(commercial off-the-shelf,COTS)器件更新速度快且质量一致性较好,然而在专用领域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尚未得到验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阻焊层设计的大尺寸COTS器件焊... 高可靠应用领域常常需要专用器件,其迭代更新较慢且成本较高,商用现货(commercial off-the-shelf,COTS)器件更新速度快且质量一致性较好,然而在专用领域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尚未得到验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阻焊层设计的大尺寸COTS器件焊点可靠性方法.首先,通过焊点形态仿真获得了不同阻焊层参数下的焊点形态,然后对不同参数下的器件进行板级热循环仿真.结果表明,阻焊层设计会影响焊点形态,从而影响在热循环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状态,通过计算焊点预期寿命得到优化参数,优化后的焊点预测寿命提高了118%,证明了从封装设计角度提高COTS器件焊点可靠性的可行性,推动了COTS器件在高可靠性领域的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现货器件 可靠性 有限元仿真 阻焊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胡元奎 靳学明 范忠亮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3-239,共7页
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是解决机载、舰载等受限平台雷达、通信、电子战等多种射频功能集成和协同工作的重要途径,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结合军事应用和工程实现,分析了综合射频系统功能需求,对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的技术体制、工作频段... 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是解决机载、舰载等受限平台雷达、通信、电子战等多种射频功能集成和协同工作的重要途径,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结合军事应用和工程实现,分析了综合射频系统功能需求,对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的技术体制、工作频段、阵面形式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目前作战应用且工程可行的系统体系架构,并对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 综合射频 数字阵列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机电产品全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兴玉 张祥祥 +1 位作者 程五四 张红旗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7-895,共9页
针对目前复杂机电产品中高精度、薄壁及异形复杂腔体类零件加工工艺复杂,设计周期长及后续车间制造检验工人识图不直观等问题,提出并构建了基于MBD的C/S、B/S混合架构全三维工艺设计系统。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施工作流程。详细研... 针对目前复杂机电产品中高精度、薄壁及异形复杂腔体类零件加工工艺复杂,设计周期长及后续车间制造检验工人识图不直观等问题,提出并构建了基于MBD的C/S、B/S混合架构全三维工艺设计系统。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施工作流程。详细研究了设计工艺MBD模型构建过程中单元信息标识、组合框格标识、三维标注、动态工艺模型构建以及全三维工艺规程卡构建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开发与应用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使设计制造过程基于统一全三维模型源,有效缩短了传统3D→2D→3D过程总研制周期,降低了研制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的定义 工艺信息组合框格 三维标注 动态工艺模型 全三维工艺规程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的机动多目标单站无源跟踪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杰贵 靳学明 罗景青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983-2986,2990,共5页
跟踪起始与数据关联是机动多目标单站无源跟踪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多特征信息融合的自适应跟踪起始算法,通过构造多维动态可变的跟踪门,进行自适应跟踪起始检测,然后根据序列概率比检验准则进行轨迹确认。同时提出了一种基... 跟踪起始与数据关联是机动多目标单站无源跟踪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多特征信息融合的自适应跟踪起始算法,通过构造多维动态可变的跟踪门,进行自适应跟踪起始检测,然后根据序列概率比检验准则进行轨迹确认。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多特征信息融合的数据关联算法,首先通过定义多个特征数据关联度,将单个有效观测的多特征信息进行融合,再对多目标进行综合数据关联。计算机仿真表明,该跟踪起始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航迹起始,数据关联算法的性能要优于传统的最近邻(NN)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跟踪 信息融合 跟踪起始 数据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