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天返回舱雷达探测技术研究
1
作者 刘伟 郝艳军 +9 位作者 葛页 邱风 周伟奇 刘志栋 许辉 夏凌昊 杨予昊 饶江滨 汪润生 张景东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1,共9页
雷达在探测航天返回舱黑障区时,因受到等离子体鞘套干扰,长期存在跟踪不稳定甚至丢失等问题。本文从等离子体鞘套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机理出发,提出了航天返回舱黑障区电磁特性仿真方法和再入场景回波仿真方法;结合仿真与实测数据研究获取... 雷达在探测航天返回舱黑障区时,因受到等离子体鞘套干扰,长期存在跟踪不稳定甚至丢失等问题。本文从等离子体鞘套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机理出发,提出了航天返回舱黑障区电磁特性仿真方法和再入场景回波仿真方法;结合仿真与实测数据研究获取黑障区目标回波特征,提出了基于鞘套快时变特性的目标检测方法;设计了返回舱黑障区认知探测流程,将其应用于多频段雷达装备成功完成了多次返回舱探测任务,保障了黑障区稳定跟踪,基本解决了航天返回舱黑障区雷达探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返回舱 黑障区 雷达探测 电磁仿真 认知探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现代雷达论坛——智能雷达技术发展论坛”征稿通知
2
作者 《现代雷达》编辑部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I0005-I0005,共1页
各相关单位:面向国家、军队、社会在探测与感知领域的重大需求,着眼探测感知的数据智能、自主智能、群体智能的应用方向,针对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热点技术,聚焦智能化探测与感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广聚英才,汇集智慧,凝聚共识,深... 各相关单位:面向国家、军队、社会在探测与感知领域的重大需求,着眼探测感知的数据智能、自主智能、群体智能的应用方向,针对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热点技术,聚焦智能化探测与感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广聚英才,汇集智慧,凝聚共识,深入研讨。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的指导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点技术 群体智能 现代雷达 最新研究成果 凝聚共识 雷达技术发展 论坛 前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现代雷达论坛——智能雷达技术发展大会”报名和征稿通知
3
作者 《现代雷达》编辑部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I0006-I0006,共1页
各相关单位:首届现代雷达论坛—"智能雷达与先进技术"大会,开启了向智能雷达与先进技术的深度和广度的探寻;第二届国际智能化探测感知大会,聚焦了智能化探测与感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诚挚感谢雷达领域的专家和同仁们的全力... 各相关单位:首届现代雷达论坛—"智能雷达与先进技术"大会,开启了向智能雷达与先进技术的深度和广度的探寻;第二届国际智能化探测感知大会,聚焦了智能化探测与感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诚挚感谢雷达领域的专家和同仁们的全力支持!在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和中共深圳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智能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雷达行业科技委和《现代雷达》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现代雷达论坛-"智能雷达技术发展"大会将于2021年11月8日-10日在深圳市宝安区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与通信工程 现代雷达 最新研究成果 智能感知技术 国防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海南大学 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现代雷达论坛--智能雷达技术发展论坛”征稿通知
4
作者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I0005-I0005,共1页
各相关单位:面向国家、军队、社会在探测与感知领域的重大需求,着眼探测感知的数据智能、自主智能、群体智能的应用方向,针对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热点技术,聚焦智能化探测与感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广聚英才,汇集智慧,凝聚共识,深... 各相关单位:面向国家、军队、社会在探测与感知领域的重大需求,着眼探测感知的数据智能、自主智能、群体智能的应用方向,针对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热点技术,聚焦智能化探测与感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广聚英才,汇集智慧,凝聚共识,深入研讨。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的指导下,由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智能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现代雷达》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智能雷达技术发展论坛》将于2021年10月在深圳举行。会议期间,我们拟邀请在雷达领域里德高望重的院士和中青年专家莅临本次研讨会,将给我们带来新科技、新高度的精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科技大学 电子与通信工程 现代雷达 海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热点技术 群体智能 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现代雷达论坛——智能雷达技术发展论坛”征稿通知
5
作者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I0006-I0006,共1页
各相关单位:面向国家、军队、社会在探测与感知领域的重大需求,着眼探测感知的数据智能、自主智能、群体智能的应用方向,针对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热点技术,聚焦智能化探测与感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广聚英才,汇集智慧,凝聚共识,深... 各相关单位:面向国家、军队、社会在探测与感知领域的重大需求,着眼探测感知的数据智能、自主智能、群体智能的应用方向,针对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热点技术,聚焦智能化探测与感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广聚英才,汇集智慧,凝聚共识,深入研讨。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的指导下,由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智能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现代雷达》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智能雷达技术发展论坛》将于2021年10月在深圳举行。会议期间,我们拟邀请在雷达领域里德高望重的院士和中青年专家莅临本次研讨会,将给我们带来新科技、新高度的精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科技大学 电子与通信工程 现代雷达 海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热点技术 群体智能 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现代雷达论坛——智能雷达技术发展论坛”征稿通知
6
作者 《现代雷达》编辑部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I0004-I0004,共1页
各相关单位:面向国家、军队、社会在探测与感知领域的重大需求,着眼探测感知的数据智能、自主智能、群体智能的应用方向,针对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热点技术,聚焦智能化探测与感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广聚英才,汇集智慧,凝聚共识,深... 各相关单位:面向国家、军队、社会在探测与感知领域的重大需求,着眼探测感知的数据智能、自主智能、群体智能的应用方向,针对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热点技术,聚焦智能化探测与感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广聚英才,汇集智慧,凝聚共识,深入研讨。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的指导下,由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智能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现代雷达》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智能雷达技术发展论坛》将于2021年10月在深圳举行。会议期间,我们拟邀请在雷达领域里德高望重的院士和中青年专家莅临本次研讨会,将给我们带来新科技、新高度的精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技术 电子与通信工程 报名回执 中山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视频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金林 吴福伟 +2 位作者 杨予昊 李大圣 孙俊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48,共4页
机载视频合成孔径雷达(ViSAR)工作在太赫兹波段,具有5 Hz以上的无孔径交叠成像帧率。其采用一发四收系统架构,具备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地面动目标检测(GMTI)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测高等功能,兼具光学传感器成像速度快以及微波... 机载视频合成孔径雷达(ViSAR)工作在太赫兹波段,具有5 Hz以上的无孔径交叠成像帧率。其采用一发四收系统架构,具备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地面动目标检测(GMTI)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测高等功能,兼具光学传感器成像速度快以及微波雷达环境与气候适应性好等优势。论文介绍了机载视频合成孔径雷达研究进展,实验表明,其成像分辨率优于0.2 m,合成孔径时间可缩短至0.2 s。利用阴影信息可以对运动目标(如卡车等)进行检测,结合传统的GMTI与InSAR技术,实现对复杂运动目标的成像、跟踪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合成孔径雷达 太赫兹 地面动目标检测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阴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雷达微弱目标帧间非相参积累与检测技术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宁 孟晋丽 +2 位作者 刘国庆 杨予昊 孙俊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8-257,共10页
微弱目标探测一直是机载雷达,尤其是机载预警雷达面临的重要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目标帧间非相参积累和检测方法。首先,建立了机载雷达多帧信号采用不同载频和脉冲重复周期场景下的回波信号模型。其次,提出了一种运动目标帧间多... 微弱目标探测一直是机载雷达,尤其是机载预警雷达面临的重要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目标帧间非相参积累和检测方法。首先,建立了机载雷达多帧信号采用不同载频和脉冲重复周期场景下的回波信号模型。其次,提出了一种运动目标帧间多普勒校正和距离单元走动补偿方法,使得经过处理后的目标在不同帧数据中位于相同待检测单元。然后,为了避免强目标解距离模糊引入的虚假目标,进行强目标检测和剔除。最后,利用距离周期扩展方法解距离模糊,并进行帧间非相参积累。经过提出方法处理后,微弱目标的检测性能得到提升。利用仿真试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目标检测 距离解模糊 检测前跟踪 帧间非相参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雷达反干扰技术 被引量:10
9
作者 傅有光 王宁 孟晋丽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共7页
现代战争中雷达面对的作战对象和所处的战场环境具有了更大的挑战,其中,雷达反干扰(ECCM)技术已成为业界的一大热点。文中针对现代战场设定与复杂电磁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了量化等级定义,分析了临近空间等新型目标空间变化、电磁特... 现代战争中雷达面对的作战对象和所处的战场环境具有了更大的挑战,其中,雷达反干扰(ECCM)技术已成为业界的一大热点。文中针对现代战场设定与复杂电磁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了量化等级定义,分析了临近空间等新型目标空间变化、电磁特征和自身运动规律特点,综合分析现阶段雷达和干扰双方的优势与缺点,提出了雷达反干扰的有效措施和切实解决方法,展望了未来雷达和对抗双方的体制及技术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战 电磁环境 雷达反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采样数据大转角ISAR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颖妮 杨予昊 于俊朋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1-45,51,共6页
针对方位向稀疏采样条件下,大带宽大转角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高分辨成像时,一维距离像中目标散射点的距离徙动问题,提出了基于贝叶斯压缩感知的稀疏ISAR成像方法。对于方位向稀疏采样数据,该方法在包络对齐和相位补偿后,通过傅里叶变... 针对方位向稀疏采样条件下,大带宽大转角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高分辨成像时,一维距离像中目标散射点的距离徙动问题,提出了基于贝叶斯压缩感知的稀疏ISAR成像方法。对于方位向稀疏采样数据,该方法在包络对齐和相位补偿后,通过傅里叶变换将数据变换到距离频率域,对每一距离单元数据,根据方位向稀疏采样的位置构造相应的Keystone基矩阵,利用贝叶斯压缩感知算法重建目标在各距离频域单元的多普勒域系数,最后,通过距离向逆傅里叶变换和方位向自聚焦完成ISAR成像。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压缩感知 距离徙动 稀疏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撑向量机的地杂波虚警抑制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邢远见 陈翼 +1 位作者 祝欢 李国刚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4-38,共5页
由于杂波的非均匀特性,传统杂波抑制技术的杂波滤除能力有限。在强杂波环境下,处理后回波仍残留大量虚警。文中提出了新的点迹滤波技术,用于抑制杂波虚警。针对地面动目标检测体制雷达,通过提取目标和杂波的五种分类特征和五种先验特征... 由于杂波的非均匀特性,传统杂波抑制技术的杂波滤除能力有限。在强杂波环境下,处理后回波仍残留大量虚警。文中提出了新的点迹滤波技术,用于抑制杂波虚警。针对地面动目标检测体制雷达,通过提取目标和杂波的五种分类特征和五种先验特征,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支撑向量机方法过滤虚假点迹。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取的特征和设计的分类器,可在较少目标损失下,有效地抑制地杂波虚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迹滤波 支撑向量机 地杂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采样数据大转角高分辨ISAR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颖妮 谢洁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4-609,624,共7页
针对方位向稀疏采样条件下,大带宽大转角ISAR高分辨成像时,转动分量引起的一维距离像中目标散射点的距离走动和空变二次相位问题,研究了一种稀疏采样数据ISAR高分辨成像方法。对于方位向稀疏采样数据,该方法在包络对齐和相位补偿后,将Ke... 针对方位向稀疏采样条件下,大带宽大转角ISAR高分辨成像时,转动分量引起的一维距离像中目标散射点的距离走动和空变二次相位问题,研究了一种稀疏采样数据ISAR高分辨成像方法。对于方位向稀疏采样数据,该方法在包络对齐和相位补偿后,将Keystone变换和稀疏恢复相结合,实现方位向稀疏采样数据距离走动校正和缺失采样位置一维像重建,接着采用基于LVD变换的二阶相位估计方法对二阶转动相位进行估计并补偿,完成高分辨成像。计算机仿真和暗室测量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AR成像 距离走动 稀疏采样 LVD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irp Z变换的海面目标帧间非相参积累技术
13
作者 王宁 周明 +2 位作者 刘国庆 杨予昊 孙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3-389,共7页
为提升雷达对海面微弱目标的探测能力,提出基于Chirp Z变换的多圈扫描帧间非相参积累技术。首先,建立多圈扫描采用不同载频时的雷达回波信号模型。然后,提出基于Chirp Z变换的运动目标帧间多普勒校正和距离走动补偿方法,使得多圈扫描数... 为提升雷达对海面微弱目标的探测能力,提出基于Chirp Z变换的多圈扫描帧间非相参积累技术。首先,建立多圈扫描采用不同载频时的雷达回波信号模型。然后,提出基于Chirp Z变换的运动目标帧间多普勒校正和距离走动补偿方法,使得多圈扫描数据经过处理后,目标出现在相同的距离多普勒检测单元内,从而可以直接进行帧间的非相参积累,实现对微弱目标检测性能的提升。最后,结合仿真试验和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目标检测 检测前跟踪 非相参积累 Chirp Z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干光带雷达技术研究
14
作者 陈华础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1-44,共4页
对DARPA提出的相干光带雷达的概念、方法和工作原理做了阐述。首先,介绍了具有非频变特性的等角螺旋天线及其在纳米尺度的制作工艺;其次,讨论了系统架构设计,通过参考源的扫频方式实现对宽波段信号的相干接收和处理,从而获得场景和目标... 对DARPA提出的相干光带雷达的概念、方法和工作原理做了阐述。首先,介绍了具有非频变特性的等角螺旋天线及其在纳米尺度的制作工艺;其次,讨论了系统架构设计,通过参考源的扫频方式实现对宽波段信号的相干接收和处理,从而获得场景和目标的全电磁频谱特征;最后,探讨了天线单元的阵列形式,通过阵列的分组和单元尺寸的控制,使得相干光带雷达的频率检测范围从X射线到毫米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带 螺旋天线 扫描光栅 微动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扩维的SAR目标识别性能提升技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震宇 于俊朋 刘振华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32,38,共7页
卷积神经网络的出现使得深度学习在视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逐渐延伸到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识别领域。然而,SAR图像样本量不足,难以支撑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需求,并且SAR图像包含大量相干斑噪声及不确定性,网络结构的设计较为困难... 卷积神经网络的出现使得深度学习在视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逐渐延伸到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识别领域。然而,SAR图像样本量不足,难以支撑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需求,并且SAR图像包含大量相干斑噪声及不确定性,网络结构的设计较为困难。所以,深度学习在SAR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受到阻碍。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扩维的SAR目标识别性能提升方法,通过对原始SAR图像进行相关预处理操作并把处理后图像与原始图像结合,从而将一维的原始数据扩充成多维数据来作为训练样本。该扩维方法不仅间接扩充了样本量来支撑网络训练,同时也在网络训练前加入了“主动学习”影响,所以无需针对SAR图像特性来构建复杂卷积网络,而采用成熟、简单的网络进行训练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测试精度。最后,使用MSTAR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性能验证,实验结果显示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目标识别 深度学习 数据扩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帧间多维特征的深度学习雷达目标检测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治飞 于俊朋 +1 位作者 杨予昊 夏凌昊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8-54,共7页
非均匀非平稳非高斯强杂波常导致基于能量的传统阈值检测方法目标检测率低或产生大量虚警,影响目标录取性能。一些工作探索了采用时频特征图基于机器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但对于驻留时间短的雷达搜索应用,难以获得高分辨率时频特征,导致... 非均匀非平稳非高斯强杂波常导致基于能量的传统阈值检测方法目标检测率低或产生大量虚警,影响目标录取性能。一些工作探索了采用时频特征图基于机器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但对于驻留时间短的雷达搜索应用,难以获得高分辨率时频特征,导致基于时频特征图的机器学习方法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目标帧间多维特征的目标检测方法及相应的神经网络模型RDF-ResNet。通过在解模糊过程中提取疑似目标帧间多维特征并输入到RDF-ResNet中,实现在特征空间上对虚警的抑制,结合低阈值检测,实现检测率的有效提升。实测实验数据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可实现较传统阈值检测方法约41%的检测率提升和约48%的虚警率降低,能有效提升雷达目标检测能力,并为雷达回波特征空间的有效构建和机器学习雷达目标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特征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解模糊技术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翟计全 刘国庆 +2 位作者 于俊朋 刘振华 王霞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6-39,共4页
基于多通道频谱重构的方位解模糊技术是解决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中方位分辨率和成像幅宽之间矛盾的重要方法。文中在多通道频谱重构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为实现频谱重构,信号带宽、采样频率及通道数之间应满足的定量关系,提出了通过加... 基于多通道频谱重构的方位解模糊技术是解决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中方位分辨率和成像幅宽之间矛盾的重要方法。文中在多通道频谱重构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为实现频谱重构,信号带宽、采样频率及通道数之间应满足的定量关系,提出了通过加窗处理的方法抑制冗余频谱周期对频谱重构的干扰,分析了通道间距对频谱重构结果的影响,并利用延时错位选取成像的脉冲的方法减小了通道间距对重构频谱的影响。通过上述多通道频谱重构中的关键问题的研究,为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多通道谱重构 方位解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极化雷达极化标校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翟计全 马林 杨文军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6-813,共8页
受各种非理想因素的影响,极化测量雷达难以直接测得目标准确的极化散射矩阵(polarization scattering matrix,PSM),因此,高精度极化标定是准确获取和利用目标极化信息的基础.本文从极化标校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PSM测量的误差模型,分... 受各种非理想因素的影响,极化测量雷达难以直接测得目标准确的极化散射矩阵(polarization scattering matrix,PSM),因此,高精度极化标定是准确获取和利用目标极化信息的基础.本文从极化标校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PSM测量的误差模型,分析了主要误差因素对PSM测量结果的影响,阐述了无源和有源极化标定方法并对其性能和适用场景进行比较,分析了极化标校器的参数对极化标校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目标的交叉极化分量与极化测量雷达系统的极化隔离度处在相同水平时,目标的交叉极化分量测量结果会明显偏离其真值,通过极化隔离度优于测量系统隔离度无源或有源极化定标体对系统进行标校可以减小系统极化隔离度带来的测量误差.本文工作为极化定标体的研制和全极化测量雷达的系统标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散射矩阵(PSM) 极化测量 误差模型 极化标校 极化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波长步进光延时线的雷达宽带波束形成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昂 邵光灏 +2 位作者 翟计全 叶星炜 张国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4-184,共11页
利用光延时技术抑制宽带相控阵雷达的波束色散,光延时量的离散特性会引入波束指向偏差。通过线性相位拟合法分析了最小延时改变对阵面等效相位分布的影响,建立了延时线步进与雷达波束指向偏差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得到波束指向偏差与延时... 利用光延时技术抑制宽带相控阵雷达的波束色散,光延时量的离散特性会引入波束指向偏差。通过线性相位拟合法分析了最小延时改变对阵面等效相位分布的影响,建立了延时线步进与雷达波束指向偏差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得到波束指向偏差与延时步进成正比,与阵元间距、阵元数平方和波束指向的余弦值成反比。通过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实测结果表明,在8~12 GHz宽带微波信号下,±60°扫描范围内,宽带波束的指向偏差小于0.77°,带内指向色散小于0.98°,峰值能量损失小于0.89 dB,旁瓣抑制比超过11.0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学 亚波长步进光延时线 光波束形成 相控阵天线 无波束倾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弛涡旋累积法获取甲烷湍流通量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葛红星 卫茁睿 +1 位作者 张宏升 康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4-442,共9页
基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华东地区农田下垫面大气湍流和大气环境观测实验资料,采用松弛涡旋累积法(REA)获取农田下垫面甲烷(CH4)湍流通量,并与涡动相关法(EC)获取的甲烷通量进行对比验证。观测期内,REA法获取的温度、水汽、二氧化碳... 基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华东地区农田下垫面大气湍流和大气环境观测实验资料,采用松弛涡旋累积法(REA)获取农田下垫面甲烷(CH4)湍流通量,并与涡动相关法(EC)获取的甲烷通量进行对比验证。观测期内,REA法获取的温度、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湍流通量的经验系数分别为0.59,0.59,0.59和0.58。经验系数b的中位数随归一化采样阈值H_(REA)的增大而减小,HREA=0.8时各物理量的b值离散性最小。以温度T作为代理变量,用REA法获取的CH4湍流通量与EC法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REA法适用于获取CH_(4)湍流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弛涡旋累积法 甲烷 湍流通量 代理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