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D打印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灏 陈思敏 +4 位作者 余创 李承娣 陈枭 洪浩群 黎帅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169,共9页
形状记忆聚合物(SMP)是一类重要的智能材料,SMP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赋予了4D打印智能结构可调控的变形行为和独特的智能功能。首先概述了SMP常用的4D打印技术,包括熔融沉积成型、立体光固化成型、墨水直写成型、数字光处理成型和选择性... 形状记忆聚合物(SMP)是一类重要的智能材料,SMP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赋予了4D打印智能结构可调控的变形行为和独特的智能功能。首先概述了SMP常用的4D打印技术,包括熔融沉积成型、立体光固化成型、墨水直写成型、数字光处理成型和选择性激光烧结,并分析讨论了4D打印中涉及的形状记忆效应。然后,根据刺激响应类型如热、光、电、磁、湿度/溶剂等,着重介绍了4D打印SMP的研究进展。未来,除了要提高3D打印设备的精度与3D打印制品的强度,更应该将智能变形与光、磁、电学等特性有机结合以开发高性能多重刺激响应SMP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打印 智能材料 形状记忆聚合物 形状记忆效应 刺激响应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及标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顾泽波 唐昕雅 +5 位作者 黄鲲 唐红 张思瑶 吕国伟 蔡军 陈军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8-1158,共11页
在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的驱动下,新型电化学储能作为支撑现代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其安全性与标准化建设备受关注。归纳了近年来新型电化学储能在安全技术及标准化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先进电池材料、电池热失控诱... 在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的驱动下,新型电化学储能作为支撑现代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其安全性与标准化建设备受关注。归纳了近年来新型电化学储能在安全技术及标准化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先进电池材料、电池热失控诱因及机理、储能电池监测与安全预警技术,深入分析了当前电化学储能电池及系统的重要安全标准,梳理了主流标准的更新要点与发展趋势,总结了现有标准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合理化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 储能技术 热失控 安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铜腐蚀速率的电子电器服役环境腐蚀性评价方法对比
3
作者 向利 刘元海 +3 位作者 慕仙莲 陈川 王俊 李秋平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8,共7页
为有效评估电子电器在服役环境中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指导环境优化控制,采用三种方法对环境腐蚀性进行了评价。以铜作为标准材料,分别通过失重法、电化学还原法、电阻法计算铜腐蚀速率来评价环境的腐蚀性;从测试原理、数据差异性和使用场... 为有效评估电子电器在服役环境中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指导环境优化控制,采用三种方法对环境腐蚀性进行了评价。以铜作为标准材料,分别通过失重法、电化学还原法、电阻法计算铜腐蚀速率来评价环境的腐蚀性;从测试原理、数据差异性和使用场景等方面综合比较了三种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失重法与电化学还原法数据相关性较好,测试结果较为相近,而电阻法获得的前期腐蚀速率远远高于另外两种方法;在长时间监测情况下,三种方法获得的数据可以直接通用;失重法操作简单,数据的直观性、可靠性强,鉴于称量精度限制,更适用于腐蚀时间长、腐蚀产物较厚以及腐蚀性较高(严苛)环境的评价;电化学还原法测试精度高,不仅可获得腐蚀速率数据,还可以简单揭示腐蚀机理,适用于短时间或腐蚀性较低(温和)环境的评价;电阻法测试方法简单,可快速获得腐蚀速率数据,实现腐蚀环境的实时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电器 环境腐蚀性 评价 失重法 电化学还原法 电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双组分环氧涂料在水性防锈剂残留基材上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吴炳贤 王荣芳 +3 位作者 姚煌 许奕祥 方博 冯德臣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0,共6页
针对金属基材表面残留的水性防锈剂引起后续涂装质量下降的问题,研制一种在水性防锈剂残留基材上具有良好涂层外观和性能的水性双组分环氧涂料,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润湿剂、助溶剂和功能填料的选择对涂层性能与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金属基材表面残留的水性防锈剂引起后续涂装质量下降的问题,研制一种在水性防锈剂残留基材上具有良好涂层外观和性能的水性双组分环氧涂料,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润湿剂、助溶剂和功能填料的选择对涂层性能与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环氧树脂YPWE-406A和丙烯酸杂化环氧乳液AEH-20按照质量比1∶3复配,制备的环氧涂料润湿性好、表干速度快。通过添加0.2%两亲性硅氧烷类润湿剂HOS2413、0.4%非离子型炔二醇类润湿剂Dynol-607和6%混合溶剂(异丙醇、丙二醇丁醚和二丙二醇丁醚质量比为1∶1∶1),能够进一步降低涂料表面张力、提高表干速度和改善成膜性能,制备的环氧涂层在防锈剂残留基材上无印痕,附着力达到0级,耐中性盐雾性达到480 h。同时,添加片状填料滑石粉或云母粉可以改善涂层在防锈剂残留基材上的外观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双组分环氧涂料 水性防锈剂 残留 涂装印痕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光高韧性混合型粉末涂料的性能研究
5
作者 陈立生 曾历 +6 位作者 马志平 谢静 王韶顺 程凯 何嘉健 吴宗栓 王伟跃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1,共6页
为解决亚光混合型粉末涂料因表面粗糙、内应力较大,在受到外力冲击或拉伸时韧性不足,无法满足二次成型需求的问题。研究了不同工艺合成的环氧树脂、不同酸值及黏度聚酯树脂、不同种类消光填料对亚光混合型粉末涂料的消光性和韧性的影响... 为解决亚光混合型粉末涂料因表面粗糙、内应力较大,在受到外力冲击或拉伸时韧性不足,无法满足二次成型需求的问题。研究了不同工艺合成的环氧树脂、不同酸值及黏度聚酯树脂、不同种类消光填料对亚光混合型粉末涂料的消光性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合成的环氧、聚酯的酸值和黏度以及消光填料对亚光混合型粉末涂料性能的影响比较大。使用两步法环氧制备的涂层光泽更低、延时折弯性能更优;酸值43 mgKOH/g左右、黏度5600~6200 mPa·s的聚酯所得涂层韧性较高;选择钛白粉作为主要填料并使粉末涂料颗粒粒径分布在20~80μm更有利于兼顾低光泽和高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韧性 亚光粉末涂料 聚酯树脂 环氧树脂 消光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设备的湿热海洋运行环境模拟研究
6
作者 王受和 陈川 +1 位作者 刘元海 李秋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6-272,共7页
为提高对湿热海洋环境中电气设备真实运行环境的模拟准确率,设计了基于盐雾浓度和相对湿度协同控制的湿热海洋环境下电气设备试验设备。该设备可以通过盐雾浓度和相对湿度协同控制,准确模拟被测电气设备的实际服役湿热海洋环境。为验证... 为提高对湿热海洋环境中电气设备真实运行环境的模拟准确率,设计了基于盐雾浓度和相对湿度协同控制的湿热海洋环境下电气设备试验设备。该设备可以通过盐雾浓度和相对湿度协同控制,准确模拟被测电气设备的实际服役湿热海洋环境。为验证所设计的试验设备的有效性,在某城市海岸附近露天湿热环境和试验设备内同时开展了设备腐蚀测试试验。测试试验结果验证了所设计试验设备和该设备参数设置方法对电气设备真实运行环境模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设备 湿热海洋环境 运行模拟 盐雾浓度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锂离子电池测试标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涛 魏一凡 +9 位作者 黄鲲 吕国伟 张思瑶 唐昕雅 陈泽彦 林清源 母志鹏 王昆桦 才华 陈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00-2307,共8页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和无记忆效应等优势逐渐延伸至了低温环境领域,然而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存在容量快速衰减、倍率性能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探讨,对现有锂离子电池测试标准进行了差异化分析,重点...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和无记忆效应等优势逐渐延伸至了低温环境领域,然而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存在容量快速衰减、倍率性能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探讨,对现有锂离子电池测试标准进行了差异化分析,重点分析了不同测试标准对锂离子电池低温测试条件以及技术要求的差异。对于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提升策略,主要从电解液设计及电极材料设计的角度进行了介绍;在电解液设计方面,重点介绍了电解液添加剂设计、共溶剂设计、锂盐改性设计以及锂盐与溶剂复合改性设计等策略;在电极材料设计方面,主要介绍了纳米化、掺杂、包覆、掺杂/包覆复合改性、异质结构设计等策略。综合分析表明,结合现有锂离子电池测试标准要求,采用电解液改性设计结合电极材料结构设计的策略,通过提升电解液在低温条件下的离子电导率与增强电极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的电荷转移能力,有望克服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容量衰减快、倍率性能差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性能 电解质 测试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固化高流平粉末涂料用超支化改性聚酯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嘉健 李小强 +5 位作者 马志平 谢静 王韶顺 柯远航 陈立生 曹惠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0,共6页
为解决低温固化粉末涂料因固化温度低、树脂流动性差、固化反应不完全导致的涂层流平性和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引入超支化树脂对聚酯树脂结构进行改性,进而提升其综合性能。使用硬脂酸(SA)和苯甲酸(BA)对超支化树脂进行部分封端,合成了... 为解决低温固化粉末涂料因固化温度低、树脂流动性差、固化反应不完全导致的涂层流平性和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引入超支化树脂对聚酯树脂结构进行改性,进而提升其综合性能。使用硬脂酸(SA)和苯甲酸(BA)对超支化树脂进行部分封端,合成了具有适宜反应活性的超支化树脂;研究了不同合成工艺对超支化改性聚酯树脂及其粉末涂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调整固化促进剂,进一步提升涂层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在酯化阶段加入5%超支化树脂,固化促进剂a与固化剂促进剂b复配质量比为5∶2,且总用量为0.14%时,制备的超支化改性聚酯树脂,粉末涂层的倾斜流动性能达到91 mm,50 cm正反冲击均能通过,具有优异的流平性和耐冲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固化 粉末涂料 超支化树脂 聚酯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单组分浸涂漆在汽车发动机缸体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荣芳 姚煌 +4 位作者 许奕祥 谢唯 吴炳贤 王从国 方博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69,75,共8页
针对汽车发动机缸体上涂装的防护涂层经超声波-化学清洗工艺容易被破坏和剥离的难题,研制了一种高性能水性单组分浸涂漆并研究其应用效果;探讨了浸涂漆的成膜物、润湿剂、催干剂和附着力促进剂对漆膜的附着力、耐水性、耐盐雾性和耐超声... 针对汽车发动机缸体上涂装的防护涂层经超声波-化学清洗工艺容易被破坏和剥离的难题,研制了一种高性能水性单组分浸涂漆并研究其应用效果;探讨了浸涂漆的成膜物、润湿剂、催干剂和附着力促进剂对漆膜的附着力、耐水性、耐盐雾性和耐超声波-化学清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酯树脂TH-8180和改性水性环氧分散体H-502-42W按照质量比6∶4作为成膜物,选择润湿剂BW-104E和HOS 2413按照质量比2∶3进行复配,同时,添加5%无钴环保催干剂OXY-Coat1101和1.5%附着力促进剂MOAP 1880,制备的水性单组分浸涂漆对发动机缸体的润湿性良好,漆膜的干燥速度快,耐水性、耐盐雾性和耐超声波-化学清洗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单组分浸涂漆 超声波-化学清洗工艺 汽车发动机 浸涂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透明高流平粉末涂料用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的合成
10
作者 曹惠 陆均杰 +6 位作者 马志平 谢静 许振阳 罗逸 万貂 柯远航 王伟跃 《涂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聚酯粉末涂料的折光系数高、流动性较差,导致其透明度和流平性不足,因此在聚酯树脂合成时引入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的丙烯酸预聚体,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其化学结构及组成,研究丙烯酸预聚体用量、酸值、黏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聚酯粉末涂料的折光系数高、流动性较差,导致其透明度和流平性不足,因此在聚酯树脂合成时引入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的丙烯酸预聚体,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其化学结构及组成,研究丙烯酸预聚体用量、酸值、黏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对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及其粉末涂料的外观、透明度、力学性能、贮存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合成中添加10%酸值为30 mgKOH/g、黏度约1720 mPa·s、T_(g)约为45.6℃的丙烯酸预聚体,所得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涂层相比于常规的聚酯树脂涂层,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倾斜流动性,更佳的耐水性和耐候性,同时兼顾力学性能和贮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透明度 高流平性 丙烯酸树脂 改性聚酯树脂 粉末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A体系低温固化干混消光粉末涂料用低酸值聚酯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马志平 谢静 +3 位作者 李勇 潘从艺 程润 许燕玲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1,共6页
通过考察聚酯配方中的二元醇单体的作用,研究酸解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并在聚酯中加入特殊搭配的光稳定剂,合成得到了适用于制备羟烷基酰胺(HAA)体系低温固化干混消光粉末涂料的低酸值聚酯树脂,同时研究了粉末涂料的固化反应。结果表明:... 通过考察聚酯配方中的二元醇单体的作用,研究酸解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并在聚酯中加入特殊搭配的光稳定剂,合成得到了适用于制备羟烷基酰胺(HAA)体系低温固化干混消光粉末涂料的低酸值聚酯树脂,同时研究了粉末涂料的固化反应。结果表明:该粉末涂料具有较低的活化能,制备涂层可以实现160℃低温固化,消光光泽约为28,涂层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和耐老化性能,综合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树脂 粉末涂料 HAA 低温固化 干混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内饰革的抗菌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雪茹 李俊贤 +5 位作者 王俊 贾晓社 庾梓君 袁磊磊 张晓东 杨建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46,共4页
以汽车内饰用抗菌PVC革、超纤革、真皮为实验对象,考察自然老化和氙灯老化试验条件下的抗菌耐久性。结果表明,自然老化试验中PVC革和超纤革的抗菌性显著衰减,真皮材料的抗菌性始终优异、仅出现外观发皱硬化现象;而氙灯老化试验未能反映... 以汽车内饰用抗菌PVC革、超纤革、真皮为实验对象,考察自然老化和氙灯老化试验条件下的抗菌耐久性。结果表明,自然老化试验中PVC革和超纤革的抗菌性显著衰减,真皮材料的抗菌性始终优异、仅出现外观发皱硬化现象;而氙灯老化试验未能反映皮革材料的抗菌性衰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内饰 皮革 抗菌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粉末涂料涂层起霜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勇 刘亮 +2 位作者 林锡恩 谢静 潘从艺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19,共5页
为了探明粉末涂料涂层起霜因素,采用同一款双官能团树脂(内含羧基和羟基2种官能团)搭配三缩水甘油基异氰尿酸酯(TGIC)、β-羟烷基酰胺(HAA)、环氧树脂(E12)和异氰酸酯(B1530)制备粉末涂料,研究固化剂种类及其组合对涂层抗起霜性能的影... 为了探明粉末涂料涂层起霜因素,采用同一款双官能团树脂(内含羧基和羟基2种官能团)搭配三缩水甘油基异氰尿酸酯(TGIC)、β-羟烷基酰胺(HAA)、环氧树脂(E12)和异氰酸酯(B1530)制备粉末涂料,研究固化剂种类及其组合对涂层抗起霜性能的影响。将涂层置于烘箱中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进行烘烤实验,以保光率作为评判涂层起霜程度的依据,使用红外光谱和飞行时间质谱对"白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料固化时,较慢的固化速度和较低的涂层交联密度有利于涂料中的小分子及时排出,减少小分子在涂层中的残留量;增加涂层的交联密度有利于包覆涂层中残留的小分子,改善余热作用下的起霜现象,初步实验结果显示温度>120℃时"白霜"从涂料中迁移至涂层表面的程度显著增加,温度>160℃后"白霜"易于从涂层表面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粉末涂料 固化体系 起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粉末涂层在典型气候环境下耐老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勇 刘亮 +2 位作者 马志平 谢静 陶友季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68,共6页
为了探究聚酯/三缩水甘油基异氰尿酸酯(TGIC)、聚酯/β-羟烷基酰胺(HAA)和聚酯/异氰酸酯(B1530)3种粉末涂料涂层在不同气候环境下服役性能,制备了3种体系涂层并将其置于湿热气候(迈阿密)、干热气候(凤凰城)、湿热沿海气候(三亚)、湿热气... 为了探究聚酯/三缩水甘油基异氰尿酸酯(TGIC)、聚酯/β-羟烷基酰胺(HAA)和聚酯/异氰酸酯(B1530)3种粉末涂料涂层在不同气候环境下服役性能,制备了3种体系涂层并将其置于湿热气候(迈阿密)、干热气候(凤凰城)、湿热沿海气候(三亚)、湿热气候(琼海)、亚湿热气候(广州)、寒冷气候(海拉尔)、高原气候(西藏拉萨)、干热气候(新疆吐鲁番)8种气候环境下进行自然曝晒,以保光率和色差作为评判涂层老化的依据。结果表明:聚酯粉末涂料涂层在寒冷气候(海拉尔)和干热气候环境(吐鲁番)下老化速度最慢,亚湿热气候(广州)次之,而在湿热沿海气候环境(三亚)下涂层老化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粉末涂料 气候环境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烷基酰胺体系低温固化超耐候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志平 谢静 +2 位作者 李勇 王伟跃 程润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克服聚酯树脂的性能缺陷,进一步提升羟烷基酰胺体系超耐候粉末涂料的耐候性能,使用溶液聚合制备环氧基丙烯酸酯预聚物,通过研究丙烯酸预聚物环氧值、用量对改性聚酯性能的影响,考察酸解剂对聚酯性能的作用,采用酯化缩聚工艺设计并制... 为克服聚酯树脂的性能缺陷,进一步提升羟烷基酰胺体系超耐候粉末涂料的耐候性能,使用溶液聚合制备环氧基丙烯酸酯预聚物,通过研究丙烯酸预聚物环氧值、用量对改性聚酯性能的影响,考察酸解剂对聚酯性能的作用,采用酯化缩聚工艺设计并制备出适用于羟烷基酰胺(Primid)体系低温固化超耐候粉末涂料的新型聚酯树脂。结果表明:合成的新型聚酯具有高反应活性,160℃固化涂层可兼顾耐冲击性和流平效果,涂料同时具有优异的贮存稳定性和突出的超耐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树脂 丙烯酸酯 粉末涂料 低温固化 超耐候 羟烷基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IC体系高韧性干混消光粉末涂料用低酸值聚酯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凯 张恩赐 +4 位作者 顾远锋 敖怀珍 陈晓杰 许奇俊 顾宇昕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0,共7页
为研制适合后加工涂装的高韧性干混消光粉末涂料,以不同的二元醇和酸解剂制备了低酸值聚酯树脂,通过拉伸测试、差示扫描量热(DSC)、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机械性能、固化动力学参数、涂层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2-丙二醇和丁二醇可以明显... 为研制适合后加工涂装的高韧性干混消光粉末涂料,以不同的二元醇和酸解剂制备了低酸值聚酯树脂,通过拉伸测试、差示扫描量热(DSC)、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机械性能、固化动力学参数、涂层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2-丙二醇和丁二醇可以明显提升聚酯树脂的折弯性能和耐冲击性,同时涂膜的断裂伸长率较高。线型脂肪族酸解剂可以赋予聚酯树脂良好的机械性能,且降低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制备的粉末涂层在室温、延时60 d、冷冻条件下折弯均通过,满足粉末涂料后加工的涂装要求。涂层光泽(60°)为28,表面平整细腻,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耐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韧性 聚酯树脂 粉末涂料 干混 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内热转印粉末涂料用混合型聚酯树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历 刘亮 +3 位作者 彭浩民 李小强 潘从艺 杨锐龙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56,共7页
通过分析热转印性能的影响因素合成了不同结构的聚酯树脂,研究了树脂酸值对热转印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部分单体对聚酯树脂热转印性能的影响。采用DSC热分析法研究了固化促进剂对粉末涂料固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固化促进... 通过分析热转印性能的影响因素合成了不同结构的聚酯树脂,研究了树脂酸值对热转印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部分单体对聚酯树脂热转印性能的影响。采用DSC热分析法研究了固化促进剂对粉末涂料固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固化促进剂对涂层转印性能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转印 聚酯树脂 粉末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手机线路板上芯片无损拆解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琪昱 张承龙 +5 位作者 王瑞雪 马恩 黄庆 王景伟 符永高 邓梅玲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120,共9页
为了更高效地回收手机芯片,对手机线路板拆解过程进行优化试验。拆解线路板选择空气热对流和热传导两种加热方式。通过试验分析了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和预热阶段温度对拆解过程和拆解芯片完整性的影响,确定3℃/s的升温速率、预热170℃保... 为了更高效地回收手机芯片,对手机线路板拆解过程进行优化试验。拆解线路板选择空气热对流和热传导两种加热方式。通过试验分析了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和预热阶段温度对拆解过程和拆解芯片完整性的影响,确定3℃/s的升温速率、预热170℃保温90s的拆解效果更好。不同封装方式的芯片在拆解时的温度条件也有细微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板 无损拆解 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变化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荷电状态估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君光 杜睿 +4 位作者 陈立新 李慧 王斌 赵雪茹 董秀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51,共13页
针对温度变化应用场景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估计不精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无迹卡尔曼滤波修正的电池SOC估计方法。首先,考虑温度变化影响建立动态参数的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分析温度变化条件下的电池开路电... 针对温度变化应用场景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估计不精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无迹卡尔曼滤波修正的电池SOC估计方法。首先,考虑温度变化影响建立动态参数的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分析温度变化条件下的电池开路电压变化特性,确定电池SOC与开路电压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分析温度变化条件下的电池容量变化特性,采用神经网络训练电池容量随温度变化的神经网络温度因子。进一步,通过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模型动态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温度因子和无迹卡尔曼滤波实时修正以实现温度变化条件下的精确SOC估计。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电池SOC估计方法,考虑温度变化的电池SOC估计方法可以显著提高SOC估计精度,在-15℃低温环境下,所提方法使SOC估计精度提高了2.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荷电状态估计 神经网络 无迹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缝隙宽度对6A01-T5铝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晓光 郭小玉 +2 位作者 向利 李博文 马麦收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1-68,共8页
目的研究6A01-T5铝合金缝隙腐蚀行为规律,为6A01-T5铝合金缝隙腐蚀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温常压浸泡法对缝隙深度恒定、缝隙宽度不同的6A01-T5铝合金缝隙腐蚀试样在碱性Na Cl溶液中进行不同时间的腐蚀试验,采用数码相机、扫描... 目的研究6A01-T5铝合金缝隙腐蚀行为规律,为6A01-T5铝合金缝隙腐蚀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温常压浸泡法对缝隙深度恒定、缝隙宽度不同的6A01-T5铝合金缝隙腐蚀试样在碱性Na Cl溶液中进行不同时间的腐蚀试验,采用数码相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分析腐蚀后试片宏观形貌、腐蚀产物形貌和成分,采用白光干涉仪检测试片表面微观轮廓和腐蚀坑深度,采用电子天平检测腐蚀失重。结果缝隙宽度为0.15mm和0.3mm的试片沿缝口产生腐蚀沟,并在缝内产生局部腐蚀坑,浸泡45 d后腐蚀沟宽度和最深腐蚀坑深度分别约为2500μm、60μm,和1200μm、80μm。而缝隙宽度为0.5 mm的试片在缝口处并未检测到明显的腐蚀沟,腐蚀45 d后最深腐蚀坑深度约40μm;试片腐蚀失重随腐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且在腐蚀过程中均表现为缝隙宽度为0.3 mm的试片腐蚀失重最大,缝隙宽度为0.15 mm的试片次之,缝隙宽度为0.5 mm的试片最小。结论在碱性Na Cl溶液中,6A01-T5铝合金缝隙腐蚀程度随缝隙宽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随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程度逐渐上升;缝隙腐蚀会在缝口处产生沿缝口方向的腐蚀沟,并随着缝隙宽度的增加腐蚀沟孕育周期延长,腐蚀沟宽度减小,当缝隙宽度达到0.5 mm时,不再产生明显的腐蚀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腐蚀 铝合金 碱性环境 缝隙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