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海拔地区750kV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鹏飞 张业茂 +2 位作者 路遥 刘健犇 尹凯阳 《高电压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48-5657,共10页
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高海拔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开展可听噪声长期观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坏天气下采集得到的可听噪声掺杂着风声、雨声、降雪声等多种环境噪声,很难揭示可听噪声的影响规律。因此,该文利用官亭电磁环境观测站为期7个... 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高海拔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开展可听噪声长期观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坏天气下采集得到的可听噪声掺杂着风声、雨声、降雪声等多种环境噪声,很难揭示可听噪声的影响规律。因此,该文利用官亭电磁环境观测站为期7个月的测试结果,开展好天气下可听噪声环境影响规律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好天气下输电线可听噪声与环境温度、风速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特别地,当风速<0.7m/s时,风速对可听噪声的影响不大;当风速>0.7 m/s时,随着风速的增加,可听噪声具有增大趋势。(2)由于凝露和凝霜的原因,早晨可听噪声的上升超前于温度和风速的增大,表现出可听噪声与环境因素变化不同步的现象。(3)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预测模型在3个季节的可听噪声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343、1.2215、1.2488,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4250、0.9100、0.9425,实现了较为准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路 可听噪声 CNN-LSTM 预测模型 环境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电流补偿的VSG增强功率解耦控制策略研究
2
作者 李劲松 许新雨 +3 位作者 李国锋 陈超 王书征 刘健犇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6,共14页
针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SG)运行于中低压线路时产生功率耦合,导致变流器输出能力受限的问题。首先探究VSG功率耦合机理,得出其致因在于中低压情况的功角θ和阻抗角θzg不能满足理论假设条件,导致功率输出功率中存在耦合项。然后分析并改... 针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SG)运行于中低压线路时产生功率耦合,导致变流器输出能力受限的问题。首先探究VSG功率耦合机理,得出其致因在于中低压情况的功角θ和阻抗角θzg不能满足理论假设条件,导致功率输出功率中存在耦合项。然后分析并改进虚拟电感(VI)控制缺陷,同时考虑功角扰动和电压变化,推导出所需功率补偿量大小对功率环路加以矫正,以消除系统发生扰动时VSG输出无功功率波动,最终提出基于自适应电流补偿(ACC)的VSG增强功率解耦策略,显著提高解耦程度,且进一步提升控制系统在非理想电网下的稳定性。最终在多种工况下进行仿真,证明所提方法可更好地应对功率耦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虚拟电感 功率解耦 功角补偿 电压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环保绝缘气体应用于高压电气设备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颜湘莲 高克利 +3 位作者 王雯 黄印 王浩 姚尧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新环保绝缘气体的研究进展,重点围绕国际主流推广的全氟异丁腈(C_(4)F_(7)N)气体及其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总结了C_(4)F_(7)N混合气体的间隙、沿面绝缘特性并提出了相关设备绝缘的设计依据,分析了其在不同工况下的...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新环保绝缘气体的研究进展,重点围绕国际主流推广的全氟异丁腈(C_(4)F_(7)N)气体及其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总结了C_(4)F_(7)N混合气体的间隙、沿面绝缘特性并提出了相关设备绝缘的设计依据,分析了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分解特性与气-固相容性评价指标,介绍了C_(4)F_(7)N及其混合气体灭弧性能的研究进展和系列环保设备的研发及应用情况,为当前阶段SF_(6)电气设备环保化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同时指出目前国内外仍在开展性能优异的新环保绝缘气体研发攻关,为绿色低碳电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环保绝缘气体 高压电气设备 C_(4)F_(7)N环保气体 绝缘设计 气-固相容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3320 m的750 kV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长期测试分析
4
作者 张业茂 路遥 +3 位作者 周兵 廖正海 刘健犇 陈玉龙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89-1900,共12页
为获取我国实际运行的高海拔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水平与特性,该文选取青藏高原地区海拔3320 m的750 kV交流输电线路建立观测站,开展了持续2年的无线电干扰长期观测,获取了92万组有效数据。将每1年度的测量数据分为好天气、大雨、中... 为获取我国实际运行的高海拔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水平与特性,该文选取青藏高原地区海拔3320 m的750 kV交流输电线路建立观测站,开展了持续2年的无线电干扰长期观测,获取了92万组有效数据。将每1年度的测量数据分为好天气、大雨、中小雨、大雪、中小雪、雾霾共6种天气,得到了不同天气下的统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750 kV刚察观测站大雨、好天气下的无线电干扰平均值分别为69.09、49.22 dB,全天候无线电干扰小于58 dB的概率为95%,满足限值要求;同一种天气下不同年度的无线电干扰平均值差别很小,对于获取长期运行的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水平,1年的观测时间已经足够;提出了通过雨雪天气的短期观测,快速获取近似1年长期测试下大雨天气无线电干扰平均值的方法,用于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评估,可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IEC/CISPR无线电干扰预测结果较实测值偏大约4 dB,需要对高海拔线路无线电干扰预测方法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交流输电线路 750 kV 无线电干扰 长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共聚改性聚丙烯电缆绝缘料的结构-性能分析
5
作者 赵鹏 欧阳本红 +3 位作者 宁昕 王安哲 隋浩然 武康宁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62-2671,共10页
开发综合性能优良和环境友好的新型绝缘电力电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聚丙烯作为热塑性材料,耐电性能优异,在应用于电力电缆绝缘时制造工艺简单,无需脱气处理,有利于电力电缆装备的节能减排和高效利用。然而,普通聚丙烯韧性差,在... 开发综合性能优良和环境友好的新型绝缘电力电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聚丙烯作为热塑性材料,耐电性能优异,在应用于电力电缆绝缘时制造工艺简单,无需脱气处理,有利于电力电缆装备的节能减排和高效利用。然而,普通聚丙烯韧性差,在低温下容易发生脆断,必须进行增韧改性。该文针对不同组分共聚改性聚丙烯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分别研究了乙烯共聚改性聚丙烯、长链支化聚丙烯和含抗氧剂组分共聚聚丙烯的热、机械和电气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乙烯共聚改性后聚丙烯的机械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分子链结构的变化会对聚丙烯绝缘料的熔融结晶过程产生影响,并劣化绝缘在高温条件下的介电性能,通过长链支化有助于聚丙烯材料电-热-机械性能的协同提升,使得橡胶相平均尺寸减小,结晶温度提升,高温下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得到有效控制,可以为聚丙烯电缆料的开发和可靠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共聚改性 长链支化 热特性 电气性能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估框架的绝缘油碳足迹核算:方法与实践
6
作者 廖正海 杨怀伟 +3 位作者 郑树海 赵军 干喆渊 张建功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10-2619,共10页
碳足迹核算是制定产品碳减排策略的关键工具。文中构建了基于生命周期评估框架的绝缘油产品碳足迹核算模型,通过算例比较了天然酯绝缘油与矿物绝缘油的碳排放规律。研究发现,燃烧处置下,天然酯绝缘油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2874.90 kg C... 碳足迹核算是制定产品碳减排策略的关键工具。文中构建了基于生命周期评估框架的绝缘油产品碳足迹核算模型,通过算例比较了天然酯绝缘油与矿物绝缘油的碳排放规律。研究发现,燃烧处置下,天然酯绝缘油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2874.90 kg CO_(2)e,得益于天然酯绝缘油原料作物的固碳作用,其原辅料投入阶段排放量为−1582.69 kg CO_(2)e,表现为碳吸收,矿物绝缘油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3918.06 kg CO_(2)e。与燃烧处置方式相比,再生处置方式显著减少了绝缘油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天然酯绝缘油和矿物绝缘油碳减排了4085.47 kg CO_(2)e和3068.28 kg CO_(2)e,并使天然酯绝缘油展现出独特的净负碳排放特性,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低至−1210.57 kg CO_(2)e,这是因为绝缘油原材料固存的碳在燃烧后释放回大气,总碳排放为原料固存碳与资源投入碳之和,而再生处置则将原材料固存的碳绝大部分存储在再生绝缘油中,总碳排放为资源投入碳与原料固存碳之差,形成了碳结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核算 绝缘油 全生命周期 不确定度分析 敏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放电发展过程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嘉辰 丁同殊 +3 位作者 方雅琪 刘凯 伍绍铖 王力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4-1672,共9页
带电作业组合间隙是典型的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放电机理研究对提升带电作业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搭建了棒-棒-板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放电观测平台,开展了悬浮导体位于不同位置的间隙放电观测试验,获得了施... 带电作业组合间隙是典型的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放电机理研究对提升带电作业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搭建了棒-棒-板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放电观测平台,开展了悬浮导体位于不同位置的间隙放电观测试验,获得了施加电压、高电位放电电流以及放电光学图像等数据,研究了间隙的放电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这2个子间隙的放电会同时进行并相互影响,子间隙1放电主要由下行先导-流注体系和上行流注组成,子间隙2放电主要由先导-流注体系组成;悬浮导体位置会影响放电发展各阶段的起始时刻和放电发展时间;悬浮导体在任意位置时,放电从子间隙1起始,子间隙2中放电在子间隙1击穿前起始,子间隙2击穿不早于子间隙1击穿;子间隙1流注-先导转化所需临界电荷为0.26μC,与长空气间隙相似;预放电电流幅值、先导发展速度等放电发展特征与长空气间隙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悬浮导体 长空气间隙 放电发展过程 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异丁腈环保气体环网柜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克利 颜湘莲 +5 位作者 黄印 王雯 高飞 罗满勤 文伟 姚永其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13,134,共11页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中国配电网正逐步禁止使用SF_(6)气体绝缘设备,全氟异丁腈(C_(4)F_(7)N)作为国际主流的SF_(6)环保替代气体之一,研发点多面广的C_(4)F_(7)N环保气体环网柜(C_(4)F_(7)N环网柜)显得尤为必要。文中针对C_(4)F_(7)...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中国配电网正逐步禁止使用SF_(6)气体绝缘设备,全氟异丁腈(C_(4)F_(7)N)作为国际主流的SF_(6)环保替代气体之一,研发点多面广的C_(4)F_(7)N环保气体环网柜(C_(4)F_(7)N环网柜)显得尤为必要。文中针对C_(4)F_(7)N环网柜设计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分析了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绝缘和液化等关键性能,提出了绝缘设计的场强控制值并计算得到液化温度,优选了气压不变、C_(4)F_(7)N体积占比10%的混合气体技术方案。开展了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与铸钢、工程塑料、橡胶和环氧玻纤材料的热加速实验,发现气固材料试样相容性良好,并验证了环网柜整机的气固相容性可满足设备现场运行需求。对不同C_(4)F_(7)N体积占比的混合气体开展了三工位开关接地关合实验,获得了接地开关击穿特性、操作速度的影响及触头烧蚀状况,结果表明C_(4)F_(7)N体积占比10%下接地关合性能符合标准要求的连续多次关合工况,检验了C_(4)F_(7)N/CO_(2)混合气体及设备设计技术方案的有效性。研发了C_(4)F_(7)N环网柜样机,通过了全套型式实验,产品在安徽电网示范并规模化应用。文中提出了采用C_(4)F_(7)N/CO_(2)混合气体绝缘的环网柜设计关键技术,为C_(4)F_(7)N环保气体输变电设备研发及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异丁腈混合气体 C_(4)F_(7)N环网柜 气固相容性 接地关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耦合的油纸绝缘套管内部压强变化特性
9
作者 刘泰蔚 谢雄杰 +3 位作者 罗晓庆 叶奇明 胡伟 许佐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36-3643,共8页
油纸绝缘套管作为目前电力系统应用最广泛的套管类型,因在运行时无法掌握内部动态压强,不能及时发现内部缺陷,严重影响套管使用寿命。为此,提出了油纸绝缘套管内部压强的解析数学算法,建立了试验用油纸绝缘套管的电热耦合分析模型,考虑... 油纸绝缘套管作为目前电力系统应用最广泛的套管类型,因在运行时无法掌握内部动态压强,不能及时发现内部缺陷,严重影响套管使用寿命。为此,提出了油纸绝缘套管内部压强的解析数学算法,建立了试验用油纸绝缘套管的电热耦合分析模型,考虑了导电杆载流量和外界环境温度对油纸绝缘套管内部压强的影响,通过搭建试验用油纸绝缘套管平台对所提算法模型进行了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套管内部压强解析数学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套管油枕处呼吸腔中空气的压缩量是影响油纸绝缘套管内部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仿真分析,呼吸腔内空气压强占套管内部压强的76.9%。研究成果对于掌握油纸绝缘套管内部压强分布,及时捕捉套管异常状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耦合 油纸绝缘 套管 内部压强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流条件下环氧胶浸纸套管温度分布及绝缘特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佐明 胡伟 +3 位作者 尹朋博 王剑 谢雄杰 彭宗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09-2918,共10页
为研究环氧胶浸纸套管内部温度分布及对应的绝缘性能,构建了套管温升与绝缘性能同步测试回路,获得了不同电流下套管芯体温度分布及热点温度对套管绝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载流条件下套管油端芯体最大直径处存在由于热量累积导致... 为研究环氧胶浸纸套管内部温度分布及对应的绝缘性能,构建了套管温升与绝缘性能同步测试回路,获得了不同电流下套管芯体温度分布及热点温度对套管绝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载流条件下套管油端芯体最大直径处存在由于热量累积导致的局部热点;在与套管绝缘材料接触的热点温度<100℃时,绝缘介质中松弛极化损耗现象明显,tanδ随频率变化曲线存在损耗“峰”和“谷”,曲线随着温度增加向高频方向平移,当热点温度>120℃时,绝缘介质中电导损耗作用突出,tanδ随频率变化曲线在对数坐标系中呈直线下降趋势;热点温度>140℃将损坏套管内部绝缘,恢复常温后tanδ和电容量急剧增加,绝缘电阻大幅下降;当热点温度>200℃时,套管内部将产生大量气体,芯体开裂,tanδ突增而电容量突降。该研究可为套管优化设计、试验及运行状态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胶浸纸套管 温升试验 温度分布 绝缘特性 频域介电谱 局部过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