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池储能电站即插即用运行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官军 胡安平 +2 位作者 杨婷 水恒华 方陈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67,共9页
文章立足于电池储能应急支撑与规模化应用背景,指出电池储能电站(Battery 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BESPS)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PNP)的现实需求。通过分析2018年7月投运的江苏镇江MW级BESPS典型架构,首次提出实现BESPS PNP运行... 文章立足于电池储能应急支撑与规模化应用背景,指出电池储能电站(Battery 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BESPS)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PNP)的现实需求。通过分析2018年7月投运的江苏镇江MW级BESPS典型架构,首次提出实现BESPS PNP运行的关键技术应从信息流和能量流两个维度进行考虑。针对信息流层面分层通信要求,提出了BESPS并网自描述模型建立方法与信息交互机制,并阐述了分层通信的具体实现方法。针对能量流层面的物理接口集成驱动技术要求,研究并综述BESPS多状态平滑切换、主动电压与频率支撑、削峰填谷以及黑启动等高级应用。最后,采用多状态平滑切换的控制算法,通过仿真对BESPS能量流层面的柔性接入与退出响应过程进行验证。文章的研究工作对开发具有增强的可扩展性PNP功能BESPS设备,解决BESPS规模化灵活并网等实现问题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SPS PNP 信息流 能量流 多状态平滑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技术在送端电网中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容量需求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杨军峰 郑晓雨 +3 位作者 惠东 杨水丽 罗卫华 礼晓飞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4期698-704,共7页
我国新能源富集的"三北地区"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同时储能技术发展已逐步接近规模化应用水平。该文在分析影响新能源消纳问题的电网结构特性、储能技术应用发展方向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基于电网可最大释放的新能源发电空间约束... 我国新能源富集的"三北地区"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同时储能技术发展已逐步接近规模化应用水平。该文在分析影响新能源消纳问题的电网结构特性、储能技术应用发展方向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基于电网可最大释放的新能源发电空间约束建立了以缩减弃风率与弃光率为目标的储能系统功率与容量配置的数学模型,结合储能投资成本与提升新能源消纳收益构成的投资收益比评估约束指标,提出了满足新能源消纳性能/投资成本比较优的储能容量需求计算方法,探索了储能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分析思路。以消纳风电和光伏为主的两省级电网为例,讨论了储能在送端电网中促进风电和光伏消纳应用中的作用及经济适用性,验证了该新能源消纳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消纳 储能技术 弃风 弃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与区域电网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汪朋 方匡南 张庆昭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从电力系统运行的环节对新能源电源与区域电网协调规划模式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构建了一套能够反映二者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权重优化组合模型实现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优化,得到了各层指标最终的组合权重;以此构建了相... 从电力系统运行的环节对新能源电源与区域电网协调规划模式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构建了一套能够反映二者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权重优化组合模型实现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优化,得到了各层指标最终的组合权重;以此构建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全国及甘肃、河北等五个省份的新能源与区域电网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动态评价和监测,得出的主要结论为:全国总体及甘肃、河北等五个省份的新能源与电网总的协调发展程度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河北在发电、输配、调度、用电等各个环节协调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在各个环节的协调度与全国有较明显的差距,其他三省各个环节的协调度与全国差距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区域电网 协调发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特高压直流外送优化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董存 梁志峰 +3 位作者 礼晓飞 王跃峰 白婕 王帅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50,共10页
随着跨区特髙压通道陆续建成投产,“三北”地区外送能力逐年增加,但新能源弃风、弃光问题并未根本解决。结合电网生产运行实际情况,对多区域间特高压直流外送功率协调优化促进新能源消纳开展研究。首先,分析了典型地区新能源弃电功率的... 随着跨区特髙压通道陆续建成投产,“三北”地区外送能力逐年增加,但新能源弃风、弃光问题并未根本解决。结合电网生产运行实际情况,对多区域间特高压直流外送功率协调优化促进新能源消纳开展研究。首先,分析了典型地区新能源弃电功率的分布特点,研究了不同区域间新能源发电功率的互补性;然后,建立了考虑跨区直流功率优化的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分析模型;最后,针对多地区测算了跨区特高压直流互补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效果。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特高压直流优化运行方法提髙了全网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可实现多地区新能源消纳空间的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髙压直流 新能源 消纳 弃风 弃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储能技术的适用性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薛金花 叶季蕾 +1 位作者 陶琼 王德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39-2246,共8页
电力储能技术种类众多,特性各异,在电力系统中的适用性应根据应用场景和决策准则进行评判。从技术性能、寿命周期内年效益、寿命周期内年成本和集成度4个角度出发,构建了电力储能技术的适用性评价模型,模型结构至上而下分为目标层、准... 电力储能技术种类众多,特性各异,在电力系统中的适用性应根据应用场景和决策准则进行评判。从技术性能、寿命周期内年效益、寿命周期内年成本和集成度4个角度出发,构建了电力储能技术的适用性评价模型,模型结构至上而下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方案层。以指标层的基础数据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指标权重和关系矩阵,并分别开展不同准则的独立评价和综合评价,最终获取不同方案的适用性评价结果。通过对4种配电网电池储能的适用性分析验证了评价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电力储能的规划、政策和商业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储能 适用性 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 模糊分析法 独立评价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鉴别信息组合赋权法的光伏发电单元综合评价技术研究
6
作者 张建 夏烈 +2 位作者 徐亮辉 杨青斌 董玮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60,共9页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资源结构、降低能源缺口、缓解环境污染等问题,光伏发电项目亟需建立科学的评价与决策机制,完善光伏电站综合性能评价体系,促进整个社会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围绕光伏发电单元的综合评价技术开展研究,基于“多准...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资源结构、降低能源缺口、缓解环境污染等问题,光伏发电项目亟需建立科学的评价与决策机制,完善光伏电站综合性能评价体系,促进整个社会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围绕光伏发电单元的综合评价技术开展研究,基于“多准则、多层次、多因素”决策的基本原则,提出1种适合于光伏发电单元的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客观权重法和主观权重法的优缺点,利用“最小鉴别信息原理”计算组合权重,并建立光伏发电单元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新型光伏中压发电单元和常规光伏发电单元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新型中压光伏发电单元设计指标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单元 综合评价技术 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 组合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置-运行协同优化的分布式能源站选型与定容规划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丹 孟政吉 +4 位作者 贾宏杰 吴琳 杜炜 陈宁 王旭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2-160,共9页
对分布式能源站(DES)进行综合建模,结合规划与运行2类约束条件,从设备规划与系统运行总体经济最优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DES配置-运行协同优化方法。通过算例验证表明,提出的方法可在考虑系统全年运行优化的基础上实... 对分布式能源站(DES)进行综合建模,结合规划与运行2类约束条件,从设备规划与系统运行总体经济最优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DES配置-运行协同优化方法。通过算例验证表明,提出的方法可在考虑系统全年运行优化的基础上实现DES的选型与定容规划,减少设备配置冗余,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并且对于复杂的规划对象具有较高的求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分布式能源站 选型规划 定容规划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提升特高压交直流输电能力与提供跨区备用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军峰 郑晓雨 +3 位作者 惠东 杨水丽 罗卫华 王骅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99-407,共9页
探索应用储能为弱受端电网提供故障后大功率支撑以提升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稳态输送能力,同时兼作送端电网调峰的跨区备用源以增加新能源发电空间,以有效促进新能源跨区外送降低弃风弃光率。基于特高压交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的功率缺额与频... 探索应用储能为弱受端电网提供故障后大功率支撑以提升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稳态输送能力,同时兼作送端电网调峰的跨区备用源以增加新能源发电空间,以有效促进新能源跨区外送降低弃风弃光率。基于特高压交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的功率缺额与频率变化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在电网频率最低点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电网受电能力提升程度与储能容量配置间的数学模型;依据送端电网典型日各时段负荷特性建立可释放的新能源发电空间与所需储能备用调峰容量间的数学模型。结合考虑事故功率支撑与跨区调峰备用的容量需求特性及优先级别,探索两种功能联合应用下的容量需求方案和技术经济可行性。以交直流馈入的弱受端河南电网及新能源富集的送端新疆电网为例,验证了该新能源消外送纳能力提升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受端电网 频率 事故支撑 跨区备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小风力机1P气动载荷和3P气动转矩脉动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唐俏俏 刘皓明 +2 位作者 任秋业 张占奎 迟永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453-2461,共9页
为研究风切变和塔影效应对三叶片风力机气动载荷、气动转矩以及输出功率的影响,根据风切变和塔影效应的风速模型,引入等效风速模型,推导分析风力机1P(P为风轮旋转频率)气动载荷和3P气动转矩脉动的形成机理,并基于GH Bladed仿真平... 为研究风切变和塔影效应对三叶片风力机气动载荷、气动转矩以及输出功率的影响,根据风切变和塔影效应的风速模型,引入等效风速模型,推导分析风力机1P(P为风轮旋转频率)气动载荷和3P气动转矩脉动的形成机理,并基于GH Bladed仿真平台验证这2种脉动的存在性。为减小这2种脉动对风力机产生的影响,基于变桨控制,设计带通滤波器过滤出风力机输出功率的3P脉动分量,并结合方位角信号将其转换为每支叶片的桨距角调节信号,与统一变桨控制的桨距角参考信号叠加,实现基于输出功率和方位角联合反馈的独立变桨距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不仅能有效缓解风力机1P叶根挥舞载荷脉动,还能明显减小气动转矩和输出功率的3P分量,从而在减小风轮疲劳载荷的同时提高风电机组输出电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气动载荷 振动控制 独立变桨距 输出功率 方位角 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储能多端背靠背柔性直流系统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葛乐 张伟 +2 位作者 袁晓冬 陈继忠 钟礼海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0,共7页
为了解决自储能多端背靠背柔性直流系统的协调控制与电压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压裕度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针对3种典型的运行场景设计了协调工作机制及其控制方式。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自适应指令... 为了解决自储能多端背靠背柔性直流系统的协调控制与电压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压裕度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针对3种典型的运行场景设计了协调工作机制及其控制方式。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自适应指令滤波反推电压控制器,解决了系统控制方式切换导致的功率振荡与电压波动问题,改善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性。最后分别对3种典型的运行场景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背靠背柔性直流系统 自储能 协调控制策略 自适应指令滤波反推控制 电压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逆变器最优开关序列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存刚 孙晓磊 +4 位作者 张悦 芮涛 尹政 冯壮壮 王尧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142,共8页
传统的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仅在控制周期内对电流波形进行单点预测,忽略了逆变器开关状态变化引起的输出电流纹波,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最优开关序列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为减小开关切换次数、优化频谱分布,... 传统的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仅在控制周期内对电流波形进行单点预测,忽略了逆变器开关状态变化引起的输出电流纹波,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最优开关序列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为减小开关切换次数、优化频谱分布,对空间电压矢量组合进行重新排列,设计6组开关序列,并根据开关序列提出基于无差拍的矢量持续时间计算方法。其次,在一个控制周期内设置8个电流预测点,以计算开关序列在控制周期内作用所产生的电流预测误差,并通过累加电流预测误差构造预测控制的价值函数,选择使价值函数最低的开关序列作为最优序列组合,提高并网电流波形质量。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策略在降低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纹波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最优开关序列 无差拍控制 优化价值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面光伏组件发电性能影响因素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臻 王磊 +3 位作者 秦志光 伍敏燕 许传佳 全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1-179,共9页
基于视角系数模型,理论计算与实验分析双面光伏组件的背面辐照度分布,根据组件背面的辐照度模型和太阳电池等效电路的单二极管模型,采用I-V曲线叠加法计算其微失配损耗;并提出简化反射光谱模型准确计算反射太阳光谱,以光谱失配因子量化... 基于视角系数模型,理论计算与实验分析双面光伏组件的背面辐照度分布,根据组件背面的辐照度模型和太阳电池等效电路的单二极管模型,采用I-V曲线叠加法计算其微失配损耗;并提出简化反射光谱模型准确计算反射太阳光谱,以光谱失配因子量化反射光谱对双面组件背面发电性能的影响,结合组件背面辐射视角系数模型,建立双面组件背面功率输出的计算方法。针对影响双面光伏组件发电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双面光伏组件的因背面辐照不均匀引起的微失配损失一般小于3.0%,草地、水泥地面、雪地的损失分别为0.3%~0.5%、0.5%~1.0%、1.0%~3.0%,由于光伏组件安装架的遮挡,微失配损失将增加0.5%~3.3%;不同安装地面下,双面光伏组件背面反射光谱差异大,通过反射光谱修订能将双面光伏组件背面功率预测准确率由76.3%提升到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 光谱分析 输出功率 双面光伏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方式及控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建林 靳文涛 +1 位作者 徐少华 魏达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1期80-89,共10页
分布式储能系统在电力用户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应用场景多样化,对于电网来说是潜在的优良资源。然而其容量小、数量多、分布不均衡、单机接入成本高、系统操作及管理困难,给电网的规划运营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挑战和技术难题。本文就用... 分布式储能系统在电力用户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应用场景多样化,对于电网来说是潜在的优良资源。然而其容量小、数量多、分布不均衡、单机接入成本高、系统操作及管理困难,给电网的规划运营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挑战和技术难题。本文就用户侧中的分布式储能典型应用模式及接入方式进行介绍,阐述各应用场景下分布式储能的应用模式和方案,并分析了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分布式储能运行效果。通过对分布式储能系统技术形态和载体的分析,可为进一步研究分布式储能汇聚协调控制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储能 电力用户侧 应用模式 储能汇聚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新能源资源及出力特性的全局备用容量优化方法 被引量:14
14
作者 蔡乾 王晶 +2 位作者 耿天翔 李峰 马天东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7,共8页
提出一种考虑新能源资源互补特性及预测出力特性、基于跨区特高压直流联络线的全局备用容量优化技术。首先,分析中国新能源资源的相关及互补特性,研究不同区域整体资源互补运行的可行性;然后,提出基于新能源预测统计特性的系统实时备用... 提出一种考虑新能源资源互补特性及预测出力特性、基于跨区特高压直流联络线的全局备用容量优化技术。首先,分析中国新能源资源的相关及互补特性,研究不同区域整体资源互补运行的可行性;然后,提出基于新能源预测统计特性的系统实时备用容量优化方法,建立基于时序生产模拟方法的跨区域全局备用容量优化技术;最后,以"三北"地区为例,开展考虑区域资源互补特性的全局备用容量优化案例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优化了常规火电机组的开机方式,可实现系统实时备用的合理优化、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电网整体运行效益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备用 消纳 预测 全局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电池储能调频应用运行效益评估 被引量:12
15
作者 饶宇飞 高泽 +3 位作者 杨水丽 王丽君 李相俊 张景超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828-1836,共9页
具有优异控制性能的电池储能系统成为应对故障或大功率扰动后因电网调频能力不足而使系统频率特性恶化的新一代支撑手段,但储能应用市场机制尚未厘清以及效用与价值衡量尚不系统从而制约储能在调频领域的发展。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分析各... 具有优异控制性能的电池储能系统成为应对故障或大功率扰动后因电网调频能力不足而使系统频率特性恶化的新一代支撑手段,但储能应用市场机制尚未厘清以及效用与价值衡量尚不系统从而制约储能在调频领域的发展。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分析各有侧重的储能调频价值量化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设备、基建、运行维护等成本构成分析,从储能运营商、发电侧及电网侧等各价值流向方收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等维度,构建了储能调频系统的运行效益评估的指标及数学模型,包含财务净现值、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节约化石能源以及气体与烟尘减排等可量化的评估指标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主、客观指标权重决策思想,最终提出了可全面客观反映储能不同准则层的经济性以及评判各准则层的运行效益综合评估模型,探索了储能调频经济可行性分析思路。以某省网已实现挂网运行的9MW/4.5MW·h储能联合300MW火电机组调频为例,评估了储能在电网调频应用中的综合运行效益情况以及投资盈亏点,可为储能在调频领域的应用提供投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 调频 最小二乘法 运行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储能系统的风电跟踪目标出力优化控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谢志佳 李建林 +1 位作者 程伟 刘昭亮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34,共7页
风电固有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使其难以跟踪调度计划运行。引入储能系统可以改善风电场的可调度性,但单一类型的储能系统不具备应用的经济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混合储能系统提升风电跟踪目标出力能力的优化控制策略。该优化控制策略... 风电固有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使其难以跟踪调度计划运行。引入储能系统可以改善风电场的可调度性,但单一类型的储能系统不具备应用的经济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混合储能系统提升风电跟踪目标出力能力的优化控制策略。该优化控制策略可分为混合储能系统的内部能量协调控制和多目标优化控制两部分,在不同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下SOC(state of charge)采用适合的控制方法,实现了优化跟踪控制。其中,多目标优化模型一方面考虑了延长电池寿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超级电容器的特性,采用NSGA-Ⅱ法求解,实现了合理地对分配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功率目的,并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 跟踪目标出力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PWM整流器离散空间矢量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存刚 尹政 +3 位作者 张悦 罗魁 芮涛 冯壮壮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170,共8页
针对PWM整流器模型预测控制对系数参数准确性高度依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空间矢量的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FPCC)策略。该策略通过矢量合成,在每个控制周期应用两个基本矢量,提高了预测电流的准确性;通过峰谷采样,分别测量并存储上... 针对PWM整流器模型预测控制对系数参数准确性高度依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空间矢量的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FPCC)策略。该策略通过矢量合成,在每个控制周期应用两个基本矢量,提高了预测电流的准确性;通过峰谷采样,分别测量并存储上一控制周期两个基本矢量作用下的电流梯度;并建立电流梯度方程,从而根据应用矢量的电流梯度进一步更新剩余6个未应用矢量的电流梯度,结合当前时刻的电流采样值,实现未来时刻的电流预测,得到下一时刻最优的虚拟矢量。该方法不依赖于任何系统参数,且消除了传统MFPCC策略中电流梯度更新停滞现象,降低了输出电流谐波。最后,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整流器 无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离散空间矢量 电流梯度更新 停滞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变流器低频振荡机理研究及其抑制
18
作者 李秉宇 杜旭浩 +3 位作者 唐芬 贾伯岩 曾四鸣 闫涛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1,共7页
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起与新能源并网相关的低频振荡现象,储能技术被认为是抑制振荡的有效方案,但大功率储能变流器控制系统结构与参数对低频振荡现象的影响与抑制的研究还较欠缺。针对该问题,首先介绍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常见结构,以双级型... 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起与新能源并网相关的低频振荡现象,储能技术被认为是抑制振荡的有效方案,但大功率储能变流器控制系统结构与参数对低频振荡现象的影响与抑制的研究还较欠缺。针对该问题,首先介绍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常见结构,以双级型储能变流器中的网侧变流器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储能变流器dq轴小信号模型,得到其主导导纳元素,并分析了控制系统中电压环和电流环PI参数对储能变流器导纳特性的影响,得到引发低频振荡的关键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电流环的q轴虚拟电阻的方法来抑制振荡,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和所提抑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站 低频振荡 储能变流器 双闭环控制 振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短期风电功率群体预测方法
19
作者 杨茂 郭镇鹏 +4 位作者 王达 张薇 王勃 江任贤 苏欣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79-88,共10页
为降低风电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提出了计及时空关联性的大规模风电场群短期功率预测方法,同步输出所有风电场的短期功率预测结果。首先,提出了综合考虑风速、风向的空间相关性评价指标,进一步建立表征风电场群时空相关性的图拓扑结... 为降低风电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提出了计及时空关联性的大规模风电场群短期功率预测方法,同步输出所有风电场的短期功率预测结果。首先,提出了综合考虑风速、风向的空间相关性评价指标,进一步建立表征风电场群时空相关性的图拓扑结构。然后,构建一种深度残差图注意力网络挖掘多风电场间的时空相关特征,在训练过程中保存数据中蕴含的时空价值信息。最后,提出了虚假预测评价指标,评估场站预测功率在汇聚成集群预测功率时的虚假预测成分,使场群预测结果评价更加公平。以中国吉林省的某20个风电场组成的风电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风电功率预测模型的日前功率预测准确率达到9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注意力网络 深度残差网络 时空相关性 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误差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属性多目标储能系统工况适用性对比平台开发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翠萍 胡达珵 +3 位作者 李军徽 张嘉辉 李建林 马会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60-2668,共9页
首先在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环节,研究储能系统对典型应用场景的支撑作用,提取储能典型应用模式下的工况特征;然后通过Matlab GUI可视化软件的规划平台来实现基于前期挖掘的储能系统工况特征和多属性多目标储能系统工况适用性对比方法... 首先在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环节,研究储能系统对典型应用场景的支撑作用,提取储能典型应用模式下的工况特征;然后通过Matlab GUI可视化软件的规划平台来实现基于前期挖掘的储能系统工况特征和多属性多目标储能系统工况适用性对比方法;最后基于中国北部地区某电网实际运行数据给出算例,验证该平台工作的有效性。规划平台的分析表明:当储能系统并网后,可增强电力系统的运作灵活性和经济性,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更稳定高效。该规划平台操作简便,能为实际工况中的储能选型对比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选型 评估 平台 风力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