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中心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与运行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任效效 李小龙 +4 位作者 薛凯 吴炫 韩小渠 王进仕 严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4,共12页
为实现数据中心的低碳转型和能效提升,提出了一种集成多种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其供能系统。建立了包含生命周期成本、碳排放、能耗、电网购电率和热量浪费率等指标的优化目标体系。制定了两种考虑负荷特... 为实现数据中心的低碳转型和能效提升,提出了一种集成多种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其供能系统。建立了包含生命周期成本、碳排放、能耗、电网购电率和热量浪费率等指标的优化目标体系。制定了两种考虑负荷特征的运行策略,采用改进的多目标蝗虫优化算法对系统容量配置进行求解。为了分析优化目标和运行策略对系统优化的影响,通过组合不同优化目标和运行策略形成了多种优化设计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利用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进行评价排序。针对青海省某数据中心的案例,获得其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方案。研究表明:运行策略主要影响吸收式制冷机和地源热泵的容量,而优化目标主要影响储能设备的容量;在相同的运行策略下,增加优化目标可提升系统的综合性能;对于不同的方案,生命周期成本、碳排放、能耗等基础优化目标值变化较小,而电网购电率和热量浪费率变化较大;通过实施五目标优化,即在基础优化目标的基础上增加热量浪费率、电网购电率,系统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热量浪费率和电网购电率分别降低了62.30%和25.92%,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增加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 优化设计 运行策略 多目标蝗虫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出力特性的光热参与电力平衡容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沛 赵亮 +4 位作者 田宏梁 项丽 杨攀峰 师文 秦博宇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太阳能热发电(光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由于配置了储热装置,调节性能优异,近年得到大力发展。依据自身经济性,电站设计时储热装置储能时长较长,能够较好搬移所吸收的太阳能,且能跨日,使得光热机组有参加电力平衡能力,可替代常规电源。本... 太阳能热发电(光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由于配置了储热装置,调节性能优异,近年得到大力发展。依据自身经济性,电站设计时储热装置储能时长较长,能够较好搬移所吸收的太阳能,且能跨日,使得光热机组有参加电力平衡能力,可替代常规电源。本文提出一种计算该能力的方法。首先对历史光资源数据统计分析,得到最长连续阴天数等统计特性指标;再考虑不利天气、储热时长及运行调度方式等因素,确定光热电站一定保证率水平下的供热量;引入储热调节因子,计算每一机组的日热量;进而在典型日负荷曲线上,安排光热机组出力过程,确定机组可参与平衡容量。最后通过对青海电网算例计算分析,表明光热电站具有容量效益,此方法可为评估系统装机充裕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光热) 储热调节因子 电力平衡容量 容量可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新能源等效消纳能力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沛 范越 +4 位作者 孙骁强 牛拴保 杨攀峰 张智荏 郭瑾程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86,共8页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问题是规划人员要面对的挑战之一。在电力系统规划阶段,通常需要评估电力系统新能源的调峰需求,以便规划调峰电源,控制新能源弃电率在合理水平。在评估电力系统新能源调峰需求时,一般较难...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问题是规划人员要面对的挑战之一。在电力系统规划阶段,通常需要评估电力系统新能源的调峰需求,以便规划调峰电源,控制新能源弃电率在合理水平。在评估电力系统新能源调峰需求时,一般较难定量分析,往往通过采用生产模拟计算电力系统弃电率的方法侧面反映。本文结合生产模拟与新能源特性,提出等效消纳能力概念,可快速便捷评估系统调峰需求、计算系统弃电率、安排调峰电源等。并在实际工程中对西北电网多省实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消纳 弃电率 等效消纳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地下内衬硐库密封堵头力学模型与优化设计
4
作者 屈杰 刘形林 +4 位作者 孙冠华 杨生彬 饶虎 于显杨 王娇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3,共10页
地下内衬硐库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施工期通道和运行期密封性的要求,任何地下内衬硐库都需要1个或多个密封堵头。密封堵头受力状态的复杂性使其选型和设计面临挑战。针对堵头和围岩之间的界面工程力学特性,采用理论... 地下内衬硐库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施工期通道和运行期密封性的要求,任何地下内衬硐库都需要1个或多个密封堵头。密封堵头受力状态的复杂性使其选型和设计面临挑战。针对堵头和围岩之间的界面工程力学特性,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4种典型结构形式的密封堵头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筛选出的抗力特性最佳的堵头,进一步开展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楔形堵头的抗力特性最佳,最有利于维持堵头与围岩界面之间的变形协调;楔形堵头前端倾角宜选择25°~40°,后端倾角可按围岩潜在破裂角公式计算;提出了基于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的堵头长度计算公式,该公式表明,楔形堵头所需长度由堵头直径、所受气压荷载和前后端倾角大小共同计算而得。研究成果可为地下内衬硐库密封堵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地下内衬硐库 密封堵头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电网风光波动量最小最佳配比研究
5
作者 孙沛 汪莹 +2 位作者 李雨田 张雨津 陶嘉琦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提出衡量风光联合发电系统波动量的指标体系,基于距平类建立小时、日和月波动系数,并对西北地区风光资源特性进行分析。基于资源互补以及考虑负荷的影响建立风光波动最小配比数学模型。最后,对2030年西北电网的风光波动最小配比开展计... 提出衡量风光联合发电系统波动量的指标体系,基于距平类建立小时、日和月波动系数,并对西北地区风光资源特性进行分析。基于资源互补以及考虑负荷的影响建立风光波动最小配比数学模型。最后,对2030年西北电网的风光波动最小配比开展计算。所做的研究可为西北地区新能源的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太阳能 优化设计 互补性 波动量 西北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及植被恢复探讨
6
作者 尚小伟 张旭博 +3 位作者 刘建国 霍毅 朱栩辉 李欣蓓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6期33-36,共4页
西藏阿里、日喀则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基础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大,生态恢复难度高。以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为例,根据工程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特点及验收经验,总结分析了工程不同防治分区典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要求,探讨了高寒地区... 西藏阿里、日喀则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基础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大,生态恢复难度高。以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为例,根据工程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特点及验收经验,总结分析了工程不同防治分区典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要求,探讨了高寒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草皮剥离与回铺、植物播种及养护措施等技术要点。高寒地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应突出保护优先、分区防治的原则,针对不同防治分区因地制宜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植被恢复工作应结合立地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技术方案,严格执行草皮剥离及回铺措施,加强后期养护抚育管理,确保达到预期植被恢复效果,保护高寒地区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植被恢复 输变电工程 高寒地区 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热发电机组聚合模型及其在电力系统运行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邵成成 冯陈佳 +2 位作者 李丁 王秀丽 王锡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07-3515,共9页
光热发电不仅提供了一种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方式,还具备良好的调峰能力,能为构建可再生能源主导的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由于组成结构和运行特性的特殊性,光热机组在建模中面临着所需变量多、约束复杂的问题。考虑到其单机容量较小,大... 光热发电不仅提供了一种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方式,还具备良好的调峰能力,能为构建可再生能源主导的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由于组成结构和运行特性的特殊性,光热机组在建模中面临着所需变量多、约束复杂的问题。考虑到其单机容量较小,大规模光热并网后将显著提升运行模拟问题的规模和复杂度,增大模型求解难度,给电力系统运行模拟和优化规划带来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光热聚合建模方法,将多台机组聚合成一台等效机组,从而减小问题规模、加速模型求解。基于改编IEEE-RTS79的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不仅加速效果显著,而且计算误差较小。所提出的方法能为含大规模光热电力系统运行模拟及规划研究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发电 电力系统运行模拟 聚合模型 求解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技术研究与工程设计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树民 宋畅 +6 位作者 张满平 陈寅彪 张翼 孙锐 胡明 刘建海 严志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7643-7651,共9页
发展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是我国改善民生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国华锦界电厂三期扩建工程的2×660MW超超临界、直接空冷发电机组,通过开展主厂房结构、汽轮发电机组弹簧隔振基础及... 发展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是我国改善民生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国华锦界电厂三期扩建工程的2×660MW超超临界、直接空冷发电机组,通过开展主厂房结构、汽轮发电机组弹簧隔振基础及主要蒸汽管道布置等技术研究,形成了完整的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工程设计方案。相对于常规燃煤电厂布置,高位布置可以缩短高温蒸汽管道和汽轮机至空冷凝汽器间的排汽管道,节约管道材料成本,为700℃先进超超临界燃煤技术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先导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组 高位布置 直接空冷 煤电 设计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源电力系统生产模拟: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26
9
作者 邵成成 冯陈佳 +3 位作者 傅旭 杨攀峰 王秀丽 王锡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9-2039,共11页
生产模拟是研究电力系统发展运营问题的重要工具,能够提供运行成本、可靠性、灵活性以及电能成本、电价等各类系统运行指标。针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所带来的挑战,该文从元件模型、生产模拟框架、模拟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应用等几个... 生产模拟是研究电力系统发展运营问题的重要工具,能够提供运行成本、可靠性、灵活性以及电能成本、电价等各类系统运行指标。针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所带来的挑战,该文从元件模型、生产模拟框架、模拟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应用等几个方面对多能源电力系统生产模拟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总结指出了可再生能源主导电力系统生产模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完善生产模拟的方法体系以适应清洁能源发展和电力市场改革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源电力系统 生产模拟 模型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类型电源的电力系统光热发电效益评估方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傅旭 王进军 +3 位作者 张雨津 孙沛 李富春 邵成成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218,共6页
光热发电(CSP)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的效益与CSP的运行方式、储热时长等密切相关,合理评估CSP效益对CSP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中提出一种全面评估CSP容量效益、电量效益的等值年费用法,并计及了机组启停、储能电源跨日调节。对含有CSP的系... 光热发电(CSP)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的效益与CSP的运行方式、储热时长等密切相关,合理评估CSP效益对CSP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中提出一种全面评估CSP容量效益、电量效益的等值年费用法,并计及了机组启停、储能电源跨日调节。对含有CSP的系统进行8760 h生产仿真模拟,比较CSP投运前后系统火电装机需求和煤耗的变化,评估CSP的容量效益和电量效益,进而评估CSP的国民经济性。对西北地区实际电网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CSP的国民经济效益与CSP的投资、调峰方式、储热时长和新能源发电规模相关。相较于以光热发电量最大为目标的CSP不参与调峰运行,CSP参与调峰运行时其国民经济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发电(CSP) 新能源发电 容量效益 电量效益 新能源弃电率 煤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机余热驱动的部分加热S-CO_(2)循环多联供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凯 李涛 +4 位作者 刘伟奇 任效效 种道彤 王进仕 严俊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731-9742,I0018,共13页
为减少燃气轮机余热的浪费,该文提出一种部分加热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循环多联供系统,对烟气热量两级利用实现深度回收。吸收烟气热量的S-CO_(2)在透平膨胀做功,经回热器降温后用于驱动吸收式热泵,... 为减少燃气轮机余热的浪费,该文提出一种部分加热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循环多联供系统,对烟气热量两级利用实现深度回收。吸收烟气热量的S-CO_(2)在透平膨胀做功,经回热器降温后用于驱动吸收式热泵,提高烟气能量利用的同时显著降低S-CO_(2)的冷却损失。以年利润最大为目标优化主要运行参数,并对热力学与经济性能进行分析。以某5MW级燃气轮机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优化参数下运行时,年化利润为1127.35万元,动态回收期为5年,生命周期净现值达6530.37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设计工况下系统全年能量利用率为67.52%,全年㶲效率为51.41%,可实现燃气轮机余热的高效利用。压缩机进口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温度对性能的影响大于压力,经济性对参数变化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多联产 参数优化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中光热电站完全替代火电规划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骁强 汪莹 +7 位作者 李庆海 李富春 杨攀峰 杨楠 张小奇 霍超 傅旭 李海伟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48-2954,共7页
光热电站可以平稳发电,但仍属于限能电站,不能全容量参加电力平衡,季节性电力支撑能力受限。该文基于光热电站日等效保证小时数和系统高峰时段需求提出了一种评估光热发电替代火电装机能力的方法,进而给出一种通过增加应急锅炉备用发电... 光热电站可以平稳发电,但仍属于限能电站,不能全容量参加电力平衡,季节性电力支撑能力受限。该文基于光热电站日等效保证小时数和系统高峰时段需求提出了一种评估光热发电替代火电装机能力的方法,进而给出一种通过增加应急锅炉备用发电以完全替代火电装机应对极端天气和季节性缺电的解决方法。青海电力系统的算例表明,光热电站通过增加应急备用锅炉可应对极端天气和季节性电力电量供应的不平衡,做到全容量全时段替代火电装机,同时保证发电量中绝大部分仍是可再生能源。论文的研究成果,可助力光热电站实现以少量低碳能源带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保障 日等效保证小时数 备用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集中式光伏电站的气候生态影响机制与植被恢复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尚小伟 王云正 +5 位作者 霍毅 时忠杰 李瀚之 张华新 郭浩 张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荒漠区太阳能与土地资源丰富,将越来越成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的重点区域。荒漠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光伏电站对这一区域的气候生态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梳理荒漠区光伏电站对气候生态的影响、作用机制与植被恢复模式,发现光伏电站的气... 荒漠区太阳能与土地资源丰富,将越来越成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的重点区域。荒漠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光伏电站对这一区域的气候生态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梳理荒漠区光伏电站对气候生态的影响、作用机制与植被恢复模式,发现光伏电站的气候效应主要为降低地表反照率、增加净辐射,白天对低层空气的增温降湿、降低风速、改变风向和发挥沙障效应;光伏电站对水文与土壤的影响为对表层土壤的降温增湿和减小蒸散发;整体上,光伏电站有利于土壤养分改良和植被恢复。文中从光伏电站对气候、水文和植被影响3个方面阐述其对荒漠区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归纳出适宜于不同降雨量情形下的3种荒漠区光伏电站植被恢复模式,即自然恢复、人工种植恢复及草方格、人工种植与滴灌技术结合恢复。加强对荒漠光伏电站内能量与物质分配时空异质性的研究,有利于发展荒漠光伏电站植被恢复的新技术与新模式,进一步提升荒漠光伏电站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气候 生态环境 植被恢复 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地质环境分区的重庆市滑坡降雨阈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洋义 殷坤龙 +3 位作者 杜娟 刘书豪 邬礼扬 刘谢攀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考虑区域历史滑坡的降雨特征与地质环境,构建合理的降雨阈值模型,对区域滑坡灾害的预测预报十分重要。以重庆市2013-2021年的1368个降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滑坡编录数据和区域地质环境资料,划分降雨事件,构建滑坡样本库。利用... 考虑区域历史滑坡的降雨特征与地质环境,构建合理的降雨阈值模型,对区域滑坡灾害的预测预报十分重要。以重庆市2013-2021年的1368个降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滑坡编录数据和区域地质环境资料,划分降雨事件,构建滑坡样本库。利用随机森林(RF)算法,建立了当日激发降雨量-前期有效降雨量(Rd-Rp)降雨阈值模型,基于概率分级划分了不同预警等级。以中等预警概率按孕灾环境、工程岩组、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4种地质环境分别构建了19个临界降雨阈值判据。结果表明:Rd-Rp阈值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当日激发降雨量和前期有效降雨量对滑坡发育的影响,且前期有效降雨量在滑坡诱发中占主导作用。不同的地质环境类型对降雨因子的敏感性不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性质、植被覆盖以及土壤性质等对滑坡发育有重要影响。以坚硬岩为主的岩组阈值高于以软弱岩为主的岩组,林地的阈值大于耕地,受人类工程活动破坏严重的区域阈值会降低。利用随机森林方法为重庆市不同地质环境分区建立了降雨阈值判据,本研究可为重庆市降雨型滑坡的气象预警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降雨阈值 有效降雨量 随机森林 地质环境分区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特高压换流站防风沙措施设计 被引量:6
15
作者 常伟 童帆 +5 位作者 张玉明 穆华宁 申卫华 李学鹏 陈乐 闻潜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6-81,93,共7页
换流站处于风沙较大地区时,沙尘会对换流站电气设备、建(构)筑物等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着工程的安全运行,伴随着较大规模的特高压直流工程规划落地西北等风沙较大地区,因此有必要对换流站防风沙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工程的... 换流站处于风沙较大地区时,沙尘会对换流站电气设备、建(构)筑物等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着工程的安全运行,伴随着较大规模的特高压直流工程规划落地西北等风沙较大地区,因此有必要对换流站防风沙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建设和运行。通过对风沙地区已建设的换流站设计、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分别从电气及土建专业角度论述具体措施,从技术角度分析总结了换流站内电气设备、建(构)筑物等防风沙设计措施,以期对后续风沙环境条件下建设变电工程尤其是特高压换流站防风沙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环境 特高压直流 换流站 沙尘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联网工程冻土地基装配式基础载荷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丁士君 鲁先龙 +2 位作者 程永锋 胡志义 杨文智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47,共6页
为评价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冻土地基杆塔基础稳定性,进行了粗粒冻土地基装配式真型基础在竖向上拔与水平荷载或下压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载荷试验,试验基础施工采取与工程基础尺寸、施工工艺和时期一致的原则,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基础... 为评价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冻土地基杆塔基础稳定性,进行了粗粒冻土地基装配式真型基础在竖向上拔与水平荷载或下压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载荷试验,试验基础施工采取与工程基础尺寸、施工工艺和时期一致的原则,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基础极限及破坏状态,研究了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特征及承载特性,求得试验基础的承载能力及"土重法"上拔角等设计参数的取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荷载作用下粗粒冻土装配式基础因水平位移过大而失稳,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表现为非陡降型,活动层冻结状态时地基强度及基础承载性能优于融化状态,粗粒冻土地基上拔角大于13°,装配式基础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联网工程 输电线路 冻土 装配式基础 载荷试验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衡防渗原理的土石坝防渗帷幕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17
作者 党发宁 田红梅 王振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48,64,共6页
针对各种现行水工规范对防渗帷幕尺寸的确定既无统一认识、工程实践中也无统一标准的问题,依据渗流控制原理,在满足渗透稳定和渗流量控制标准的前提下,提出防渗帷幕结构优化的"深度→长度→厚度"依次设计的"平衡防渗法&q... 针对各种现行水工规范对防渗帷幕尺寸的确定既无统一认识、工程实践中也无统一标准的问题,依据渗流控制原理,在满足渗透稳定和渗流量控制标准的前提下,提出防渗帷幕结构优化的"深度→长度→厚度"依次设计的"平衡防渗法",该方法先以渗漏量和坡降为控制标准优先确定防渗帷幕深度,再以两岸的最大绕渗速度等于防渗帷幕上下游地层中的最大绕渗速度确定防渗帷幕的长度,最后以穿过防渗帷幕的最大渗流速度等于防渗帷幕上下游地层中的最大绕渗速度确定防渗帷幕厚度,据此优化设计既可保证防渗效果达到最佳,又可保证投资达到最小。工程算例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帷幕 渗流控制 渗流速度 优化设计 土石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500kV输电工程沿线冻土工程特性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钱进 刘厚健 +4 位作者 俞祁浩 程东幸 范崇宾 童长江 张健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根据青海-西藏500 kV直流联网工程输电线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已有研究成果及现场实际勘察结果,结合输电线路工程特点对沿线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冻土工程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输电线路沿线跨越540 km的连续片状... 根据青海-西藏500 kV直流联网工程输电线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已有研究成果及现场实际勘察结果,结合输电线路工程特点对沿线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冻土工程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输电线路沿线跨越540 km的连续片状多年冻土区和80 km的岛状多年冻土区,其中高含冰量冻土区占一半左右,低含冰量冻土区占25%;工程稳定性差的冻土地温带分布广;沿线的工程地质问题普遍存在,冻胀融沉是输电线路塔基失稳的主要原因,其中冻拔问题将是输电线路工程面临的新问题;不良冻土现象广泛分布于沿线,对线路构成较大危害;在气候变暖条件下,冻土退化较为显著,对输电线路的长期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结合地下冰发育规律和工程特点,提出了输电线路选线选位的原则,以及塔基设计建议方案,并针对可能存在的工程问题给出施工建议。其研究成果将为输电线路的施工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输电线路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布置660MW汽轮机组设计特点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宏涛 张翼 +2 位作者 焦林生 杨晓辉 高峰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7-169,176,共4页
汽轮机高位布置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管道使用量,提升机组经济性。以锦界高位布置660MW汽轮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高位布置、弹性基础对机组的影响,针对汽轮机组轴系稳定性、抗震性能和汽缸稳定性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 汽轮机 高位布置 弹性基础 轴系稳定性 抗震性能 汽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暴雨下堆积层滑坡渗流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20
作者 石浩 李远耀 +3 位作者 许艺林 郑阳 陈科翰 马银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33,共12页
暴雨是堆积层滑坡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暴雨作用下滑坡体渗流场的时空动态特征是评价滑坡稳定性和开展气象风险预警的关键。针对当前主要以降雨强度为变化参数的模拟分析工况存在的不足,以广东省特大型地质灾害——丰顺县三坑村滑坡... 暴雨是堆积层滑坡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暴雨作用下滑坡体渗流场的时空动态特征是评价滑坡稳定性和开展气象风险预警的关键。针对当前主要以降雨强度为变化参数的模拟分析工况存在的不足,以广东省特大型地质灾害——丰顺县三坑村滑坡群Ⅲ号滑坡为例,基于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建立精细化滑坡地质结构模型,采用统计方法分析区内降雨特征,将暴雨划分为“均匀型”和“峰值型”两种类型,通过模拟滑坡体内浸润线及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分析滑坡在不同类型暴雨下的渗流场动态,进而分析滑坡的应力-应变场与位移特征,开展稳定性定量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均匀型暴雨会显著影响滑坡深部渗流场,造成明显局部变形;峰值型暴雨诱发滑坡模式随雨量峰值位置的变化而有所差异,前锋型降雨诱发的变形表现出牵引式特点,随着雨量峰值后移,滑坡变形表现出推移式特点。数值模拟结果和滑坡实际变形较为吻合,研究成果可为堆积层滑坡的治理及防护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层滑坡 暴雨类型 数值模拟 变形机理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