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模混合交织调制的电力通信专网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俊 徐翔 +1 位作者 芮文君 胡卫生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3,共10页
电力系统通信网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专网中主要采用光纤传输系统,尽管该系统能提供较大的传输带宽,但仍存在信噪比提升的瓶颈。基于此,提出一种数字模拟混合交织调制的传输方案,在发射端,将原始波形拆... 电力系统通信网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专网中主要采用光纤传输系统,尽管该系统能提供较大的传输带宽,但仍存在信噪比提升的瓶颈。基于此,提出一种数字模拟混合交织调制的传输方案,在发射端,将原始波形拆分成离散的数字部分和连续的模拟部分,并进行复用传输。在接收端,通过取整运算移除数字部分的链路噪声,同时利用模拟部分的线性组合提升频谱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同相和正交分量的时域交织降低峰均功率比,从而在峰值功率受限的条件下提升有效信噪比。在直接检测系统实验中,经过1 km标准单模光纤直接检测传输后,68 GBd数字模拟混合交织调制信号的恢复信噪比能够达到33.0 dB,可支持17 GHz带宽的1 024进制正交幅度调制(1 024-ary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 024-QAM)信号接入,实现170 Gbit/s的比特率,以及1 Tbit/s的通用公共射频接口等效速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调制方案相比,所提出的交织型数字模拟混合方案具有信噪比增益,为低成本、大带宽、高保真的电力专网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通信 交织型数字模拟混合调制 直接检测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通信的Delta-sigma调制高可靠传输研究
2
作者 张俊 芮文君 吕娜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电力通信专网用于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营和管理,其重要特点是高度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当前电力通信专网的典型中继距离为40 km,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可靠性,可以增加单光口传输距离和减少光放大器数量,从而减少潜在故障点。【方法】... 【目的】电力通信专网用于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营和管理,其重要特点是高度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当前电力通信专网的典型中继距离为40 km,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可靠性,可以增加单光口传输距离和减少光放大器数量,从而减少潜在故障点。【方法】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Delta-sigma调制的高保真度数字传输方法,在发射端利用过采样、噪声整形和两电平量化等方法,将原始高阶调制信号转化成正交相移键控(QPSK)的光域波形,以大幅提升传输过程中对链路噪声和非线性的抵抗能力。在接收端通过符号判决移除链路噪声,再利用低通滤波器消除整形后的带外量化噪声,最终实现原始信号的低复杂度解调。【结果】在验证性离线实验中,经过160 km标准单模光纤的无中继传输和相干检测后,50 GBaud偏振复用QPSK光域波形可以实现无误码传输。解调后的原始高阶调制信号在9倍过采样下,恢复信噪比(SNR)可以达到33.0 dB,达到32.0 dB的SNR门限,能够支持1024进制正交幅度调制(1024-QAM)信号的高保真传输,单波长比特率为111 Gbit/s。【结论】实验结果表明,Delta-sigma调制方案能够以带宽展宽获取SNR提升,从而有效拓展传输跨距和传输性能,为下一代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电力专网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通信 Delta-sigma调制 相干检测 无中继传输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友好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绪利 潘东 +2 位作者 施天成 史大军 谢胤喆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2,共11页
随着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逐渐成为电网内不可忽视的一种新业态,但项目的无序接入,会引起电网运行问题。从交互方式、系统接入、内部配置、规划进度共4个维度优选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逼近理想点... 随着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逐渐成为电网内不可忽视的一种新业态,但项目的无序接入,会引起电网运行问题。从交互方式、系统接入、内部配置、规划进度共4个维度优选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逼近理想点法构建了一套源网荷储项目对电网友好性的评估方法,该方法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探索。通过该方法对某省级电网源网荷储申报项目进行排序,其结果与该省源网荷储申报项目的优选结果一致,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友好性评估 源网荷储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逼近理想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投影寻踪模型的电力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小双 冷亚军 吴坚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7,共12页
电力生产活动所释放的碳排放在全球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较高。因此,电力行业成为推动“碳减排”目标达成的关键责任主体。借助量化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国家电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不仅可以清晰地描绘出各国在电力领域的发展脉络,而且有助于更... 电力生产活动所释放的碳排放在全球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较高。因此,电力行业成为推动“碳减排”目标达成的关键责任主体。借助量化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国家电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不仅可以清晰地描绘出各国在电力领域的发展脉络,而且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电力发展上的差距。该文对国家电力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电力发展水平评价方法。首先,提出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其次,建立2种投影寻踪模型,利用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优化构建2种投影寻踪模型,得到投影向量的最优Pareto解集;再次,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到最优权重折中解,将最优权重代入前景理论模型,得到各个国家电力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分值,并基于此评分,对各国电力发展水平优劣进行客观排序,最后,利用实际的国家电力发展水平数据集对该文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国家电力发展水平的有效排序,其评价准确性优于现有的电力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发展水平 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投影寻踪模型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污特征场感知的电站锅炉智能吹灰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道庆 李鹤 +6 位作者 陈昊 姜磊 王先权 陈解决 安呈帅 王林 顾玉顺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47,共8页
为解决大比例掺烧经济煤种带来的锅炉受热面严重积灰结渣问题,基于灰污层与烟气流场参数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截面灰污特征场的概念,并据此开发了包含特征场检测生成与基准场预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锅炉智能吹灰控制系统。通过比较基准... 为解决大比例掺烧经济煤种带来的锅炉受热面严重积灰结渣问题,基于灰污层与烟气流场参数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截面灰污特征场的概念,并据此开发了包含特征场检测生成与基准场预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锅炉智能吹灰控制系统。通过比较基准特征场与当前特征场落差值与集中度差异,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合理吹灰时机,实现了智能感知、按需吹灰。新系统解决了现有的模型计算法测点缺乏、精度不高的问题,克服了炉内观测法仪器设备造价高的劣势,以就地全截面数据采集器配合灰污特征场智能预测模型,实现了低成本、高精度的积灰结渣检测,有效解决了过吹与欠吹问题。电厂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新系统投用3个月后,日均吹灰频次降低19.6%,月度吹灰蒸汽消耗量减少229.0 t,节煤节水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8.4万元/a;另外,系统还带来避免突然掉焦引起机组非停、延长受热面使用寿命、避免吹灰不及时导致锅炉效率下降等多项间接收益。相关控制优化经验可供后续同类机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智能吹灰 流场感知 不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加筋土高边坡工程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6
作者 彭旺 王茂忠 +1 位作者 贾斌 董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57-664,共8页
高海拔地区建设的加筋土边坡可能面临冻融、材料老化、地震等作用的影响从而产生结构损坏,因此往往需对高海拔地区加筋土边坡进行施工及服役期的现场监测,为工程安全稳定提供保障。依托西藏昌都某输电换流站新建40 m高土工格栅加筋土边... 高海拔地区建设的加筋土边坡可能面临冻融、材料老化、地震等作用的影响从而产生结构损坏,因此往往需对高海拔地区加筋土边坡进行施工及服役期的现场监测,为工程安全稳定提供保障。依托西藏昌都某输电换流站新建40 m高土工格栅加筋土边坡进行现场试验,对高海拔地区建设的加筋土高边坡内外温度、坡面变形、坡顶沉降、竖向土压力和土工格栅应变分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海拔地区加筋土高边坡的工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土边坡内部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坡面边界周围区域为温度变化敏感区。边坡坡面侧向位移在施工期急剧增长,而后逐渐稳定,最大侧向位移出现在最下级边坡坡面,累计位移约为坡高的1.11%。坡面沉降在工后逐渐稳定,工后六个月坡面沉降最大增量约50 mm;由于上部变电站施工及机械荷载的增加,坡顶沉降仍逐渐增大。边坡内部竖向土压力沿边坡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沿筋材铺设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各层土工格栅应变沿着筋材铺设方向递减,随边坡高度的增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加筋土边坡 高海拔地区 现场试验 工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距多节点电力通信ASON的容错及增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周 叶彬 +4 位作者 范波 田月华 李宗桓 荣秀婷 陈煜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共4页
针对某地区环状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架构,研究了单点和多点链路故障对网络业务的影响,提出增加网络跳线的方式来提升网络容错性,设计了不同ASON场景下的仿真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 自动交换光网络 电力通信网 网络故障 业务保护 网络跳线 蒙特卡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建立第四道防线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安平 曾德文 陈磊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83,共4页
电力系统的第四道防线指的是电力系统抵御严重自然灾害的能力,第四道防线的建设就是电力系统抗灾能力的建设。为了理清思路,深化认识,更好地开展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结合学习国务院批转的发改委、电监会《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 电力系统的第四道防线指的是电力系统抵御严重自然灾害的能力,第四道防线的建设就是电力系统抗灾能力的建设。为了理清思路,深化认识,更好地开展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结合学习国务院批转的发改委、电监会《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第四道防线的定义、安全稳定标准、与前三道防线的关系以及建立第四道防线的基本思路、主要措施和关键问题等,并指出引入"第四道防线"概念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第四道防线 抗灾能力建设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供需平衡特征和保供策略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灏恩 姜雨萌 +4 位作者 宋天立 刘子秋 夏凯 陈竹 施娆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2-78,共7页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加速清洁转型,受行业减碳、新能源占比提升、极端气候等新因素影响下,电力供需平衡将呈现新特征,保供难度逐步加大,传统平衡体系难以满足新的规划要求。为此,结合充分挖掘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电力的影响,挖掘了...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加速清洁转型,受行业减碳、新能源占比提升、极端气候等新因素影响下,电力供需平衡将呈现新特征,保供难度逐步加大,传统平衡体系难以满足新的规划要求。为此,结合充分挖掘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电力的影响,挖掘了新型电力保供面临的减碳、新约束,提出了一套电源发展分析双碳目标对于能源电力的影响,挖掘双碳和电力需求的关联性,提出碳中和目标下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思路,构建了一套适应于双碳目标下的电力电量预测方法体系;以华东区域作为典型案例,研究了华东区域碳达峰至碳中和过程中的电力需求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分析思路和方案体系科学可行,预测结论合理,具有良好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供需 多时间尺度 保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生产应用中的信息安全与防护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聪生 《信息网络安全》 2004年第11期50-51,共2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电网、电厂的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国家经贸委[2002]第30号令(《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的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电网、电厂的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国家经贸委[2002]第30号令(《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的规定》)颁布后,更加明确了应用系统的划分、防护与隔离,从而为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生产 国家经贸委 信息技术 信息网络 发展 信息系统 颁布 信息安全 应用系统 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威胁与防护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聪生 《信息网络安全》 2006年第12期32-33,共2页
信息技术在电网、电厂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电力的生产和业务管理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网络系统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和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电力网络信息系统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计算... 信息技术在电网、电厂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电力的生产和业务管理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网络系统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和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电力网络信息系统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所以网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一直都是电力行业极为关注的话题。对于电力生产控制系统和电网调度系统等自动化网络而言,其网络的安全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信息系统 安全威胁 生产控制系统 电网调度系统 防护 网络信息系统 业务管理 网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工程不同类型塔基边坡径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静怡 吴霜 +3 位作者 翟晓萌 程曦 吴智洋 李小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6,共8页
[目的]探究输电线路工程塔基边坡水土流失特征,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区输电线路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及模拟降雨试验,分析输电线路工程各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及不同类型塔基边坡径流的产... [目的]探究输电线路工程塔基边坡水土流失特征,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区输电线路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及模拟降雨试验,分析输电线路工程各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及不同类型塔基边坡径流的产沙特征。[结果](1)输电线路工程各侵蚀单元水土流失量占项目总水土流失量的大小依次为塔基区>施工便道>牵张场区>跨越施工场地。塔基区水土流失量占项目总水土流失量的60%以上;(2)与原地面相比,修建塔基边坡增加了地表产流,各类型塔基边坡径流率是原地面的1.8~8.7倍。与偏土质塔基边坡相比,偏石质塔基边坡径流率下降4%~35%,植草的塔基边坡减少20%~48%的径流率;(3)与原地面相比,修建塔基边坡下垫面的径流含沙量增大了0.5~345倍,偏土质塔基边坡增加最大。偏石质比偏土质塔基边坡减少39%~92%径流含沙量,植草可减少83%~98%的含沙量。[结论]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塔基区是水土流失最大的侵蚀单元,种植草被可以显著减少塔基边坡产沙量,塔基边坡修建后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沙量 径流率 水土流失 塔基边坡 输电线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输变电工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特征研究——以渝鄂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为例
13
作者 芦杰丰 庞吉林 赵庆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1期80-84,共5页
输变电工程作为点线复合工程代表,开展其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特征研究可为相关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指导。以渝鄂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为例,通过长期连续观测影响土壤侵蚀的降水、扰动地表面积、土石方特征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完成情况等... 输变电工程作为点线复合工程代表,开展其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特征研究可为相关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指导。以渝鄂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为例,通过长期连续观测影响土壤侵蚀的降水、扰动地表面积、土石方特征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完成情况等因素,阐释输变电工程土壤侵蚀规律。结果表明:①降水、扰动地表面积、土石方特征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完成情况均是影响工程土壤流失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雨季(4—9月)降水量占项目区年总降水量的72.69%,且换流站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占工程总土壤流失量的93.25%,是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对象;②落实批复方案设计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是减少工程建设造成土壤流失的主要途径,土壤流失量相较于方案预测减少96.42%;③建议后续输变电工程措施设计综合考虑行业特点及相关规范,合理配置植物措施,并确保在满足水土流失治理要求的基础上将植物措施有效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输变电工程 降水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勇伟 周康 +1 位作者 李力 何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18-1525,共8页
±800kV直流输电是国际上输电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直流输电方式。±800kV直流线路设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为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合理确定技术原则和建设标准,需要全面研究和分析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主要设计原则。结合... ±800kV直流输电是国际上输电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直流输电方式。±800kV直流线路设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为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合理确定技术原则和建设标准,需要全面研究和分析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主要设计原则。结合向家坝-上海直流输电工程,介绍了特高压直流线路设计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气象条件、结构可靠度、导线选择、地线选择、绝缘子选型、绝缘子串及金具、绝缘配合、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极导线排列方式和走廊宽度等。同时给出了大量±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的基本设计条件、主要设计参数以及向家坝-上海直流线路的技术特点、单位km长度线路的杆塔质量、混凝土量等工程量指标。通过我国第1条输送功率达6400MW的特高压双极直流输电线路的设计实践,证明±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 KV 直流 特高压 双极 输电线路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冻土工程地质特性与选线原则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钱进 刘厚健 +4 位作者 俞祁浩 程东幸 范崇宾 童长江 张健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8-515,共8页
青藏±500kV直流联网工程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冻土特有的工程问题将对工程设计、施工和安全运营产生重要影响。由于输电线路属于点线结构的工程特点,即塔基的稳定性关系到整条线路的稳定性,而塔基点位又具有一定的可调性,因此,... 青藏±500kV直流联网工程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冻土特有的工程问题将对工程设计、施工和安全运营产生重要影响。由于输电线路属于点线结构的工程特点,即塔基的稳定性关系到整条线路的稳定性,而塔基点位又具有一定的可调性,因此,多年冻土及厚层地下冰的分布特征对于输电线路的选线、选位较其他线性工程更具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在输电线路沿线冻土分布的基础上,重点对微地貌条件下冻土和厚层地下冰的分布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输电线路工程特点,就线路的选线选位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微地貌 不良冻土现象 选线原则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B-FGD技术的烟气超低排放工程性能测试评估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茹 马德彭 +3 位作者 莫华 朱杰 吴家玉 徐海红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21,共5页
以基于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技术的中国中部地区某新建35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超低排放工程为研究对象,对100%和75%负荷工况下SO_2、颗粒物等常规污染物和PM_(2.5)、SO_3、汞等非常规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现场检测,评估CFB锅炉炉内脱硫+炉外... 以基于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技术的中国中部地区某新建35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超低排放工程为研究对象,对100%和75%负荷工况下SO_2、颗粒物等常规污染物和PM_(2.5)、SO_3、汞等非常规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现场检测,评估CFB锅炉炉内脱硫+炉外CFB-FGD脱硫除尘技术实现SO_2和颗粒物超低排放的达标能力。现场监测及评估结果表明,该技术组合能实现SO_2小于35 mg/m^3和颗粒物小于10 mg/m^3的超低排放要求,对SO_3、汞等非常规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协同脱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环境保护 超低排放 CFB-FGD 循环流化床机组 性能测试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联网工程冻土地基装配式基础载荷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丁士君 鲁先龙 +2 位作者 程永锋 胡志义 杨文智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47,共6页
为评价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冻土地基杆塔基础稳定性,进行了粗粒冻土地基装配式真型基础在竖向上拔与水平荷载或下压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载荷试验,试验基础施工采取与工程基础尺寸、施工工艺和时期一致的原则,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基础... 为评价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冻土地基杆塔基础稳定性,进行了粗粒冻土地基装配式真型基础在竖向上拔与水平荷载或下压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载荷试验,试验基础施工采取与工程基础尺寸、施工工艺和时期一致的原则,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基础极限及破坏状态,研究了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特征及承载特性,求得试验基础的承载能力及"土重法"上拔角等设计参数的取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荷载作用下粗粒冻土装配式基础因水平位移过大而失稳,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表现为非陡降型,活动层冻结状态时地基强度及基础承载性能优于融化状态,粗粒冻土地基上拔角大于13°,装配式基础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联网工程 输电线路 冻土 装配式基础 载荷试验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降控制的竖向下压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桩基设计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仁朋 任宇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2-628,共7页
低幅值、大周次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发生累积沉降及承载力弱化,影响到风机塔架、高速铁路路基等沉降敏感结构物的服役性能。首先总结了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设计要求及若干设计关键问题。基于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竖向循环荷载作用... 低幅值、大周次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发生累积沉降及承载力弱化,影响到风机塔架、高速铁路路基等沉降敏感结构物的服役性能。首先总结了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设计要求及若干设计关键问题。基于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承载力和累积沉降演化规律;定义了3种桩顶累积沉降发展模式及对应的循环荷载比和静荷载比组合,建立了桩基循环累积沉降分析图,提出了组合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桩基循环加载性状简化判定公式。提出了针对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流程,并给出了设计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竖向循环荷载 累积沉降 桩的承载力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厂烟道弯头的设计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冠益 耿页 +5 位作者 原国栋 白雪松 颜蓓蓓 郑乐宇 龙正伟 郭晓克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1-567,共7页
目前燃煤电厂烟风道设计主要依据设计规程,缺少对烟道体内流动情况的细化分析及优化设计,同时也欠缺对烟道内撑结构的考虑.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烟道常见弯头添加常规导流板进行数值模拟,在分析讨论内撑结构及导流板对烟... 目前燃煤电厂烟风道设计主要依据设计规程,缺少对烟道体内流动情况的细化分析及优化设计,同时也欠缺对烟道内撑结构的考虑.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烟道常见弯头添加常规导流板进行数值模拟,在分析讨论内撑结构及导流板对烟道内部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对原管道进行优化改造,使得出口烟气走向更加均匀,压力损失与原模型相比减小40.85%.本设计可为新型导流装置的设计提供可靠建议,有利于电厂的节能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弯头 常规导流板 优化烟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500kV输电工程沿线冻土工程特性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钱进 刘厚健 +4 位作者 俞祁浩 程东幸 范崇宾 童长江 张健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根据青海-西藏500 kV直流联网工程输电线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已有研究成果及现场实际勘察结果,结合输电线路工程特点对沿线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冻土工程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输电线路沿线跨越540 km的连续片状... 根据青海-西藏500 kV直流联网工程输电线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已有研究成果及现场实际勘察结果,结合输电线路工程特点对沿线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冻土工程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输电线路沿线跨越540 km的连续片状多年冻土区和80 km的岛状多年冻土区,其中高含冰量冻土区占一半左右,低含冰量冻土区占25%;工程稳定性差的冻土地温带分布广;沿线的工程地质问题普遍存在,冻胀融沉是输电线路塔基失稳的主要原因,其中冻拔问题将是输电线路工程面临的新问题;不良冻土现象广泛分布于沿线,对线路构成较大危害;在气候变暖条件下,冻土退化较为显著,对输电线路的长期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结合地下冰发育规律和工程特点,提出了输电线路选线选位的原则,以及塔基设计建议方案,并针对可能存在的工程问题给出施工建议。其研究成果将为输电线路的施工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输电线路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